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省4所高校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培养体系的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艾星梅 童亚丽 +1 位作者 李翠萍 陈娟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71-274,共4页
聚焦云南省4所高等院校,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学分分配和培养环节等方面对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生培养体系进行了比较,探讨了课程体系建立中存在的问题;此外,对目前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现状和就业难题进行了总... 聚焦云南省4所高等院校,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学分分配和培养环节等方面对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生培养体系进行了比较,探讨了课程体系建立中存在的问题;此外,对目前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现状和就业难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引导研究生基层积极就业的路径,旨在不断深化农业硕士教育综合改革,创新农业硕士培养模式,加强培养过程管理,从而全面保障农业硕士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艺与种业 培养体系 就业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作物生物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2
作者 于肖夏 高喆 张佳媛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6期156-159,共4页
该文探讨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研究生作物生物技术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在当前高等教育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农业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在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融合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因此,该文聚焦于作物生物... 该文探讨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研究生作物生物技术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在当前高等教育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农业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在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融合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因此,该文聚焦于作物生物技术课程,通过教学理念转变、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创新以及课程思政考核体系的建立,旨在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通过思政教学改革,作物生物技术课程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增强其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 作物生物技术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思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提升农艺与种业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3
作者 秦雅林 颜朵 +4 位作者 刘浩天 袁煜婷 胡海悦 朱赞江 龚意辉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9期177-179,182,共4页
农艺与种业研究生作为农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其重点在于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通过分析地方高校农艺与种业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薄弱的现实问题,从科研项目引导创新、开展学术例会、培养学术质疑习惯等方面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通过校... 农艺与种业研究生作为农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其重点在于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通过分析地方高校农艺与种业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薄弱的现实问题,从科研项目引导创新、开展学术例会、培养学术质疑习惯等方面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通过校、政、企业联合培养机制和地方高校与科研院所协同培养机制,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通过开展科研竞赛、丰富科研实训方式、增加科研基地等,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能力。研究成果将对农艺与种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实践指导作用,同时为其他地方高校提升农艺与种业研究生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农艺与种业 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实践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艺与种业专业研究生产教融合联合培养机制研究——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
4
作者 李庆飞 张立 +1 位作者 韩涛 孙涌栋 《现代园艺》 2025年第9期196-198,共3页
深化产教融合是培养农艺与种业专业研究生成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举措。当前农艺与种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以河南科技学院农艺与种业专业研究生为例,从完善课程内容设置、完善合作机... 深化产教融合是培养农艺与种业专业研究生成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举措。当前农艺与种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以河南科技学院农艺与种业专业研究生为例,从完善课程内容设置、完善合作机制、推动资源共享、加强实践环节及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农艺与种业专业研究生产教融合联合培养机制。将产教融合理念贯穿到农艺与种业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中,有利于构建研究生教育与产业统筹融合、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农艺与种业 联合培养 实践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艺与种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校所联合培养模式探究
5
作者 李国龙 孙亚卿 李宁宁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7期121-124,共4页
为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能够适应行业或职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本文以农艺与种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分析当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创新等方面的现状。提出在新农科背景下专业学位硕士研... 为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能够适应行业或职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本文以农艺与种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分析当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创新等方面的现状。提出在新农科背景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所联合培养需建立校所合作保障机制、共建校所联合培养基地、增强师资队伍力量和完善培养评价体系。并对该模式的实践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目的在于为地方农业院校共建校所协同创新联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 农学研究生 校所联合培养 农艺与种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艺与种业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6
作者 包格根 丁超 +1 位作者 吴路珊 陈青春 《江西农业》 2024年第24期170-172,共3页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的重要环节。文章围绕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领域的教学目标,以作物栽培学的教学内容,对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行深入阐述,运用与微课结合的Seminar教学模式实践,采取“线上+线下”混...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的重要环节。文章围绕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领域的教学目标,以作物栽培学的教学内容,对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行深入阐述,运用与微课结合的Seminar教学模式实践,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以期提升农艺与种业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高等院校学位与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艺与种业 研究生教育 SEMINAR教学模式 科研能力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农家科技小院助推农艺与种业专业园艺方向硕士培养效果探讨 被引量:12
7
作者 靳亚忠 盛云燕 +2 位作者 刘芳 李丹丹 吴瑕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5期153-154,161,共3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涉农高校的农艺与种业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一直处于不断的探索中,其目的是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但现存的培养模式无法满足目前关于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涉农高校的农艺与种业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一直处于不断的探索中,其目的是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但现存的培养模式无法满足目前关于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求。该文从乡村振兴战略与农家科技小院相结合方面,融入农艺与种业专业园艺方向硕士培养中,探讨了其对园艺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效果,以期为涉农高校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探索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家科技小院 农艺与种业专业 园艺 培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艺与种业硕士研究生基层就业制约因素与引导对策 被引量:2
8
作者 窦靓 芮伟康 +1 位作者 陈素梅 文习成 《南方农机》 2023年第2期26-29,共4页
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环境逐渐紧张、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下,硕士研究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特别是受农业硕士改名影响,部分农艺与种业学生出现有业不就、无业可就等问题。基于此,课题组采用... 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环境逐渐紧张、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下,硕士研究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特别是受农业硕士改名影响,部分农艺与种业学生出现有业不就、无业可就等问题。基于此,课题组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聚焦高等农业院校,通过个案探究了农艺与种业硕士就业过程中的个体自我呈现及基层就业意向,调研了目前农艺与种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与就业难的问题,探索了基层就业的政策资源与条件优势,分析了专业硕士基层就业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优化毕业生培养环节、积极提供就业引导、树立正确择业价值观的农艺与种业硕士研究生基层就业路径,以此提升农业硕士的就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艺与种业 择业观 基层就业 慢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艺与种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课程改革--以鲜食玉米育种实践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冯发强 齐中 +5 位作者 李高科 李余良 李武 李春艳 黄振瑞 王少奎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12期219-222,共4页
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在分析农学院早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问题的基础上,联合校外专家开设了鲜食玉米育种实践课程,该课程是华南农业大学农艺与种业专业新增设的专业硕士特色课程。介绍了课程建设过程,课程负责人构建了来源多样化的... 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在分析农学院早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问题的基础上,联合校外专家开设了鲜食玉米育种实践课程,该课程是华南农业大学农艺与种业专业新增设的专业硕士特色课程。介绍了课程建设过程,课程负责人构建了来源多样化的课程师资团队,并组织团队完善了课程目标,梳理了课程内容体系,该课程已经正式开课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开启了校外专家合作开设研究生课程,增强作物育种人才培养创新班研究生实践实习内容的新尝试,并提出了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建议,以期为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学位的实践教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艺与种业 鲜食玉米育种实践 专业硕士 实践教学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农艺与种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践探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曹受金 田英翠 付红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2期237-238,共2页
如何建成符合自身实际和具有显著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本科院校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例,阐述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在课程体系建设、学术梯队建设与青年教师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探索出的提高农... 如何建成符合自身实际和具有显著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本科院校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例,阐述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在课程体系建设、学术梯队建设与青年教师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探索出的提高农艺与种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具体实践措施,并总结了实践效果,以期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艺与种业 研究生 培养质量 实践措施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背景下农艺与种业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9
11
作者 方思宇 黄胜楠 +1 位作者 李承彧 章云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第9期141-143,共3页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旨在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但是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当前的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对于学生多样化的培养要求。文章结合沈阳农业大学特色,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探索农艺与种...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旨在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但是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当前的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对于学生多样化的培养要求。文章结合沈阳农业大学特色,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探索农艺与种业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以期提高农艺与种业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意识和能力,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战略下社会对高层次农业人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农艺与种业 专业学位研究生 实践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植物生理与前沿技术深化现代植物生产教学
12
作者 黄小贞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5年第1期199-201,共3页
通过针对农艺与种业领域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课程内容与专业前沿衔接不紧密、知识传授碎片化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植物生理学理论,融合学科前沿知识的教学方案。研究聚焦于现代植物生产理论与技术课程,从教学模块设1/2、内容完善和... 通过针对农艺与种业领域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课程内容与专业前沿衔接不紧密、知识传授碎片化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植物生理学理论,融合学科前沿知识的教学方案。研究聚焦于现代植物生产理论与技术课程,从教学模块设1/2、内容完善和教学模式丰富化3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教学内容上,强化植物生理学理论,并针对国家主要经济林木和作物,引入现代遗传育种、栽培技术等最新研究成果。教学模式上,创新采用“作物模块+前沿案例”的教学模式授课,结合互动式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接受能力。以期通过这一教学内容的创新实践,能够有效提升研究生的学术素养,为农艺与种业领域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农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现代植物生产理论与技术 农艺与种业 作物模块 前沿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生产与产品营销课程案例教学质量提升途径探析
13
作者 高华 于娜 +2 位作者 王双 陈悦 钟雪梅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9期100-101,104,共3页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经济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提高,其中尤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力发展为重要特征,但如何提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案例课程教学质量,值得人们深入研究。以农艺与种业专业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经济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提高,其中尤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力发展为重要特征,但如何提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案例课程教学质量,值得人们深入研究。以农艺与种业专业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案例课程教学为切入点,探索了案例课程建设的原则、教学方法、案例库建设的重点等,以期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案例课程发展提供建设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专业学位 案例教学 农艺与种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PBL模式在研究生课程植物营养学研究进展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4
作者 刘颖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0期107-111,共5页
本文分析了在研究生课程植物营养学研究进展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的待改进之处,将POPBL模式应用于该课程教学实践效果。具体包括以问题为引导开展课程教学,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提供多元化的讨论机会,建... 本文分析了在研究生课程植物营养学研究进展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的待改进之处,将POPBL模式应用于该课程教学实践效果。具体包括以问题为引导开展课程教学,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提供多元化的讨论机会,建立科学、全面的课程评估体系。同时,分析该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研究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科学精神和品质,为其后续开展科研工作等奠定良好基础。该教学模式可以为其他专业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BL模式 植物营养学研究进展 农学人才培养 农艺与种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