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激酶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海明 孙晓斐 丛培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0-342,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临床疗效。  方法 :96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静脉尿激酶溶栓联合PCI(A组 )和直接PCI (B组 )。A组 50例患者接受尿激酶 150万单位或 2 0 0万单位治疗...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临床疗效。  方法 :96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静脉尿激酶溶栓联合PCI(A组 )和直接PCI (B组 )。A组 50例患者接受尿激酶 150万单位或 2 0 0万单位治疗后 ,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以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 (TIMI)血流分级法评估 ,必要时做PCI。B组 46例患者直接PCI。比较两组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早期与最后心肌梗死面积 (2周后 )及左心室射血分数。  结果 :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A组为 94 0 % ,B组 95 7% ;两组患者首次造影时梗死相关动脉已达TIMI 3级血流者19例 (A组 13例 ,B组 6例 ) ,经PCI后变为TIMI 3级血流者 67例 (A组 3 3例 ,B组 3 4例 ) ;两组间术后 4周左心室射血分数无差异 ,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造影显示溶栓已达TIMI 3级血流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好于直接PCI者 ;两组早期及最后心肌梗死面积无显著性差异 ;住院病死率A组 4 0 %、B组 2 7% ,均未见严重出血风险。  结论 :初步结果显示尿激酶溶栓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可使部分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尽早开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冠状动脉介入疗法 联合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血管闭合装置与压迫止血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丽萍 曹桂兰 +1 位作者 梁静 陶宝明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3期36-37,共2页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诊疗术后使用血管闭合装置与传统人工压迫止血方式对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性诊疗术后使用血管闭合装置的62例为观察对象(血管闭合装置组),选择与之匹配的以人工压迫方式止血的68例患...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诊疗术后使用血管闭合装置与传统人工压迫止血方式对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性诊疗术后使用血管闭合装置的62例为观察对象(血管闭合装置组),选择与之匹配的以人工压迫方式止血的68例患者作为对照(人工压迫组),比较两组术后卧床时间及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血管闭合装置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显著短于人工压迫组(P<0.01);两组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性诊疗术后使用外周血管闭合装置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但是否能降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疗法 人工压迫 血管闭合装置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力教授团队研究成果揭示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新靶点
3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29-629,共1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前列的临床常见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是植入支架。但支架植入可能出现血管内膜异常增生,进而导致支架内再狭窄,由此引发的再发心血管事件严...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前列的临床常见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是植入支架。但支架植入可能出现血管内膜异常增生,进而导致支架内再狭窄,由此引发的再发心血管事件严重困扰着心内科医生。因此,明确支架内再狭窄的机制,找寻对抗血管内膜异常增生的治疗靶点,进而改良现有的以支架为主的冠状动脉介入疗法,是心血管研究领域最有意义的课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硬化治疗 新靶点 冠状动脉介入疗法 支架内再狭窄 支架植入 张力 异常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新看法 被引量:2
4
作者 郭静萱 张福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23-324,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 治疗 静脉溶栓 存活心肌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