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手术中碘造影剂过敏性休克发生特点及抢救经验 被引量:13
1
作者 庄伟 吴永健 +5 位作者 刘玉清 张海涛 裴汉军 滕思勇 张而立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2-265,共4页
目的:研究和分析冠状动脉(冠脉)介入诊疗手术中碘造影剂过敏性休克发生的特点与抢救对策,为提高冠脉介入诊疗手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进行的住院冠脉介入诊疗手术病例中,术中发生的碘造影剂过敏性休克病例资料,并对... 目的:研究和分析冠状动脉(冠脉)介入诊疗手术中碘造影剂过敏性休克发生的特点与抢救对策,为提高冠脉介入诊疗手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进行的住院冠脉介入诊疗手术病例中,术中发生的碘造影剂过敏性休克病例资料,并对抢救措施进行总结。结果:79 102例冠脉介入诊疗手术病例均使用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为0.019%(15/79 102)。首发表现包括血压迅速下降(9例)、突发意识障碍(2例)、皮肤黏膜表现等(4例)。发生顽固性休克的患者5例,其中3例患者早期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最终存活,另外2例死亡患者未早期使用或未使用。5例顽固性过敏性休克中有4例再次接触碘造影剂者,其中2例死亡。结论:冠脉介入诊疗手术中碘造影剂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低,但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后果严重,尤其是再次接触碘造影剂者。过敏性休克首发表现多样。发生过敏性休克后抢救中在使用肾上腺素等常规抢救药物的基础上及早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可能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手术 碘造影剂 过敏性休克 抢救 甲基强的松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氏益气通脉汤改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
2
作者 闫茹玉 胡学敬 +1 位作者 张晓阳 王春宁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4-88,共5页
目的分析郭氏益气通脉汤改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PCI术后心绞痛患者(80例),分为研究组(40例,西医规范方案治疗+郭氏益气通脉汤治疗)、对照组(40例,西医规... 目的分析郭氏益气通脉汤改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PCI术后心绞痛患者(80例),分为研究组(40例,西医规范方案治疗+郭氏益气通脉汤治疗)、对照组(40例,西医规范方案治疗),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两组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中医证候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化(Seattle angina quantification,SAQ)评分(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期间)。结果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研究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后者均更低;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研究组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左心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SAQ各项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呈现升高趋势,且后者均更高(P<0.05)。结论PCI术后心绞痛患者应用郭氏益气通脉汤治疗,有助于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心绞痛 郭氏益气通脉汤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闭塞同台和择期介入治疗对手术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科 胡宪清 郑国庆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同台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47例冠状动脉CTO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造影后是否即刻行... 目的探讨同台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47例冠状动脉CTO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造影后是否即刻行PCI治疗将患者分为同台PCI组(n=64)和择期PCI组(n=83),比较两组间患者临床资料和手术成功率。多因素logisti回归分析判断CTO PCI手术成功的影响因素。结果同台PCI组病变闭塞长度显著短于择期PCI组(35 mm比50 mm,P=0.022),其他冠状动脉造影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台PCI组手术成功率显著低于择期PCI组(78.1%比88.0%,P=0.0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台PCI(OR=4.617,95%CI=1.900~11.221,P=0.001)、无残端病变(OR=4.381,95%CI=1.821~10.452,P=0.001)、闭塞长度≥20 mm(OR=2.462,95%CI=1.030~5.887,P=0.043)、手术并发症(OR=8.688,95%CI=1.573~47.971,P=0.013)是CTO PCI手术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同台PCI治疗CTO增加手术失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手术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预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燕春 殷云杰 +4 位作者 徐亮 赵祥海 杨松 严金川 张瑞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73-1077,共5页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MI)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在宜兴市人民医院接受PCI术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22例,收集患者基线...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MI)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在宜兴市人民医院接受PCI术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22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及冠状动脉病变分布。根据紫杉醇PCI和外科手术协同研究(SYNTAX)评分评价靶病变严重程度,分为低评分(0~22分)、中评分(23~32分)、高评分(≥33分)。检测术前血脂、肾功能,术前术后肌钙蛋白T(c Tn 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术后Lp-PLA2。结果术后c Tn T正常患者(n=155)、升高患者(n=67),Lp-PLA2值分别为(122.21±43.80)ng/ml、(224.53±65.00)ng/ml(P<0.05)。SYNTAX评分显示222例中低评分120例,中评分78例,高评分24例,Lp-PLA2值分别为(119.51±51.96)ng/ml、(178.67±61.49)ng/ml、(233.16±61.32)ng/m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Lp-PLA2与术后c Tn T值呈正相关(R=0.49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p-PLA2为PCI围手术期c Tn T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R=7.377,95%CI=3.368~16.156,P<0.05);Lp-PLA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896(95%CI=0.874~0.945,P<0.001),最佳截断点为179 ng/ml,诊断PMI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2%、66.7%。结论 Lp-PLA2与PCI患者术后c Tn T升高相关,术前高水平Lp-PLA2是PCI术PMI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手术期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假性动脉瘤12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郭金成 刘长虹 +4 位作者 王爱荣 张海滨 姚立云 张学坤 王乐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动脉假性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 超声引导压迫法 并发症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强化他汀药物治疗机制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郭静萱 刘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1-83,共3页
ARMYDA和NAPLES系列研究提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给予大剂量他汀药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和30天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PCI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加重炎症反应。围手术期强化他汀治疗带来的获益主要来自于... ARMYDA和NAPLES系列研究提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给予大剂量他汀药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和30天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PCI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加重炎症反应。围手术期强化他汀治疗带来的获益主要来自于他汀药物的生物学多效性,可能机制包括抗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栓作用,扩张冠状动脉微血管等调脂以外的作用。强化他汀治疗还可以降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对于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手术 强化他汀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囊压迫止血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沈小清 边旭娜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3期29-30,共2页
目的观察气囊压迫止血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的应用效果,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506例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诊疗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4例)和观察组(282例),对照组术后穿刺点用弹力胶布固定,沙袋压迫止血;观察组用自制气... 目的观察气囊压迫止血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的应用效果,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506例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诊疗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4例)和观察组(282例),对照组术后穿刺点用弹力胶布固定,沙袋压迫止血;观察组用自制气囊压迫止血。观察两组止血效果、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和术侧肢体舒适度。结果观察组出血2例(0.7%),无局部并发症发生,30例(10.6%)患者诉术侧肢体麻木;对照组出血190例(84.8%),131例(58.5%)局部皮肤发生并发症,219例(97.8%)诉术侧肢体麻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气囊压迫止血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止血效果显著,减少了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增进了患者舒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气囊装置 压迫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
8
作者 林凤兰 郭永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65-366,共2页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诊疗术后假性动脉瘤 (PA)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出现的 16例假性动脉瘤患者 ,结合临床表现和超声多普勒显像 ,进行临床分析 ,记录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 :9例经超声引导下压...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诊疗术后假性动脉瘤 (PA)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出现的 16例假性动脉瘤患者 ,结合临床表现和超声多普勒显像 ,进行临床分析 ,记录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 :9例经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 ,3例采用重复绷带加压法治愈 ,4例压迫失败而行外科手术修补 ,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假性动脉瘤早期发现 ,及时诊断与治疗 ,超声引导下压迫法和重复绷带加压法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术后并发症 假性动脉 临床表现 超声多普勒显像 超声引导下压迫法 重复绷带加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韦建生 杨进 +1 位作者 赵勤 马觉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10-710,共1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PCI 手术期应用 替罗非班 GPⅡb/Ⅲa复合物 Ⅱb/Ⅲa受体拮抗剂 抑制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三维可视化系统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何云 晋军 +2 位作者 成小凤 胡建波 何永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89-791,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三维可视化系统(V1.02)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121例,根据是否使用三维可视化系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分组,60例为对照组,单独采用冠状动脉介入影像定量...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三维可视化系统(V1.02)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121例,根据是否使用三维可视化系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分组,60例为对照组,单独采用冠状动脉介入影像定量分析系统辅助PCI。61例为观察组,结合三维可视化系统(V1.02)辅助PCI。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术成功率,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对医患X线辐射暴露时间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介入成功率分别为88.5%(54/61)和73.3%(4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2/61)和16.7%(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75.9±9.2)min和(101.5±15.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维可视化系统(V1.02)应用于CTO介入诊疗中,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冠状动脉痉挛、血管夹层及血管穿孔破裂等并发症,缩短医患X线辐射暴露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三维可视化系统 介入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直接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兴隆 葛志明 +4 位作者 耿静 吴婷婷 申玉文 陈文强 季晓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63-764,共2页
直接PCI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但术后较高的再狭窄率或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是介入性心脏病学面对的主要问题。资料显示,PCI手术过程中的球囊扩张和支架置人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后,急、慢性炎性细胞随即参与动脉损伤的修复过程,
关键词 直接介入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阿托伐他汀 手术 支架内血栓形成 介入性心脏病学 直接PCI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入径行二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时机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明浩 王攀 +7 位作者 高立建 徐淑清 王欢欢 赵光贤 陈珏 乔树宾 徐波 袁晋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3366-3372,共7页
背景经远端桡动脉入径(dTRA)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有效降低桡动脉闭塞发生率,但目前国内尚无关于dTRA行二次PCI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时机的研究报道。目的探讨d TRA行二次PCI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时机。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7... 背景经远端桡动脉入径(dTRA)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有效降低桡动脉闭塞发生率,但目前国内尚无关于dTRA行二次PCI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时机的研究报道。目的探讨d TRA行二次PCI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时机。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7月—2022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收治的拟dTRA行二次PCI的患者70例,根据距上次dTRA行PCI时间间隔将其分为≤30 d组(n=33)与>30 d组(n=37)。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操作相关指标、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术前、术后24 h桡骨茎突近心端5、10、15 cm处桡动脉内径。结果70例患者中69例dTRA穿刺、置管均成功,成功率为98.6%(69/70);经评估需行二次PCI的67例患者中66例成功完成二次PCI,成功率为98.5%(66/67)。两组患者年龄、血小板计数、糖尿病发生率、病变血管支数、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冠状动脉病变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 h解除加压包扎,术后即刻、术后24 h均可触及穿刺侧桡动脉搏动,无一例出现桡动脉闭塞,桡动脉通畅率为100.0%(69/69)。≤30 d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桡骨茎突近心端5、10、15 cm处桡动脉内径均大于>30 d组(P<0.05);≤30 d组患者术后24 h桡骨茎突近心端15 cm处桡动脉内径小于术前,>30 d组患者术后24 h桡骨茎突近心端5 cm处桡动脉内径大于术前(P<0.05)。结论d TRA行二次PCI安全、可行,且无论距首次dTRA行PCI时间是≤30 d还是>30 d,均能满足dTRA行二次PCI的血管条件,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及穿刺部位等决定dTRA行二次PCI手术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动脉 远端桡动脉 手术 治疗结果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可行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赵明明 薛月芹 +3 位作者 王艳 王英芝 周纪星 赵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73-1179,共7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法评估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时间限定为自建库至2021年1月,收集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目的:应用Meta分析法评估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时间限定为自建库至2021年1月,收集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临床对照研究。由3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收集到的临床对照研究,提取相关数据、评估试验质量、录入数据,另外2名研究者独立核对数据。应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项临床对照研究、1035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桡动脉路径相比,远端桡动脉路径的穿刺成功率较低(OR=0.37,95%CI:0.19~0.71),穿刺时间较长[均数差(MD)=52.12,95%CI:40.40~63.85],但术后血肿(OR=0.64,95%CI:0.42~0.98)和术后桡动脉闭塞发生风险(OR=0.36,95%CI:0.25~0.51)均较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种手术路径在桡动脉痉挛发生风险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4,95%CI:0.80~1.60,P=0.47)。结论:与传统桡动脉路径相比,远端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同样可行、安全,且术后血肿及桡动脉闭塞发生风险低。但由于远端桡动脉路径穿刺成功率较低,因此术者需熟练掌握该穿刺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未来仍需开展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桡动脉 鼻烟壶区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氯吡格雷抵抗、植入支架的数目及长度与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相关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婕 樊冰 +3 位作者 赵昕 姚康 吴鸿谊 葛均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0-636,共7页
目的在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患者中,评价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检测的血小板活性及介入手术与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eriprocedural myocardial injury,PMI)的关系。方法选取... 目的在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患者中,评价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检测的血小板活性及介入手术与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eriprocedural myocardial injury,PMI)的关系。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2017年1—10月住院的378例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均接受冠脉造影并置入药物支架,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负荷12 h后,通过TEG检测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并统计介入手术中的支架数量及长度。凝血酶诱导的最大血凝块强度(thrombin-induced maximum amplitude of clot strength,MAThrombin)反映患者内在的血小板活性,AA%和ADP%分别代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血小板的抑制率。结果在研究人群中共计98例(25.9%)发生PMI。与非PMI组相比,PMI组患者术前ADP%较差(48.5%±24.0%vs.54.7%±25.9%,P=0.038),但是两组之间血小板活性(MAThrombin)及A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年龄(OR=1.041,95%CI:1.013~1.071,P=0.004)、支架数目≥3个(OR=3.009,95%CI:1.590~5.694,P=0.001)、植入支架长度≥40 mm(OR=2.687,95%CI:1.436~5.030,P=0.002)及ADP%(OR=0.990,95%CI:0.980~0.999,P=0.040)是PMI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在择期行PCI的患者中,PMI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介导的结果。除了年龄以外,植入支架的数目及长度,氯吡格雷抵抗都是影响PM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 血小板反应性 手术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 被引量:33
15
作者 凌云鹏 卢明喻 +4 位作者 鲍黎明 杨威 马玉良 刘健 王伟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 总结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结合的分站式杂交 (Hybrid)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临床经验。 方法: 2012-05 至 2013-10,87例患者接受 MIDCAB,其中 63 例为单纯 MIDC... 目的: 总结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结合的分站式杂交 (Hybrid)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临床经验。 方法: 2012-05 至 2013-10,87例患者接受 MIDCAB,其中 63 例为单纯 MIDCAB 手术(单纯 MIDCAB 组),24例患者接受MIDCAB和PCI相结合的分站式Hybrid手术(Hybrid组)。Hybrid组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严重的前降支病变, 合并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病变。Hybrid 组在 MIDCAB 围术期接受严格的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 结果: 24例分站式 Hybrid 手术均顺利完成。围术期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后胸腔引流量,单纯 MIDCAB 组与 Hybrid 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82±138)ml vs( 520±190)ml, P =0.47]。随访 1-11 个月,两组均无死亡病例, 无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发生。Hybrid 组 23例患者术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均提示乳内动脉桥通畅。 结论:执行严格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的分站式 Hybrid 手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微创 杂交手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远程平台的区域协同管理在农村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峥 白井双 +2 位作者 蔡立柏 王颖 申泱泱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9-22,共4页
目的设计心血管介入远程支持平台,探讨在跨区域农村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首次就诊于基层心血管联盟医院,后转诊至上级医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118例农村患者按照诊治时间分为A组与B组各59例。A组按照传统模式实... 目的设计心血管介入远程支持平台,探讨在跨区域农村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首次就诊于基层心血管联盟医院,后转诊至上级医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118例农村患者按照诊治时间分为A组与B组各59例。A组按照传统模式实施会诊与转诊;B组通过心血管介入远程支持平台实施会诊与转诊,制定区域协同术后运动康复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率。结果B组转诊决策时间、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决策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A组,康复锻炼依从性显著高于A组(均P<0.01)。结论基于心血管介入远程支持平台的应用可规范联盟医院间远程会诊、转诊流程,减少农村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治疗决策延迟和转诊决策延迟时间,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农村患者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信息平台 医联体 康复护理 分级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杨省利 吕安林 +3 位作者 蔚虎文 惠昭岚 周小燕 邵虹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2期14-16,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护理技术的可行性、实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2 0 9例经桡动脉PCI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全程特别介入护理技术。结果 全组均顺利通过手术治疗 ,无 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桡动脉穿刺成... 目的 探讨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护理技术的可行性、实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2 0 9例经桡动脉PCI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全程特别介入护理技术。结果 全组均顺利通过手术治疗 ,无 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 97.5 % ,PCI成功率 98.2 % ,冠脉狭窄度从 (85 .2 8± 10 .6 6 ) %降低至 (6 .32±5 .16 ) %。总手术时程为 (6 8.90± 2 4 .32 )min。并发伤口渗血 1例 ,前臂皮下瘀斑 2例。术后 (2± 8)h生活自理 ,术后住院时间 (4.2± 2 .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护理 PCI 手术 动脉穿刺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7
18
作者 诸葛海鸿 邹莺 +2 位作者 孙琳 李敏 郝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7期524-526,共3页
目的 :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观察 ,并初步总结护理经验。 方法 :对 388例PCI患者外周血管并发症 (PCV)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统计 ,结合自己的护理实践 ,总结护理体会。 结果 :①单纯冠状动脉造影 (CAG)组出血... 目的 :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观察 ,并初步总结护理经验。 方法 :对 388例PCI患者外周血管并发症 (PCV)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统计 ,结合自己的护理实践 ,总结护理体会。 结果 :①单纯冠状动脉造影 (CAG)组出血和血肿 1 1例 ,无其他并发症。PVC发生率为 5 .2 6 %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支架组出血和血肿 2 1例 ,假性动脉瘤 1例 ,动静脉瘘 1例 ,PVC发生率 1 1 .73%。PVC总发生率 8.2 5 %。②存在外周血管病变患者PVC发生率最高 (6 0 .0 0 % ) ,其次为高龄患者 (4 2 .85 % )、多次重复介入手术者 (30 .0 0 % )和止血压迫时间过长者 (2 8.0 0 % ) ,PVC发生率女性略低于男性 (6 .4 9%vs8.6 8% ) ,高血压病患者为 8.99% ,比以往报道低。 结论 :①应当加强PTCA支架组患者的护理 ;②对手术前危险因素的预测 ,有利于术后重点护理 ;③针对不同并发症 ,制订护理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外周血管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的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兴 秦永文 +6 位作者 丁继军 徐荣良 张振远 陈少萍 马丽萍 陈凌 崔继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响冠状动脉 (冠脉 )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的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在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3年 4月间对 5 2例冠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CI) ,其中 30例闭塞冠脉成功开通 (开通组 ) ,2 2例闭... 目的 探讨影响冠状动脉 (冠脉 )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的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在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3年 4月间对 5 2例冠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CI) ,其中 30例闭塞冠脉成功开通 (开通组 ) ,2 2例闭塞冠脉无法开通 (未开通组 )。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 与未开通组比 ,开通组高血压的发生率 (5 3%对 2 3% )较高 (P <0 .0 5 )。推测的血管堵塞时间较短 (P <0 .0 1) ,总胆固醇含量较低 ,分别为 (4 .8± 0 .85 )和 (5 .6± 1.5 )mmol/L(P <0 .0 5 ) ,闭塞病变呈平齐截断或有桥侧支或在分支开口附近或病变长度较长者比例较低 (17%对 4 5 % ,P <0 .0 5 ) ;随访期无胸痛胸闷者比例较高 (73%对 5 0 % ,P <0 .0 5 ) ;再次PCI ,外科冠脉旁路手术和再次住院的联合终点少 (13%对 36 % ,P <0 .0 5 )。结论 冠脉慢性闭塞病变的PCI成功率与推测的堵塞时间和闭塞病变的形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慢性闭塞病变 介入治疗 血管成形术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白启才 崔丽萍 +3 位作者 李珍珍 董学庆 郭凯 杨庭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6-427,共2页
目的对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P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行PCI的患者1011例,分为桡动脉组(355例)和股动脉组(656例),分析比较2组的手术成功率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7%... 目的对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P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行PCI的患者1011例,分为桡动脉组(355例)和股动脉组(656例),分析比较2组的手术成功率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7% vs 99.2%,P>0.05)。2组患者1、2和3支病变行PCI时,手术和透视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组患者复杂病变和慢性闭塞病变行PCI时,手术和透视时间明显延长,穿刺局部血肿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和股动脉途径行PCI疗效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并发症少,复杂病变和慢性闭塞病变行PCI时选择经股动脉途径优于桡动脉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肝素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