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田表层土壤镉的典型空间插值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金兰 欧阳婷萍 +3 位作者 黄铁兰 喻怀义 刘丽 陈克海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6期130-136,共7页
空间插值对于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和污染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以广东省广州市某地区农田表层土壤重金属镉的调查监测结果为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反距离加权、径向基函数、普通克里金、简单克里金、泛克里金5种空间插值方法,进行空间插值及土... 空间插值对于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和污染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以广东省广州市某地区农田表层土壤重金属镉的调查监测结果为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反距离加权、径向基函数、普通克里金、简单克里金、泛克里金5种空间插值方法,进行空间插值及土壤等级划分,比较不同插值方法结果精度,分析不同插值方法结果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插值方法识别的土壤镉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和土壤等级划分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局部极值向外过渡区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其中径向基函数精度最高,克里金插值法对数据存在"压缩"效应较强。因此,在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时应考虑土壤重金属样本数据特征和空间结构特征,选择合适的插值模型,并适当加大土壤重金属浓度过渡区域采样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插值 对比研究 农田表层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市南郊污灌区农田表层土壤轻稀土平面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庆辉 刘兴旺 +5 位作者 程莉 朱晋 赵捷 同丽嘎 贺晓慧 乌云塔娜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7期39-47,共9页
研究包头市南郊污灌区农田表层土壤轻稀土(Light rare earths,LREE)元素镧(La)、铈(Ce)、镨(Pr)、钕(Nd)、钐(Sm)和铕(Eu)分布特征,旨在为污灌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及外源LREE污染修复提供依据。采集包头市南郊污灌区... 研究包头市南郊污灌区农田表层土壤轻稀土(Light rare earths,LREE)元素镧(La)、铈(Ce)、镨(Pr)、钕(Nd)、钐(Sm)和铕(Eu)分布特征,旨在为污灌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及外源LREE污染修复提供依据。采集包头市南郊污灌区农田表层土样,测定样品中LREE含量,将LREE土壤背景值作为污灌区农田土壤外源LREE元素积累的参照基准值,分析土壤LREE空间分布规律。南郊污灌区整个研究区土壤LREE含量范围为131.86~241.41 mg·kg-1,是河套土壤LREE背景值129.54 mg·kg-1的1.02~1.86倍,整个研究区土壤LREE含量的平均值为182.77 mg·kg-1,是背景值的1.41倍。依据研究区所有取样点制作的LREE等值线分布图显示,人类活动使污灌区农田土壤LREE超量积累,应该重视外源LREE在污灌区农田土壤环境中的累积性变化,它对污灌区农田土壤生态环境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稀土 分布特征 平面空间 农田表层土壤 污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市南郊污灌区农田表层土壤镨的平面空间分布特征
3
作者 张庆辉 刘兴旺 +5 位作者 贺晓慧 程莉 朱晋 同丽嘎 乌云塔娜 赵捷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3-466,共4页
研究内蒙古包头市南郊污灌区农田表层土壤稀土镨(Pr)的分布特征,旨在为污灌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及外源稀土Pr污染修复提供依据。采集包头市南郊污灌区农田表层土壤样品,测定样品中稀土Pr含量,将稀土Pr土壤背景值作为污灌区农田土壤... 研究内蒙古包头市南郊污灌区农田表层土壤稀土镨(Pr)的分布特征,旨在为污灌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及外源稀土Pr污染修复提供依据。采集包头市南郊污灌区农田表层土壤样品,测定样品中稀土Pr含量,将稀土Pr土壤背景值作为污灌区农田土壤外源稀土积累的参照基准值,分析土壤Pr二维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南郊污灌区整个研究区土壤Pr含量范围7.34~12.80 mg/kg,是河套地区土壤Pr背景值8.2 mg/kg的0.90~1.56倍,整个研究区土壤Pr含量的平均值为10.12 mg/kg,是背景值的1.23倍。研究区所有取样点稀土Pr等值线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稀土Pr在二维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带状富集分布特征,表明外源稀土元素在农田表层土壤中积累富集的平面空间差异性。由结果可知,人类活动使污灌区农田土壤Pr超量积累,应该重视外源稀土Pr在污灌区农田土壤环境中的累积性变化,其对污灌区农田土壤生态环境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特征 二维空间 农田表层土壤 污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郊农田表层土壤铅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4
作者 张庆辉 刘兴旺 +5 位作者 程莉 贺晓慧 朱晋 乌云塔娜 赵捷 同丽嘎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2期3051-3055,共5页
采集包头市南郊污灌区农田表层土样,测定样品中Pb含量,将Pb土壤背景值作为污灌区农田土壤外源Pb积累的参照基准值,分析土壤Pb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b含量的平均值为19.58 mg/kg,是背景值的1.04倍,外源Pb在农田表层土壤中... 采集包头市南郊污灌区农田表层土样,测定样品中Pb含量,将Pb土壤背景值作为污灌区农田土壤外源Pb积累的参照基准值,分析土壤Pb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b含量的平均值为19.58 mg/kg,是背景值的1.04倍,外源Pb在农田表层土壤中积累富集具有平面空间差异性。种植粮食和蔬菜的Pb单因子污染指数Ci/80和Ci/50最大值为0.48和0.77,种植粮食的Pb单因子污染指数Pi〈0.70,土壤质量状况为清洁级;种植蔬菜的Pb单因子污染指数有部分取样点在0.70≤Pi〈1.00范围内,土壤尚为清洁级。表层土壤Pb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Ei为188,Ei在180~360范围内,Pb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属于强。应该重视外源Pb在农田土壤环境中的潜在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特征 农田表层土壤 污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绿洲不同耕作方式农田表层土壤风蚀规律的风洞模拟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宇浩 王立 +1 位作者 杨彩红 王军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2-206,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耕作方式下农田表层土壤防风蚀机理和效果,为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室内风洞及相关配套设备对甘肃民勤绿洲区的免耕、少耕、秋翻和深松农田表层土壤进行风蚀测试,计算风蚀速率及输沙率...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耕作方式下农田表层土壤防风蚀机理和效果,为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室内风洞及相关配套设备对甘肃民勤绿洲区的免耕、少耕、秋翻和深松农田表层土壤进行风蚀测试,计算风蚀速率及输沙率,研究其风沙运动规律,分析各种耕作农田表层土壤防风蚀情况。[结果]耕作措施对土壤风蚀速率的影响与风速大小相关,风速较小时,不同耕作方式对风速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当风速大于14 m/s后不同耕作农田表层土壤风蚀速率开始出现较明显差异;少耕、秋翻、深松等耕作方式对农田表层土壤风蚀速率和输沙率的影响差异不明显;免耕耕作方式下农田表层土壤风蚀速率和输沙率最低,风速越高,差距越大;风速、耕作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农田表层土壤风蚀速率和输沙率有极显著影响。[结论]免耕耕作能有效抵抗农田表层土壤的风蚀,大幅度减少输沙率,表现出极佳的抗风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农田表层土壤 风洞 风蚀 输沙率 民勤绿洲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藻结皮对高镉农田表层土壤的改良作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鎏爽 谢作明 +1 位作者 裴福文 毛青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5-160,共6页
为探索高镉农田土壤的环境友好型改良方法,利用镉污染土壤中筛选的丝状蓝藻培植土壤藻结皮,在土壤藻结皮发育过程中通过测定土壤表层以下0~7cm各分层土壤的pH值以及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和镉的吸附量,研究了土壤藻结皮对高镉农田表... 为探索高镉农田土壤的环境友好型改良方法,利用镉污染土壤中筛选的丝状蓝藻培植土壤藻结皮,在土壤藻结皮发育过程中通过测定土壤表层以下0~7cm各分层土壤的pH值以及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和镉的吸附量,研究了土壤藻结皮对高镉农田表层土壤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人工土壤藻结皮层的生物量在80d内从0.03mg/g DWSAC(干重藻结皮)增加至0.73mg/g DWSAC;藻结皮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从22.6g/kg增加至29.6g/kg;pH值从6.24增加至7.02,碱解氮含量从126 mg/kg增加至214 mg/kg;土壤初始镉含量为2.53 mg/kg,表层0~0.5cm土壤中镉的吸附量达到0.55mg/kg,说明土壤藻结皮能够有效改善高镉农田表层土壤环境。该研究结果可为镉污染农田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藻结皮 镉污染 农田表层土壤 生物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表层土壤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茜 张光辉 +2 位作者 田言亮 严明疆 张希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5-172,共8页
皖江经济区南陵县是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该区农田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效应研究对于提高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南陵县基本农田区作为主要研究区,按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要求,布设和采集了0~20 cm深度的表层... 皖江经济区南陵县是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该区农田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效应研究对于提高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南陵县基本农田区作为主要研究区,按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要求,布设和采集了0~20 cm深度的表层土壤样品500组,分别监测了土壤中Cd、Pb、Cr、Hg、As、Cu、Fe、Mn和Zn等重金属含量现状,并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量化解析了这些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潜在生态风险效应。结果表明:(1)土壤中除了Cr元素,其余重金属元素都不同程度存在异常;(2)局部土壤中Cd、Hg和Fe等元素含量存在异常,平均含量分别是所在区域背景值的1.92,1.95,7.13倍,存在潜在生态风险的影响;(3)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值(平均RI值)为164.5,Cd和Hg元素为主要影响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表层土壤 重金属 潜在生态风险 粮食安全 地质累积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