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气候因子修正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燕群 蒙吉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0-126,共7页
将气候因子纳入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过程,重新界定了农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并提出了"农用地集约利用系数",通过"相对复种指数"和"相对粮食总产量"两个新的概念计算了1995—2005年我国农用地集约利用系数,... 将气候因子纳入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过程,重新界定了农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并提出了"农用地集约利用系数",通过"相对复种指数"和"相对粮食总产量"两个新的概念计算了1995—2005年我国农用地集约利用系数,以期在统筹兼顾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气候因素对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过程的影响。采用相关研究成果对评价方法进行了验证,评价结果与我国实际情况比较吻合。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合理评价各地在现有自然条件下的农用地集约利用现状和潜力,为因地制宜提高我国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此外,基于VB+MO并允许调用ArcGIS相关分析模块,从底层构建了评价系统,为各地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提供了可操作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集约利用 农用地集约利用系数 气候因子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湖南省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被引量:21
2
作者 邓楚雄 谢炳庚 +3 位作者 李晓青 杨利 朱东国 张帆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6,共6页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市(州)层面对湖南省农用地集约利用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湖南省农用地可划分为集约利用、中度集约利用、低度集约利用三等,归并为6类;环洞庭湖地区及湘江流域的岳阳、...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市(州)层面对湖南省农用地集约利用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湖南省农用地可划分为集约利用、中度集约利用、低度集约利用三等,归并为6类;环洞庭湖地区及湘江流域的岳阳、常德、益阳、长沙、湘潭、衡阳、永州7市农用地处于集约利用状态,其中,长沙、湘潭归并为一类,岳阳、益阳、衡阳归并为一类,常德、永州归并为一类;湘中娄邵盆地的娄底、邵阳和湘东的株洲3市农用地处于中度集约利用状态,归并为一类;湘西的怀化、湘西州、张家界和湘南的郴州4市(州)农用地处于低度集约利用状态,其中,郴州、怀化归并为一类,张家界、湘西州归并为一类。研究结果符合区域农用地利用实际,对湖南省农用地集约高效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集约利用 主成分分析法 聚类分析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地集约利用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计量分析——以新疆拜城县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汪菲 杨德刚 +2 位作者 王长建 刘云同 张文彪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2-1020,共9页
农用地集约利用程度直接关系到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科学量化评价农用地集约利用变化过程及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新疆拜城县1978-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 农用地集约利用程度直接关系到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科学量化评价农用地集约利用变化过程及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新疆拜城县1978-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的基础上,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利用多因素综合评分法对历年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然后利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模型考察农用地集约利用指数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拜城县的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逐步提高,农用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率和持续状况对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贡献率呈现出各自的变化特征。农用地集约利用指数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格兰杰原因,而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不是农用地集约利用指数的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随着农用地集约利用指数的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将不断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集约利用 经济增长 协整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 脉冲响应函数 方差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地集约利用内涵的界定 被引量:18
4
作者 董秀茹 王秋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7257-7257,7259,共2页
在传统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从农用地集约利用的相对性、动态性和可持续性3方面,对农用地集约利用内涵的界定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农用地 土地集约利用 农用地集约利用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四川省泸州市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宋盼 李晓蓓 王力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5562-5564,共3页
针对泸州市农用地利用的实际情况,通过搜集泸州地区农地利用的相关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泸州市农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特尔菲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得出泸州市及各个区县农用地集约度。研究结果表明;泸州市农用地利用还处... 针对泸州市农用地利用的实际情况,通过搜集泸州地区农地利用的相关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泸州市农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特尔菲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得出泸州市及各个区县农用地集约度。研究结果表明;泸州市农用地利用还处于粗放利用向集约利用转变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州市 农用地集约利用 评价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严丽琴 王占岐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2-24,共3页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集约用地正成为重要的主题。为此,结合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农用地实际情况,从产出投入角度详细分析了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农用地集约利用的情况,最后依据所建立的灰色模型对其以后的发展做出了预测。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农用地集约利用 理论研究 灰色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区域差异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潘雅茹 宋海鹏 谭静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5-389,共5页
用改进的熵值法、综合评价法、聚类分析法,对四川省21个市(州)2007年农用地集约利用度进行评价,分析其区域差异,为科学合理的利用农用地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①四川省农用地集约利用度整体水平不高;②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区域差异明显... 用改进的熵值法、综合评价法、聚类分析法,对四川省21个市(州)2007年农用地集约利用度进行评价,分析其区域差异,为科学合理的利用农用地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①四川省农用地集约利用度整体水平不高;②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区域差异明显,集约度最高的成都市是集约度最低的甘孜州的4.5倍。应用综合评价法进行农用地集约度评价以及采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区域分异分析,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基本相吻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集约利用 改进的熵值法 聚类分析 区域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建设用地规模时空耦合分析——以湖南省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龙明璐 贺清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0-336,343,共8页
为了缓解快速城镇化发展中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的争地矛盾,促进经济建设和农业之间的协调发展,综合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以湖南省109个区(县、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10—2016年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建设用地规模的时空演变... 为了缓解快速城镇化发展中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的争地矛盾,促进经济建设和农业之间的协调发展,综合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以湖南省109个区(县、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10—2016年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建设用地规模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建设用地规模的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均为正且有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具有高、低值集聚分布的正相关特征;(2)湘西和湘中南大多数区(县、市)建设用地规模和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小于0.4,呈非耦合协调状态,但2010—2016年向好趋势明显,衡阳市发展迅速;(3)各个区(县、市)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下形成不同的建设用地规模和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未来要进一步因地制宜采取措施,促进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集约利用 建设用地规模 耦合协调性 空间相关性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中市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地域差异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娟 闫洋洋 洪坚平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5期830-835,共6页
通过构建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将AHP法和熵值法相结合,运用综合赋值法对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赋值,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了2016年晋中市11个县(市)的农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并通过聚类分析对其集约度进行了地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原... 通过构建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将AHP法和熵值法相结合,运用综合赋值法对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赋值,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了2016年晋中市11个县(市)的农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并通过聚类分析对其集约度进行了地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农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和要求,构建了农用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将其集约利用程度分为投入程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益和可持续状况4个方面,综合涵盖了社会、经济、生态这3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聚类分析,将2016年晋中市11个县(市)的农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总体分为3个等级,榆社县(0.137)、左权县(0.124)、和顺县(0.146)、昔阳县(0.245)、灵石县(0.216)和介休市(0.307)等6县的集约利用度处于较低的等级,全市55%的县集约利用程度较低;由于各个县的农业基础不同,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差距偏大,其中,祁县的集约利用程度最高,为0.771,左权县的集约利用程度最低,为0.124,二者集约度之差为0.647,11个县(市)的农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在地域上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集约利用 综合赋值法 综合指数法 聚类分析 地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业机械化视角的临汾市农用地集约利用探讨
10
作者 乔艳芳 《南方农业》 2016年第14期44-45,共2页
以临汾市为实证研究区域,将临汾市的农业机械拥有数量、使用农业机械播收情况、农业机械化灌溉方面水平与全国水平进行比较,得出从单一机械化视角出发,临汾市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较全国而言整体处于较为集约水平,只是在机械灌溉方面... 以临汾市为实证研究区域,将临汾市的农业机械拥有数量、使用农业机械播收情况、农业机械化灌溉方面水平与全国水平进行比较,得出从单一机械化视角出发,临汾市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较全国而言整体处于较为集约水平,只是在机械灌溉方面较为落后,从单要素变动角度对农地集约利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用地集约利用 临汾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