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钝化材料对Cd污染农田修复及其后效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宗亚 杨梦丽 +3 位作者 PHONG Oudom-daove 杨庆波 李丁 马友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1年第2期64-67,共4页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考察不同钝化材料对农田Cd轻度污染水稻修复效果及稻麦轮作后第二年水稻修复后效。结果表明,在轻度Cd污染农田中,各钝化材料处理均能不同程度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和水稻籽粒中Cd含量。其中,在钝化材料施用当季和稻麦...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考察不同钝化材料对农田Cd轻度污染水稻修复效果及稻麦轮作后第二年水稻修复后效。结果表明,在轻度Cd污染农田中,各钝化材料处理均能不同程度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和水稻籽粒中Cd含量。其中,在钝化材料施用当季和稻麦轮作后第二季水稻中修复效果最好的处理为中量纳米材料处理和石灰配施中量纳米材料处理,这两种处理对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低率分别为50.94%和47.15%,对水稻籽粒中Cd含量降低率分别为73.74%和69.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轻度污染 钝化剂 水稻 农田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市退化农田生态环境修复与绿色高效种植技术探讨
2
作者 林蕾 《农家科技》 2025年第15期129-131,共3页
桂林市针对岩溶地貌区农田退化问题,构建了“修复—治理—高效利用”技术体系。研究采用撂荒地分类治理、酸化土壤改良、水土保持工程(梯田+生态沟渠)等修复技术,结合特色作物轮作(水稻—蔬菜)、废弃物资源化(秸秆还田率85%)、减量化投... 桂林市针对岩溶地貌区农田退化问题,构建了“修复—治理—高效利用”技术体系。研究采用撂荒地分类治理、酸化土壤改良、水土保持工程(梯田+生态沟渠)等修复技术,结合特色作物轮作(水稻—蔬菜)、废弃物资源化(秸秆还田率85%)、减量化投入(化肥减施30%)等绿色种植模式,实现退化农田生态功能恢复与产能提升。实践表明,该技术体系使土壤有机质提高,粮食增产,为喀斯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修复 岩溶地貌 绿色种植 水土保持 循环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院重金属生态毒理与污染修复创新团队
3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王林,2008年获得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生态学博士。现任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兼任天津市自然资源学会理事、《农业环境科学学报》青年编委、中国农科院大豆产业专家团岗位专家。主要从事重金属污染... 王林,2008年获得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生态学博士。现任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兼任天津市自然资源学会理事、《农业环境科学学报》青年编委、中国农科院大豆产业专家团岗位专家。主要从事重金属污染农田的安全利用与修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导师 重金属污染 农田修复 安全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鬼针草(Bidens pilosa L.)对镉污染农田的修复潜力 被引量:46
4
作者 张云霞 周浪 +2 位作者 肖乃川 庞瑞 宋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5805-5813,共9页
为探究富集植物鬼针草对镉(Cd)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潜力,通过野外调查,原土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测定鬼针草及其根系土壤Cd含量,计算鬼针草的富集系数和去除率。结果表明,野外调查中不同铅锌矿区生长的鬼针草叶片中Cd含量最大值为53.3 mg... 为探究富集植物鬼针草对镉(Cd)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潜力,通过野外调查,原土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测定鬼针草及其根系土壤Cd含量,计算鬼针草的富集系数和去除率。结果表明,野外调查中不同铅锌矿区生长的鬼针草叶片中Cd含量最大值为53.3 mg/kg。盆栽试验中,低浓度Cd土壤处理(T1),鬼针草地上部Cd的富集系数为4.70,转运系数1.59,大于1。高浓度Cd土壤处理(T213.4 mg/kg),其地上部Cd积累量达到43.1 mg/kg,其地上部Cd富集系数为3.51。鬼针草对Cd表现出稳定的积累特性。田间试验小区中,土壤Cd含量均值为2.66 mg/kg,鬼针草中地上部Cd含量均值为10.9 mg/kg,富集系数为4.16,使用鬼针草修复Cd污染土壤每公顷地种植一茬鬼针草的去除率为4.3%—6.2%。使用富集植物鬼针草修复农田Cd污染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针草 CD 植物修复 农田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钝化对轻度镉污染农田小麦修复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梦丽 崔俊义 +3 位作者 马友华 岳蛟 李丁 章文贵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3-238,共6页
为探讨原位钝化在镉轻度污染小麦农田上的修复效果,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石灰、生物炭配施石灰、生物有机肥配施石灰以及多孔陶瓷纳米材料配施石灰等钝化剂联合修复对镉污染农田中土壤氮、磷、钾含量、土壤pH值、土壤有效态Cd含量、... 为探讨原位钝化在镉轻度污染小麦农田上的修复效果,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石灰、生物炭配施石灰、生物有机肥配施石灰以及多孔陶瓷纳米材料配施石灰等钝化剂联合修复对镉污染农田中土壤氮、磷、钾含量、土壤pH值、土壤有效态Cd含量、土壤Cd的化学形态、小麦籽粒Cd含量以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Cd背景值为0.337 mg·kg^(-1)的轻度Cd污染农田中,钝化剂处理均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pH值,降低小麦籽粒Cd含量和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促使土壤中的Cd形态由易被作物吸收的酸溶态和可还原态转化为不易被吸收的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其中,小麦籽粒Cd含量降低幅度最大,为40.0%,土壤有效态Cd最大降低率为43.7%,土壤pH值提高0.35。对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Cd含量与土壤酸溶态Cd及小麦籽粒Cd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可氧化态Cd显著负相关,与可还原态Cd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土壤中可还原态Cd与酸溶态Cd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小麦籽粒Cd含量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化剂 土壤 小麦 农田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修复剂对镉污染农田土壤及糙米的降镉效果 被引量:7
6
作者 胡青云 唐佑根 +4 位作者 张志强 罗颖 张小毅 肖欢 敖和军 《湖南农业科学》 2021年第3期51-54,共4页
以衡阳市某县镉重度污染稻田为研究对象,以隆两优华占为供试水稻品种,以DG叶面阻控剂、SMA微生物菌剂、XFJ有机肥和LXM钙硅类钝化剂4种修复剂开展大田试验,探究施用不同种类修复剂对土壤有效态镉和水稻糙米镉含量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以衡阳市某县镉重度污染稻田为研究对象,以隆两优华占为供试水稻品种,以DG叶面阻控剂、SMA微生物菌剂、XFJ有机肥和LXM钙硅类钝化剂4种修复剂开展大田试验,探究施用不同种类修复剂对土壤有效态镉和水稻糙米镉含量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DG叶面阻控剂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不降反增,糙米镉含量有所降低,但效果不显著;施用SMA微生物菌剂后土壤pH值、土壤有效态镉含量、糙米镉含量随施用量增加表现出先降再增的趋势,3个水平的处理中SMA2处理的土壤有效态镉含量最低,与CK相比降低了8.59%,其余2个水平的处理不降反增;施用XFJ有机肥和LXM钙硅类钝化剂后能够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和糙米镉含量,土壤有效态镉含量、糙米镉含量随施用量增加而降低;与CK相比,XFJ3处理土壤有效态镉含量降低了9.40%,糙米镉含量下降了57.28%;LXM3处理土壤有效态镉含量降低了14.57%,糙米镉含量最低,较CK降低了71.57%。总体来讲,LXM钙硅类钝化剂的降镉效果最好,其最佳施用量为60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镉污染农田修复 叶面阻控剂 有机肥 微生物菌剂 钙硅类钝化剂 降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菌联合修复农田土壤镉污染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悦畅 李保珍 +1 位作者 王涛 王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4-369,共6页
采用盆栽试验,运用BCR四步法、火焰原子吸收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等方法,研究了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anonas palustri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联合作用对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盆栽种植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采用盆栽试验,运用BCR四步法、火焰原子吸收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等方法,研究了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anonas palustri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联合作用对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盆栽种植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Makino)的效果及安全性,旨在探讨降低土壤镉生物有效性的有效途径,为新型生物菌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沼泽红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单独作用以及联合作用均能使农田土壤中镉的固定态增加,降低农田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性,联合菌处理组镉的生物有效性降低最显著,为32.70%,均对农田土壤中微生物各生理类群数量有显著性影响(P<0.05),其中,细菌的数量达到105 CFU/g;均显著降低了小白菜根、茎中镉含量,联合菌处理组根、茎中镉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8.06%~71.37%和73.66%~76.70%;均增加了小白菜株高、茎鲜重、叶绿素a、b的含量和叶绿素a/b的比值,联合菌处理组小白菜的生物量增加18.13%~69.55%。研究结果说明,沼泽红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联合作用,对农田土壤镉污染的修复效果显著,且促进了小白菜的生长,具有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红假单胞菌 枯草芽孢杆菌 农田土壤修复 小白菜 镉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磷材料修复铅、镉污染农田土壤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8
作者 丁苏苏 李凯华 +2 位作者 黄珏瑛 陈丹 石丕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29-936,共8页
含磷材料既可以通过吸附和离子交换、溶解和沉淀等机制稳定土壤中铅、镉等重金属,又能通过释磷作用提高土壤肥力,成为较有潜力的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材料之一。对含磷材料修复铅、镉污染农田土壤的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发现,多数... 含磷材料既可以通过吸附和离子交换、溶解和沉淀等机制稳定土壤中铅、镉等重金属,又能通过释磷作用提高土壤肥力,成为较有潜力的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材料之一。对含磷材料修复铅、镉污染农田土壤的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发现,多数研究中含磷材料能够有效稳定土壤中的铅和镉,降低铅、镉有效态含量,同时部分研究发现含磷材料对土壤中铅、镉有活化效应;含磷材料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一般优于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在土壤-植物系统中,含磷材料对植物中铅、镉含量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影响因素包括土壤理化性质(pH、有机质等)、含磷材料种类、添加量及施加工艺(反应时间、搅拌方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镉污染 农田土壤修复 含磷材料 活化 稳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工程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怡阳 陶祥运 +1 位作者 张易旻 王燕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2期391-395,共5页
针对湖北省大冶市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复合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采用伴矿景天、籽粒苋、蓖麻、黑麦草、甘蓝型油菜、香蒲等进行植物修复工程研究。结果表明,富集植物使土壤中镉、铜和铅的超标率大幅下降,并达到修复目标值。富集植物... 针对湖北省大冶市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复合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采用伴矿景天、籽粒苋、蓖麻、黑麦草、甘蓝型油菜、香蒲等进行植物修复工程研究。结果表明,富集植物使土壤中镉、铜和铅的超标率大幅下降,并达到修复目标值。富集植物对土壤中镉的去除率为黑麦草>籽粒苋>伴矿景天>甘蓝型油菜>蓖麻>香蒲;对土壤中铜的去除率为甘蓝型油菜>黑麦草>伴矿景天>籽粒苋>蓖麻>香蒲;对土壤中铅的去除率为伴矿景天>黑麦草>蓖麻>甘蓝型油菜>香蒲>籽粒苋。黑麦草、籽粒苋、伴矿景天、甘蓝型油菜、蓖麻对镉、铜、铅有较好的富集特性,可以作为潜在的富集植物,对农田植物修复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重金属污染 农田土壤修复 植物修复 富集植物 富集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模对Cd、Cu、Pb复合污染农田的修复潜力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怡阳 陶祥运 +2 位作者 张易旻 王燕 蒋位青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8期1878-1882,共5页
酸模(Rumex acetosa)的生长地域广、存活能力强、有一定的重金属耐性,是一种潜在的农田修复植物。本研究通过田间实验,采用梯度递加设计方法研究酸模对镉(Cd)、铜(Cu)、铅(Pb)复合污染农田(Cd:0.70~1.34 mg·kg^(-1)、Cu:180.37~224... 酸模(Rumex acetosa)的生长地域广、存活能力强、有一定的重金属耐性,是一种潜在的农田修复植物。本研究通过田间实验,采用梯度递加设计方法研究酸模对镉(Cd)、铜(Cu)、铅(Pb)复合污染农田(Cd:0.70~1.34 mg·kg^(-1)、Cu:180.37~224.90 mg·kg^(-1)、Pb:328.94~376.19 mg·kg^(-1))的修复潜力。结果表明,酸模的生物量在高浓度地块中比低浓度地块降低了10.9%~28.9%;酸模对Cd、Cu、Pb的富集系数最高分别达到5.77、0.15和0.10,转移系数最高分别为1.19、0.89、0.68,其富集系数随污染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富集能力为Cd>Cu>Pb。由此可见,在Cd、Cu、Pb复合污染的农田中,酸模对Cd的修复潜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模 重金属复合污染 植物修复 农田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矿区农田土壤及大豆安全种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蒋少军 刘峻光 +3 位作者 刘玲玲 刘悦弘 黄仁龙 舒月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4-131,共8页
采用大田试验,以荔枝树枝生物炭为稳定剂,大豆作为供试作物,研究生物炭的添加(T1,10 t·hm-2; T2, 20 t·hm-2; T3,30 t·hm-2)对受As、Pb中度污染的矿区酸性农田土壤中大豆安全种植的影响。通过分析生物炭添加后对土壤基... 采用大田试验,以荔枝树枝生物炭为稳定剂,大豆作为供试作物,研究生物炭的添加(T1,10 t·hm-2; T2, 20 t·hm-2; T3,30 t·hm-2)对受As、Pb中度污染的矿区酸性农田土壤中大豆安全种植的影响。通过分析生物炭添加后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改变,以及对土壤中As和Pb含量及形态分布的影响,探讨大豆的生长及其对As,Pb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生物炭的添加能够显著提高土壤pH(P<0.01)以及土壤CEC和有机质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7.0%~27.4%、0.7%~4.9%、21%~44%。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土壤中As(T1除外)、Pb总量及有效态含量逐渐降低。生物炭添加能显著提高大豆产量(T3处理组大豆产量为对照组的9.44倍),并降低了大豆对As(T1除外)和Pb的吸收,T3处理组能保证大豆的安全种植。本研究结果对矿区农田作物的安全种植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种植 AS PB 生物炭 矿区农田修复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复合调理剂对镉砷污染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曾鹏 蒋毅 +3 位作者 辜娇峰 周航 刘雅 廖柏寒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740-3748,共9页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多元复合调理剂(石灰石、铁粉、硅肥和钙镁磷肥,简称LISP)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Cd和As的生物有效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LISP可改变土壤基本理化性质,降低土壤有效态Cd和As含量,并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多元复合调理剂(石灰石、铁粉、硅肥和钙镁磷肥,简称LISP)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Cd和As的生物有效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LISP可改变土壤基本理化性质,降低土壤有效态Cd和As含量,并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在0.4%的LISP添加下,土壤pH值、有效磷和总磷含量较CK处理分别显著(P<0.05)提高0.57单位、130.6%和18.38%,同时土壤有效态Cd和As含量较对照分别显著(P<0.05)降低21.76%和16.39%.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添加LISP可维持污染土壤中正常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而显著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其中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浮霉菌门等门水平物种的相对丰度增加,而绿弯菌门、酸杆菌门和疣微菌门等门水平物种的相对丰度降低.冗余分析和Mantel检验分析表明,土壤pH值、有效磷以及有效态Cd和As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上述结果表明,LISP是一种有效的、生态安全的调理剂用于农田土壤Cd和As污染土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复合调理剂(LISP) Cd As 农田修复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调理剂对镉污染土壤修复效果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奇 王艳红 +3 位作者 李义纯 李林峰 唐明灯 艾绍英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55-1866,共12页
【目的】研究土壤调理剂对镉(Cd)污染农田修复效果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为应用不同土壤活性组分调理剂原位修复和治理Cd污染农田土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粤东Cd污染农田开展田间试验,设空白对照,研究不同土壤活性组分调理剂(矿... 【目的】研究土壤调理剂对镉(Cd)污染农田修复效果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为应用不同土壤活性组分调理剂原位修复和治理Cd污染农田土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粤东Cd污染农田开展田间试验,设空白对照,研究不同土壤活性组分调理剂(矿物型、有机型和微生物型)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Cd有效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施用土壤调理剂可显著提高土壤pH(0.11~0.24)(P<0.05,下同),增加有机碳含量(21%~47%),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13%~48%)和糙米Cd含量(26%~42%),其中矿物型和微生物型调理剂对糙米Cd含量的降幅最大。总体上施用调理剂可改善土壤微域环境,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添加调理剂可维持污染土壤中正常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其中脱硫菌门(Desulfobacterot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的相对丰度降低。矿物型和有机型调理剂提高土壤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的相对丰度,而微生物型调理剂提高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的相对丰度。同时,矿物型调理剂显著增加真菌的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降低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而有机型调理剂显著提高被子菌门(Mortie-rellomycota)的相对丰度,降低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的相对丰度;微生物型调理剂显著增加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罗兹菌门的相对丰度。可见,微生物型调理剂可显著提高细菌和真菌中优势种群的水平。糙米Cd含量与微生物群落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糙米Cd含量与细菌群落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脱硫菌门和拟杆菌门呈显著正相关。此外,冗余分析和蒙特卡洛检验分析表明,土壤全磷含量是影响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结论】从降低土壤有效态Cd和糙米Cd含量及对土壤微生物结构的影响方面考虑,微生物型土壤调理剂修复效果最佳,降低水稻对Cd吸收的同时改善土壤菌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污染 调理剂 农田修复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配药剂对镉砷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月玲 张静静 +5 位作者 林晓燕 黄雷 彭若寒 梁鹏 吴胜春 李诗刚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59-64,共6页
为了研究自主研发药剂对镉砷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采集湖南长沙市浏阳蕉溪乡的污染农田土壤,通过盆栽试验的方式,研究了5种自主研发药剂对镉砷复合污染土壤有效态镉和有效态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土壤pH值的影响较小,但... 为了研究自主研发药剂对镉砷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采集湖南长沙市浏阳蕉溪乡的污染农田土壤,通过盆栽试验的方式,研究了5种自主研发药剂对镉砷复合污染土壤有效态镉和有效态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土壤pH值的影响较小,但是可以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效态镉的含量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及随着土壤pH值的降低,土壤有效态镉呈增加趋势,试验选择的5种药剂对土壤有效态镉和砷均降低效果显著,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22.13%、16.33%、21.61%、24.89%、24.85%和29.44%、25.75%、20.45%、10.12%、13.27%;对于水稻中重金属的含量,5种药剂均显著降低了稻米中镉的含量,降镉率分别为35.77%、27.72%、33.22%、28.19%和32.38%;同时,除了药剂5,其他4种药剂均显著降低了稻米砷含量,降砷率分别为15.61%、29.99%、33.14%和27.59%。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该试验条件下,5种药剂对镉砷复合污染土壤均有修复效果,且对于砷污染土壤,药剂1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污染 农田修复 土壤 降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田生态修复与农业绿色发展协同策略
15
作者 范海军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6期58-60,共3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农田生态修复与农业绿色发展的协同成为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土壤退化、生态系统脆弱等问题的关键路径。该文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田生态修复与农业绿色发展协同的突出问题,系统剖析二者协同内涵,从顶层...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农田生态修复与农业绿色发展的协同成为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土壤退化、生态系统脆弱等问题的关键路径。该文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田生态修复与农业绿色发展协同的突出问题,系统剖析二者协同内涵,从顶层设计、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治理机制、资金保障等维度构建协同发展路径,旨在为农田生态系统优化与农业绿色转型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修复 农业绿色发展 协同策略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酸性土壤镉、铜有效态含量及在结球生菜中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育文 陈秋会 +4 位作者 席运官 刘明庆 高丽 杨涛明 和丽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4-350,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降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和减少蔬菜重金属含量的效果,为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安全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及其与碳酸钙石粉配施对镉(Cd)和铜(Cu)污染酸性土壤的pH值...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降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和减少蔬菜重金属含量的效果,为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安全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及其与碳酸钙石粉配施对镉(Cd)和铜(Cu)污染酸性土壤的pH值和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动态变化以及结球生菜生长及其可食用部位Cd和Cu含量的影响。【结果】施用有机肥和碳酸钙石粉能提高土壤pH值,施用化肥会降低土壤pH值;与对照相比,单施有机肥22.5 t/hm^(2)和配施有机肥22.5 t/hm^(2)+碳酸钙石粉1.5 t/hm^(2)处理在45 d时对土壤有效态Cd和Cu含量的降低效果更为明显(有效态Cd含量分别降低38.41%和43.12%,有效态Cu含量分别降低54.79%和53.79%),而施用化肥不利于土壤有效态Cd和Cu含量的降低;与对照相比,单施有机肥22.5 t/hm^(2)和配施有机肥22.5 t/hm^(2)+碳酸钙石粉1.5 t/hm^(2)分别使结球生菜产量增加184.33%和153.31%,生菜中Cd含量分别降低60.17%和36.40%,生菜中Cu含量分别降低47.27%和19.35%;施用化肥不能降低结球生菜中Cd和Cu含量。【结论】单施有机肥和有机肥与碳酸钙石粉配施能提高土壤pH,降低土壤Cd和Cu生物有效性,提高蔬菜产量及其安全品质。研究结果可为降低类似区域农田Cd和Cu污染风险以及提高蔬菜安全品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修复 施肥模式 碳酸钙石粉 土壤有效态Cd 土壤有效态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对Cd在土壤和豌豆中的残留动态影响
17
作者 张冉 唐红红 +1 位作者 王妙 孙仕仙 《西南农业学报》 2025年第6期1287-1296,共10页
【目的】探讨在Cd胁迫下蚯蚓对土壤Cd含量,豌豆各部位(根、茎、叶、果实)生长、Cd吸收及转移的影响,厘清蚯蚓在土壤—豌豆系统中对Cd动态分布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利用ICP-OES技术,以不添加蚯蚓为对照(CK),在不同浓度Cd处... 【目的】探讨在Cd胁迫下蚯蚓对土壤Cd含量,豌豆各部位(根、茎、叶、果实)生长、Cd吸收及转移的影响,厘清蚯蚓在土壤—豌豆系统中对Cd动态分布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利用ICP-OES技术,以不添加蚯蚓为对照(CK),在不同浓度Cd处理后于第7、14、28、42、56天测定蚯蚓生物量及其体内Cd含量、土壤中Cd含量、豌豆植株(分为根、茎、叶和果实)鲜重及其Cd含量,分析添加蚯蚓对Cd污染农田修复治理效果及Cd在豌豆各部位的残留动态。【结果】添加蚯蚓处理降低土壤中全Cd含量,在35 mg/kg Cd处理下,除第7天外,添加蚯蚓组相比未添加蚯蚓组土壤中的Cd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在70 mg/kg Cd处理下,除第7、28天外,添加蚯蚓组相比未添加蚯蚓组土壤中的Cd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表明蚯蚓能吸收、富集重金属从而降低土壤中的Cd含量。同时,相比未添加蚯蚓组,添加蚯蚓组在第7~28天豌豆的Cd转移系数均降低,包括从根到茎、从茎到叶的转移;在第56天添加蚯蚓组相比未添加蚯蚓组叶到果实的Cd转移系数也降低,表明Cd更多地累积在豌豆根部,食用部分累积少。尤其是在70 mg/kg Cd处理条件下,与未添加蚯蚓的对照组相比,添加蚯蚓的处理组在第42天豌豆根部Cd含量降低14.22%,茎降低26.08%,在第56天果实Cd含量降低56.38%,表明蚯蚓对Cd转移的抑制作用显著,但在第42~56天,长期Cd胁迫对蚯蚓生存造成毒害,降低了蚯蚓对Cd耐受性。除此以外,蚯蚓的存在促进了豌豆生物量的增长,在35、70 mg/kg Cd处理条件下,添加蚯蚓显著增加了根、茎的生物量,其中在第14天茎部最高增幅达30.80%,添加蚯蚓提高了豌豆的抗逆性,有效缓解了Cd的毒害效应。【结论】添加蚯蚓可降低土壤中Cd含量,抑制Cd从土壤向豌豆根、茎、叶、果实转移,可降低豌豆Cd含量,减少Cd在豌豆可食用部分的积累,对农田土壤中的Cd污染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豌豆 Cd污染 重金属含量 农田土壤修复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