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露天矿区农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33
1
作者 崔艳 白中科 +2 位作者 张继栋 卫博 于英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81-184,共4页
我国露天矿土地复垦方向主要为农用地,通过合理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规划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对实现复垦土地的高效集约利用,防止土地二次退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文综合考虑露天矿土地适宜性评价对象的预测性、动态性与生态脆弱性等特... 我国露天矿土地复垦方向主要为农用地,通过合理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规划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对实现复垦土地的高效集约利用,防止土地二次退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文综合考虑露天矿土地适宜性评价对象的预测性、动态性与生态脆弱性等特点,根据预测土地破坏类型与程度以及重塑地貌特征,将辽宁省鞍山市鞍钢胡家庙子铁矿待复垦土地划分为采矿区边坡、排土场边坡、排土场平台三个评价单元,选取主要限制因素,通过极限分析法对各评价单元进行农业利用评价,结果表明采矿场边坡与排土场边坡的复垦方向为林地与草地;排土场平台的复垦方向为园地、林地、草地以及过渡性林地、草地与最终耕地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适宜评价 土地复垦 农用地 极限条件法 露天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数和法及差积法的矿山损毁土地复垦为农用地的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程琳琳 孙海元 +3 位作者 刘昙昙 赵宇昕 李玉虎 付亚洁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5期242-247,共6页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确定因矿产开采损毁的土地复垦后利用方向的基础和前提。以龙驰煤矿作为研究区,结合损毁土地的特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指数和法基于Arc GIS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采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评价结果依宜耕、宜林、宜...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确定因矿产开采损毁的土地复垦后利用方向的基础和前提。以龙驰煤矿作为研究区,结合损毁土地的特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指数和法基于Arc GIS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采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评价结果依宜耕、宜林、宜草3个评价方向划分为高度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勉强适宜区、不适宜区,并利用差积法对勉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进行限制因子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各评价方向的高度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勉强适宜区、不适宜区的得分区间各不相同,宜林评价方向与宜耕、宜草同等适宜等级的各区间相比得分相对较大,宜耕评价方向的得分次之,宜草评价方向的得分最小。(2)同一评价单元,宜林评价方向得分最高,宜草评价方向得分最低。(3)宜林评价方向的勉强适宜区所占面积比例最大,而宜耕、宜草评价方向则是不适宜区所占面积比例最大。(4)宜林评价方向勉强适宜区的主要限制性因子是水土污染程度,不适宜区除水土污染程度是主要限制性因子外,地表坡度和灌溉条件在部分评价单元也具有较强的限制性;宜耕评价方向勉强适宜区的主要限制性因子是损毁程度和土地利用现状,不适宜区主要限制因子除损毁程度外还有灌溉条件和地表坡度;宜草评价方向勉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主要限制性因子是损毁程度、地表坡度和灌溉条件。综合而言,龙驰煤矿采煤损毁土地最适宜复垦成林地,并可以通过降低水土污染程度提高宜林勉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适宜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 损毁土地 农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指数和法 差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公路建设临时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2
3
作者 邹玥 任国业 +1 位作者 曾良修 余建新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37,共3页
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以玉溪市易峨高公路改建工程(易门段)为例,按照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确定了该公路建设临时用地复垦的土地利用方向,以期为其他工程制定合理的临时用地复垦利用方案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用地分等 公路建设 临时用地 土地复垦 适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适宜性评价的露天矿山农用地复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成立 穆慧 翟亚明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4期83-86,共4页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复垦工作的基础,决定了待复垦土地的复垦方向。本研究以宜兴市张渚镇东龙村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为例,确定评价单元,综合考虑自然社会条件、国家政策以及公众意愿,构建了4个自然因素指标和2个社会经济因素指标构...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复垦工作的基础,决定了待复垦土地的复垦方向。本研究以宜兴市张渚镇东龙村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为例,确定评价单元,综合考虑自然社会条件、国家政策以及公众意愿,构建了4个自然因素指标和2个社会经济因素指标构成的露天矿山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以指数和法计算各评价单元评价得分,并确定各评价单元的土地复垦利用方向。该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结果可为该地区类似露天矿山土地复垦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适宜评价 评价因子 复垦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双流县农用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6
5
作者 冯晓利 何伟 +1 位作者 蒋贵国 潘洪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82-988,共7页
用模糊综合评价分析的数学方法评价双流县农用地适宜性,根据因素因子选择原则及研究区域农用地实际情况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再以白家镇这一评价单元为例介绍并演示了模糊综合评价具体实施过程,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研究区域农用地适宜... 用模糊综合评价分析的数学方法评价双流县农用地适宜性,根据因素因子选择原则及研究区域农用地实际情况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再以白家镇这一评价单元为例介绍并演示了模糊综合评价具体实施过程,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研究区域农用地适宜性等级。结果表明,双流县现有Ⅱ级适宜度农用地比例为5.53%,Ⅲ级适宜度农用地比例为81.17%,Ⅳ级适宜度农用地比例为13.30%,无Ⅰ级和Ⅴ级适宜度农用地,双流县农用地总体适宜度为Ⅲ级,并对各适宜程度的提高和改善提出了相应建议。经实际操作以及确定结果的检验,证明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 模糊综合评价 适宜评价 双流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安塞县县南沟流域农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茂森 王继军 +2 位作者 陈超 成思敏 李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7-242,共6页
利用立地条件、土壤性质和土地利用状况3个方面共8个因子构建县南沟流域农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的方式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定量评... 利用立地条件、土壤性质和土地利用状况3个方面共8个因子构建县南沟流域农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的方式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定量评价流域农用地生态适宜性,将各土地利用类型适宜性划分为4个等级,结合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重要程度与适宜性等级划分流域内农用地各区域的适宜性。结果表明:流域内宜耕宜园地面积为225.46hm^2,占流域总面积的5.09%;宜耕地面积为405.68hm^2,占9.17%;宜林宜园地面积为156.96hm^2,占3.55%;宜园地面积为773.15hm^2,占17.47%;宜林宜草地面积为881.43hm^2,占19.91%;宜林地面积为409.91hm^2,占9.26%;宜草地面积为1 490.00hm^2,占33.66%;不适宜和非生产用地面积为83.43hm^2,占1.89%。研究结果可为县南沟流域农用地的合理划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南沟流域 适宜评价 GIS 农用地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洞庭湖流域农用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唐晓旭 张怀清 刘锐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z1期74-79,共6页
本文将传统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数值计算和GIS图形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洞庭湖流域为例选取了土壤侵蚀、环境、洪水威胁、气候4个因子作为参评因子,利用成对比较排序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然后通过GIS工具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洞庭... 本文将传统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数值计算和GIS图形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洞庭湖流域为例选取了土壤侵蚀、环境、洪水威胁、气候4个因子作为参评因子,利用成对比较排序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然后通过GIS工具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洞庭湖流域的农用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同时考虑研究区的特殊地理区位,对该流域农用地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因子权重加大后重新进行评价并与一般的评价进行比较,获得了较逼真的评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流域 农用地 GIS 适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耕农用地耕种功能恢复适宜性评价模型构建 被引量:14
8
作者 董秀茹 王迪 刘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6-235,共10页
恢复非耕农用地耕种功能是落实耕地“进出平衡”政策的基础和保障耕地动态平衡的重要内容。科学确定非耕农用地耕种功能恢复适宜性等级是合理安排恢复工作进行的依据。该研究运用文献借鉴法、熵权法、限制性因子评价法、加权指数和法等... 恢复非耕农用地耕种功能是落实耕地“进出平衡”政策的基础和保障耕地动态平衡的重要内容。科学确定非耕农用地耕种功能恢复适宜性等级是合理安排恢复工作进行的依据。该研究运用文献借鉴法、熵权法、限制性因子评价法、加权指数和法等方法,从生产、生态、经济3个维度构建了包含12项评价指标的非耕农用地耕种功能恢复适宜性评价模型,并选取沈阳市康平县借助ArcGIS软件完成对非耕农用地耕种功能恢复适宜性的评价过程。结果表明:康平县内生产、生态、经济3个方面的恢复适宜性情况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非耕农用地耕种功能恢复适宜区域综合评价分值较为集聚,范围为[1.951,3.201],不适宜区域赋值为0;康平县非耕农用地耕种功能恢复适宜性等级划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低度适宜、勉强适宜及不适宜;各个行政区非耕农用地耕种功能恢复适宜性平均水平都达到了低度适宜及以上等级;低度适宜及以上等级的非耕农用地面积占比为67.68%,大多为其他林地与乔木林地,恢复难度较小;在所有等级中,勉强适宜的非耕农用地面积占比最多,为32.30%,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其他林地、乔木林地与果园,恢复难度较大;不适宜这一等级最少,全部为坡度大于25°的其他林地。研究结果可为未来非耕农用地耕种功能的实际恢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型 耕地 适宜评价 非粮化 非耕农用地 耕种功能 沈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RS的冀北地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成刚 王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3911-3913,共3页
构建了冀北地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阈值性加权指数和法,将限制性因素考虑到加权指数和法中,并运用到评价分值计算中,确定评价等级。利用GIS/RS技术,对评价因子进行提取和迭加分析,并对冀北地区农用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 构建了冀北地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阈值性加权指数和法,将限制性因素考虑到加权指数和法中,并运用到评价分值计算中,确定评价等级。利用GIS/RS技术,对评价因子进行提取和迭加分析,并对冀北地区农用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分析了各等级农用地的空间分布,提出了农用地合理利用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RS 冀北地区 农用地 适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喀斯特山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以贵州省黔西县为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袁成军 朱红苏 +3 位作者 何腾兵 杨莉 舒英格 刘元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8年第2期152-156,共5页
为高效准确地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以MAPGIS 6.7为软件平台,以Visual C++6.0为二次开发工具,构建一个GIS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结合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以贵州省黔西县为例,选择坡度、海拔、土层厚度、耕层厚度、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全... 为高效准确地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以MAPGIS 6.7为软件平台,以Visual C++6.0为二次开发工具,构建一个GIS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结合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以贵州省黔西县为例,选择坡度、海拔、土层厚度、耕层厚度、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全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复种指数、交通条件、石漠化程度等指标为参评因子,对该县的农用地进行宜耕、宜园、宜林、宜牧评价。由评价结果可见,区域内高度适宜的用地比例较小,均不到30%,其中耕地仅为9.54%;而中度适宜和勉强适宜用地面积则较大,超过70%;用地限制多表现为坡度大,土层薄,土壤质地差,裸岩比例高,土壤侵蚀严重;宜耕地资源紧缺,后备耕地面积较少且质量不高;林地和牧草地相对宽裕,后备资源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 适宜评价 GIS 模糊综合评判 黔西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TER数据库支持下的物元模型在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振伟 张海涛 周勇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5,共5页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SOTER方法开展省级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在湖北省SOTER数据库的基础上 ,遵循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相应原则 ,选取评价指标 ,确定指标范围和评价等级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物元分析方法 ,以土壤指标等级、评价指标及其...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SOTER方法开展省级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在湖北省SOTER数据库的基础上 ,遵循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相应原则 ,选取评价指标 ,确定指标范围和评价等级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物元分析方法 ,以土壤指标等级、评价指标及其特性值来构造物元 ,建立模型的经典域、节域、权重集和关联度函数 ,并根据计算出的综合关联度来实现对各土壤样本适宜等级的综合判别。结果表明 :湖北省现有农用地一等适宜级比例为 1/ 3多 ,二等适宜级比例近 1/ 2 ,主要分布在平原丘陵地带 ,所得结论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TER 物元模型 农用地 评价指标 GIS 适宜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市场条件下的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以朝鲜黄海北道为例
12
作者 金正吉 王占岐 +1 位作者 魏超 叶圣 《绿色科技》 2017年第14期213-219,共7页
运用ENVI与ARCGIS等先进方法,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黄海北道11个行政区的农用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在综合考虑研究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选取了降水量、海拔、坡度、交通条件和水源等5个评价指标,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 运用ENVI与ARCGIS等先进方法,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黄海北道11个行政区的农用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在综合考虑研究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选取了降水量、海拔、坡度、交通条件和水源等5个评价指标,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进行了指标权重确定。探讨了在非市场条件下如何评价农用地的优劣,可以为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及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性程度高的地区大部分位于研究区的西北,主要为Songlim市,Saliyuan市,Bongsan郡,Huangzu郡;西部地区的海拔和坡度条件较好,交通网也很发达,农用地的适宜性水平也较好;北东部和东南部因地形与水源条件不佳,如Suan郡、Bongsan郡、Sehung郡,导致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较低,但随着灌溉水平提高,具有较好的农业发展潜力。此外,还应对不适合耕种地区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并在适宜地区将旱地转为水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 农用地 ENVI 适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公路建设临时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3
13
作者 叶国华 黄云 童新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76-1978,共3页
介绍了公路建设对土地破坏的影响,结合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与方法,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例分析了公路建设临时用地复垦适宜性。
关键词 公路建设 临时用地 土地复垦 适宜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以重庆市丰都县某镇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郝从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8期7978-7980,共3页
以重庆市丰都县某镇为例,分析了农村建设用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对农村建设用地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的必要性。通过建立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综合分析和主导因子(主导限制因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镇农村建设... 以重庆市丰都县某镇为例,分析了农村建设用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对农村建设用地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的必要性。通过建立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综合分析和主导因子(主导限制因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镇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镇农村建设用地适宜复垦为耕地,通过建设用地复垦复垦可有效缓解耕地资源日益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建设用地 复垦 适宜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以重庆綦江区为例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杜建平 邵景安 +2 位作者 周春蓉 孙静 谭少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4-124,共11页
开展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是矿区生态恢复、补充耕地、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以重庆綦江区存在临时性建设用地的14个煤矿为研究背景,从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的适宜性、驱动力和约束力3个维度出发,构建由自然因素、区位因... 开展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是矿区生态恢复、补充耕地、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以重庆綦江区存在临时性建设用地的14个煤矿为研究背景,从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的适宜性、驱动力和约束力3个维度出发,构建由自然因素、区位因素、人口因素等8个因素,坡度、土地破坏程度、土源保证率等20多个评价因子组成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权重法(AHP层次分析法+熵权法)进行指标赋权,从地块尺度出发,确定复垦方向.结果表明:(1)适宜复垦为生态用地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57.67%,主要为坡度较大、岩土污染较重、周边地类为林草地且距离林草地较近的地块;(2)适宜复垦为农业用地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39.25%,这些地块离村庄较近,土源保证率较高,灌排条件较好;(3)适宜续用为建设用地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仅占总面积的3.07%,主要为一些地面建筑保存较好,旧物利用率较高的地块.该研究将复垦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要素及复垦的隐形风险纳入评价体系中,对科学合理的开展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进行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临时建设用地 土地复垦 适宜评价 綦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建设临时用地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以新建连云港至盐城铁路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维 《农学学报》 2015年第1期41-45,共5页
随着铁路建设的高速推进,中国的铁路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随之而来的是铁路临时工程对生态、土地等造成的影响和破坏等问题,恢复土地原有生态功能的重要性也就突显出来。如何使铁路建设过程中破坏的临时用地得到有效的恢复,选择恰... 随着铁路建设的高速推进,中国的铁路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随之而来的是铁路临时工程对生态、土地等造成的影响和破坏等问题,恢复土地原有生态功能的重要性也就突显出来。如何使铁路建设过程中破坏的临时用地得到有效的恢复,选择恰当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新建连云港至盐城铁路土地复垦为例,通过指数和法与极限条件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适宜区域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确定各主要限制因素的评价等级,为最终土地复垦方向的确定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建设 临时用地 土地复垦 适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矿区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5
17
作者 张秋玲 李保莲 +1 位作者 李东敏 李晓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2-104,共3页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在对被破坏土地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对焦作市新河矿区待复垦土地资源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新河矿区土地破坏程度较轻,以恢复原土地利用类型为主、多宜性土地优先复耕为原则,宜农地(评价分值在80分...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在对被破坏土地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对焦作市新河矿区待复垦土地资源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新河矿区土地破坏程度较轻,以恢复原土地利用类型为主、多宜性土地优先复耕为原则,宜农地(评价分值在80分以上)面积为814.64hm^2,土地质量好,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地下水源充足,灌溉保证程度高;宜园地(评价分值在60-80分)面积为42.25hm^2,土地质量适中,土壤有一定保水保肥能力,地下水源较充足,但缺乏灌溉设施,农业利用时需要采取一定改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 适宜 复垦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61
18
作者 王欢 王平 +1 位作者 谢立祥 王鲁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4-158,共5页
以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的发展为主线,着重介绍了5类方法,即:极限条件法、指数和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可拓法、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法。通过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以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的发展为主线,着重介绍了5类方法,即:极限条件法、指数和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可拓法、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法。通过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为土地复垦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适宜评价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拓模型的矿区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1
19
作者 刘文锴 陈秋计 +1 位作者 刘昌华 谢宏全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37,共4页
土地复垦是保证矿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我国的土地复垦工作开展较晚,新技术和新理论研究较少,将可拓方法应用于矿区复垦土地中有助于提高决策水平。首先介绍了可拓学的发展现状,然后提出了基于可拓的复垦土地适宜性... 土地复垦是保证矿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我国的土地复垦工作开展较晚,新技术和新理论研究较少,将可拓方法应用于矿区复垦土地中有助于提高决策水平。首先介绍了可拓学的发展现状,然后提出了基于可拓的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为勉强适宜,与实际相符,表明了可拓方法在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可行性.该方法不仅可以克服在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且可对参评因子进行量化处理,从而提高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拓 土地复垦 适宜评价 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决策树模型的矿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世东 刘毅 +1 位作者 王新闯 吴超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5-43,共9页
针对矿区传统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运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对决策树的ID3算法加以改进,建立基于改进决策树的矿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以平禹二矿为研究区,将改进的评价模型运用到塌陷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中,选取7个评价... 针对矿区传统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运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对决策树的ID3算法加以改进,建立基于改进决策树的矿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以平禹二矿为研究区,将改进的评价模型运用到塌陷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中,选取7个评价指标作为测试属性,提取100个已确定复垦方向的评价单元作为样本,运用改进的ID3算法,构建研究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决策树,然后运用生成的决策树分类规则,对各评价单元按其属性进行分类,最终确定各评价单元的复垦方向,并将分类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改进决策树模型的矿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不依赖于经验知识,依靠样本的自主学习,制定分类规则,得到的分类结果较为客观合理,而且决策树分类规则确定后,可以直接应用于同一地区的其他待评价区,且分类过程简单明了,便于操作,避免传统评价方法中较为繁琐和复杂的计算过程,提高矿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效率,为矿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3算法 改进决策树 矿区 土地复垦 适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