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宅基地制度改革对农田保护效能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周雪军 《河南农业》 2025年第12期94-96,共3页
宅基地制度改革作为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强化农田保护的重要政策工具,在区域经济差异显著、政策执行不均衡的现实背景下面临诸多挑战。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通过全国范围实地调研数据采集与典型区域案例剖析,系统量化评估改革对农田保护的实... 宅基地制度改革作为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强化农田保护的重要政策工具,在区域经济差异显著、政策执行不均衡的现实背景下面临诸多挑战。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通过全国范围实地调研数据采集与典型区域案例剖析,系统量化评估改革对农田保护的实际效能与影响机制。研究证实,改革显著促进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肥力平均提升15%,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亦得到优化。然而,偏远地区存在政策落地困难、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改革成效的充分释放。基于此,针对性地提出强化资金保障、完善农民权益保护机制、优化监管体系等政策建议,为宅基地制度改革深化与农田保护目标实现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保护 实地调研 政策工具 土壤肥力 土地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下基本农田保护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2
作者 林会枢 《黑龙江粮食》 2025年第7期47-49,共3页
本文探讨了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下基本农田保护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通过分析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实施现状,指出了基本农田保护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包括耕地质量下降、占补不平衡和监管不力等。文章提出了加强耕地质量管理、... 本文探讨了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下基本农田保护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通过分析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实施现状,指出了基本农田保护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包括耕地质量下降、占补不平衡和监管不力等。文章提出了加强耕地质量管理、优化占补平衡机制和强化监管措施等应对策略,以期为基本农田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占补平衡 基本农田保护 耕地质量 占补不平衡 监管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发展规划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优化策略研究
3
作者 丘宪通 《农家科技》 2025年第14期82-84,共3页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成为重要议题。永久基本农田作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其保护对于推动农业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临着土地流转、...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成为重要议题。永久基本农田作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其保护对于推动农业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临着土地流转、开发建设等多重压力。本文基于乡村发展规划,探讨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必要性以及现状,并提出了几点优化策略,以有效平衡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与乡村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发展规划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土地利用制度与农民权益平衡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云超 《农村实用技术》 2024年第9期9-10,共2页
探讨了基本农田保护中土地利用制度与农民权益平衡的关键问题。分析基本农田的定义与范围、土地利用制度、以及农民权益保护机制等,揭示了制度执行的问题、农民权益受损的主要原因以及制度与农民期望的脱节等挑战。提出了制度调整与优... 探讨了基本农田保护中土地利用制度与农民权益平衡的关键问题。分析基本农田的定义与范围、土地利用制度、以及农民权益保护机制等,揭示了制度执行的问题、农民权益受损的主要原因以及制度与农民期望的脱节等挑战。提出了制度调整与优化、农民参与机制的加强、以及新途径的探索等改进建议,实现基本农田保护与农民权益的更好平衡,促进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农田保护 土地利用制度 农民权益 制度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农用地连片性分析及其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109
5
作者 周尚意 朱阿兴 +2 位作者 邱维理 刘峰 戴俊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2-77,F0003,共7页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是一个科学的、系统的问题,以往主要考虑数量、用途、质量和位置等因素。该文提出农用地连片性的概念,即同一质量范围(同一等级,或某一等级以上,或某等级区间内)的农用地地块相连程度。力图以之判断优质集中农用地...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是一个科学的、系统的问题,以往主要考虑数量、用途、质量和位置等因素。该文提出农用地连片性的概念,即同一质量范围(同一等级,或某一等级以上,或某等级区间内)的农用地地块相连程度。力图以之判断优质集中农用地的空间分布,并提议将此概念纳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确定程序中。国内外有关连片性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景观生态学领域,国内也有文章涉及到耕地连片程度的问题,但在数学方法和理论上还有待进一步探讨。该文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设计了3种农用地连片性的计算方法:空间相连性计算法、模糊纹理定量方法、基本农田保护指数方法,并以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为例,采用空间相连性计算法,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计算了不同约束条件下基本农田划定的空间范围,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实例研究表明,此方法的应用具有3个优点:1)连片的面积不再有最小和最大极限;2)连片的土地不限于零距离的相连;3)连片土地的质量等别可以自定义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片性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基本农田保护空间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127
6
作者 郑新奇 杨树佳 +1 位作者 象伟宁 王爱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6-71,I0002,共7页
耕地中直接影响到粮食安全的是基本农田,实施耕地保护实质上就是实施基本农田保护。针对当前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特点和要求,考虑土地利用数据共享原则,对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充分利用农用地分等... 耕地中直接影响到粮食安全的是基本农田,实施耕地保护实质上就是实施基本农田保护。针对当前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特点和要求,考虑土地利用数据共享原则,对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充分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了探讨,即在进行基本农田保护空间布局过程中,把农用地综合等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在考虑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再依据基本农田的内涵,建立了以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决策模型为核心的技术方法。通过熵权系数法、理想点法与G IS技术的结合,基于M apbas ic编程并在M ap in fo平台上试验,建立了一套基本农田保护空间规划的技术路线,完成了从专业模型分析到规划图自动生成的全过程,实现了基本农田规划编制的决策支持和决策可视化,使规划成果更加科学合理。通过在济南市的实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分等 基本农田保护 数量分配 空间规划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实践探索与制度创新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新卫 郧文聚 +2 位作者 陈萌 范金梅 程锋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8,共6页
研究目的:掌握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进展情况,总结各地的经验做法,为当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函调法和政策分析法。研究结果:各地在示范区建设中,积极推进"基本农田标准化... 研究目的:掌握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进展情况,总结各地的经验做法,为当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函调法和政策分析法。研究结果:各地在示范区建设中,积极推进"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综合效益,并且积累了宝贵经验、增强了制度供给能力。研究结论: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要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对于当前已经暴露的问题和不足要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实践探索 制度创新 基本农田保护 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基本农田保护 被引量:9
8
作者 赵玉领 苏珍 +4 位作者 吴克宁 郧文聚 苏强 吕巧灵 王洪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37-140,262,共5页
该文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基础,以嵩县为试点,进行了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研究。把嵩县各乡镇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和全县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进行叠加,形成县域1:1万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科学反映了基本农田的质量状... 该文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基础,以嵩县为试点,进行了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研究。把嵩县各乡镇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和全县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进行叠加,形成县域1:1万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科学反映了基本农田的质量状况,为今后中低产田改造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基本农田的补划提供科学依据,确保了一定的粮食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农田保护 农用地 分等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耕地保护效果评价 被引量:46
9
作者 钟太洋 黄贤金 陈逸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0-95,共6页
为分析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对耕地保护的效果,论文把目标分解为两个问题,一是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实施是否对耕地流失面积的减少产生了影响;二是如果有显著影响,效果有多大,即因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实施,耕地流失面积减少了多少。论文收集了2... 为分析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对耕地保护的效果,论文把目标分解为两个问题,一是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实施是否对耕地流失面积的减少产生了影响;二是如果有显著影响,效果有多大,即因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实施,耕地流失面积减少了多少。论文收集了2004-2007年的省级面版数据,分别采用了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和混合OLS模型加以估计,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均不优于混合OLS模型。在模型估计结果的基础上,论文分析了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对耕地流失的影响,并计算了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耕地保护效果。分析表明:①在2004-2007年期间,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实施对于减少耕地流失面积产生了显著影响,基本农田保护率每提高1%,每省每年平均耕地流失面积约能减少364.4 hm2;②由于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实施,2004-2007年期间,全国耕地流失面积分别减少了853 445.19 hm2,847 724.91 hm2,859 559.37 hm2和857 961.26 hm2,4年合计减少耕地流失面积3 418 690.73 hm2,约为期间实际耕地流失面积3 020 769.49 hm2的1.1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学 政策效果评价 耕地保护 基本农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集聚格局和边界修正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方法 被引量:38
10
作者 姜广辉 张瑞娟 +2 位作者 张翠玉 曲衍波 汤怀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22-229,共8页
划定优质高产、连片闭合、空间连续、边界清晰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由"地块空间组合"回归其"分区"的科学本质,形成具有空间调控与引导作用的闭合区域,对促进耕地保护具有重要意... 划定优质高产、连片闭合、空间连续、边界清晰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由"地块空间组合"回归其"分区"的科学本质,形成具有空间调控与引导作用的闭合区域,对促进耕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在从自然质量、区位条件、发展稳定性和生态安全性4个方面评价基本农田综合质量的基础上,采用局部Moran’s I指数确定优质基本农田空间集聚格局,进而利用缓冲区分析提取线状地物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边界,划定具有空间调控与引导功能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研究结果表明:1)平谷区基本农田综合质量指数平均为53.66,综合质量整体较优。2)基本农田高高集聚区(H-H)和低高集聚区(L-H)形成基本农田保护重点区域11 568.93 hm2;3)经边界修正后,平谷区共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44个,面积共13 395.99 hm2,涵盖基本农田比例约80%;相比原方案,新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在空间连片度、边界规整度及用途均质度等方面均得到优化。未来应加强保护区内基本农田质量建设,加快区内非农地类退出,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边界建设,实施基本农田园区式管理。基于空间集聚格局与边界修正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方法可为基本农田集中连片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分区 农村地区 基本农田保护 空间集聚格局 边界修正 平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基本农田保护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4
11
作者 聂庆华 包浩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1-35,共5页
本文指出我国基本农田保护的必然性,并就基本农田保护内涵展开探讨。通过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农田保护工作进展,分析了当前基本农田保护中的问题。
关键词 农田保护 内涵 水土保持 耕地资源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政策评价与完善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臧俊梅 王万茂 李边疆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7年第2期105-110,共6页
我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变迁是典型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本文从我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概念与内涵谈起,分阶段分析了我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的演变过程,重点对改革开放后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绩效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并对我国... 我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变迁是典型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本文从我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概念与内涵谈起,分阶段分析了我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的演变过程,重点对改革开放后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绩效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并对我国现阶段基本农田保护失控的原因进行了制度层面上的分析,最后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政策评价 制度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调控下的土地利用空间重构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灿 张凤荣 +3 位作者 朱泰峰 袁雅琴 高阳 吴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17-224,I0009,共9页
为了提高基本农田保护区专项规划对土地利用的空间导向作用,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探索土地利用空间重构的技术方案。该文以顺义区杨镇基本农田保护区专项规划分析为例,通过划定12个基本农田保护区,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辅助耕地邻域替代评... 为了提高基本农田保护区专项规划对土地利用的空间导向作用,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探索土地利用空间重构的技术方案。该文以顺义区杨镇基本农田保护区专项规划分析为例,通过划定12个基本农田保护区,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辅助耕地邻域替代评价和适宜性评价方法,确定了保护区内设施农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未利用地的土地整治方向,以及整治地块的空间分布和时序安排。分析结果显示,一、二、三级土地复垦整治地块面积为459.44hm2,未利用地高、中度适应性评价面积为35.12hm2,对该部分地块的整治能有效地增加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比例;农田景观指数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待整治地块向耕地转变,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集中连片度不断提高。基于土地整治行为的土地利用空间重构方式,成为编制基本农田区专项规划的有益探索,深化了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规划 分等 基本农田保护 空间重构 顺义区杨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属性层次模型在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14
作者 石英 朱德举 +1 位作者 程锋 付海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31,共5页
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优化包括耕地综合质量排序和耕地入选两个决策过程。该文根据这两个决策过程的特点,相应建立了基于属性测度的属性层次排序模型和0-1整数规划入选模型。在此基础上,以MAPGIS为二次开发平台,编制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 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优化包括耕地综合质量排序和耕地入选两个决策过程。该文根据这两个决策过程的特点,相应建立了基于属性测度的属性层次排序模型和0-1整数规划入选模型。在此基础上,以MAPGIS为二次开发平台,编制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优化决策系统。并利用该模型和系统对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东社乡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优化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有效地解决了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优化的决策问题,同时也为区域土地利用优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局优化 属性层次模型 0-1整数规划 基本农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元自动演化模型自动生成农田保护区的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黎夏 叶嘉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8-322,共5页
我国已进入了快速城市化的时期,许多城市都在制定和实施农田保护区计划.本文提出了利用单元自动演化模型、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等技术相结合的新方法来自动生成农田保护区,获得了十分令人满意的结果.该方法可以为政府部门和规划工作... 我国已进入了快速城市化的时期,许多城市都在制定和实施农田保护区计划.本文提出了利用单元自动演化模型、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等技术相结合的新方法来自动生成农田保护区,获得了十分令人满意的结果.该方法可以为政府部门和规划工作者提供一种科学制定农田保护区的新手段,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并能获得农田保护区在空间的优化分布,这是常规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保护 单元自动演化 遥感 GIS 生态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划管制下基本农田保护内在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明发 欧名豪 +1 位作者 李彦 王利敏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1-54,61,共5页
面对日益严峻的耕地保护形势,守住基本农田这块真正的"保命田"显得尤为重要。运用外部效益理论、边际收益理论以及代价性损失和过度性损失理论,划分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两种用地类型,分析两种用地类型外部效益影响下市场失灵... 面对日益严峻的耕地保护形势,守住基本农田这块真正的"保命田"显得尤为重要。运用外部效益理论、边际收益理论以及代价性损失和过度性损失理论,划分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两种用地类型,分析两种用地类型外部效益影响下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时基本农田配置的内在机理,据此提出相应的基本农田管制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管制 基本农田保护 机会成本 外部性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群体对基本农田保护的认知及意愿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12
17
作者 蔡银莺 叶昱婷 汤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74-80,共7页
对武汉市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江汉区、汉阳区和江岸区6个城区,以及江夏区、蔡甸区、东西湖区3个城郊区6个乡镇的10个村庄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了农民和市民两类不同的群体对基本农田保护意义、保护制度、规划知情权的认识及其经济补... 对武汉市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江汉区、汉阳区和江岸区6个城区,以及江夏区、蔡甸区、东西湖区3个城郊区6个乡镇的10个村庄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了农民和市民两类不同的群体对基本农田保护意义、保护制度、规划知情权的认识及其经济补偿意愿。研究表明:(1)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虽实施已有10多年,但在执行过程中仍多停留在政策层面上,公众对基本农田保护的知情权及规划的参与程度仍不够,尤其农民作为农田的直接保护主体对于基本农田保护的认识仍较薄弱,存在一定偏差。(2)构建模拟基本农田保护的经济补偿市场,考查农民和市民对基本农田保护的最低经济补偿意愿得知,农民认为规划管制下基本农田保护的经济补偿额度为3 942.30元/公顷,市民认为基本农田的经济补偿额度应为8 942.85元/公顷。并据此提出了基本农田保护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群体 基本农田保护 认知程度 保护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津市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景芳 刁承泰 +2 位作者 刘贵芬 申希兵 刘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3152-3154,共3页
严格保护耕地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传统的土地利用模式的前提。以江津市为例,首先对照现行规划分析近几年耕地变化情况;其次预测非农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土地整理对耕地的影响;最后,确定新规划期间全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有量。
关键词 耕地 预测 江津市 基本农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数量提升潜力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茜 段建南 +1 位作者 孔祥斌 赵晶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0-203,共4页
北京市已划定九大片基本农田保护区,对保护区内耕地数量提升潜力进行估算,可为北京市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数量的增加主要有三个来源:农用地中的非耕地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和农田整理转化为耕地,建... 北京市已划定九大片基本农田保护区,对保护区内耕地数量提升潜力进行估算,可为北京市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数量的增加主要有三个来源:农用地中的非耕地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和农田整理转化为耕地,建设用地中的农村居民点和废弃工矿通过整理和复垦转化为耕地,未利用开发转化为耕地。可调整地类可作为耕地增加的来源,规模约为4 789hm2,通过农田整治增加耕地规模约为3 300hm2;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农村居民点腾退补充耕地约为7 500hm2,废弃工矿复垦退补充耕地的潜力约为272.24hm2;未利用地开发可补充耕地数量约为900hm2,主要分布在顺义东部片和平谷西南部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数量 潜力 北京市基本农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计禀赋对农户参与农田保护补偿政策成效的影响——以成都311户乡村家庭为实证 被引量:10
20
作者 谢晋 蔡银莺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以率先在全国探索农田保护经济补偿创新实践模式的成都市为实证,基于4个乡镇12个村311户乡村家庭的调查,运用典型相关模型从农户家庭生计禀赋差异的视角探索农户参与补偿政策成效,为定位参与补偿政策相对有效的农户类型及重点对象提供... 以率先在全国探索农田保护经济补偿创新实践模式的成都市为实证,基于4个乡镇12个村311户乡村家庭的调查,运用典型相关模型从农户家庭生计禀赋差异的视角探索农户参与补偿政策成效,为定位参与补偿政策相对有效的农户类型及重点对象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兼业经营户参与农田保护补偿政策成效评价表现最好(0.153 7),非农经营户评价值最低(0.120 4),而禀赋异质的农户家庭对于政策实施成效的感知状况不同。政策满意度是决定农田保护补偿政策实施成效的首要指标,农户的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对于感知政策满意度最为敏感;农业生产积极性是反映政策实施效果的另一指标,和农户的家庭物质资本禀赋有较大的关联。其中,家庭自然资本及物质资本正向影响农业经营户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影响兼业经营户感知政策效应的指标按重要程度依次是家庭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及物质资本;家庭金融资本与非农经营户的政策实施满意度相关,相关部门可根据农户家庭的生计禀赋状况采取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保护 经济补偿 生计禀赋 政策效应 成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