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架实时精显技术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支架内再狭窄风险的影响
1
作者 胡波 殷音 张英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91-995,共5页
目的探讨支架实时精显技术(clear stent live,CSL)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作用及其对支架内再狭窄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 目的探讨支架实时精显技术(clear stent live,CSL)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作用及其对支架内再狭窄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CI的140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根据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CSL组,各7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支架对接技术,CSL组通过CSL进行PCI,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管造影图像质量、手术治疗基本情况、心功能状况以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CSL组有效辐射剂量、显影合成时间及剂量面积乘积显著低于常规组,图像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支架置入成功率、手术时间、支架长度及支架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L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9.83±1.21)d vs(11.85±1.68)d,P=0.000],治疗费用高于常规组[(3.01±0.63)万元vs(2.79±0.52)万元,P=0.026]。与同组术前比较,术后7 d的心脏指数显著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25.71%(18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CSL组4.29%(3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CSL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05,P=0.000)。结论CSL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CI术中提供了更好的图像质量,从而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内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朱晨玉江 吕湛 +4 位作者 朱法胜 王勇 黄永培 王天杰 杨伟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6-463,共8页
目的:探索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初步构建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可视化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7年1~12月1 102例PCI后支架内再狭窄住院患者纳入分析。采用单因素... 目的:探索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初步构建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可视化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7年1~12月1 102例PCI后支架内再狭窄住院患者纳入分析。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LASSO回归及结合临床经验筛选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预测因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结果:中位随访1 264(1 169,1 334)d期间,111例(10.1%)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复发。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0.98,95%CI:0.96~0.99)、总胆红素(HR=0.95,95%CI:0.91~0.99)、载脂蛋白A1(HR=0.08,95%CI:0.02~0.42)、高敏C反应蛋白(HR=1.05,95%CI:1.01~1.10)和参照血管直径(HR=0.65,95%CI:0.44~0.98)是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支架内再狭窄复发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的AUC为0.70(95%CI:0.64~0.77)。结论:年龄、总胆红素、载脂蛋白A1和参照血管直径越小、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风险越高;可视化的支架内再狭窄复发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性能较好,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复发性支架内狭窄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或复发心肌梗死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3
3
作者 柏晓玲 江雪 +2 位作者 逄锦 杨曾桢 韦清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5,共5页
目的构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再狭窄或复发心肌梗死(简称心梗)风险预测模型,验证并评价该模型的预测性能,为临床医务人员预测评估提供工具。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贵州省3所医院的1359... 目的构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再狭窄或复发心肌梗死(简称心梗)风险预测模型,验证并评价该模型的预测性能,为临床医务人员预测评估提供工具。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贵州省3所医院的1359例PCI术后患者作为建模组,随访1年,根据临床结局是否发生再狭窄或复发分为事件组185例及非事件组1174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再狭窄或复发心梗的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预测能力;前瞻性收集395例患者纳入验证组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有冠心病及糖尿病家族史、高敏肌钙蛋白I>0.342μg/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7 mmol/L、术后缺乏运动为再狭窄或复发心梗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80,AUC>0.70;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48,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68.40%;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灵敏度为77.90%,特异性为65.70%。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拟合度良好,准确性较高,预测能力良好,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及早识别高危复发心梗患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梗死 狭窄 复发性心肌梗死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中医疗法 被引量:12
4
作者 罗陆一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6期969-971,共3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近年得到很快发展,使急性和亚急性闭塞显著下降,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手段.但尚未达到理想效果.如单纯PTCA有30%~50%成功扩张的病变在3~6个月后可发生再狭窄,冠状动脉支架极大提高了冠状动脉治疗的成功率,但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近年得到很快发展,使急性和亚急性闭塞显著下降,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手段.但尚未达到理想效果.如单纯PTCA有30%~50%成功扩张的病变在3~6个月后可发生再狭窄,冠状动脉支架极大提高了冠状动脉治疗的成功率,但仍有约10%~29%的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再狭窄 中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氧化应激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
5
作者 吴慧颖 邵芳 +1 位作者 邢文露 刘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17-1321,共5页
目的分析术前氧化应激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eperfusion arrhythmia,R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5月至2... 目的分析术前氧化应激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eperfusion arrhythmia,R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行PCI的AMI患者120例,依据RA发生情况分为RA组46例和非RA组74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MI患者在PCI术后RA发生的影响因素,用ROC曲线分析术前氧化应激水平对PCI术后RA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RA组发病至PCI<6 h、下壁梗死、病变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分级0级比例明显高于非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组术前丙二醛水平明显高于非RA组高,术前SOD水平明显低于非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血管TIMI分级0级(OR=3.484,95%CI:1.043~11.633,P=0.042)、发病至PCI<6 h(OR=4.143,95%CI:1.227~13.989,P=0.022)、下壁梗死(OR=54.265,95%CI:2.0271450.950,P=0.017)、术前丙二醛(OR=2.495,95%CI:1.570~3.966,P=0.001)是AMI患者PCI术后发生RA的危险因素;术前SOD(OR=0.823,95%CI:0.749~0.905,P=0.001)是AMI患者PCI术后RA发生的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丙二醛、术前SOD预测AMI患者PCI术后RA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9、0.849(P<0.001)。结论病变血管血流TIMI分级0级、发病至PCI<6 h、下壁梗死、术前丙二醛及术前SOD均是AMI患者PCI术后RA发生的影响因素,且术前丙二醛、术前SOD水平可有效预测PCI术后RA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性应激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律失常 心性 灌注损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HDL-C、MPV/PC比值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郭晓冬 张海云 +1 位作者 孙秋愿 方居正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2-447,共6页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比值联合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计数(MPV/PC)比值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比值联合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计数(MPV/PC)比值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24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PCI术后6个月是否发生ISR分为ISR组(36例)与非ISR组(204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TG/HDL-C、MPV/PC比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TG/HDL-C比值与MPV/PC比值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G/HDL-C、MPV/PC比值与PCI术后ISR的关系,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TG/HDL-C、MPV/PC比值对老年冠心病PCI术后ISR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支架直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ISR组TG、MPV、TG/HDL-C、MPV/PC比值高于非ISR组,HDL-C、PC低于非ISR组(P<0.05);TG/HDL-C比值与MPV/PC比值呈正相关(P<0.05);TG/HDL-C、MPV/PC比值与老年冠心病PCI术后ISR独立相关(P<0.05);TG/HDL-C、MPV/PC比值预测老年冠心病PCI术后ISR的AUC分别为0.759、0.784,联合预测的AUC为0.921,优于两者单独预测。结论TG/HDL-C、MPV/PC比值与老年冠心病PCI术后ISR显著相关,联合预测价值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狭窄 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计数比值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血清CTRP12水平变化及其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友明 龚军辉 朱红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71-1676,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血清补体C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家族12(CTRP12)水平的变化及与对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确诊为AMI并行PCI的患者104例...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血清补体C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家族12(CTRP12)水平的变化及与对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确诊为AMI并行PCI的患者104例,统计术后12个月内ISR发生率,并根据复查冠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ISR组和非ISR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和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PCI术后ISR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RP12对AMI患者PCI术后ISR的预测价值。结果104例AMI患者PCI术后12个月ISR发生率为14.4%(15/104)。ISR组术前TIMI血流≤1比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TC、LDL-C较非ISR组显著升高,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低于非ISR组(P<0.05)。非ISR组中,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ISR组中,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降低是AMI患者PCI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出院前日血清CTRP12对AMI患者PCI术后ISR预测的最佳截断点为3.89 ng/mL(敏感度93.3%,特异度73.0%),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9。结论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对AMI患者PCI术后ISR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CTRP12可能是AMI患者PCI术后ISR的治疗靶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补体C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家族12 支架内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155和微小RNA-92a及微小RNA-126与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探讨
8
作者 刘建花 李世勋 +1 位作者 张伟强 杨树涵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5-889,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croRNA,miRNA,miR)-155、miR-92a、miR-126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新乡市... 目的探讨微小RNA(microRNA,miRNA,miR)-155、miR-92a、miR-126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8例接受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根据是否发生ISR分为狭窄组45例和无狭窄组73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支架数目、支架直径、服用药物、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积分、血清miR-155、miR-92a、miR-126表达水平,分析血清miR-155、miR-92a、miR-126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ISR的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55、miR-92a、miR-126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ISR的诊断价值。结果狭窄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支架数目≥3枚、支架直径<3 mm比例显著高于无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狭窄组miR-155、miR-126显著低于无狭窄组,miR-92a显著高于无狭窄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iR-155、miR-126与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支架数目呈显著负相关,与支架直径呈显著正相关(P<0.01),miR-92a与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支架数目呈显著正相关,与支架直径呈显著负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支架数目、支架直径、miR-92a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后ISR的危险因素,miR-155、miR-126则为保护因素(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miR-155、miR-92a、miR-126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2、0.778、0.751、0.853,敏感性分别86.67%、71.11%、73.33%、93.33%,联合检测高于单项检测(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miR-155、miR-126表达下调及miR-92a表达上调可能参与ISR的发生,监测3项miRNA水平对辅助临床预测PCI术后ISR的发生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狭窄 微RN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瘀中药防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任毅 陈可冀 +4 位作者 阮新民 吴焕林 欧爱华 王云飞 江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1-644,共4页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活血化瘀中药防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全面收集活血化瘀中药防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试验资料,采用Jadad质量标准对文献进行评价,并利用RevMan4.2软件对多个...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活血化瘀中药防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全面收集活血化瘀中药防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试验资料,采用Jadad质量标准对文献进行评价,并利用RevMan4.2软件对多个研究结果的总体效应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用漏斗图分析发表性偏倚。结果:1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只有2篇双盲试验被评为高质量文献。活血化瘀中药防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绞痛复发率和再狭窄率的疗效分析中,试验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显示评价结果较为稳定;漏斗图图形不对称,考虑存在发表性偏倚。结论:活血化瘀法防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有一定的疗效,在改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 冠状动脉介入 狭窄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造影复查支架再狭窄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金琴花 王禹 +3 位作者 盖鲁粤 杨庭树 刘宏斌 陈练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1-414,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支架置入术后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复查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入选行冠脉介入治疗后进行造影复查的577例患者的846处病变,根据置入支架类型及方式不同分别分析其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资料。结果:冠脉造影随访率为22.62%;药...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支架置入术后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复查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入选行冠脉介入治疗后进行造影复查的577例患者的846处病变,根据置入支架类型及方式不同分别分析其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资料。结果:冠脉造影随访率为22.62%;药物支架虽然病变更复杂,但其冠脉造影复查再狭窄率明显低于裸支架(20.29%vs 42.56%,P=0.000);裸支架重叠、药物支架重叠、裸支架与药物支架重叠时再狭窄率分别为53.49%,25.55%,35.29%。药物支架在支架内弥漫性、支架内弥漫性累及两端及支架内局限性再狭窄率明显低于裸支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3,P=0.031),药物支架支架近端局限性再狭窄率高于裸支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药物支架冠脉造影复查再狭窄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193);药物支架和裸支架在糖尿病患者中冠脉造影复查再狭窄率为23.85%和42.65%(P=0.012)。结论:①长病变需要重叠支架时尽量使用药物支架重叠;②药物支架改变了支架再狭窄类型,由弥漫型再狭窄转为局限型;③不同种类药物支架效果良好;④药物支架对糖尿病患者同样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药物支架 狭窄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桥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于洪伟 刘奇峰 +1 位作者 王玉亭 江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35-638,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及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42例于我院接受PCI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n=21)和... 目的 :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及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42例于我院接受PCI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n=21)和无再狭窄组(n=121),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OPN、MMP-9等生化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OPN及MMP-9等临床生化指标水平。结果:再狭窄组患者血清OPN及MMP-9水平显著高于无再狭窄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OPN及MMP-9升高均是PCI后IS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3.034及OR=2.861,P<0.01];在OPN及MMP-9预测ISR能力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中,其曲线下面积为0.821及0.887,P<0.001;当OPN及MMP-9分别取3.68 ng/ml和415.24 ng/ml时,联合检测可增加检测的敏感性(90.48%)和阴性预测价值(98.06%)。结论:PCI后患者血清OPN及MMP-9水平与ISR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OPN及MMP-9水平对ISR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尤其是其阴性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狭窄 骨桥蛋白 金属基质蛋白酶-9 联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运动试验在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洪承吕 胡开宇 +2 位作者 杨德业 张怀勤 黄伟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0-,共1页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在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日益增高,人们对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诊疗手段日新月异。
关键词 支架内狭窄 CAG TET 患者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平板运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科学方法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妍 郭照江 贾国良 《医学与哲学》 2002年第5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系统科学方法 冠状动脉 冠心病 介入疗法 治疗 狭窄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循环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浓度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海初 孙桂霞 蔡尚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2-414,共3页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前和支架置入术后即刻、4h、2 4h冠状循环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浓度的变化及其与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62例接受了PTCA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纳入本研究 ,均为左...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前和支架置入术后即刻、4h、2 4h冠状循环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浓度的变化及其与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62例接受了PTCA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纳入本研究 ,均为左冠状动脉单支、单处病变。检测入选者PTCA术前和支架置入术后即刻、4h、2 4h冠状循环内血清MCSF浓度的变化 ,并对其进行了 6个月的随访 ,61例随访结束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按有无术后再狭窄分成两组 :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再狭窄 (再狭窄组 ,n =2 2 ) ,支架置入术后无再狭窄 (无再狭窄组 ,n =3 9)。结果 :支架置入术后 4h(P <0 0 1)、2 4h(P <0 0 0 1)冠状循环内血清MCSF浓度较术前显著增高 ;术后 2 4h冠状循环内血清MCSF浓度与术后 6个月靶血管直径丧失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r =0 49,P <0 0 1)。随访结束时 ,再狭窄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 2 4h冠状循环内MCSF浓度显著高于无再狭窄组患者 (P <0 0 0 1)。结论 :冠心病患者PTCA及支架置入术导致冠状循环内MCSF浓度显著增高 ;术后 2 4h冠状循环内血清MCSF浓度增高可能是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狭窄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稳定性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综合疗法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RS)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志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2期2819-2822,共4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综合疗法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RS)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2007年8月—2012年8月入院的100例行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按照相关标准给予... 目的:探讨中西医综合疗法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RS)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2007年8月—2012年8月入院的100例行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按照相关标准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七味三芎汤,150 mL/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瘀证计分、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并行冠脉造影诊断与检查,判断其再狭窄情况。结果:①观察组RS%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观察组心绞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③两组治疗后主症证积分值与血瘀证积分值均较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④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TC、TG、LDL-C)下降值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HDL-C下降值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综合疗法能够有效地减少PCI术后RS的发生率、降低血瘀证积分,从而降低了心绞痛复发率;而且该治疗方法还能够提高LVEF,降低血脂等,从而多靶点及多途径预防冠心病RS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综合疗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狭窄(RS) 疗效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应用于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患者
16
作者 万峰 陈彧 +3 位作者 陈生龙 江龙 徐东 王新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9-612,共4页
目的 :总结分析 76例介入治疗后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 ,CABG)的经验体会。方法 :1 999年 8月至 2 0 0 2年 4月共完成介入治疗后的CABG手术 76例 ,占同期CABG手术的 1 4 .0 %。单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 目的 :总结分析 76例介入治疗后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 ,CABG)的经验体会。方法 :1 999年 8月至 2 0 0 2年 4月共完成介入治疗后的CABG手术 76例 ,占同期CABG手术的 1 4 .0 %。单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 ,PTCA) 39例 ,合并支架置入术 37例 ,合并斑块旋切术 2例 ,二次介入治疗史 5例。介入治疗相关血管再狭窄 4 6例 ,新产生的其他冠脉病变 6例 ,介入治疗不成功者 4例 ,介入治疗后残留严重血管病变 1 1例 ,介入治疗急性并发症 9例。介入治疗组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高于非介入治疗组 ,而三支病变患者的比例低于非介入治疗组。结果 :介入治疗组急诊手术比例为 2 7.6 % ,高于非介入治疗组的 1 3.3% ,而OPCAB实施率为 91 .3% ,低于非介入治疗组的 97.2 %。介入治疗组远端吻合口数目少于非介入治疗组。介入治疗组手术死亡 6例 ,其中 3例死于泵衰竭 ,1例死于心室纤颤 ,1例死于脑部并发症 ,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 ,其手术死亡率 (7.9% )高于非介入治疗组 (1 .9% )。介入治疗组发生围术期心梗 4例 (5 .3% ) ,其发生率高于非介入治疗。随访远期死亡 1例 ,复发心绞痛 1例。结论 :对于介入治疗后再狭窄、不能达到完全再血管化和引起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介入治疗 血管狭窄 冠状动脉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研究概况
17
作者 王占武 庄庭怡 毛静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8期743-744,共2页
作者从内皮素的合成、分泌、作用机制及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作用等方面综述内皮素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研究概况。
关键词 内皮素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狭窄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涂层支架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
18
作者 姚青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71,共3页
术后靶血管管腔再狭窄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主要并发症 ,如何有效预防再狭窄已成为目前介入心脏医学界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着重介绍了雷帕霉素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 ,强调了以支架为平台的给药方式 。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雷帕霉素涂层支架 狭窄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因素 被引量:37
19
作者 潘春仰 邱建平 +3 位作者 陆林 张奇 张瑞岩 沈卫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67-471,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治疗的连续258例雷帕霉素DES植入术后至少1年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确诊为ISR患者(ISR组)和同期262例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治疗的连续258例雷帕霉素DES植入术后至少1年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确诊为ISR患者(ISR组)和同期262例年龄和性别匹配但无ISR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生化指标、术后用药、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DES植入治疗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与ISR相关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SR组患者既往心肌梗死史、糖尿病和吸烟多见,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水平显著增高,但LVEF减低(P均<0.05)。尽管两组冠状动脉病变数和支架植入部位无显著差异,但ISR组支架直径较小、长度较长,分叉病变多见(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心肌梗死史、糖尿病、吸烟、hs-CRP、LDL-C、支架长度是ISR独立危险因素,而支架直径、LVEF与ISR呈负相关。结论雷帕霉素DES植入术后ISR发生与多个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或介入因素相关,有效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改善左心室功能,对预防ISR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小血管、长支架和分叉病变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药物洗脱支架 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维地洛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莲婷 宋开友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年第5期372-373,378,共3页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可以减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再狭窄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方法1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6个月。所有的病例在6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两组...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可以减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再狭窄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方法1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6个月。所有的病例在6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两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量化分析上无明显差异(P>0.05),6个月后两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卡维地洛可以减少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维地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