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手术中碘造影剂过敏性休克发生特点及抢救经验 被引量:13
1
作者 庄伟 吴永健 +5 位作者 刘玉清 张海涛 裴汉军 滕思勇 张而立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2-265,共4页
目的:研究和分析冠状动脉(冠脉)介入诊疗手术中碘造影剂过敏性休克发生的特点与抢救对策,为提高冠脉介入诊疗手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进行的住院冠脉介入诊疗手术病例中,术中发生的碘造影剂过敏性休克病例资料,并对... 目的:研究和分析冠状动脉(冠脉)介入诊疗手术中碘造影剂过敏性休克发生的特点与抢救对策,为提高冠脉介入诊疗手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进行的住院冠脉介入诊疗手术病例中,术中发生的碘造影剂过敏性休克病例资料,并对抢救措施进行总结。结果:79 102例冠脉介入诊疗手术病例均使用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为0.019%(15/79 102)。首发表现包括血压迅速下降(9例)、突发意识障碍(2例)、皮肤黏膜表现等(4例)。发生顽固性休克的患者5例,其中3例患者早期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最终存活,另外2例死亡患者未早期使用或未使用。5例顽固性过敏性休克中有4例再次接触碘造影剂者,其中2例死亡。结论:冠脉介入诊疗手术中碘造影剂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低,但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后果严重,尤其是再次接触碘造影剂者。过敏性休克首发表现多样。发生过敏性休克后抢救中在使用肾上腺素等常规抢救药物的基础上及早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可能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手术 碘造影剂 过敏性休克 抢救 甲基强的松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假性动脉瘤12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郭金成 刘长虹 +4 位作者 王爱荣 张海滨 姚立云 张学坤 王乐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动脉假性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 超声引导压迫法 并发症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凤兰 郭永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65-366,共2页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诊疗术后假性动脉瘤 (PA)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出现的 16例假性动脉瘤患者 ,结合临床表现和超声多普勒显像 ,进行临床分析 ,记录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 :9例经超声引导下压...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诊疗术后假性动脉瘤 (PA)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出现的 16例假性动脉瘤患者 ,结合临床表现和超声多普勒显像 ,进行临床分析 ,记录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 :9例经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 ,3例采用重复绷带加压法治愈 ,4例压迫失败而行外科手术修补 ,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假性动脉瘤早期发现 ,及时诊断与治疗 ,超声引导下压迫法和重复绷带加压法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术后并发症 假性动脉 临床表现 超声多普勒显像 超声引导下压迫法 重复绷带加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可行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赵明明 薛月芹 +3 位作者 王艳 王英芝 周纪星 赵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73-1179,共7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法评估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时间限定为自建库至2021年1月,收集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目的:应用Meta分析法评估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时间限定为自建库至2021年1月,收集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临床对照研究。由3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收集到的临床对照研究,提取相关数据、评估试验质量、录入数据,另外2名研究者独立核对数据。应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项临床对照研究、1035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桡动脉路径相比,远端桡动脉路径的穿刺成功率较低(OR=0.37,95%CI:0.19~0.71),穿刺时间较长[均数差(MD)=52.12,95%CI:40.40~63.85],但术后血肿(OR=0.64,95%CI:0.42~0.98)和术后桡动脉闭塞发生风险(OR=0.36,95%CI:0.25~0.51)均较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种手术路径在桡动脉痉挛发生风险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4,95%CI:0.80~1.60,P=0.47)。结论:与传统桡动脉路径相比,远端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同样可行、安全,且术后血肿及桡动脉闭塞发生风险低。但由于远端桡动脉路径穿刺成功率较低,因此术者需熟练掌握该穿刺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未来仍需开展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桡动脉 鼻烟壶区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囊压迫止血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沈小清 边旭娜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3期29-30,共2页
目的观察气囊压迫止血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的应用效果,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506例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诊疗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4例)和观察组(282例),对照组术后穿刺点用弹力胶布固定,沙袋压迫止血;观察组用自制气... 目的观察气囊压迫止血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的应用效果,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506例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诊疗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4例)和观察组(282例),对照组术后穿刺点用弹力胶布固定,沙袋压迫止血;观察组用自制气囊压迫止血。观察两组止血效果、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和术侧肢体舒适度。结果观察组出血2例(0.7%),无局部并发症发生,30例(10.6%)患者诉术侧肢体麻木;对照组出血190例(84.8%),131例(58.5%)局部皮肤发生并发症,219例(97.8%)诉术侧肢体麻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气囊压迫止血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止血效果显著,减少了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增进了患者舒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气囊装置 压迫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现状数据通报 被引量:1
6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4期60-60,共1页
“全国心血管医师应从宏观上更关注数量到数据的质变,在这次会上我们将公布我国2013年冠脉介入领域的相关数据。进行规范的结果是技术的提高,我们公布的数据不光是治疗的数字,还包括并发症的数量,介入手术的即刻成功率、患者的远期... “全国心血管医师应从宏观上更关注数量到数据的质变,在这次会上我们将公布我国2013年冠脉介入领域的相关数据。进行规范的结果是技术的提高,我们公布的数据不光是治疗的数字,还包括并发症的数量,介入手术的即刻成功率、患者的远期预后情况。相对于数量,数据包含了更广更深的内容,这也是中国心血管医师比较关注的内容。”在4月19日的“2013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数据通报会”上,第17届介入心脏病学论坛主席霍勇教授如是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心血管医师 介入心脏病学 现状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冠状动脉畸形1例
7
作者 王连祥 李淑英 +1 位作者 张丽萍 侯应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2-592,共1页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的普及,各种冠脉畸形(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 CAA)检出日益增多,但右冠状动脉开口异常的畸形病例却罕有报道。作者自1991年至今已行冠脉介入诊疗病人5000例,发现此种右冠脉开口畸形仅此1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冠状动脉畸形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 冠状动脉开口异常 冠脉畸形 ARTERY 开口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冠状动脉缺如1例
8
作者 王连祥 李桂杰 +1 位作者 周祝谦 侯应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6-117,共2页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的普及,各种冠脉畸形(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 CAA)的检出日益增多,但右冠状动脉开口异常的畸形病例报告却很少见。作者自1991年开展冠状动脉造影以来共检查冠脉介入诊疗病人5000例,其中发现仅1例此种...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的普及,各种冠脉畸形(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 CAA)的检出日益增多,但右冠状动脉开口异常的畸形病例报告却很少见。作者自1991年开展冠状动脉造影以来共检查冠脉介入诊疗病人5000例,其中发现仅1例此种畸形。由于CAA的临床表现从无症状到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碎死。如何评价其临床意义并选择治疗措施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就1例罕见的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缺如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 冠状动脉开口异常 冠脉畸形 ARTERY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畸形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冠状动脉开口畸形1例
9
作者 王连祥 董少鹏 +1 位作者 李淑英 侯应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7-238,共2页
随着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提高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的普及,各种冠脉畸形(coronaryarteryanomalies.CAA)的检出日益增多,但左冠状动脉开口异常的畸形病例却极为罕见、我院自1991年至今已行冠脉介入诊疗病人6000余例,发现此... 随着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提高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的普及,各种冠脉畸形(coronaryarteryanomalies.CAA)的检出日益增多,但左冠状动脉开口异常的畸形病例却极为罕见、我院自1991年至今已行冠脉介入诊疗病人6000余例,发现此种左冠状动脉开口畸形仅此1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开口异常 开口畸形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 动脉成像技术 冠脉畸形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动脉压迫器首次减压开始时间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症影响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4
10
作者 任静 吕顺 +6 位作者 刘凤 徐芬 黄永丽 黄棋 李彦伶 唐文豪 孙鸿燕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47-51,共5页
目的证实桡动脉压迫器首次减压开始时间对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操作及研究提供借鉴。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5月1日有关桡动脉压迫止血器首次减压开始时间对术后并发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 目的证实桡动脉压迫器首次减压开始时间对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操作及研究提供借鉴。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5月1日有关桡动脉压迫止血器首次减压开始时间对术后并发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经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8篇RCT文献共239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首次减压开始时间为术后1 h,其术后疼痛发生率、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显著低于术后2 h开始减压(P<0.05,P<0.01),桡动脉闭塞率统计学差异为临界状态(P=0.05),出血、肿胀、麻木、淤斑、水疱及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桡动脉压迫止血器从术后1 h开始减压能明显降低患者疼痛感及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桡动脉闭塞有待更大样本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动脉压迫止血器 首次减压 开始时间 并发症 疼痛 迷走神经反射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的知情告知方式对心脏介入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白墨青 林文华 +6 位作者 张峰 王晓冬 王晓梅 敬锐 史宏岩 刘菁晶 任自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67-1569,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的知情告知方式对择期行心脏介入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313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术前以多媒体方式向患者介绍手术过程,并详细提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照组仅与患者委托人进行告知,告知内... 目的:研究不同的知情告知方式对择期行心脏介入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313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术前以多媒体方式向患者介绍手术过程,并详细提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照组仅与患者委托人进行告知,告知内容与干预组相同。分别于告知前2~3h及术后患者尚不知晓病情时让患者独立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测定焦虑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吸烟嗜好、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合并症、拟行介入类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知情告知前,女性患者的焦虑评分显著高于男性(29.01±6.23比31.19±7.05,P<0.05);两组焦虑评分在知情告知前相似,在术后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30.07±6.46比28.56±6.03,P<0.05);对照组告知前与术后焦虑评分无显著变化,而干预组术后显著低于告知前(29.88±6.86降至28.56±6.03,P<0.05)。结论:运用多媒体手段使患者了解手术过程并恰当详细地提及并发症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此外,介入术前,对女性患者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知情告知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心脏射频消融术 起搏器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择期介入治疗后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乔英 周小雨 +6 位作者 李珊珊 李英 杨世诚 刘园园 刘晓罡 陈永利 付乃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25-1326,共2页
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是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是指排除其他影响肾功能的原因,应用造影剂48~72h后血清肌酐较原有基础水平升高25%或者绝对值升高44.2μmol/L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肾脏储... 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是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是指排除其他影响肾功能的原因,应用造影剂48~72h后血清肌酐较原有基础水平升高25%或者绝对值升高44.2μmol/L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肾脏储备及代偿功能差,且常合并多种疾病,极易发生CIN。因此,寻求有效预防老年冠心病患者CIN发生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他汀类药物因其抗炎症、抗氧化、保护内皮功能等多重生物效应而对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否能预防CIN的发生、合适的剂量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患者 造影剂肾病 他汀类药物 预防作用 介入治疗后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择期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剂肾病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俊 梁亚非 张怀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21-1223,共3页
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中对比剂肾病(CIN)和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PCI)的患者468例,按年龄70岁分为两组,<70岁283例,≥70岁... 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中对比剂肾病(CIN)和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PCI)的患者468例,按年龄70岁分为两组,<70岁283例,≥70岁185例;按CIN诊断标准分为CIN组及非CIN组,<70岁组中CIN42例,非CIN241例;≥70岁组中CIN57例,非CIN128例。分析CIN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大部分基线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0岁组组内比较颈动脉硬化(71.43%vs51.04%)、颈动脉中内膜增厚(78.57%vs51.04%)有明显差异(P<0.05),而≥70岁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在<70岁CIN患者中颈动脉硬化、颈动脉中内膜增厚的比率明显升高,与CIN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对比剂肾病 动脉硬化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剂肾病与肾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俊 张怀勤 +2 位作者 黄伟剑 计光 蔡雪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4510-4512,共3页
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PCI)患者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和肾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PCI的患者468例,按年龄和CIN诊断标准分组,其中<7... 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PCI)患者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和肾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PCI的患者468例,按年龄和CIN诊断标准分组,其中<70岁组中CIN42例,非CIN241例;≥70岁组中CIN57例,非CIN128例。分析CIN与肾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在同一年龄组中CIN与非CIN肾动脉硬化、肾动脉狭窄、肾血流峰速度及肾血流峰速度RI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文研究发现在CIN患者中肾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明显升高,CIN与肾动脉硬化明显相关,肾动脉硬化、肾血流峰速度是CIN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对比剂肾病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适型股动脉压迫带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春丽 郑权秀 孟令华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9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血管穿刺并发症 动脉压迫带 技术革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脑钠肽浓度的动态演变规律及其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2
16
作者 李慧娣 向定成 +3 位作者 张金霞 段天兵 龙锋 李爱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11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脑钠肽(BNP)浓度的动态演变规律及各个时间点BNP浓度对当时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1日~2016年7月31日就诊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内科并于发病12 h内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的AMI患...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脑钠肽(BNP)浓度的动态演变规律及各个时间点BNP浓度对当时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1日~2016年7月31日就诊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内科并于发病12 h内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的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床边检测术后1 h内、发病12、20、24和48 h静脉血BNP浓度,并记录各时间点的心功能诊断,按照48 h内BNP峰值浓度是否大于400 pg/m L分为BNP峰值升高组(>400 pg/m L)和BNP峰值大致正常组(≤400 pg/m L)。结果本研究共入选70例患者,发病48 h内BNP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趋势,Friedman M检验提示5个时间点的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7,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发病20 h和发病24 h的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3,P>0.05),而其他时间点两两比较均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达峰时间为发病20~24 h。与BNP峰值大致正常组(n=47)相比,BNP峰值升高组(n=23)的年龄大、体质量指数小、再灌注时间长、前壁心肌梗死比例及住院期间并发肺部感染的比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逻辑回归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和前壁心肌梗死与BNP峰值浓度升高独立相关。ROC曲线分析提示,术后1 h内的BNP浓度对心力衰竭发生与否无诊断作用(P>0.05),发病12、20、24、48 h的BNP对心衰有诊断价值(P<0.0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0.786、0.768和0.863,最佳分界值分别为156.5、313.7、240.9和285.9 pg/m L。结论 AMI早期BNP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单峰趋势,并于发病20~24 h达到峰值,发病后不同时间点BNP对当时心衰的诊断价值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脑钠肽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