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科人才结构与区域预测及需求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志民 高耀 张振华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24,97,共5页
基于灰色理论预测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矩阵,对我国未来农科人才结构的预测显示:未来年份农科硕士和农科专科人才数量将有较大幅度增长,而农科本科及农科博士的增长率则较为缓慢;未来六大区域农科人才增长率由高到低分别为西南区、东北区... 基于灰色理论预测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矩阵,对我国未来农科人才结构的预测显示:未来年份农科硕士和农科专科人才数量将有较大幅度增长,而农科本科及农科博士的增长率则较为缓慢;未来六大区域农科人才增长率由高到低分别为西南区、东北区、华东区、西北区、华北区和中南区,并且区域间呈现明显非均衡性;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和人均GDP是影响农科人才需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科人才 人才结构预测 灰色理论 GM模型 灰色关联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基层的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文学 刘在洲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第6期115-118,共4页
有效的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质量农科人才的保证。当下面向基层的农科人才的培养,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出发,对面向基层的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与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 有效的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质量农科人才的保证。当下面向基层的农科人才的培养,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出发,对面向基层的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与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基层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本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农高校 基层农科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2025年我国农科人才需求预测——基于灰色GM(1,1)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志民 赵杏娜 《中国农业教育》 2019年第5期42-51,共10页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阶段,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补齐“短板”,需要大批农科人才积极献身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激发各类人才到农业农村创新创业的热情,这就对农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以2013—2017年农...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阶段,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补齐“短板”,需要大批农科人才积极献身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激发各类人才到农业农村创新创业的热情,这就对农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以2013—2017年农科毕业生有效供给数作为原始序列,建立农科人才需求量的时间序列GM(1,1)模型,预测2020—2025年我国农科人才需求总量及其结构层次需求量。结果显示:未来六年我国农科人才的总需求量呈稳步上升趋势,2020—2025年我国农科人才需求预测数分别为:143231人、145206人、147207人、149237人、151294人、153380人;农科专科生在农科总人才中所占比重缓慢下降;本科和硕士生所占的比重在不断增加;对于农科博士而言,未来六年所占比重基本保持不变;未来我国农科人才需求将以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理论 农科人才 需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农林院校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评《新农科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程芳 杨捧 王福顺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I0002-I0002,共1页
2019年4月29日,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启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提出全面推进新农科、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掀起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革命。新农科建设对高等农林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肩负着培养既具备坚实... 2019年4月29日,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启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提出全面推进新农科、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掀起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革命。新农科建设对高等农林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肩负着培养既具备坚实的农业科学知识、又掌握一定智能化时代知识和技术的新农科人才的神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农林院校 理论与实践 文科建设 新工科 农科人才培养 教学模式探索 人才培养质量 智能化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农科人才培养与农户科技需求对接状况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聂志平 《中国农业教育》 2020年第2期55-67,共13页
农科人才培养以服务乡村为主要目标,以满足农户科技需求为基本导向。论文在探讨高校农科人才培养与农户科技需求对接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依托3所院校农科学生及3个省份抽样调查数据,以描述性统计分析探寻对接现状,并运用logistic... 农科人才培养以服务乡村为主要目标,以满足农户科技需求为基本导向。论文在探讨高校农科人才培养与农户科技需求对接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依托3所院校农科学生及3个省份抽样调查数据,以描述性统计分析探寻对接现状,并运用logistic分析影响对接的基本因素。研究表明,农科人才服务乡村意识比较薄弱、农户科技需求偏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供需对接,迟滞了乡村产业振兴步伐。为此,建议通过改进农科人才培养体制、提高农户科技需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举措来化解矛盾,实现供需对接、促进乡村农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科人才 科技需求 需求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型大学农科人才培养问题研究——以浙江大学农科人才培养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金一平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44-248,共5页
农科人才对于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等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而研究型大学培养模式是提高农科人才素质的关键。本文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农科人才培养现状和困境进行了分析,并以浙江大学农科人才培养体系为例,从定位优势、模式创新和资... 农科人才对于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等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而研究型大学培养模式是提高农科人才素质的关键。本文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农科人才培养现状和困境进行了分析,并以浙江大学农科人才培养体系为例,从定位优势、模式创新和资源保障三方面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研究型大学农科人才培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农科人才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抓住农业转型契机 造就跨世纪农科人才——创建都市型农科大学的新思路
7
作者 张德永 《中国农业教育信息》 1996年第3期44-46,共3页
展望21世纪,上海农科高等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在世界范围内,生命科学和现代农业正孕育着一场新的革命与大的突破;上海农业由城郊型向都市型转变,农业的面貌及其主体功能将发生历史性巨变;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终将与世界接轨... 展望21世纪,上海农科高等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在世界范围内,生命科学和现代农业正孕育着一场新的革命与大的突破;上海农业由城郊型向都市型转变,农业的面貌及其主体功能将发生历史性巨变;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终将与世界接轨,高校招生、就业的“两统包”传统模式,即将被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学生面向社会自主择业的“两自立”新机制所取代。面对这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形势,上海农学院作为上海唯一的一所地方性农科高校,亟待审时度势,准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世纪农科人才 农科大学 农业转型 都市型农业 合作教育 新思路 农业继续教育 人才素质 上海农业 城郊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高等教育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8
作者 刘春媛 张莹 宋翠艳 《职业技术》 2013年第10期49-49,共1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农业科技进步需要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应用型高等教育,本文结合应用型高等教育的特征从四个方面探究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农业科技进步需要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应用型高等教育,本文结合应用型高等教育的特征从四个方面探究了应用型高等教育农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高等教育 农科人才培养 创新基地建设 创业团队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科人才定制培养:现实困境、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9
9
作者 吉彪 李赞 +1 位作者 贾思振 颜志明 《中国农业教育》 2022年第6期47-53,共7页
目前,乡村亟需“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基层人才,夯实人才振兴基石。然而,涉农高职人才培养存在培养目标与人才振兴需求不匹配、多主体育人效果不显著、接续跟踪培养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推动江苏农业现代化,江苏农林职业... 目前,乡村亟需“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基层人才,夯实人才振兴基石。然而,涉农高职人才培养存在培养目标与人才振兴需求不匹配、多主体育人效果不显著、接续跟踪培养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推动江苏农业现代化,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人才定制培养是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重要载体,凸显职业教育面向人人属性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形成了“政校村联通、农科教融通、职前后贯通”农科人才定制培养模式,以期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推动涉农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制培养 农科人才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潍坊科技学院新农科人才“UGRE”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10
作者 丁莹莹 孙翠萍 孔文乙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1期201-204,208,共5页
潍坊科技学院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根本办学宗旨,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创新、丰富农业农村现代化“寿光模式”新内涵,探索出多学科交叉、学研创融合、科产教一体、校地企联动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农科人才“UGRE”培养模... 潍坊科技学院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根本办学宗旨,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创新、丰富农业农村现代化“寿光模式”新内涵,探索出多学科交叉、学研创融合、科产教一体、校地企联动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农科人才“UGRE”培养模式,解决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其他高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科人才 “UGRE”模式 应用型高校 问题 实践 成效 潍坊科技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联合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农科人才培养教育改革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齐翠翠 《当代农机》 2023年第9期97-97,99,共2页
阐述了农业院校强化人才培养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介绍了产教融合联合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农科人才培养现状,探讨了产教融合联合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农科人才培养教育改革措施。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乡村振兴 农科人才培养 改革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烟草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12
作者 蔡璘 杜美玲 丘丽华 《植物医学》 2024年第2期88-92,共5页
烟草专业在农业领域拥有悠久的历史,但如何培养具备综合农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农科专业人才一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生产实习课程旨在搭建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使学生能够亲自投身到生产实践中,全面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从事... 烟草专业在农业领域拥有悠久的历史,但如何培养具备综合农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农科专业人才一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生产实习课程旨在搭建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使学生能够亲自投身到生产实践中,全面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从事烟草行业相关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分析烟草专业的特点与现状,结合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对生产实习课程提出优化方案.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和实践探索,生产实习课程教学获得显著成效,学生们不仅熟练掌握了烟叶生产的技术和操作技能,而且在实践中培养了创新意识及团队协作精神,受到烟草企业的一致好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模式有望培养出更全面、富有实践经验的农科人才,以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专业 实习课程 耕读教育 农科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农业转型人才是我国农业大学的一项跨世纪使命——对农科本科培养目标发展方向的思考
13
作者 翟虎渠 龚怡祖 《中国农业教育信息》 1999年第2期1-4,共4页
去年底,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华东3省市农业时提出,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是一条长期的、全局性的方针,沿海发达地区的农业要在现有基础上再上新台阶,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关键词 农科本科 培养目标 农业转型 发展方向 我国农业 传统农业 农科毕业生 跨世纪 现代农业 农科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建设驱动下农科类人才需求转变与培养趋向研究 被引量:63
14
作者 张艳 王梦涵 +1 位作者 张默 刘彦伯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13,共6页
随着“三农”问题的不断发展和“新农科”建设的不断推进,在社会和高校层面可以较为明显地感受到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高等农业院校作为承载农科类人才的摇篮,应着力转变农科类人才的培养方向和目标。现阶段人才培养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人... 随着“三农”问题的不断发展和“新农科”建设的不断推进,在社会和高校层面可以较为明显地感受到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高等农业院校作为承载农科类人才的摇篮,应着力转变农科类人才的培养方向和目标。现阶段人才培养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才选拔、专业设置、知识结构和人才培养数量这四个方面。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农科类人才培养的摇篮,可以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改造传统农科专业结构、培养新型农业人才、开展“金专”和“金课”、提高教师水平,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更好地促进农科类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建设 高等农业院校 农科人才 人才需求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形势下农科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探索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东晓 董伟欣 赵一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4期250-252,共3页
为培养新形势下乡村振兴农业人才,围绕农科类专业型人才的内涵、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对策进行了讨论,结合课程教学实践过程的案例分析,从深入强化智慧农业元素、改革传统课程等方面进行教学探讨,以培养学生理论、技术、素质为教... 为培养新形势下乡村振兴农业人才,围绕农科类专业型人才的内涵、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对策进行了讨论,结合课程教学实践过程的案例分析,从深入强化智慧农业元素、改革传统课程等方面进行教学探讨,以培养学生理论、技术、素质为教学目标,推动农科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有效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科类应用型人才 培养问题 建议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园林专业耕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以宿迁学院为例
16
作者 张惠敏 李庚飞 +4 位作者 谢荣 董蓉 蒋亚华 乔永旭 李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271-274,279,共5页
耕读教育作为加强高校农学相关专业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培养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强农兴农的使命和知农爱农的情怀具有深远意义,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对耕读传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随着新农科建设的推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高... 耕读教育作为加强高校农学相关专业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培养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强农兴农的使命和知农爱农的情怀具有深远意义,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对耕读传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随着新农科建设的推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高素质实用技能型园林专业人才方面的作用日趋明显。宿迁学院园林系通过优化顶层设计推动制度建设,开展园林专业“1+1+3+3”耕读教育模式创新探索与实践,共建耕读教育实践基地等举措强化了园林专业耕读教育成效。基于宿迁学院园林专业耕读教育的内涵建设,提出了其耕读教育模式的建构与创新,主要包括:依托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打造“跨界整合”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方法;依托宿迁学院的产业学院(苏花学院),实施专业特色发展;推动耕读教育与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的有机融合;依托“苏北”特色的劳动教育新模式,打造“沉浸式”育人格局。这些举措建构和创新了园林专业耕读教育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也为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其他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园林专业耕读教育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耕读教育 卓越农科人才 实用技能型 “三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科类创业型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17
作者 卿永 刘子秀 《中国农业教育》 2001年第6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农科类创业型高职人才 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伦理学在高校农科教育中的运用与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盛楠 严学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6期251-252,256,共3页
农业伦理观的缺失是中国农业沉疴的症结所在。高校在为国家培养农科人才过程中不能忽略农业伦理观的培养。分析了农业伦理学在我国高校农科教育中的运用与启示,旨在推动农业伦理观在涉农人员中的建立并在农业行为中正确运用农业伦理学。
关键词 农业伦理观 高等教育 农科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农科本科培养目标的改革方向及创新思路 被引量:1
19
作者 江苏省教委0023项目课题组 《中国农业教育》 2000年第1期24-28,共5页
在教育部和各省立项的“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中 ,有一批农科研究课题 ,这些课题已陆续进入收获期。本刊将从中选登一部分研究成果 ,以飨读者 ,欢迎有关课题组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本期推出的是江苏省教委0023项目... 在教育部和各省立项的“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中 ,有一批农科研究课题 ,这些课题已陆续进入收获期。本刊将从中选登一部分研究成果 ,以飨读者 ,欢迎有关课题组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本期推出的是江苏省教委0023项目的研究报告《21世纪高等农业本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模式的改革建议与实施要点》 ,全文分三大部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科本科 培养目标 农业院校 改革方向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农业转型 农科毕业生 21世纪 农科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抓住机遇 树立品牌 改革农职业教育
20
作者 赵敏 《云南农业》 2005年第8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教育体制改革 职业教育 品牌 农业经济发展 农科人才 毕业生就业 高校扩招 因素影响 自我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