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彩色棉花抗旱性农艺性状指标的筛选鉴定 被引量:34
1
作者 陈玉梁 石有太 +4 位作者 罗俊杰 王蒂 厚毅清 李忠旺 张秉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80-1687,共8页
以抗旱性不同的白棉、棕棉和绿棉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通过水分亏缺控制试验,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调查其主要农艺性状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各彩色棉花的籽棉产量、株高、叶片数、单株成铃数、有效... 以抗旱性不同的白棉、棕棉和绿棉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通过水分亏缺控制试验,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调查其主要农艺性状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各彩色棉花的籽棉产量、株高、叶片数、单株成铃数、有效果枝数、果节数、收获指数、茎粗、籽指和上半部分纤维长度均相应的降低;抗旱指数与株高、果节数、单株成铃数、花铃期叶片数、有效果枝数、籽指、单铃重、收获指数、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成铃数、单铃重和花铃期叶片数可作为不同色彩棉花简单、直观的抗旱性鉴定指标,有效果枝数、株高、果节数、收获指数和籽指也可作为彩色棉花抗旱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棉花 抗旱性 农艺性状指标 产量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豆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陈文晋 孔庆全 +4 位作者 赵存虎 贺小勇 田晓燕 张向前 席先梅 《北方农业学报》 2018年第5期9-18,共10页
为明确鹰嘴豆种质资源在农牧业交错区生态适应性的差异,试验引进129份种质资源,通过对种质资源1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29份材料表现出广泛的遗传多样性,17个主要农艺性状中单荚粒数的... 为明确鹰嘴豆种质资源在农牧业交错区生态适应性的差异,试验引进129份种质资源,通过对种质资源1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29份材料表现出广泛的遗传多样性,17个主要农艺性状中单荚粒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产量次之;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单株荚数,荚长最小;通过对1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得出,129份鹰嘴豆种质划分为5大类群。第1大类可作为选育高产且株高较高的鹰嘴豆种质资源;第2大类能作为选育矮秆及特异粒色;第3大类丰产性较差可作为选育高秆大粒型适宜机械收获的品种;第4大类能够作为选育矮秆小粒型的种质资源;第5大类的鹰嘴豆能够作为选育高产高秆适合机械收获的种质资源。10个主要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7.80%,各主成分的特征值表明主要数量性状的育种方向具有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农艺性状指标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