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和激活素A表达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郑婉 杨珊珊 +1 位作者 颜亚妮 张园园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探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激活素A表达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到2023年4月期间住院治疗的8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造影检查冠状动脉为慢性完全闭塞(CTO... 目的探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激活素A表达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到2023年4月期间住院治疗的8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造影检查冠状动脉为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Rentrop分级分为侧支循环形成的不良组(n=34)、良好组(n=46)。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NRF2与激活素A表达水平,Gensisi评分与患者血清NRF2、激活素A表达水平的关系用Spearman法分析,ROC曲线分析血清NRF2、激活素A水平对患者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不良组血清NRF2、激活素A表达水平及Gensini评分均显著高于良好组[(2.28±0.42)ng/ml比(1.46±0.37)ng/ml、(583.67±61.25)pg/ml比(472.12±54.26)pg/ml、(45.36±5.81)分比(28.49±4.33)分,t=9.251、8.605、14.889,P<0.05];患者血清NRF2、激活素A表达水平与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性(均P<0.05);血清NRF2、激活素A联合预测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4,优于血清NRF2、激活素A各自单独诊断(Z二者联合-NRF2=2.345、Z二者联合-激活素A=2.639,P=0.019、P=0.008)。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NRF2、激活素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两者联合对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激活素A 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糖尿病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黄斌 熊国凤 +1 位作者 杨军红 李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1Z期74-75,共2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或糖尿病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方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观察348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情况,分别对比A组(合并高血压病组)、B组(合并糖尿病组)、C组(合并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组)与D组(无高... 目的:研究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或糖尿病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方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观察348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情况,分别对比A组(合并高血压病组)、B组(合并糖尿病组)、C组(合并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组)与D组(无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组)的关系。结果:A组侧支循环开放率73.2%,较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侧支循环开放率45.2%,较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侧支循环开放率62.5%,较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有利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不利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高血压病 糖尿病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及有关生长因子的影响
3
作者 谢庆成 张文高 +2 位作者 周苏宁 王显刚 颜亭祥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中医药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受体 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刘向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谢丽响 徐凯 +1 位作者 刘忠啸 许旭光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50-52,共3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同时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125例患者,CAG检查证实至少一处冠状动脉主要分支闭塞。以CAG为金标准,评估CTA诊断侧支循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同时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125例患者,CAG检查证实至少一处冠状动脉主要分支闭塞。以CAG为金标准,评估CTA诊断侧支循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根据CTA图像测算闭塞病变的以下参数:闭塞病变位置、闭塞病变长度、闭塞病变CT值、闭塞段密度衰减率、重构指数、钙化情况、闭塞病变两侧有无分支、有无侧支循环。根据CAG检查是否存在侧支循环,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CTA影像特征。结果以CAG为金标准,CTA确诊侧支循环的敏感度为73. 9%,特异度为87. 5%。侧支循环组闭塞病变长度较对照组增加,闭塞病变近端CT值较对照组降低(P均<0. 05),两组其他CTA影像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闭塞病变长度(OR=1. 148,95%CI为1. 008~1. 103,P <0. 05)、闭塞病变近端CT值(OR=0. 974,95%CI为0. 955~0. 994,P <0. 05)是影响侧支循环形成的重要因素。结论冠状动脉CTA对判断冠状动脉血管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形成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闭塞病变长度、闭塞病变近端CT值是评估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联合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俞芽法 孙志刚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第5期854-855,共2页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冠状动脉侧枝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CC)影响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冠状动脉侧枝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CC)影响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CC情况、心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2周后,两组AMI患者CCC级别、心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良好改善(P<0.05),不良反应发生无明显差异;且治疗组AMI患者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用丹红注射液治疗AMI患者比较,麝香保心丸联合丹红注射液能够促进AMI患者CCC的形成,改善患者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丹红注射液 麝香保心丸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对严重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宋开友 魏延津 李莲婷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218-220,共3页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严重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选择78例严重冠心病的患者,分为无CC建立组、按照Werner分级对有侧支循环患者分为CC-0级组、CC-1级组、CC-2组。其中无CC建立组26例、CC-0级组22例、CC-...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严重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选择78例严重冠心病的患者,分为无CC建立组、按照Werner分级对有侧支循环患者分为CC-0级组、CC-1级组、CC-2组。其中无CC建立组26例、CC-0级组22例、CC-1级组16例、CC-2组14例。4组患者在服用药物前测定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浓度。4组患者服用麝香保心丸6个月,6个月后4组患者行64层冠脉CT造影,并对冠脉侧支循环进行分级评价,同时测定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浓度。结果:78例严重冠心病患者有52例(66.7%)服用麝香保心丸6个月后,无CC建立组10例、CC-0级组26例、CC-1级组22例、CC-2组19例,其中无CC建立组及CC-0级组病例数减少,CC-1级组及CC-2组病例数增加,各组服药后侧支循环分级都用明显差异(χ2=13.96,P=0.003)。除无CC建立组服药前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15),各组服药前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0.03),CC级与无CC建立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的比较,CC2级浓度明显高于无CC建立组(P=0.002)。结论:麝香保心丸可能具有促进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的形成,保护缺血心肌,减小梗死范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分级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Netrin-1、VEGF水平与严重冠脉狭窄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志杰 王健 +1 位作者 颜培冉 王世勋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31期75-79,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浆神经轴突诱导因子-1(Netrin-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严重冠状动脉(冠脉)狭窄患者冠脉侧支循环(CCC)形成的关系。方法 选择因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的154例患者,冠脉造影检查均显示严重冠脉狭窄。收集患者入院后的... 目的 探讨血浆神经轴突诱导因子-1(Netrin-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严重冠状动脉(冠脉)狭窄患者冠脉侧支循环(CCC)形成的关系。方法 选择因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的154例患者,冠脉造影检查均显示严重冠脉狭窄。收集患者入院后的基本资料;根据Cohen-Rentrop分级将患者分为CCC不良(0、1级)组37例、CCC良好(2、3级)组117例,用Gensini评分对冠脉病变进行评价,统计慢性完全闭塞(CTO)发生率;经桡动脉鞘留取患者血标本,离心分离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VEGF、Netrin-1。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VEGF与Netrin-1的相关性;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CC形成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VEGF、Netrin-1对CCC形成良好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CCC不良组比较,CCC良好组年龄小,Gensini评分、CTO发生率及血浆VEGF、Netrin-1水平高(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VEGF与Netrin-1水平呈正相关(r=0.408,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EGF(OR=1.012,95%CI:1.007~1.018,P<0.05)、Netrin-1(OR=1.006,95%CI:1.001~1.010,P<0.05)、Gensini评分(OR=1.042,95%CI:1.010~1.075,P<0.05)为CCC形成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ROC曲线显示,血浆VEGF水平预测CCC形成良好的最佳截断值为384.88 pg/mL,灵敏度为80.34%,特异度为89.19%,曲线下面积为0.906;血浆Netrin-1水平预测CCC形成良好的最佳截断值为950.03 pg/mL,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94.59%,曲线下面积为0.884;两者联合预测CCC形成良好的灵敏度为86.32%,特异度为91.89%,曲线下面积为0.951。结论 血浆Netrin-1、VEGF水平升高的严重冠脉狭窄患者CCC形成良好,二者联合检测对CCC形成情况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神经轴突诱导因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冠脉狭窄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9
作者 杜茂宗 姚海木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6期984-987,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冠脉狭窄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脉侧支循环(CCC)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主要冠脉血管狭窄≥95%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320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CCC良好组和CCC不良组。记录临床及造影资料,分析CCC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 320例... 目的探讨严重冠脉狭窄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脉侧支循环(CCC)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主要冠脉血管狭窄≥95%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320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CCC良好组和CCC不良组。记录临床及造影资料,分析CCC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 320例患者中良好侧支循环83例,占25.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长的心绞痛病程、完全闭塞病变及较高淋巴细胞计数是良好冠脉侧支形成的有利因素,较高的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高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急性心肌梗死与CCC不良相关(均P<0.05)。结论严重冠脉狭窄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CCC较差,长心绞痛病程、完全闭塞病变有利于良好的冠脉侧支循环形成,而急性心肌梗死及高NLR是CCC形成的不利因素,未发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CCC形成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狭窄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侧支循环的形成及对心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功 孙洪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02-502,共1页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心肌缺血 心脏功能 ST-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心肌缺血后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
11
作者 任明芬 郭志坤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9-640,共2页
冠心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为心肌缺血,而怎样改善心肌缺血是治疗冠心病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冠心病的治疗有了质的突破。但PTCA术及支架术后再狭窄率达20%以上,且再狭窄后难以治疗。因此寻找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 冠心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为心肌缺血,而怎样改善心肌缺血是治疗冠心病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冠心病的治疗有了质的突破。但PTCA术及支架术后再狭窄率达20%以上,且再狭窄后难以治疗。因此寻找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进而改善心肌缺血的方法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缺血后心肌 表达变化 大鼠心肌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心肌缺血 再狭窄率 PTCA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毓申 《中国社区医师》 2006年第24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治疗性血管新生 麝香保心丸 临床意义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 长期服用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