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假性动脉瘤12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郭金成 刘长虹 +4 位作者 王爱荣 张海滨 姚立云 张学坤 王乐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动脉假性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 超声引导压迫法 并发症 外科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
2
作者 林凤兰 郭永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65-366,共2页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诊疗术后假性动脉瘤 (PA)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出现的 16例假性动脉瘤患者 ,结合临床表现和超声多普勒显像 ,进行临床分析 ,记录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 :9例经超声引导下压...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诊疗术后假性动脉瘤 (PA)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出现的 16例假性动脉瘤患者 ,结合临床表现和超声多普勒显像 ,进行临床分析 ,记录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 :9例经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 ,3例采用重复绷带加压法治愈 ,4例压迫失败而行外科手术修补 ,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假性动脉瘤早期发现 ,及时诊断与治疗 ,超声引导下压迫法和重复绷带加压法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 后并发症 假性动脉 临床表现 超声多普勒显像 超声引导下压迫法 重复绷带加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囊压迫止血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沈小清 边旭娜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3期29-30,共2页
目的观察气囊压迫止血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的应用效果,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506例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诊疗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4例)和观察组(282例),对照组术后穿刺点用弹力胶布固定,沙袋压迫止血;观察组用自制气... 目的观察气囊压迫止血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的应用效果,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506例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诊疗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4例)和观察组(282例),对照组术后穿刺点用弹力胶布固定,沙袋压迫止血;观察组用自制气囊压迫止血。观察两组止血效果、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和术侧肢体舒适度。结果观察组出血2例(0.7%),无局部并发症发生,30例(10.6%)患者诉术侧肢体麻木;对照组出血190例(84.8%),131例(58.5%)局部皮肤发生并发症,219例(97.8%)诉术侧肢体麻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气囊压迫止血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止血效果显著,减少了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增进了患者舒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气囊装置 压迫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的知情告知方式对心脏介入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白墨青 林文华 +6 位作者 张峰 王晓冬 王晓梅 敬锐 史宏岩 刘菁晶 任自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67-1569,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的知情告知方式对择期行心脏介入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313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术前以多媒体方式向患者介绍手术过程,并详细提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照组仅与患者委托人进行告知,告知内... 目的:研究不同的知情告知方式对择期行心脏介入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313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术前以多媒体方式向患者介绍手术过程,并详细提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照组仅与患者委托人进行告知,告知内容与干预组相同。分别于告知前2~3h及术后患者尚不知晓病情时让患者独立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测定焦虑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吸烟嗜好、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合并症、拟行介入类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知情告知前,女性患者的焦虑评分显著高于男性(29.01±6.23比31.19±7.05,P<0.05);两组焦虑评分在知情告知前相似,在术后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30.07±6.46比28.56±6.03,P<0.05);对照组告知前与术后焦虑评分无显著变化,而干预组术后显著低于告知前(29.88±6.86降至28.56±6.03,P<0.05)。结论:运用多媒体手段使患者了解手术过程并恰当详细地提及并发症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此外,介入术前,对女性患者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知情告知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 心脏射频消融 起搏器置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剂肾病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俊 梁亚非 张怀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21-1223,共3页
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中对比剂肾病(CIN)和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PCI)的患者468例,按年龄70岁分为两组,<70岁283例,≥70岁... 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中对比剂肾病(CIN)和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PCI)的患者468例,按年龄70岁分为两组,<70岁283例,≥70岁185例;按CIN诊断标准分为CIN组及非CIN组,<70岁组中CIN42例,非CIN241例;≥70岁组中CIN57例,非CIN128例。分析CIN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大部分基线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0岁组组内比较颈动脉硬化(71.43%vs51.04%)、颈动脉中内膜增厚(78.57%vs51.04%)有明显差异(P<0.05),而≥70岁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在<70岁CIN患者中颈动脉硬化、颈动脉中内膜增厚的比率明显升高,与CIN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对比剂肾病 动脉硬化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剂肾病与肾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俊 张怀勤 +2 位作者 黄伟剑 计光 蔡雪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4510-4512,共3页
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PCI)患者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和肾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PCI的患者468例,按年龄和CIN诊断标准分组,其中<7... 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PCI)患者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和肾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PCI的患者468例,按年龄和CIN诊断标准分组,其中<70岁组中CIN42例,非CIN241例;≥70岁组中CIN57例,非CIN128例。分析CIN与肾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在同一年龄组中CIN与非CIN肾动脉硬化、肾动脉狭窄、肾血流峰速度及肾血流峰速度RI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文研究发现在CIN患者中肾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明显升高,CIN与肾动脉硬化明显相关,肾动脉硬化、肾血流峰速度是CIN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对比剂肾病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适型股动脉压迫带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春丽 郑权秀 孟令华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9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 血管穿刺并发症 动脉压迫带 革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脑钠肽浓度的动态演变规律及其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2
8
作者 李慧娣 向定成 +3 位作者 张金霞 段天兵 龙锋 李爱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11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脑钠肽(BNP)浓度的动态演变规律及各个时间点BNP浓度对当时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1日~2016年7月31日就诊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内科并于发病12 h内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的AMI患...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脑钠肽(BNP)浓度的动态演变规律及各个时间点BNP浓度对当时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1日~2016年7月31日就诊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内科并于发病12 h内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的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床边检测术后1 h内、发病12、20、24和48 h静脉血BNP浓度,并记录各时间点的心功能诊断,按照48 h内BNP峰值浓度是否大于400 pg/m L分为BNP峰值升高组(>400 pg/m L)和BNP峰值大致正常组(≤400 pg/m L)。结果本研究共入选70例患者,发病48 h内BNP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趋势,Friedman M检验提示5个时间点的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7,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发病20 h和发病24 h的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3,P>0.05),而其他时间点两两比较均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达峰时间为发病20~24 h。与BNP峰值大致正常组(n=47)相比,BNP峰值升高组(n=23)的年龄大、体质量指数小、再灌注时间长、前壁心肌梗死比例及住院期间并发肺部感染的比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逻辑回归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和前壁心肌梗死与BNP峰值浓度升高独立相关。ROC曲线分析提示,术后1 h内的BNP浓度对心力衰竭发生与否无诊断作用(P>0.05),发病12、20、24、48 h的BNP对心衰有诊断价值(P<0.0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0.786、0.768和0.863,最佳分界值分别为156.5、313.7、240.9和285.9 pg/m L。结论 AMI早期BNP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单峰趋势,并于发病20~24 h达到峰值,发病后不同时间点BNP对当时心衰的诊断价值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 脑钠肽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