期刊文献+
共找到9,1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在波动性高糖致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庄微 孔娜娜 +1 位作者 刘挺松 王磊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2-487,共6页
目的研究持续性高糖(CHG)和波动性高糖(IHG)环境下,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s)的细胞凋亡情况,并探索HCAECs细胞凋亡是否由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介导发生。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CAECs分为4组:①正常血糖组(CNG组,5 mmol/L葡萄... 目的研究持续性高糖(CHG)和波动性高糖(IHG)环境下,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s)的细胞凋亡情况,并探索HCAECs细胞凋亡是否由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介导发生。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CAECs分为4组:①正常血糖组(CNG组,5 mmol/L葡萄糖);②持续性高糖组(CHG组,20 mmol/L葡萄糖);③波动性高糖组(IHG组,5 mmol/L和20 mmol/L葡萄糖每8 h波动1次);④波动性甘露醇对照组(IM组,5 mmol/L和20 mmol/L甘露醇每8小时波动1次,保持与波动性高糖相同的波动性渗透压环境)。不同条件处理后的HCAECs,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HCAECs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检测Caspase-3、RAGE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qRT-PCR检测RAGE的转录水平变化情况。用靶向RAGE的shRNA慢病毒敲低HCAECs中RAGE的表达量,观察IHG中Caspase-3的活化表达情况。结果与CNG组相比,CHG组和IHG组细胞活力均降低(P<0.05),但IHG组细胞活力更低(P=0.035);IHG组细胞凋亡率增加(P=0.028),Caspase-3活化状态(P=0.037)和RAGE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用靶向RAGE的shRNA慢病毒敲低RAGE表达水平,发现波动性高糖导致的细胞凋亡情况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波动性高糖可通过增强RAGE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引起HCAECs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性高糖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腺苷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柳 郑庆厚 +3 位作者 战吟戈 王乐 陈勤聪 王硕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4-800,共7页
目的评价急诊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PCI)治疗中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腺苷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的疗效。方法选择行急诊PPCI的ASTE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 目的评价急诊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PCI)治疗中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腺苷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的疗效。方法选择行急诊PPCI的ASTE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PPCI术常规治疗,若PPCI后梗死相关动脉(IRA)达到TIMI血流3级,则终止手术;若TIMI血流≤2级,则应用指引导管于冠脉内注射硝普钠、硝酸甘油、替罗非班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直到IRA达到TIMI血流3级。治疗组是在PPCI术常规治疗基础上,术中开通IRA后应用指引导管于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8 mg及腺苷注射液200μg,若IRA达到TIMI血流3级,则终止手术;若TIMI血流≤2级,则再次注射腺苷注射液改善CMD,直到IRA达到TIMI血流3级。观察指标,①心肌损伤指标:术前及术后12、24、36、48 h的血浆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端B型脑钠肽(NT-pro BNP)水平;②心肌灌注指标:术后校正的TIMI帧数(CTFC)、术后90 min IRA导联ST段回落值(STR);③心肌缺血的程度:术后3 d行静息D-SPECT+腺苷负荷D-SPECT检查,观察心肌17节段分布下心肌灌注总积分、心肌缺血总节段数情况;④术后30 d的药物不良反应:皮下瘀斑、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泌尿系出血、血红蛋白下降、脑出血;⑤术后30 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心脏死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情况。结果①心肌损伤指标:术前的cTnI、CK-MB、NT-pro BNP水平两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肌损伤指标治疗组均在术后12 h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之后均趋势下降,术后48 h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心肌灌注指标:治疗组术后CTFC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应用秩和检验,治疗组术后90 min STR显著优于对照组(Z=2.437,P=0.014)。③心肌缺血的程度:两组患者在术后3 d行静息D-SPECT+腺苷负荷D-SPECT检查,在心肌17节段分布下心肌灌注总积分、心肌缺血总节段数情况,治疗组在负荷缺血节段数、静息灌注总评分、负荷灌注总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④术后30 d的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皮下瘀斑、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泌尿系出血、血红蛋白下降、脑出血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⑤术后30 d的MACE情况:两组患者在心脏死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情况以及总MACE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PPCI中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腺苷注射液对ASTEMI患者安全、有效,可改善心肌损伤、心肌灌注和心肌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腺苷注射液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冠状动脉内灌注用药方案对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晋辉 郑献召 +9 位作者 沈玲 曾辉 王中明 韩风杰 杭晓阳 刘静 周庆庆 朱艳霞 王晓飞 郑海军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1,共9页
目的探讨三种冠状动脉内灌注用药方案对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3月至2021年8月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高血栓负... 目的探讨三种冠状动脉内灌注用药方案对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3月至2021年8月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150例,按照分层区组随机化原则等分为三组各50例。A组:尼可地尔+替罗非班靶血管灌注;B组:尿激酶原+替罗非班靶血管灌注;C组:尼可地尔+尿激酶原+替罗非班靶血管灌注。于PCI术前、术后即刻检测记录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于PCI术前、术后24 h记录心电图的ST段回落幅度;记录IRA开通后24 h内Curtis-Walker评分及恶性心律失常例数;于PCI术前、术后0 h、12 h、24 h、3 d及7 d检测血清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于PCI术前、术后24 h及7 d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于PCI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0 d内的出血事件及术后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1)PCI术后即刻,C组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TMPG均优于A组(Z=-16.610,P=0.023;Z=-18.400,P=0.015)和B组(Z=-15.130,P=0.046;Z=16.550,P=0.035);C组患者的CTFC帧数低于A组(P<0.001)和B组(P=0.001)。(2)PCI术后,C组患者的血清hs-cTnI水平低于A组和B组(均为P<0.001)。(3)PCI术后,C组患者的MDA水平低于A组和B组(均为P<0.001),SOD水平高于A组(P=0.004)和B组(P=0.024)。(4)PCI术后24 h,C组患者的ST段回落幅度大于A组(P=0.003)和B组(P=0.012),Curtis-Walker评分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A组(P=0.008、0.015)和B组(P=0.014、0.034)。(5)PCI术后,C组患者的LVEF水平高于A组和B组(均为P<0.001)。(6)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0 d内,三组患者均未发生大出血,少量出血和微量出血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385,P=0.500);术后12个月内,C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低于A组和B组(χ^(2)=7.400,P=0.025)。结论尼可地尔+尿激酶原+替罗非班靶血管灌注具有协同作用,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PCI术后的心肌灌注,减轻术后心肌损伤和氧化应激损伤,促进ST段回落,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效促进心功能恢复,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且不增加术后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高血栓负荷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尼可地尔 重组人尿激酶原 心肌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近中远期预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罗蔚然 汪川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2-385,共4页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需要依靠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实现病变血管的完全血运重建。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可改善患者冠状动脉通畅率并减少并发症。本文就不同手术方式、手术位点和靶血管数量...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需要依靠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实现病变血管的完全血运重建。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可改善患者冠状动脉通畅率并减少并发症。本文就不同手术方式、手术位点和靶血管数量的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近中远期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 血运重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对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苏显明 王东琦 +1 位作者 崔长琮 王育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7-389,共3页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的功能状态以及普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患者 30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有单支或二支以上≥ 70 %狭窄。随机分成普伐他汀组和非普伐他汀...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的功能状态以及普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患者 30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有单支或二支以上≥ 70 %狭窄。随机分成普伐他汀组和非普伐他汀组 ,测定其PTCA术后即刻、5、10、15、2 0min冠状静脉窦血以及同时相外周血中内皮素 (ET)及一氧化氮 (NO)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PTCA术后即刻、5、10、15、2 0min冠状静脉窦血中ET含量较同时相外周血中高 (P <0 .0 1) ;NO含量较同时相外周血中低 (P <0 .0 1)。PTCA术后普伐他汀组冠状静脉窦血及外周血中ET含量较非普伐他汀组同时相低 (P <0 .0 1) ;NO含量较非普伐他汀组同时相高 (P <0 .0 1)。结论 PTCA术后应用普伐他汀可改善冠状动脉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冠状动脉内皮功能 内皮素 一氧化氮 普伐他汀 PTCA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时原发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疗效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沈卫峰 吕安康 +3 位作者 张建盛 张大东 张宪 郑爱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原发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标准方法对30例AMI患者行心肌梗塞相关动脉原发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手术成功标准为残余狭窄<30%、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原发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标准方法对30例AMI患者行心肌梗塞相关动脉原发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手术成功标准为残余狭窄<30%、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2或3级血流,且围术期无心脏事件(死亡、冠状动脉再梗塞和心力衰竭)发生。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记录随访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3.3%,心肌梗塞相关动脉残余狭窄程度为(5.2±6.4)%。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为6.7%。随访期中(平均7.1±2.5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入院时测值显著增高(0.56±0.09比0.47±0.08,P<0.01),29例存活者中28例无心脏事件发生。1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平均3.1个月),均示心肌梗塞相关动脉通畅,且残余狭窄程度无显著变化[(4.6±7.5)%和(6.2±9.4)%]。结论:AMI时原发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安全可行,且有益于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AMI 冠状动脉内 支架植入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延伸服务对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彭贵海 孙天敏 +4 位作者 陈玲玲 张雨馨 王治校 詹中群 王崇全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护理延伸服务对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CASI)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心内科2011年1-12月出院的CASI患者255例,按出院单双日分为对照组119例... 目的探讨护理延伸服务对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CASI)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心内科2011年1-12月出院的CASI患者255例,按出院单双日分为对照组119例和干预组1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宣教,干预组实施6个月多途径、多方式的护理延伸服务,调查两组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行为的差异。结果出院6个月时,干预组CASI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指标得分率总水平为81.02%、临床医嘱行为为84.18%、生活改良行为为81.29%、应急处理行为为78.23%,与对照组各对应项目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提供护理延伸服务,可以提升CASI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以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护理延伸服务 自我管理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即刻血流储备的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奇 沈卫峰 +3 位作者 张建盛 张大东 张瑞岩 吕安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术后冠脉血流储备的变化。  方法 :18例冠脉造影示单支病变进行支架术的患者测定支架术前后的冠脉血流储备 ,并以术后血流储备 2 5为界将患者分为 2组 (恢复组 :7例 ,支架术后冠脉血流储备 >2 ...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术后冠脉血流储备的变化。  方法 :18例冠脉造影示单支病变进行支架术的患者测定支架术前后的冠脉血流储备 ,并以术后血流储备 2 5为界将患者分为 2组 (恢复组 :7例 ,支架术后冠脉血流储备 >2 5 ,异常组 :11例 ,支架术后冠脉血流储备≤ 2 5 ) ,比较 2组冠脉血流储备的变化及一般情况。  结果 :恢复组和异常组 2组术后较术前血流储备均明显增高 (恢复组 :2 2± 0 6和 3 1± 0 3 ,P <0 0 5 ;异常组 :1 3± 0 4和 1 9± 0 4,P <0 0 5 )。与恢复组比较异常组中心肌梗死患者明显增多 (7/11和 1/7,P <0 0 5 ) ,高血压者明显增多 (9/11和 2 /7,P <0 0 5 )且冠脉狭窄程度严重〔(84± 4) %和 (65± 9) % ,P <0 0 0 1〕。  结论 :支架术后即刻冠脉血流储备改善 ,其程度与心肌梗死、高血压及狭窄严重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液储备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 冠心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肖玲 方琴 +3 位作者 肖明朝 肖爽 王攀 赵庆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21期21-24,41,共5页
目的深入了解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以期为临床护士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提供指导。方法2015年7-9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重庆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12例,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 目的深入了解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以期为临床护士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提供指导。方法2015年7-9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重庆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12例,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应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共得到3个主题:患者疾病知识缺乏,健康教育需求迫切;健康信息获取渠道少;健康促进行为不佳。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护士健康教育意识及能力的培训,落实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健康教育 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的表达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琳 李志梁 +6 位作者 朱肖星 马骏 洪长江 何建新 向定成 潘春梅 邱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19-821,共3页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表达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ICOSL)的影响。方法:以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间接免疫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ICOSL在人冠状动脉内...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表达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ICOSL)的影响。方法:以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间接免疫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ICOSL在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表达及ox-LDL的干预作用。结果:对照组和ox-LDL刺激组ICOSL mRNA的平均光密度OD值分别为0.071±0.035和0.186±0.044(n=6),ICOSL Western blot吸光度A值分别为10.88±1.53和16.03±4.08(n=6),ox-LDL(100mg/L)可增加ICOSL在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x-LDL可上调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表达ICOS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OSL OX-LDL 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超声心动图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邓又斌 汪道文 +4 位作者 马春桃 黎春雷 杨好意 常青 潘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9期860-862,共3页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及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 (AT1)拮抗剂对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 2 4例轻至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和 2 4例健康对照组。分别于AT1拮抗剂 (Losartan或Telmisar...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及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 (AT1)拮抗剂对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 2 4例轻至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和 2 4例健康对照组。分别于AT1拮抗剂 (Losartan或Telmisartan)服用前和服用 12周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冷加压试验和硝酸甘油诱导的冠脉左主干内径变化。结果 冷加压试验诱导的冠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在高血压病组 (- 4.3± 8.7% )显著低于对照组(10 .5± 3.9% ,P <0 .0 0 0 1)。服用AT1拮抗剂后 ,高血压病组冷加压试验诱导的冠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 (13 .7±8.0 % )明显高于服用前 (- 4.3± 8.7% ,P <0 .0 0 0 1) ,冷加压试验诱发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在 14例血压控制满意的患者中 (从 - 5 .7± 7.7%变为 14.1± 8.8% ,P <0 .0 0 0 1)和 10例血压控制不满意的患者中 (从 - 2 .3±10 .0 %变为 13 .1± 7.0 % ,P =0 .0 0 2 )均得到改善。高血压病组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诱导的冠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 (2 3.2± 14.4%比 2 7.2± 13.5 % ,P =0 .2 )。结论 本研究证明轻至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受损 ,经AT1拮抗剂治疗后 ,冠脉左主干可恢复对冷加压试验的正常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内皮功能 冷加压试验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心电图ST段的改变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关心肌损伤早期识别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学忠 杨志健 +3 位作者 王岳松 章萍 方永华 李吾枝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5-498,共4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心电图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早期识别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86例接受择期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通过冠脉内导丝记录患者PCI术前、术后冠脉远端心电图。测定基础水平、术后8和24 h的血清心肌钙蛋白T(cT...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心电图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早期识别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86例接受择期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通过冠脉内导丝记录患者PCI术前、术后冠脉远端心电图。测定基础水平、术后8和24 h的血清心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心肌同功酶水平(术后以cTnT上升超过正常上限考虑存在心肌损伤),并对患者术中、术后心脏事件进行随访。结果 86例术前cTnT正常的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治疗,术中30例(35%)表现为有意义的冠状动脉内心电图改变(变化组),其余56例(65%)未见有意义的冠状动脉内心电图变化及体表心电图改变(对照组)。术后变化组患者中cTnT和肌酸激酶心肌同功酶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升高(P<0.01)。有意义的冠状动脉内心电图改变对预测心肌损伤的敏感性为77%,特异性为94%,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和86%,平均诊断价值为87%。术后4周变化组患者中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心电图ST段的改变能够准确预测PCI术中心肌损伤,可能为即刻识别心肌损害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内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体评价犬和猪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功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柳俊 马虹 +5 位作者 何建桂 靳亚非 刘磊 戴刚 钱月桃 郑振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8-412,共5页
【目的】在体观察缺血再灌注对犬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猪冠状动脉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性。【方法】动脉麻醉后开胸、心包吊床,之后分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犬作第一对角支插管,猪作冠状动脉左回旋支插管。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目的】在体观察缺血再灌注对犬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猪冠状动脉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性。【方法】动脉麻醉后开胸、心包吊床,之后分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犬作第一对角支插管,猪作冠状动脉左回旋支插管。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min后再灌注60min,猪不作缺血再灌注。分别向冠状动脉内注射乙酰胆碱和硝酸甘油,以注药后平均冠状动脉血流量变化的百分率来评价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依赖性和非依赖性的舒张功能。【结果】注乙酰胆碱后,基线状态下犬平均冠状动脉血流量从(17±4)mL/min升至(41±12)mL/min(P<0.05);但缺血再灌注后舒血管反应幅度降低,其中再灌注15min时间点平均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幅水平明显低于基线增幅水平(142%±54%vs87%±57%,P<0.05)。注乙酰胆碱后,基线状态下猪平均冠状动脉血流量在(11±3)s内从(21±11)mL/min迅速降至(12±8)mL/min,在(42±10)s内又回升至(23±13)mL/min。硝酸甘油使基线状态下犬平均冠状动脉血流量从(18±5)mL/min升至(40±22)mL/min(P<0.05),猪的冠状动脉也呈类似反应。【结论】乙酰胆碱引起犬冠状动脉呈舒血管反应,缺血再灌注使犬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明显受损。猪冠状动脉对乙酰胆碱呈先收缩后舒张的“双向反应”。硝酸甘油则引起犬或猪的冠状动脉均呈舒张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冠状动脉血流量 乙酰胆碱 缺血再灌注 硝酸甘油 血管反应 插管 反应性 状态 降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与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洁 仇兴标 +3 位作者 叶颖 侯旭敏 施鸿毓 方唯一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9-301,共3页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与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和静脉内血小板聚集率(PAR)的影响。方法 18例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应用组(IC组,n=9)和替罗非班静脉内应用...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与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和静脉内血小板聚集率(PAR)的影响。方法 18例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应用组(IC组,n=9)和替罗非班静脉内应用组(IV组,n=9)。分析给药后不同时间点PAR在组内的变化及PAR降低幅度在组间的差异,记录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给药后PAR均得到抑制,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状动脉血样中,IC组较IV组的PAR降低趋势更明显(P=0.062);在外周静脉血样中,两组PAR的降低幅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或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均能快速有效地降低冠状动脉局部及静脉内的PAR,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替罗非班 血小板聚集 冠状动脉内 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彭贵海 谭利 +4 位作者 陈玲玲 张雨馨 王治校 詹中群 王崇全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3年第11期3526-3528,共3页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病人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病人1 05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研究组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病人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病人1 05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研究组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病人进行传统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病人满意度、护患沟通率、健康教育覆盖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整体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护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桡动脉痉挛/闭塞、血肿/出血、心律失常、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满意度、护患沟通率、健康教育覆盖率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整体护理能明显降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病人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整体护理 冠心病 并发症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仿真冠状动脉内镜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钱农 潘昌杰 +2 位作者 薛耀君 赵进委 刘炜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CT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检查方法和影像表现。材料和方法:对40例可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层厚1.25mm,R波后70%相位重建,造影剂150ml,注... 目的:探讨CT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检查方法和影像表现。材料和方法:对40例可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层厚1.25mm,R波后70%相位重建,造影剂150ml,注射速度3~3.5ml/。全部病例完成血管CTVE重建,并与DSA比较。结果:CTVE良好地显示了血管内壁、内膜钙化、软斑块及狭窄。结论:CTVE集内镜与CT血管成像(CTA)的优点于一身,可以作为一种准确而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仿真冠状动脉内 临床应用 冠状动脉病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相关蛋白-1在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琳 李志梁 +6 位作者 洪长江 何建新 马骏 向定成 张洁 潘春梅 邱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23-1625,共3页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表达B7相关蛋白-1(B7RP-1)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观察B7RP-1在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表达及ox-...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表达B7相关蛋白-1(B7RP-1)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观察B7RP-1在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表达及ox-LDL的干预作用。结果(1)B7RP-1表达于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荧光信号呈点状,散在分布于细胞表面;RT-PCR显示B7RP-1的mRNA扩增产物片段位于相当于Marker 469bp的位置,Western blotting检测B7RP-1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约为70000。(2)ox-LDL刺激组B7RP-1的平均光密度OD值和吸光度A值均分别高于空白对照组,ox-LDL可增加B7RP-1在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7RP-1表达于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表面,具有慢性致炎症作用的ox-LDL可上调共刺激分子B7RP-1 mRNA和蛋白表达,这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相关蛋白-1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冠心病患者主动脉内球囊泵反搏支持下冠状动脉内支架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奇 沈卫峰 +3 位作者 张建盛 张瑞岩 胡健 张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 评估主动脉内球囊泵反搏支持对高危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术的作用。方法  16例高危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同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泵反搏作血流动力学支持 ,记录临床、介入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  16例患者均存... 目的 评估主动脉内球囊泵反搏支持对高危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术的作用。方法  16例高危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同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泵反搏作血流动力学支持 ,记录临床、介入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  16例患者均存在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多支冠脉病变、高冠脉危险评分等高危因素。完全血运重建 12例。术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平均时间为 (3 1± 17)min ,主动脉舒张压和平均压显著升高 ,分别由 (69± 11)mmHg升至 (13 1± 15 )mmHg和 (82± 13 )mmHg升至 (111± 7)mmHg ,(P <0 .0 0 1)。平均随访 2年 ,1例死于心力衰竭 ,其余 15例左室射血分数及心功能分级显著改善 ,无严重心脏事件存活率为 75 %。结论 高危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时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安全可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患者 冠心病 动脉内球囊泵反搏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 介入治疗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晓帆 宫剑滨 +5 位作者 江时森 陈锐华 张启高 王立军 彭永平 邹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433-435,共3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时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规律。 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 1 36例冠心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的心电图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 (CAG)资料。 结果 :1 36例患者中 ,1 0 8例术后心...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时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规律。 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 1 36例冠心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的心电图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 (CAG)资料。 结果 :1 36例患者中 ,1 0 8例术后心电图发生改变 ,占 79.4 1 %。不同病变范围组的心电图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该研究分别从临床症状、诊断冠状动脉的优势类型、病变部位及手术前后累及导联数的改变等几个方面 ,具体探讨了不同病变范围组之间在介入手术前、后的心电图变化。结果提示 ,二支病变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和非ACS患者支架置入前后的心电图改变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2 5 ) ,单支病变时 ,典型胸痛、不典型胸痛及无胸痛者置入支架后心电图改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心电图有改变者术前、术后导联数对比分析结果 ,在单支、二支及多支病变组中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 结论 :通过观察手术前后心电图的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心电图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置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传统支架置入方法的随机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田军 赵全明 Grollier G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 :采用与传统支架置入术 (CS)随机对比研究的方法 ,评价冠状动脉 (冠脉 )内直接支架置入术 (DS)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将 15 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DS组和CS组 ,两组的基本临床特征和造... 目的 :采用与传统支架置入术 (CS)随机对比研究的方法 ,评价冠状动脉 (冠脉 )内直接支架置入术 (DS)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将 15 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DS组和CS组 ,两组的基本临床特征和造影特征及术前治疗无显著差异。实验第一终点是影像学的成功 :支架置入后靶病变残余狭窄 <2 0 %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 (TIMI) 3级血流 ,“无再流或慢血流现象”的减少 ;第二终点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操作时间及花费的评价。  结果 :DS组和CS组组间手术成功率无差异 (DS组为 94 7% ,CS组为 96 0 % )。无再流或慢血流现象发生率DS组为 5例 (6 7% ) ,CS组为 4例 (5 3 % ) ,两组间亦无差异 (P =NS)。手术时间、球囊导管及造影剂用量DS组均低于CS组 ,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住院期间效果及严重并发症两组间无差异 ;6个月随访结果两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本随机研究证实了一些回顾性研究的结果 ,DS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病变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与CS相比较 ,这一策略的突出优点是显著增加效益费用比 ,而对急性并发症特别是“无再流或慢血流”现象的发生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置入 治疗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