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22年中国主粮生产农药过量施用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姚成胜 刘伟芳 杨一单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7-236,共10页
明晰中国水稻、小麦和玉米生产农药过量施用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因地制宜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2000—2022年三大主粮生产农药施用量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损害控制模型、地理空间分析、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模... 明晰中国水稻、小麦和玉米生产农药过量施用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因地制宜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2000—2022年三大主粮生产农药施用量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损害控制模型、地理空间分析、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模型,揭示中国三大主粮生产农药过量施用的程度、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2年,中国三大主粮的农药实际使用量、最优使用量及过量程度均呈波动上升趋势,3项指标的平均水平从大到小均依次为水稻、小麦、玉米的变化特征。从区域差异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农药过量施用水平要明显高于西部和东北地区。2)2000—2022年,水稻以及小麦和玉米产区整体的农药过量施用水平分别从轻微过量和未过量范围转变为中度过量范围,其中水稻生产中度和严重过量区域高度集聚于东部和中部地区。3)城镇化率、财政支农支出、土地流转面积、农药零增长政策、户均粮食生产规模和农户受教育程度对三大主粮生产农药过量施用均存在不同显著水平的抑制作用,而气温、自然灾害、人均GDP、粮食价格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存在不同显著水平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明确了中国不同区域推进主粮生产农药减量增效工作的空间大小,为各地区政府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粮生产 农药过量施用 损害控制模型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稻生产中农药过量施用研究:基于社会和私人利益最大化的视角 被引量:21
2
作者 郭利京 王颖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1-407,共7页
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有助于节约劳动投入、抑制农作物病虫害和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然而过量施用农药,不但有损使用者健康,而且会危害食品安全,污染生态环境。从社会和私人利益最大化视角,应用农药环境测算工具、环境影响因子和损害控... 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有助于节约劳动投入、抑制农作物病虫害和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然而过量施用农药,不但有损使用者健康,而且会危害食品安全,污染生态环境。从社会和私人利益最大化视角,应用农药环境测算工具、环境影响因子和损害控制模型,将水稻生产中农药过量施用的外部成本映射为对农药使用者、农产品消费者和环境中非靶标生物的危害损失,估算水稻生产中农药的最佳施用成本和过度施用成本。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水稻生产中农药过量施用现象较严重,2016年农药施用成本(以1990年不变价格计)为225.3元·hm^(-2),分别是社会和私人最佳施用成本的1.45倍和1.22倍。1990年至今,水稻生产中农药施用的外部成本呈上升趋势,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逐步加深。1990—2016年,水稻生产中农药外部成本由11.2增长至76.7元·hm^(-2),增长5.8倍,年均增长率高达7.3%。单位面积耕地农药的社会和私人最佳施用成本的数量和增速不一致。2016年农药的社会和私人最佳施用成本分别为155.5和184.0元·hm^(-2),后者比前者提高18.3%;1990—2016年,农药的社会和私人最佳施用成本之间的差距,由11.0增长至28.5元·hm^(-2),增长1.6倍,私人最佳施用成本增速快于社会最佳施用成本。因此,公共部门应合理规制高毒农药产量,发展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加强农药施用技术培训,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社会化防控,着重调和社会与私人利益最大化时农药施用成本不一致问题,并大力倡导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或物理防治措施,从源头控制化学农药过量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过量施用 水稻生产 农药环境测算 外部成本 环境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