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成渝地区农田生产力对骤旱的抵抗性与恢复性
- 1
-
-
作者
李奇锦
姜亮亮
刘文利
吴光明
谢崇丹
-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
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
-
出处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1-366,共1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01124)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CSTB2024NSCQ⁃LZX0064)
+1 种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3M740433)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21jcyj⁃msxmX0523)。
-
文摘
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中国骤旱事件逐渐增加,西南地区尤为突出。成渝地区由骤旱事件引起的农田绝收问题逐渐加剧。然而,国内外关于农田生产力对骤旱的抵抗性与恢复性研究较为匮乏。因此,研究农田对骤旱的抵抗性与恢复性对保护农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使用GPP数据和中国土壤水分数据集以及农田类型数据等,采用游程理论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分析了成渝地区农田对骤旱的抵抗性与恢复性,量化了农田生产力对骤旱的脆弱性。研究结果表明:(1)在2006和2022骤旱年中,成渝地区西北部和东南部骤旱较为严峻,其中德阳市、绵阳市、成都市等地区的骤旱严重度、骤旱持续时间均为高值,而2022年西部区域骤旱次数比2006年明显减少;(2)2022年与2006年相比,大部分农田恢复性提高,但抵抗性下降,其中水稻田、玉米田等抵抗性变化范围从5—6下降到了3—4,恢复性变化范围则由1—2上升至2—3;(3)2022年成渝地区北部农田比2006年抵抗时间增加,但成渝地区大部分农田恢复时间相较于2006年急剧下降;(4)2022年成渝地区西北部农田相较于2006年面对骤旱更加脆弱,且在2022骤旱年中,成渝地区多季作物田脆弱性高于组成轮作的单季作物田脆弱性。有助于深入了解农田对骤旱的抵抗性和恢复性,以及在农田灌溉制度和种植制度条件下骤旱对农田脆弱性的影响机制,对成渝地区农业生产和抗旱减灾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
关键词
骤旱事件
农田生产力
农田抵抗性
农田恢复性
成渝地区
-
Keywords
flash drought events
farmland productivity
farmland resistance
farmland resilience
Chengdu⁃Chongqing area
-
分类号
S423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