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丹参合剂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肾脏保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陈一坚 江帆 陈宇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丹参合剂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0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PCI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PCI围术期行常规水化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黄... 目的探讨黄芪丹参合剂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0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PCI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PCI围术期行常规水化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黄芪丹参合剂。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48 h行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血清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的测定,并观察记录两组术后48h内造影剂肾病(CIN)及出院1个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 h,两组Scr、BUN、CysC、β2MG、NGAL相比术前均明显增高(P<0.05),eGFR相比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48h,观察组上述血液指标均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而对照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4 h、48 h的比较上,观察组Scr、BUN、CysC、β2MG、NGA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GF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8 h内CIN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67%vs 20.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1个月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丹参合剂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肾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有效预防CIN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丹参合剂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造影剂肾病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栓素A2、前列腺素I2、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姜丹 宫丽鸿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1439-1443,共5页
目的:观察稳斑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栓素A2(TXA_2)、前列环素2(PGI_2),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辽... 目的:观察稳斑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栓素A2(TXA_2)、前列环素2(PGI_2),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PCI术后(痰瘀互结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加稳斑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疗程均为35 d,疗程前后对2组临床疗效,血清TXA_2、PGI_2、TNF-α、MCP-1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血清TXA_2、PGI_2、TNF-α、MCP-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能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降低炎性反应递质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斑汤 体外反搏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栓素A2 前列环素2 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中药 功能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中医疗法 被引量:12
3
作者 罗陆一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6期969-971,共3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近年得到很快发展,使急性和亚急性闭塞显著下降,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手段.但尚未达到理想效果.如单纯PTCA有30%~50%成功扩张的病变在3~6个月后可发生再狭窄,冠状动脉支架极大提高了冠状动脉治疗的成功率,但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近年得到很快发展,使急性和亚急性闭塞显著下降,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手段.但尚未达到理想效果.如单纯PTCA有30%~50%成功扩张的病变在3~6个月后可发生再狭窄,冠状动脉支架极大提高了冠状动脉治疗的成功率,但仍有约10%~29%的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再狭窄 中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理念的变迁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明辉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99,共5页
自1977年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用于治疗冠心病以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和全面推广,一度被认为是治疗冠心病的最有效的方法。多项临床试验证实,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PCI可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自1977年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用于治疗冠心病以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和全面推广,一度被认为是治疗冠心病的最有效的方法。多项临床试验证实,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PCI可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然而,在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中,PCI的获益却一直存疑。同时,药物、介入器械和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SCAD患者的PCI理念不断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回顾分析了自PCI技术开展以来SCAD患者中PCI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梳理了SCAD患者中PCI理念的变迁,并对SCAD患者中PCI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循证医学 治疗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共病随访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效果研究
5
作者 宋洪娜 许洪梅 +3 位作者 刘玉环 王青龙 汤云昭 于翔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737-1743,共7页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因普遍缺乏疾病自我管理意识而影响预后,同时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预后更差。建立慢病随访系统,对两种疾病进行协同管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目的基于慢病自我管理理论和CICARE沟通模式,构建冠心...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因普遍缺乏疾病自我管理意识而影响预后,同时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预后更差。建立慢病随访系统,对两种疾病进行协同管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目的基于慢病自我管理理论和CICARE沟通模式,构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随访模式,并探索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1—4月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专家函询构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共病随访模式。选取2022年5—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术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77例)患者接受常规随访,试验组(78例)患者接受共病随访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和出院后3个月、6个月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得分和其余结局指标。结果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为0.87,协调系数分别为0.310和0.334(均P<0.001)。构建的共病随访模式共3个维度,11个模块和30项内容。试验组和对照组完成随访患者各64例。组别与时间对患者CSMS得分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150.504,P交互<0.001),患者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CSMS得分较出院前均升高(P<0.001),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BMI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构建的PCI术后共病随访模式科学有效,能改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并降低B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糖尿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自我管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相关因素及贡献度
6
作者 陈冬生 栾献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血流动力学异常的风险因素,并明确这些因素的贡献度。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血流动力学异常的风险因素,并明确这些因素的贡献度。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50例,根据术后血流动力学情况分为正常组104例和异常组46例。分析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原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估算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及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结果血流动力学异常发生率为30.7%。异常组糖尿病、吸烟、术后未按时和按量服药、支架长度、支架数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较正常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风险因素并估算其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及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按贡献度大小依次为糖尿病、HDL-C、支架长度、吸烟、支架数量、术后服用药物情况。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原因较为复杂,按贡献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糖尿病、HDL-C、支架长度、吸烟、支架数量、术后服用药物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流动力学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一项大型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凯阳 余小林 +3 位作者 马玲 陶静 永佳蕙 杨毅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3351-3358,共8页
背景临床工作中冠心病(CA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十分常见,慢性病共病模式下对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对CAD-PCI术后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 背景临床工作中冠心病(CA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十分常见,慢性病共病模式下对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对CAD-PCI术后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专科大数据分析平台-医渡云”,检索2013—2022年CAD-PCI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甲状腺功能、心脏超声和生化指标,依据诊断标准分为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组(n=263),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n=357),同时抽取30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作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n=300)。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甲状腺功能与心脏结构、功能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甲状腺功能指标对心脏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3组患者年龄、性别、舒张压(DBP)、收缩压(SBP)、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胱抑素C(Cys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B型钠尿肽(BNP)、空腹血糖(GLU)、脂蛋白a(LPa)、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主动脉内径(AOd)、右心室内径(RV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VEF与FT3、T3及TSH呈正相关(P<0.05);AOd与FT3和T3呈正相关,与TgAb和TSH呈负相关(P<0.05);LVDd与FT3呈正相关,与TgAb和TSH呈负相关(P<0.05);LVSd与FT3、T3、T4和TSH呈负相关(P<0.05);SV与FT3、T3呈正相关,与TgAb呈负相关(P<0.05);RVd与FT3呈正相关,与TSH呈负相关(P<0.05);室间隔厚度(IVSd)与TgAb呈负相关(P<0.05);LVEDV与FT3呈正相关,与TgAb和TSH呈负相关(P<0.05);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与TgAb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T3、TSH是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P<0.05),T4是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FT3和TSH预测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AUC分别为0.621(95%CI=0.581~0.662)和0.632(95%CI=0.594~0.670);T4预测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AUC为0.590(95%CI=0.510~0.670)。分层分析结果显示:FT3对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影响在年龄和性别之间无差异(P趋势>0.05),TSH对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影响在年龄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P趋势<0.05),FT3、TSH对心脏收缩功能的保护作用在女性和≥60岁人群中更显著(P<0.05);T4对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影响在年龄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P趋势<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异常可以显著影响CAD-PCI术后患者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其中FT3、TSH主要影响心脏收缩功能,T4主要影响心脏舒张功能。应更关注女性和<60岁人群中甲状腺功能对心脏功能的影响,避免舒张功能不全及高排低阻型心力衰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朱晨玉江 吕湛 +4 位作者 朱法胜 王勇 黄永培 王天杰 杨伟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6-463,共8页
目的:探索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初步构建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可视化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7年1~12月1 102例PCI后支架内再狭窄住院患者纳入分析。采用单因素... 目的:探索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初步构建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可视化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7年1~12月1 102例PCI后支架内再狭窄住院患者纳入分析。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LASSO回归及结合临床经验筛选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预测因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结果:中位随访1 264(1 169,1 334)d期间,111例(10.1%)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复发。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0.98,95%CI:0.96~0.99)、总胆红素(HR=0.95,95%CI:0.91~0.99)、载脂蛋白A1(HR=0.08,95%CI:0.02~0.42)、高敏C反应蛋白(HR=1.05,95%CI:1.01~1.10)和参照血管直径(HR=0.65,95%CI:0.44~0.98)是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支架内再狭窄复发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的AUC为0.70(95%CI:0.64~0.77)。结论:年龄、总胆红素、载脂蛋白A1和参照血管直径越小、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风险越高;可视化的支架内再狭窄复发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性能较好,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复发性支架内再狭窄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类别增长模型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血管健康评分发展轨迹刻画及影响因素
9
作者 高立豪 邱久纯 李龙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8-472,共5页
目的基于潜类别增长模型(latent class growth modeling,LCGM)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血管健康评分发展轨迹刻画及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北京市仁... 目的基于潜类别增长模型(latent class growth modeling,LCGM)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血管健康评分发展轨迹刻画及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北京市仁和医院收治的行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186例,进行心血管健康评分,对术后心血管健康评分发展进行LCGM分析,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血管健康评分发展轨迹的影响因素。结果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当天、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心血管健康评分分别为(6.34±1.38)分、(6.76±1.44)分、(7.49±1.85)分、(8.06±2.07)分,不同时间点的心血管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167,P<0.01)。二次估计方法构建的LCGM模型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血管健康评分发展轨迹可分为3个亚群,第一类心血管健康评分增长型98例(52.69%),第二类心血管健康评分稳定型67例(36.02%),第三类心血管健康评分波动型21例(11.29%)。不同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冠心病病程、合并慢性病种数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血管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冠心病病程、合并慢性病种数均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血管健康评分发展轨迹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心血管健康评分可分为3种发展轨迹,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冠心病病程及合并慢性病种数是影响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血管健康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规范药物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52
10
作者 李明琰 崔永生 +2 位作者 何文凯 赵磊 邓秀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评价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规范药物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80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PCI术后规范抗血小板聚集、他汀降脂等治疗,术前及术后12个月行颈... 目的评价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规范药物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80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PCI术后规范抗血小板聚集、他汀降脂等治疗,术前及术后12个月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对比服药前后12个月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水平、血常规的变化。结果冠心病PCI术后规范治疗12个月与治疗前相比,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常规中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治疗前后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有所减少,但仍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作减少(P<0.05)。结论冠心病PCI术后规范药物治疗能明显改善血脂水平,减轻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延缓和稳定作用,并可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干预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绝经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罗燕华 洪蝶玟 +6 位作者 蔡志雄 陈平 刘少玲 朱稚丹 陈少敏 马贵洲 刘志芸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6-477,共2页
探讨行为干预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绝经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健康相关行为及血糖控制的影响。采用护理干预手段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预防疾病的复发,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 探讨行为干预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绝经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健康相关行为及血糖控制的影响。采用护理干预手段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预防疾病的复发,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干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绝经期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患者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策略 被引量:30
12
作者 袁勋 王文尧 +9 位作者 张阔 杨敏 张璇 陈静 窦克非 颜红兵 吴永健 乔树宾 杨跃进 唐熠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23-727,共5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策略的选择与其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2-01至2013-12行PCI术的患者,按入选、排除标准筛选出合并房颤的患者570例,对所有患者进...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策略的选择与其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2-01至2013-12行PCI术的患者,按入选、排除标准筛选出合并房颤的患者57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CHADS2及HAS-BLED评分。按照CHADS2评分〈2分或≥2分及是否使用华法林,将患者分为:CHADS2评分〈2卒中低危患者(n=339),其中包括卒中低危未用华法林组(n=309)、卒中低危用华法林组(n=30例);CHADS2评分≥2分为卒中高危患者(n=231),其中卒中高危未用华法林组(n=200)、卒中高危用华法林组(n=31)。随访15个月比较不同的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策略在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缺血事件、出血事件方面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卒中低危患者相比,卒中高危的患者MACCE发生率更高[P〈0.001,风险比(HR)=2.667,95%可信区间(CI):1.535~4.635],缺血事件更多(P=0.013,HR=2.080,95%CI:1.167~3.709)。570例患者随访结果多因素Cox生存分析,卒中高危未用华法林组与卒中低危未用华法林组相比,MACCE和缺血事件发生率均增加(P=0.001,HR=2.985,95%CI:1.532~5.816;P=0.026,HR=2.068,95%CI:1.090~3.925)。卒中高危用华法林组及卒中低危用华法林组的MACCE事件、缺血事件分别与卒中低危未用华法林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用华法林患者大出血事件多于未用华法林,但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低危和卒中高危患者,用华法林均增加小出血风险[P〈0.001,比值比(OR)=4.458,95%CI:1.934~10.277;P=0.002,OR=4.155,95%CI:1.717~10.055]。结论:华法林能够显著的降低卒中高危房颤患者的MACCE及缺血事件发生率,但对于卒中低危的房颤患者,华法林并不能进一步降低MACCE及缺血事件发生率。无论是卒中低危还是卒中高危房颤患者,华法林均增加了小出血风险,但并没有显著性增加大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房颤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抗血小板抗凝治疗 血栓栓塞 出血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多血管疾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长期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昊 朱成刚 +3 位作者 宁晓晖 尹栋 丰雷 窦克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66-871,共6页
目的:探讨合并多血管疾病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心病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0 287例。多血管疾病定义为冠心病患者既往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和(或)外周动... 目的:探讨合并多血管疾病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心病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0 287例。多血管疾病定义为冠心病患者既往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和(或)外周动脉疾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多血管疾病分为两组:多血管病组(n=1 583)和非多血管病组(n=8 704)。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新发脑卒中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MACCE为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和新发脑卒中的复合终点。结果:1 583例(15.4%)患者合并多血管疾病。与非多血管病组患者相比,多血管病组患者老年及女性比例高,危险因素及合并症更常见,冠状动脉病变也更加复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中位随访29(1~34)个月期间,多血管病组患者MACCE(15.0%vs 11.6%,P=0.004)、全因死亡(2.5%vs 1.2%,P=0.018)、新发脑卒中(3.2%vs 1.4%,P=0.000)和支架内血栓形成(1.8%vs 0.8%,P=0.014)的发生率均高于非多血管病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合并多血管病是PCI后MAC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30,95%CI:1.067~1.418,P=0.004)。另外,在多血管病组患者中,完全血运重建的患者较非完全血运重建的患者MACCE发生率低(13.1%vs 16.5%,P=0.045)。结论:合并多血管疾病的冠心病患者PCI后远期预后较差,其中冠状动脉完全血运重建患者可能受益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血管疾病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长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广冠状动脉生理学评估技术,优化冠心病精准诊疗新模式
14
作者 宋雷 江瑶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33-835,共3页
生理学指导的冠心病精准诊疗模式已获国内外权威指南与专家共识的一致推荐。传统基于导丝的生理学评估方法虽然循证证据充分,但需额外耗材与血管扩张药物,操作复杂且耗时,临床推广受限。相比之下,基于影像计算的冠状动脉生理学技术操作... 生理学指导的冠心病精准诊疗模式已获国内外权威指南与专家共识的一致推荐。传统基于导丝的生理学评估方法虽然循证证据充分,但需额外耗材与血管扩张药物,操作复杂且耗时,临床推广受限。相比之下,基于影像计算的冠状动脉生理学技术操作简便快捷、无需额外耗材,易于推广,卫生经济学效益显著,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方向。值得注意的是,蓬勃发展的中国原创心血管临床研究正为本领域贡献高质量的循证证据,将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高水平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精准医学 冠状动脉生理学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近10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研究可视化分析
15
作者 邱向阳 梁雨 李海燕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5-530,共6页
目的 系统分析近10年来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相关国内外文献,了解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为该领域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14年1月1日至2024年2月27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数据库以及PubMed、Web of Science英文数据库冠心病介... 目的 系统分析近10年来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相关国内外文献,了解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为该领域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14年1月1日至2024年2月27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数据库以及PubMed、Web of Science英文数据库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相关文献。采用NoteExpress和CiteSpace软件对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中文文献4 098篇和英文文献381篇。2014年至2021年国内外文献发文量呈上升趋势,2022年国外发文量仍增加,随后2023年下降。发文量最多作者为王静(15篇)和Ayman Elbadawi(7篇),研究关键词涉及范围广,热点集中于冠心病疾病特点和围术期护理,包括生活质量、循证护理、并发症以及myocardial infarction、outcome、mortality等,逐渐强调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护理、延续护理和康复护理是一明显趋势。结论 尽管10年中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研究文献发文量多,但作者与机构缺乏有效交流和合作。为了提高患者整体健康、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未来研究须加强研究质量,关注重点人群,创新护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护理研究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_2DS_2-VASc评分对冠心病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飞 鲁静朝 +4 位作者 杨秀春 肖冰 靳亚琼 刘凡 崔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49-1052,共4页
目的:探讨CHA_2DS_2-VASc评分对冠心病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入选择期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356例,按照CHA_2DS_2-VASc评分将患者分为CHA_2DS_2-VASc评分≥3分组(n=153)与CHA_2DS... 目的:探讨CHA_2DS_2-VASc评分对冠心病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入选择期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356例,按照CHA_2DS_2-VASc评分将患者分为CHA_2DS_2-VASc评分≥3分组(n=153)与CHA_2DS_2-VASc评分≤2分组(n=203)。比较分析两组基线资料及对比剂肾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CHA_2DS_2-VASc评分对对比剂肾病的预测效果。结果:CHA_2DS_2-VASc评分≥3分组与CHA_2DS_2-VASc评分≤2分组相比,患者年龄较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多,左心室射血分数偏低,基线血肌酐水平偏高,冠脉多支病变比例较高,对比剂用量较大,对比剂肾病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A_2DS_2-VASc评分≥3分是对比剂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OR=2.152,95%CI:1.261~3.987,P=0.03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表明,CHA_2DS_2-VASc评分≥3分预测对比剂肾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749,敏感度76.9%,特异度73.0%。结论:CHA_2DS_2-VASc评分对冠心病患者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有助于我们识别高危患者并采取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2DS2-VASc评分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对比剂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进展 被引量:17
17
作者 陈杰 王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7-159,共3页
高龄冠心病患者具有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复杂、介入治疗难度大、合并疾病和手术并发症多的特点。目前,关于是否完全血运重建、最佳的支架选择等尚存争议。现代介入技术的发展和新支架设计使冠脉支架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本文旨在对于高龄... 高龄冠心病患者具有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复杂、介入治疗难度大、合并疾病和手术并发症多的特点。目前,关于是否完全血运重建、最佳的支架选择等尚存争议。现代介入技术的发展和新支架设计使冠脉支架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本文旨在对于高龄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策略、新技术的应用及高龄相关并发症的应对做概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3例高龄冠心病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彭剑 朱国英 +9 位作者 王人彭 苏唏 万海燕 宋丹 陈国洪 汪敏 陈运清 熊辉 邱茹洁 曾庆荣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年第6期443-444,457,共3页
目的评价高龄冠心病(CAD)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CAD年龄≥70岁173例(高龄组)和年龄<70岁134例(非高龄组)行PCI患者的临床病变特点、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近中期临床疗效。结果... 目的评价高龄冠心病(CAD)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CAD年龄≥70岁173例(高龄组)和年龄<70岁134例(非高龄组)行PCI患者的临床病变特点、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近中期临床疗效。结果高龄组行PCI的总成功率与非高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99%vs 98%,P>0.05);高龄组死亡率(0.00%)与非高龄组死亡率(1.4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冠状动脉、外周血管并发症无明显差异;高龄组冠状动脉病变较非高龄组重,支架置入率高于非高龄组(92.6%vs 90.1%)。随访24月,两组间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高龄CAD患者行PCI是安全的,其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及近中期疗效与非高龄患者比较无差异。PCI同样是高龄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一种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户籍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0年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余云华 姜梦妮 郑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10年来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上海市户籍(沪籍)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和2013年全年收治并作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沪籍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比较2003年和... 目的探讨10年来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上海市户籍(沪籍)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和2013年全年收治并作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沪籍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比较2003年和2013年两组患者流行病学特征、血脂水平、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情况及经济学指标差异。结果入组患者共865例,其中2003年组188例,2013年组677例。2003年组与2013年组相比,>75岁老年人比例由21.8%增加至32.3%(P<0.05),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由(1.12±0.26)mmol/L升高至(1.19±0.35)mmol/L(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由(3.25±1.69)mmol/L下降至(2.54±0.88)mmol/L(P<0.05),复杂病变比例由23.4%增加至37.9%(P<0.01),Gensini积分由42.72±31.03增加至50.22±35.83(P<0.01),人均植入支架数由(1.39±0.63)枚增加至(1.58±0.79)枚(P<0.01),植入支架总长度由(28.31±15.01)mm增加至(38.92±22.49)mm(P<0.01),住院天数、入住冠心病监护治疗病房天数、住院总费用均下降(P<0.01)。结论该院沪籍冠心病PCI治疗患者临床特点在10年间发生了明显变化:高龄患者比例增加、血脂情况明显改善、冠状动脉病变类型更加复杂,但手术并发症和住院总费用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户籍患者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近远期疗效 被引量:2
20
作者 蔡彬妮 王焱 +4 位作者 王挹青 刘文辉 郑剑涛 陈水龙 董俊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0-140,共1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老年冠心病患者 70岁以上 远期疗效 疗效及安全性 老年患者 PCI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