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1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常规优质水稻新品种(系)农艺性状及产量分析
1
作者 陈日红 甘冰 +3 位作者 玉新爱 梁琳 韦政依 周传猛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9期10-13,共4页
为综合评价广西常规优质水稻新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及产量,对广西13个水稻新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09%~10.84%,其中穗总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0.84%;全生育期变异... 为综合评价广西常规优质水稻新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及产量,对广西13个水稻新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09%~10.84%,其中穗总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0.84%;全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为1.09%。产量与千粒重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产量与有效穗数呈负相关关系,这说明高产栽培中不能盲目增加有效穗数。聚类分析显示,在今后常规优质稻选育中,要重点关注千粒重、有效穗数的协调发展才能获得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系) 农艺性状 产量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甜糯玉米登记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综合分析
2
作者 付艳秋 冯彬 +13 位作者 贾冰 刘影 张杰 王晓东 王莉萌 李炳海 王淑华 梁玉志 邓晓玲 徐海生 王振普 季宁宁 马建楠 回飞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3-89,共7页
搜集整理了2014—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审定登记的31个甜糯玉米品种信息,对其产量及主要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7个主要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5.20%~13.44%。通过主成分分析将7个主要性状指标简化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6.04%,包含... 搜集整理了2014—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审定登记的31个甜糯玉米品种信息,对其产量及主要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7个主要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5.20%~13.44%。通过主成分分析将7个主要性状指标简化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6.04%,包含了31个品种的绝大部分遗传信息。通过聚类分析将31个品种划分为3个大类群,第1类群包含1个品种,其综合表现最佳;第2类群包含28个品种,其综合表现适中;第3类群包含2个品种,其综合表现一般。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位、穗长、穗粗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在高产目标下的甜糯玉米品种选育实践中应着重关注以上4个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等6个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均较大,产量与各性状的关联度顺序为穗长>鲜百粒重>生育期>穗粗>株高>穗位。综上所述,在甜糯玉米品种选育时,应该注重选择穗位、穗粗适宜的品种,同时应统筹考虑多个性状对产量的综合作用,以实现高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糯玉米 农艺性状 产量 综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试验中不同种植密度大豆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昝凯 柴语潼 +3 位作者 牛静 王铭 陈亚光 牛永锋 《大豆科技》 2025年第4期29-34,共6页
为明确区域试验中适宜不同种植密度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文章采用逐步回归、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2023年河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普通C组和高密组26个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种植密度组别... 为明确区域试验中适宜不同种植密度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文章采用逐步回归、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2023年河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普通C组和高密组26个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种植密度组别参试品种仅生育期存在显著差异,产量及其他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在产量相关农艺性状中,单株粒数对提高产量的正效应最大。普通C组参试品种中,百粒重对提高产量具有正效应,单株粒重具有负效应;高密组参试品种中,百粒重对提高产量具有正效应,单株粒重和生育期具有负效应。在耐密植大豆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应注重单株粒数和百粒重选择,在生育期较短材料中更易选育获得耐密植栽培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产量 农艺性状 逐步回归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北地区夏谷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4
作者 王春雨 朱冠雄 +7 位作者 高祺 曹鹏鹏 李娜娜 朱金英 田艺心 李春燕 高凤菊 华方静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2-25,39,共5页
为促进鲁西北地区优良谷子资源的利用,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鲁西北地区17个夏谷新品种(系)产量与农艺性状进行研究。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影响谷子产量的7个农艺性状的关联度顺序为生育期>株高>穗数>单穗重>穗粒重>穗... 为促进鲁西北地区优良谷子资源的利用,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鲁西北地区17个夏谷新品种(系)产量与农艺性状进行研究。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影响谷子产量的7个农艺性状的关联度顺序为生育期>株高>穗数>单穗重>穗粒重>穗长>千粒重,其中生育期、株高、穗数、单穗重、穗粒重5个性状对谷子产量的关联度较高。因此,为促进鲁西北地区夏谷优质高产发展,应在满足正常发育成熟的前提下,选择生育期较长、株高较高、穗数较多的谷子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分析 夏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甘薯间作模式对甘蔗农艺性状及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5
作者 江清梅 唐利球 +5 位作者 李慧峰 郭强 韦海球 廖韦卫 黎正英 何洪良 《广西糖业》 2025年第3期177-181,共5页
探讨不同甘蔗单作和间作模式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与效益的影响,为实现甘蔗增产增收及有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设置5种甘蔗种植模式(处理A:1.2 m等行距单作,处理B:2.4 m等行距单作,处理C:2.4 m等行距间作甘薯,处理D:2.4 m+1.... 探讨不同甘蔗单作和间作模式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与效益的影响,为实现甘蔗增产增收及有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设置5种甘蔗种植模式(处理A:1.2 m等行距单作,处理B:2.4 m等行距单作,处理C:2.4 m等行距间作甘薯,处理D:2.4 m+1.2 m宽窄行单作,处理E:2.4 m+1.2 m宽窄行间作甘薯),测定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甘蔗出苗率、分蘖率、株高、茎径、有效茎数、锤度及产量,评估不同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甘蔗的出苗率、分蘖率、株高、茎径和锤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处理B的10 m有效茎数为132.83条/行,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处理A的公顷有效茎数最多,为69315条;处理A、处理B、处理D和处理E的甘蔗产量较高,分别为114.36105、97.66665、103.93515和101.36115 t/hm^(2);处理E的总产值最高(70725元/hm^(2)),处理C次之(67215元/hm^(2)),说明2种甘蔗—甘薯间作模式的综合效益均高于甘蔗单作模式,其中,2.4 m+1.2 m的宽窄行甘蔗—甘薯间作模式在提高经济效益方面优势明显,建议在广西蔗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甘薯间作模式 农艺性状 产量 锤度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密度、施N量对山地菜苔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进成 胡新州 +11 位作者 陶春红 李艳兰 普加富 安建南 柏跃才 毛冬梅 刘坚坚 杨红运 李祥 郭世明 安正云 史兰芬 《农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为选出最优的山地菜苔油菜的播期、密度和施N量的处理组合,以品种‘狮山菜苔’为参试油菜品种,连续3 a在玉溪市峨山县塔甸镇开展试验,采用逐步回归和灰色关联度等分析方法,对2019—2021年同一海拔试点9个栽培因子组合的山地菜苔油菜农... 为选出最优的山地菜苔油菜的播期、密度和施N量的处理组合,以品种‘狮山菜苔’为参试油菜品种,连续3 a在玉溪市峨山县塔甸镇开展试验,采用逐步回归和灰色关联度等分析方法,对2019—2021年同一海拔试点9个栽培因子组合的山地菜苔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菜苔油菜播期的延后,株高、单株鲜饲草重、单株鲜苔重、实收鲜苔重4个性状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延长生育期、增加单株鲜生物量和单株鲜苔产量有利于菜苔产量提高;不同年度9个组合处理之间可用作鲜饲草的生物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不同组合处理山地油菜菜苔产量与主要农艺因子的关联度差异较大;不同年度9个处理组合之间的菜苔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播期和密度3个水平之间菜苔产量分别达极显著和显著差异,而施N量3个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山地菜苔油菜产值效益因不同处理组合而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随着播期的后移产值效益呈现出锐减的趋势。研究发现,高海拔山区山地菜苔油菜最优的播期、密度和施N量组合是播期10月20日+栽培密度7.5×10^(4)~10.5×10^(4)株/hm^(2)+5叶期施N量172.5~207.0 kg/hm^(2),这种栽培技术可以在高海拔山区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菜苔油菜 播期 密度 施N量 逐步回归和灰色关联度分析 农艺性状 产量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市甜玉米品种鲜果穗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菊芬 《云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28-33,共6页
以云南省2021—2023年鲜食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芒市试点)的27个参试品种为材料,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甜玉米鲜果穗产量与7个主要农艺性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鲜果穗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穗粗(0.79)、行粒... 以云南省2021—2023年鲜食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芒市试点)的27个参试品种为材料,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甜玉米鲜果穗产量与7个主要农艺性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鲜果穗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穗粗(0.79)、行粒数(0.78)、穗长(0.77)、穗行数(0.73)、鲜百粒重(0.72)、秃尖长(0.69)、鲜出籽率(0.67)。因此进行甜玉米新品种选育时,应充分考虑穗粗、行粒数、穗长、穗行数的选择,以提高鲜果穗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鲜果穗产量 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鲜食玉米品种(系)农艺性状与产量的比较分析
8
作者 郝曦煜 张仲鹃 +5 位作者 郑成栋 张斯文 张瑾 郑春秀 吴世凯 王雪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7-849,共13页
【目的】比较分析黑龙江不同鲜食玉米品种(系)的农艺性状与产量,为黑龙江省鲜食玉米主产区优质品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69个鲜食玉米品种,通过方差、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比较17个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京彩甜糯的生育期最长(115 ... 【目的】比较分析黑龙江不同鲜食玉米品种(系)的农艺性状与产量,为黑龙江省鲜食玉米主产区优质品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69个鲜食玉米品种,通过方差、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比较17个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京彩甜糯的生育期最长(115 d),丝甜7的生育期最短(88 d);N-2022-212的株高最高(331 cm),美珍209的株高最矮(196.7 cm);京彩甜糯的穗位高最高(166.4 cm),丝甜7的穗位高最低(39.6 cm);密甜糯1号的茎粗最粗(3.5 cm);N-2022-207-4的穗长最长(24.34 cm),粘娃娃800的穗长最短(14.7 cm);白甜糯708、雪糯2号等36个品种无秃尖;N-2022-213的穗行数最多(22行);N-2022-207-4的行粒数最多(50.2粒);万黑糯109的穗重最大(640.6 g),粘娃娃700的穗重最小(182.3 g);万黑糯109的产量最高(27865 kg/hm^(2))。提取出5个主成分及综合得分模型;将69个鲜食玉米品种分为5个类群。【结论】综合农艺性状排名前10的品种(系)分别为N-2022-215、万黑糯109、密甜糯1号、N-2022-204、N-2022-207-4、万糯188、斯达糯51、必达荣宪和、京彩甜糯和必达荣本初;第Ⅳ类群为高产品种,其中万黑糯109产量最高,适合满足大穗型鲜食玉米需求的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农艺性状 产量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个玉米新组合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多重分析
9
作者 陈国斌 刘婷婷 +3 位作者 谢志坚 孟静娇 李琰聪 杨建国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5年第4期22-26,共5页
采用2024年云南省玉米多点联合鉴定试验数据,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中,与产量相关程度(依相关系数)从大到小依次是穗粗(0.7089)>穗长(0.6325)>百粒... 采用2024年云南省玉米多点联合鉴定试验数据,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中,与产量相关程度(依相关系数)从大到小依次是穗粗(0.7089)>穗长(0.6325)>百粒质量(0.5381)>穗行数(0.5121)>出籽率(0.4963)>秃尖长(0.2912)>行粒数(0.2180)>穗位高(-0.1764)>生育期(-0.1778)>株高(-0.3854);对产量贡献(依直接通径系数)从大到小依次是穗粗(0.3810)>穗长(0.3455)>出籽率(0.2815)>百粒质量(0.2431)>穗行数(0.2066)>行粒数(0.1578)>穗位高(0.1558)>秃尖长(-0.1863)>生育期(-0.1900)>株高(-0.1968)。与产量的关联度(依关联系数)从大到小依次是穗粗(0.4566)>穗行数(0.4443)>出籽率(0.4090)>穗长(0.3928)>秃尖长(0.3690)>百粒质量(0.3630)>行粒数(0.3470)>生育期(0.2692)>株高(0.2503)>穗位高(0.2313)。穗粗、穗长、出籽率和穗行数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 农艺性状 产量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中药红花农艺性状与花丝产量关联分析
10
作者 龚永福 张兆萍 +4 位作者 毋玲玲 陈芳 常瑜 魏玉杰 苏毓杰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5期45-49,共5页
该研究以河西走廊地区11份中药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系统测定其物候期及13项农艺性状指标,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PCA)方法,探究农艺性状与花丝产量的关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 该研究以河西走廊地区11份中药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系统测定其物候期及13项农艺性状指标,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PCA)方法,探究农艺性状与花丝产量的关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生育期存在显著差异,变幅95~114 d,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5.70%~34.81%,其中有效分枝数(34.81%)和单株花丝产量(34.10%)变异程度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花丝产量与其他农艺性状无显著相关性(P>0.05),表明其受多个农艺性状协同调控。主成分分析提取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6.615%),分别被定义为分枝控制因子(总分枝数、分枝长度、单株有效果球数)、株高控制因子(株高、节间长度、成熟期)和花丝产量控制因子(单株花丝产量、顶果球直径及着粒数)。该研究为河西走廊红花新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花丝产量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下芝麻宜机收品种的产量表现和农艺性状分析
11
作者 崔向华 隗正阳 +4 位作者 周霞丽 阚跃峰 石明权 万富强 苗任重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9期89-92,110,共5页
为探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宜机收芝麻品种产量、农艺性状及籽粒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2个宜机收品种(豫芝619、豫芝ND837)和1个常规品种(豫芝11)为材料,设置4个种植密度(1.0万、1.4万、1.8万、2.2万株/亩)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和密度... 为探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宜机收芝麻品种产量、农艺性状及籽粒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2个宜机收品种(豫芝619、豫芝ND837)和1个常规品种(豫芝11)为材料,设置4个种植密度(1.0万、1.4万、1.8万、2.2万株/亩)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和密度对产量均具有显著影响,二者交互作用显著。豫芝ND837在1.8万株/亩密度下产量最高(2118 kg/hm^(2)),显著优于其他品种;高密度(2.2万株/亩)下,籽粒含油率显著下降,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变化,但不同品种间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差异。农艺性状分析显示,随密度增加,果轴长、单株蒴数和单株产量显著下降,而千粒重和始蒴高度保持稳定。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始蒴高度、单株蒴数及单株产量与单位面积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单株蒴数呈显著负相关(r=-0.68)。豫芝ND837具有高产特性,其适宜种植密度为1.8万株/亩,本研究结果为宜机收芝麻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机收品种 产量 农艺性状 籽粒品质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饲兼用玉米品种在临夏州的农艺性状、生物产量及适应性分析
12
作者 马回真 郭青范 +2 位作者 马文 马玉儒 韩东平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5期84-87,共4页
为筛选出适宜临夏州种植的优质、高产粮饲兼用玉米品种,以近年来选育出的18个高产粮饲兼用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广河县开展田间品比试验,对参试的粮饲兼用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物候期、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抗病性等指标进行评价分析... 为筛选出适宜临夏州种植的优质、高产粮饲兼用玉米品种,以近年来选育出的18个高产粮饲兼用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广河县开展田间品比试验,对参试的粮饲兼用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物候期、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抗病性等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金凯7192、RF699、豫单1851、金凯10号、君泰1608可以作为临夏州粮饲兼用玉米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适宜在临夏州广河县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同时对参试的18个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分析发现,粮饲兼用玉米穗越长则行粒数越多、穗越粗则穗行数也相对较多,在百粒重较高的情况下籽粒产量相对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饲兼用玉米 农艺性状 生物产量 适应性分析 临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高寒区11个小黑麦品种(系)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杰 金茜 +2 位作者 杨发荣 魏玉明 刘文瑜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8-133,共6页
试验为探讨甘肃高寒区小黑麦品种(系)产量的影响因素,选取11个小黑麦品种(系),每个品种(系)重复3次,对主要农艺性状、籽粒产量和干草产量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小黑麦主要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和干草产量通径分析具有直接作用... 试验为探讨甘肃高寒区小黑麦品种(系)产量的影响因素,选取11个小黑麦品种(系),每个品种(系)重复3次,对主要农艺性状、籽粒产量和干草产量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小黑麦主要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和干草产量通径分析具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从10个指标中筛选出9个对籽粒产量具有直接效应的因子,依次为:穗长>有效分蘖数>千粒重>结实小穗数>穗下节>穗粒数>不孕小穗数>株高>分蘖数。各性状与干草产量同样具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各因子对干草产量的直接效应依次为:穗下节>不孕小穗数>结实小穗数>有效分蘖数>倒2节>分蘖数>穗粒数>株高>千粒重。株高与籽粒产量呈负效应,而与干草产量呈正效应。在实际生产中选择高产品种时,根据利用途径不同(籽粒或饲草),应考虑影响二者产量的正负效应。研究表明,T-133可同时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和干草产量,适宜在甘肃高寒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辽宁省水稻中熟组区试铁岭点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14
作者 李殿平 《北方水稻》 CAS 2024年第2期18-21,28,共5页
选择2022年辽宁省水稻中熟组区试铁岭点参试的14个品种,通过观测其株高、总粒数、穗长、每穴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及产量,采用相关性分析、差异显著性分析等方法研究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每穗总粒数与穗长正相关,... 选择2022年辽宁省水稻中熟组区试铁岭点参试的14个品种,通过观测其株高、总粒数、穗长、每穴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及产量,采用相关性分析、差异显著性分析等方法研究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每穗总粒数与穗长正相关,每穗总粒数与每穴穗数负相关,产量与千粒重负相关。铁岭地区选择分蘖数适中的每穗总粒数多的大穗小粒品种可能更容易高产,但是也容易出现穗下部二次枝梗籽粒灌浆变差、结实率降低的情况,需要改良水稻种植方法与栽培技术,提高结实率,可以更进一步的提高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中熟组区试 农艺性状 产量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结球白菜套种荠菜栽培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分析
15
作者 张慧琴 杨阳 +4 位作者 陈博达 张浩宇 王欣雅 肖栋 李英 《长江蔬菜》 2024年第2期19-22,共4页
作物套种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本研究以不结球白菜为研究对象,探究3种不结球白菜与荠菜套种后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合理套种能使不结球白菜增产,青梗菜、热火16号与荠菜套种每667 m^(2)产量分别增加46.69、420.21 kg。套... 作物套种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本研究以不结球白菜为研究对象,探究3种不结球白菜与荠菜套种后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合理套种能使不结球白菜增产,青梗菜、热火16号与荠菜套种每667 m^(2)产量分别增加46.69、420.21 kg。套种能有效提高产值,青梗菜、热火16号、奶油白三者与荠菜套种的667 m^(2)产值分别为6758.04、12270.13、7546.63元,与单独种植相比,667 m^(2)产值分别增加4106.05、5472.07、3571.31元。其中,热火16号与荠菜套种的总产值最高,且热火16号在株高、单株质量等农艺性状方面也有一定提高,因此,在不结球白菜与荠菜套种时,以选用热火16号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荠菜 套种 农艺性状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青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与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龙建廷 许赵佳 +2 位作者 苏志刚 王明涛 苗彦军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5,共7页
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既是优质牧草,也是生态修复的先锋植物。巴青垂穗披碱草是西藏第1个野生牧草驯化品种,为提高巴青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明确巴青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系,本研究以3个种子产量指标与7个农艺性状指标... 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既是优质牧草,也是生态修复的先锋植物。巴青垂穗披碱草是西藏第1个野生牧草驯化品种,为提高巴青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明确巴青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系,本研究以3个种子产量指标与7个农艺性状指标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典型相关分析以及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巴青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穗数和单株产量与分蘖数、平均旗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综合农艺性状指标变量V1和V2,分蘖数和株高结构系数相对较大,可见分蘖数与株高是决定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的主要因子。基于逐步回归法分析发现单株产量与单株穗数、平均穗粒数极显著相关(P<0.01);平均穗粒数与单株穗数、种子长度、平均拔节数、株高、平均旗叶长显著相关(P<0.05);单株穗数与种子长度、芒长、平均拔节数显著相关(P<0.05)。因此或可通过增加旗叶长来增加单株穗数与单株产量,进而提高巴青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穗披碱草 种子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典型分析 逐步回归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水平对玉树芫根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延寻 尕桑 +2 位作者 赵孟良 王鑫淼 任延靖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9-166,共8页
为进一步提高芫根产量和种植芫根的经济效益,选取玉树藏族自治州地方品种玉树芫根为材料,以不施肥(CK)为对照,研究不同配比的N、P、K肥料对芫根根长、根粗、鲜质量的影响,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其农艺性状,并对各个施肥处理获得的经济... 为进一步提高芫根产量和种植芫根的经济效益,选取玉树藏族自治州地方品种玉树芫根为材料,以不施肥(CK)为对照,研究不同配比的N、P、K肥料对芫根根长、根粗、鲜质量的影响,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其农艺性状,并对各个施肥处理获得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NP10处理下根长最长,为5.53 cm,N20处理下对玉树芫根根粗和根鲜质量促进效果最好,分别为9.43 cm和299.33 g。在NP10处理下,根形指数达到0.69,接近圆形,商品性较好。综合评价结果表明,N20(每667 m^(2)追施20 kg尿素)隶属函数值最高,达到0.84,产生的经济效益为1006.39元。综上所述,每667 m^(2)施用20 kg尿素提高了玉树芫根的产量及经济效益,研究结果为后续芫根高产种植提供了合理的施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芫根 施肥水平 农艺性状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陆地棉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性状的遗传贡献及决策系数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长喜 董占鹏 +3 位作者 关永虎 刘金伟 李航 梅拥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6-1502,共17页
研究陆地棉亲本及F1组合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性状的遗传,为育种工作者对某些性状的选择和改良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加性-显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130个陆地棉品种(系)及其206个F1组合的4个农艺性状和4个产量性状的观察结果进行了遗... 研究陆地棉亲本及F1组合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性状的遗传,为育种工作者对某些性状的选择和改良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加性-显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130个陆地棉品种(系)及其206个F1组合的4个农艺性状和4个产量性状的观察结果进行了遗传贡献分析和决策系数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这些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亲本的8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5.54%~50.83%之间, F1组合则在3.96%~55.87%之间。农艺性状(除第一果枝节位对衣分外)对产量性状的加性贡献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贡献率在4%~100%),五瓣铃率和株高对单株铃数和铃重的加性贡献率和显性×环境互作贡献率均达0.01以上的正向极显著水平。遗传效应中受加性效应控制有第一果枝高度、株高、五瓣铃率、铃重和衣分,其中衣分为最大。株高除加性效应较小外,其显性效应、加性×环境互作效应、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和互作广义遗传率均为最大。确定了提高陆地棉杂交种后代单株皮棉产量的主要决策性状和限制性状。陆地棉变异系数幅度较大;五瓣铃率和株高对提高单株铃数和铃重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单株铃数、铃重和衣分是提高单株皮棉产量的主要决策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产量性状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遗传贡献分析 决策系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对骄阳1号辣椒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19
作者 张小容 邹天英 +1 位作者 刘琴 王小艳 《中国种业》 2025年第2期178-179,共2页
为探索骄阳1号辣椒品种在习水县的适宜种植密度,提高单位面积辣椒产量和种植效益,设置5个不同的密度梯度开展试验,对各个处理的田间综合长势、综合农艺性状、产量、效益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骄阳1号种植密度在3000株/6... 为探索骄阳1号辣椒品种在习水县的适宜种植密度,提高单位面积辣椒产量和种植效益,设置5个不同的密度梯度开展试验,对各个处理的田间综合长势、综合农艺性状、产量、效益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骄阳1号种植密度在3000株/667m^(2)时的整体表现较好,产量和效益整体评价优于其他处理,适宜在习水县中高海拔区域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表现 农艺性状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量对四季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20
作者 王斌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9期48-50,共3页
为积极响应国家减肥增效、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的号召,实现化学肥料施用量负增长的目标,并促进区域农业绿色可持续性发展,以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四季豆主要栽培品种无筋四季豆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处理四季豆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 为积极响应国家减肥增效、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的号召,实现化学肥料施用量负增长的目标,并促进区域农业绿色可持续性发展,以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四季豆主要栽培品种无筋四季豆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处理四季豆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并分析了不同施肥量处理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当地常规施肥量的基础上减施复合肥300 kg/hm^(2)不仅能改善四季豆农艺性状和提高产量,还能增加经济效益。与常规施肥量处理相比,常规施肥量减施复合肥300 kg/hm^(2)(复合肥900 kg/hm^(2),钙镁磷肥2 250 kg/hm^(2))处理初始荚位高度、有效分枝数和有效结荚苔数分别增加15.60%、32.81%和14.00%,鲜荚数、鲜荚长、每荚粒数、百荚鲜重和产量分别增加11.38%、5.77%、5.26%、0.65%和10.53%。在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四季豆种植中,推荐施肥量为复合肥900 kg/hm^(2)、钙镁磷肥2 25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季豆 施肥量 农艺性状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