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三角地区冠层植物对森林色彩景观时空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韩文静 张昶 +4 位作者 王成 沈德才 周海琪 刘婷 殷鲁秦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243,共12页
以珠三角地区10种典型森林为研究对象,揭示冠层植物对森林色彩景观的时空贡献机制。通过全年定点观测,共获取195张样本图像,利用自拟程序量化分析图像色彩构成和斑块空间格局特征。通过目视解译辨识分析植物种类和斑块格局,采用Apriori... 以珠三角地区10种典型森林为研究对象,揭示冠层植物对森林色彩景观的时空贡献机制。通过全年定点观测,共获取195张样本图像,利用自拟程序量化分析图像色彩构成和斑块空间格局特征。通过目视解译辨识分析植物种类和斑块格局,采用Apriori算法揭示冠层树种与森林色彩的关联机制,使用线性混合模型探讨冠层植物斑块分布对森林色彩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珠三角地区森林色彩景观以绿色(66.14%)为主色,以浅绿色(13.15%)为辅助色,以黄绿色(8.94%)、橙色(6.31%)和黄色(5.45%)为点缀色;2)不同森林色彩的主要贡献植物,其种类构成、贡献时间和贡献率均存在差异,银柴、窿缘桉对橙色和黄色贡献突出,非洲楝、小叶榄仁、美丽异木棉、木油桐对黄绿色和浅绿色贡献较大,而乐昌含笑、山鸡椒、麻楝则对绿色贡献较大;3)冠层植物斑块指标对森林色彩斑块平均分维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密度的解释程度较高(Marginal R^(2)=0.399、0.287、0.250)。以上结果为南亚热带地区森林色彩景观优化提供了树种选择和植物空间方面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植物 森林色彩贡献率 贡献持续时间 森林色彩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平衡模型的冠层数值模拟及边界条件优化
2
作者 杨鑫锋 付海明 《现代园艺》 2025年第5期63-66,共4页
在不考虑冠层内化学能和显热储能,同时考虑叶面积指数的稳态情况下,建立树冠冠层能量平衡模型,利用迭代法对冠层能量平衡方程进行数值求解,从而得到用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模型的3类热边界条件;通过使用FLUENT软件对树冠冠层进行模... 在不考虑冠层内化学能和显热储能,同时考虑叶面积指数的稳态情况下,建立树冠冠层能量平衡模型,利用迭代法对冠层能量平衡方程进行数值求解,从而得到用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模型的3类热边界条件;通过使用FLUENT软件对树冠冠层进行模拟分析。研究表明,在第一类和第三类边界条件下,模拟结果的温度更加稳定,速度分布相对于第二类边界条件的模拟结果更加可靠。结合冠层能量平衡方程的验证,可以发现第三类边界条件模拟的温度更加可靠。因此在数值模拟计算中可以优先考虑使用第三类边界条件作为树冠冠层的边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平衡 数值模拟 边界条件 植物冠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数字植物冠层图象分析仪测定南亚热带森林叶面积指数的初步报道 被引量:31
3
作者 赵平 曾小平 +1 位作者 蔡锡安 彭少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5-489,共5页
介绍了当今较先进的数字植物冠层图象分析仪的理论基础、实际应用的特点 ,测定了南亚热带丘陵地区 8种森林类型 (包括人工林和自然次生林 )的叶面积指数、太阳直射透过系数等群落冠层特征 ,同时测定一由荒坡草地自然发育而成的灌木草坡... 介绍了当今较先进的数字植物冠层图象分析仪的理论基础、实际应用的特点 ,测定了南亚热带丘陵地区 8种森林类型 (包括人工林和自然次生林 )的叶面积指数、太阳直射透过系数等群落冠层特征 ,同时测定一由荒坡草地自然发育而成的灌木草坡群落的叶面积指数。根据测定数据比较分析了不同人工林群落 1 1a发展这些特征的变化 ,并与次生自然林的测定数据进行比较 ,同时还对 1 1a与 1 4a树龄马占相思林林冠变化进行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植物冠层图象分析仪 测定 南亚热带 森林 叶面积指数 太阳光直射透过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冠层动量交换特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雷孝恩 田瑞明 +5 位作者 韩志伟 袁素珍 邓玉珍 骆启仁 李勤 李真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747-754,共8页
使用湍流梯度测试资料,对植物冠层动量交换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冠层内惯性副区能谱曲线仍可用幂指数描述,但斜率比-2/3更负;森林冠层内湍流尺度有变小的趋势;森林上层的耗散系数比下层大;由植被吸收引起动量及... 使用湍流梯度测试资料,对植物冠层动量交换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冠层内惯性副区能谱曲线仍可用幂指数描述,但斜率比-2/3更负;森林冠层内湍流尺度有变小的趋势;森林上层的耗散系数比下层大;由植被吸收引起动量及动量通量随冠层深度增加而明显减小;冠层下层的动量通量和耗散系数分别与上层的量有好的正相关;森林冠层内耗散系数和动量通量随大气稳定度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量 通量 植物冠层 湍流尺度 耗散系数 角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LAI-2000植物冠层分析仪观察桑树生长变化及测算桑叶产量 被引量:5
5
作者 杨伟春 谢特新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6-509,共4页
利用LAI-2000植物冠层分析仪对田间生长桑树进行生长过程观察及桑叶产量测定,结果显示:桑树收获条桑后的2个月内,当叶面积指数(LAI)〈1.0时桑树的生长非常缓慢,当LAI〉1.0之后,桑树的生长速度大大加快,直至LAI达到最大值6.0... 利用LAI-2000植物冠层分析仪对田间生长桑树进行生长过程观察及桑叶产量测定,结果显示:桑树收获条桑后的2个月内,当叶面积指数(LAI)〈1.0时桑树的生长非常缓慢,当LAI〉1.0之后,桑树的生长速度大大加快,直至LAI达到最大值6.0,LAI值越大桑园透光率(DIFN)越小,但两者不呈简单的线性关系;随着桑树的生长,叶片的倾斜角度基本保持36°~45°,绝大多数集中在42°左右。于桑园LAI不同的3个时期测算的桑叶产量与实际产量相比,误差分别为-8.6%、-8.5%和+1.5%,认为采用该分析仪测算桑叶产量具有方便、快速且无损桑树生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叶面积指数 桑树生长 桑叶产量 植物冠层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嵋山金顶地区酸性云雾水对植物冠层的作用和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玮 曹洪法 +3 位作者 宁洁 陈延智 叶芹 孙文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1988年第6期25-31,共7页
本文研究了峨嵋山高海拔地区针叶、阔叶树冠层云雾水滴和云雾水滴酸度、化学成分及酸性云雾对植物的影响。 结果指出,与云雾水比较,针叶树冠层云雾酸度增加,而阔叶树冠层雾云滴则相反。说明针叶林冠层促进了云雾水酸化的作用,阔叶林冠... 本文研究了峨嵋山高海拔地区针叶、阔叶树冠层云雾水滴和云雾水滴酸度、化学成分及酸性云雾对植物的影响。 结果指出,与云雾水比较,针叶树冠层云雾酸度增加,而阔叶树冠层雾云滴则相反。说明针叶林冠层促进了云雾水酸化的作用,阔叶林冠层则对酸性云雾水有中和作用:在酸性云雾水作用下,针叶和阔叶林冠层能淋溶出大量营养离子。表明峨嵋山高海拔地区的酸性沉降,特别是酸性云雾水对冷杉针叶林构成潜在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冠层 酸度增加 酸性物质 植物生态 酸性降水 酸性沉降物 叶冠 化学成分 针叶植物 云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冠层光照的建模与虚拟现实仿真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昊鹏 赵凯 +1 位作者 宋凤斌 陈彬茹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10年第1期68-74,共7页
植物虚拟现实仿真是将植物看作一个器官集合,从功能和几何结构上描述植物体(群落),并利用计算机相关技术进行三维可视化的研究工作。绝大多数的植物生长过程主要由光照驱动,所以植物虚拟现实仿真研究工作中对器官吸收光照的测量十分重... 植物虚拟现实仿真是将植物看作一个器官集合,从功能和几何结构上描述植物体(群落),并利用计算机相关技术进行三维可视化的研究工作。绝大多数的植物生长过程主要由光照驱动,所以植物虚拟现实仿真研究工作中对器官吸收光照的测量十分重要。首先根据光照与植物冠层的作用关系,给出了适用于PAR或UV下植物生长过程模拟中器官截取太阳光线和天空光线的辐亮度公式;通过光线投射和投影方法分析了主光源对植被冠层照射的作用原理;结合Monte Carlo光线追踪方法和辐射度方法总结了植物冠层的光线多重散射描述方法;最后利用虚拟现实建模语言对植物冠层光照及环境进行三维可视化模拟和输出。图6,表3,参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植物冠层 光照建模 光照辐射模型 虚拟现实建模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共生生物搜索算法的植物冠层图像分割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帅 贾鹤鸣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2-159,182,共9页
针对植物冠层图像背景复杂干扰目标多,经典Kapur熵阈值化技术效率低的问题,利用改进共生生物搜索算法(Symbiotic Organisms Search,SOS)对最佳阈值组合的选取过程进行优化,有效消除局部最优,进一步利用莱维飞行与自适应权重因子提高算... 针对植物冠层图像背景复杂干扰目标多,经典Kapur熵阈值化技术效率低的问题,利用改进共生生物搜索算法(Symbiotic Organisms Search,SOS)对最佳阈值组合的选取过程进行优化,有效消除局部最优,进一步利用莱维飞行与自适应权重因子提高算法的优化能力。通过对植物冠层进行分割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可以获得准确的分割阈值,进而精确地分析植物冠层生长面积与其基因组学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冠层 多阈值图像分割 共生生物搜索 莱维飞行 自适应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计算植物冠层光分布的并行仿真系统 被引量:3
9
作者 谢文昊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0-153,157,共5页
光照对植物冠层生长、繁殖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在仿真植物冠层光照分布的过程中由于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很大,如果利用单处理器计算机计算,会导致计算耗时过长,甚至无法得到高精度的仿真结果。为了提高计算速度,将用于计算植物冠层光分布的... 光照对植物冠层生长、繁殖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在仿真植物冠层光照分布的过程中由于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很大,如果利用单处理器计算机计算,会导致计算耗时过长,甚至无法得到高精度的仿真结果。为了提高计算速度,将用于计算植物冠层光分布的深度缓存排序算法进行并行化处理,移植到大型多处理器计算机上进行计算,并通过在普通计算机上开发客户端对仿真计算进行控制。设计实现一套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仿真系统。应用该系统对不同生长时期的水稻进行光照仿真,得到了效果图。从而得出结论该系统在分析植物生长趋势模拟全天冠层光照变化方面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冠层 光照分布 并行仿真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MPI并行模式 深度缓存排序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冠层内物质交换特征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雷孝恩 田瑞明 +5 位作者 韩志伟 邓玉珍 袁素珍 李勤 骆启仁 李真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8-36,共9页
使用湍流和SO2通量梯度测试资料,对植被冠层内物质交换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揭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植物的生物过程对物质的吸收作用非常明显;在冠层内物质通量是随冠层深度加大而明显减小;对高的植被,上层沉积速度(Vgu)... 使用湍流和SO2通量梯度测试资料,对植被冠层内物质交换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揭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植物的生物过程对物质的吸收作用非常明显;在冠层内物质通量是随冠层深度加大而明显减小;对高的植被,上层沉积速度(Vgu)大于下层(Vgd);冠层内的沉积速度(Vg)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冠层内物质的生物吸收作用与太阳总辐射量有直接联系;冠层的Vg与速度尺度V和平均风成正变关系;森林的Vg比麦地小;新的Vg理论公式能更好地预测重庆森林和麦地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通量 植物冠层 沉积速度 浓度梯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圆柱面模型的仿形喷雾植物冠层密度超声量化测试 被引量:8
11
作者 南玉龙 张慧春 +3 位作者 郑加强 焦祥 徐幼林 王国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9-216,共8页
基于低成本超声波传感器搭建了一套植物冠层超声回波信号检测系统,建立了基于圆柱面叶片分布模型的量化测试台。在正交中心复合设计试验基础上,建立了超声回波信号均值与冠层密度、探测距离的定量关系,即植物冠层密度量化模型。对已建... 基于低成本超声波传感器搭建了一套植物冠层超声回波信号检测系统,建立了基于圆柱面叶片分布模型的量化测试台。在正交中心复合设计试验基础上,建立了超声回波信号均值与冠层密度、探测距离的定量关系,即植物冠层密度量化模型。对已建立的植物冠层密度量化模型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冠层密度量化模型具有显著性,且失拟性不显著。植物冠层密度量化模型决定系数R2和预测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 988 5和0. 911 4,表明试验值和预测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为了验证已建立的植物冠层量化模型的可靠性,于室内测试台进行了4种植物在3种不同测试距离下的冠层密度验证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实测值与模型测量值的相对误差最小为1. 230%,最大为13. 650%,平均相对误差为6. 120%,植物冠层密度量化模型对室内测试台的冠层密度测量有较好适用性。室外选择3棵不同的桂树,每棵树选择9个测试点进行验证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实测密度与模型测量密度的最小相对误差为3. 959%,最大相对误差为20. 600%; 3棵桂树的实测密度与模型测量密度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1. 244%、12. 246%和9. 628%,植物冠层密度量化模型对户外桂树密度测量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形喷雾 植物冠层 超声波传感器 圆柱面模型 密度量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冠层光辐射分布的快速深度缓存算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强 劳彩莲 王春霞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88-290,共3页
针对植物冠层内光分布计算过程中存在的计算复杂度大、耗时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快速深度缓存算法。采用动态选取光照投影平面和确定光照分布密度等方法,设计一套快速计算植物冠层光分布的模拟系统。应用该系统模拟水稻孕穗期冠层内的光分... 针对植物冠层内光分布计算过程中存在的计算复杂度大、耗时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快速深度缓存算法。采用动态选取光照投影平面和确定光照分布密度等方法,设计一套快速计算植物冠层光分布的模拟系统。应用该系统模拟水稻孕穗期冠层内的光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持原有算法精度的同时,能缩短计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冠层 辐射 空间分布 模型 深度缓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冠层三维结构获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道平 雷加 +1 位作者 王成 毕昆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1年第12期108-111,114,共5页
随着农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植物数字化再现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其中,利用植物三维冠层结构提取的方法来重构数字化植物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焦点,且该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主要从双目视觉、光度立体视觉、激光扫描、超声波等... 随着农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植物数字化再现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其中,利用植物三维冠层结构提取的方法来重构数字化植物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焦点,且该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主要从双目视觉、光度立体视觉、激光扫描、超声波等技术手段对植物三维冠层立体图像获取展开阐述,并对各自的优缺点进行归纳总结和对比分析,最后对植物三维冠层结构提取的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三维冠层结构 双目视觉 光度立体 激光扫描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植物冠层图像分割 被引量:8
14
作者 郎春博 贾鹤鸣 +3 位作者 邢致恺 彭晓旭 李金夺 康立飞 《森林工程》 2019年第1期47-52,共6页
针对标准粒子群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而导致图像分割效果欠佳的问题,采用一种与模拟退火算法相结合的混合粒子群算法来优化多阈值图像分割的阈值选取过程,将Otsu类间方差函数作为算法的适应度函数,并利用模拟退火算法"突跳"的... 针对标准粒子群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而导致图像分割效果欠佳的问题,采用一种与模拟退火算法相结合的混合粒子群算法来优化多阈值图像分割的阈值选取过程,将Otsu类间方差函数作为算法的适应度函数,并利用模拟退火算法"突跳"的特点有效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处理复杂植物冠层图像分割的问题,能够在保证运行效率的同时提高图像的分割精度。为提高植物生长状态评估的可靠性以及叶片信息的准确性提供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冠层图像 粒子群优化算法 模拟退火算法 多阈值图像分割 大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冠层内太阳直接辐射三维空间分布的模拟 被引量:36
15
作者 王锡平 郭焱 +1 位作者 李保国1 马韫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2,i004,共7页
太阳直接辐射在植物冠层内的空间分布特征影响植物生理生态功能 ,是衡量植物群体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利用田间实测的玉米冠层内植株各器官的三维空间坐标进行冠层结构分析 ,将冠层内的植株器官表面划分成小面元 ;根据几何光学中光... 太阳直接辐射在植物冠层内的空间分布特征影响植物生理生态功能 ,是衡量植物群体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利用田间实测的玉米冠层内植株各器官的三维空间坐标进行冠层结构分析 ,将冠层内的植株器官表面划分成小面元 ;根据几何光学中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利用面元沿太阳光线的平行投影和投影深度排序 (Z- buffer)算法计算冠层内面元受太阳光直接照射的情况 ,建立了太阳直接辐射在玉米冠层内三维空间分布的模拟模型。模型可计算出作物冠层内任选植株的器官表面或冠层内地面上的太阳直射光斑 (Sunflecks)分布 ,也可输出选定空间位置或范围上的太阳直接辐射的分布 ,同时可实现模拟结果的三维可视化。根据此模型的模拟结果可对太阳直接辐射在玉米冠层内的空间分布进行各种分析。利用玉米冠层内光斑的三维分布测定试验 ,在光合有效辐射 (PAR)波段对模型进行了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冠层 玉米 辐射 空间分布 可视化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超高产(2400kg/hm^2)棉田冠层结构指标初步研究(简报) 被引量:4
16
作者 吕新 李正尚 +3 位作者 李正河 李少昆 马富裕 张旺峰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S1期107-108,共2页
北疆超高产(2400kg/hm2)棉田冠层结构指标初步研究(简报)吕新1李正尚2李正河2李少昆1马富裕1张旺峰1(1石河子大学新疆作物高产研究中心2农六师新湖农场)APreliminaryAnalysisonCano... 北疆超高产(2400kg/hm2)棉田冠层结构指标初步研究(简报)吕新1李正尚2李正河2李少昆1马富裕1张旺峰1(1石河子大学新疆作物高产研究中心2农六师新湖农场)APreliminaryAnalysisonCanopy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 结构指标 叶面积指数 透光率 叶倾角 消光系数 植物冠层 盛铃期 高产棉田 直射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冠层湍流代数应力模式
17
作者 张运福 储长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9-42,共4页
从植被冠层湍流时空平均雷诺应力方程出发,根据植被冠层内有关参数化的准则,建立了湍流代数应力模式,并用玉米和小麦两种作物地的实测资料对模式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植物冠层 参数化 代数应力模式 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4类植物群落叶面积指数比较 被引量:16
18
作者 巩合德 杨国平 +3 位作者 张一平 刘玉洪 郑征 甘建民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36,共3页
采用演替阶段的划分方法,把哀牢山人工灌木林、次生落叶阔叶林、次生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及原始常绿阔叶林4种群落划分为演替较早期、演替早期、演替中期和演替后期4个时期,利用植物冠层仪测定了4种群落的叶面积指数。结果表明:从演... 采用演替阶段的划分方法,把哀牢山人工灌木林、次生落叶阔叶林、次生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及原始常绿阔叶林4种群落划分为演替较早期、演替早期、演替中期和演替后期4个时期,利用植物冠层仪测定了4种群落的叶面积指数。结果表明:从演替较早期到晚期,物种多样性和树种密度逐渐增加,叶面积指数值也逐渐增大,演替较早期叶面积指数最小(2.27),演替晚期叶面积指数最大(5.60)。各个演替阶段的叶面积指数间差异极显著(P〈0.01),各演替阶段内测定的叶面积指数也有较大的标准差(0.35—0.73),说明各群落之间甚至同一种群落内,林冠结构都有较大差异。演替晚期乔木层叶面积指数最大,早期最小;演替中期灌木层叶面积指数最大,早期最小;4个阶段草本层叶面积指数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冠层仪 叶面积指数 常绿阔叶林 演替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区森林与乡村森林近地层臭氧浓度的变化规律对比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棠武 吕美婷 +1 位作者 安树青 赵德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5670-5678,共9页
在基于城乡间环境梯度而发展的以"空间代替时间"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方法中,近地层臭氧的干扰是决定"城市自然大实验场"是否可行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城、乡近地层大气臭氧变化规律的研究却非常... 在基于城乡间环境梯度而发展的以"空间代替时间"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方法中,近地层臭氧的干扰是决定"城市自然大实验场"是否可行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城、乡近地层大气臭氧变化规律的研究却非常薄弱。以位于南京市中心的城区森林和镇江市下蜀的乡村森林为例,于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间,监测了近地层大气臭氧浓度,以及光照、温度、湿度等的变化动态,比较了两地臭氧浓度的日变化、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城区样点与乡村样点相比,年平均气温高0.93℃,而相对湿度和光照强度最大值分别低3.37%和13108.77 lx。说明选择的样点有很好的代表性,反映了城、乡间典型的温湿度差异。而臭氧浓度的监测结果表明,乡村样点年平均臭氧浓度高于城区样点,但是生长季节(夏季)两样点间的差异不显著;城区和乡村样点一年中大于40 nL/L的时间分别是14%和13.9%;两样点AOT40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虽然大部分时间乡村样点的近地层臭氧浓度高于城区样点,但是对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城市自然大实验场"干扰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城乡差异 植物冠层 全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水流紊动特性 被引量:59
20
作者 王忖 王超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6-822,共7页
在一定的水动力条件下,不同水生植物对水流结构改变的程度及对底泥再悬浮的影响由于其形态结构的差异有所不同。在玻璃水槽中铺设太湖底泥并种植天然沉水植物(水蕨)和挺水植物(菖蒲),通过水槽实验,用三维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对植物段紊... 在一定的水动力条件下,不同水生植物对水流结构改变的程度及对底泥再悬浮的影响由于其形态结构的差异有所不同。在玻璃水槽中铺设太湖底泥并种植天然沉水植物(水蕨)和挺水植物(菖蒲),通过水槽实验,用三维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对植物段紊流特性进行测量研究,分析含水生植物明渠水流的水力特性及底泥再悬浮规律。结果表明:含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明渠水流的垂向流速分布各自遵循不同的规律;其紊动强度和雷诺应力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性;在沉水植物冠层交界处及挺水植物的茎杆和枝叶分叉处,紊流强度及雷诺应力均出现最大值;在一定条件下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均能抑制底泥再悬浮,但当雷诺数达到一定数值时,水生植物的存在反而加剧了底泥的再悬浮,与挺水植物相比,沉水植物对底泥再悬浮的抑制效果要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挺水植物 沉水植物 水流紊动特性 再悬浮 水生植物 太湖底泥 三维声学多普勒流速仪 明渠水流 雷诺应力 水动力条件 植物冠层 抑制效果 悬浮规律 形态结构 紊流特性 紊流强度 紊动强度 水力特性 水槽实验 流速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