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EA模型的武汉郊区农用地利用效率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梦雅 方世明 许基伟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2期2377-2381,共5页
为了解武汉市郊区农用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布情况,利用DEA模型对2008~2014年武汉郊区农用地效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农用地利用效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并且变异系数逐年增加,表明各区间农用地利用效率差异呈逐年扩大的趋势;... 为了解武汉市郊区农用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布情况,利用DEA模型对2008~2014年武汉郊区农用地效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农用地利用效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并且变异系数逐年增加,表明各区间农用地利用效率差异呈逐年扩大的趋势;从空间角度,新洲区和蔡甸区的农用地利用效率偏低。通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计算得到新洲区和蔡甸区DEA值非有效的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偏低,并在DEA模型中找到改进的途径以及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模型 农用地利用 投入产出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占补平衡按等折算 被引量:27
2
作者 于雷 周勇 +1 位作者 郧文聚 夏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4-248,共5页
中国近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保护的形势不容乐观,在耕地占补工作中存在"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的现象。为确保补充耕地面积,提高补充耕地质量,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进行农用地分等成果在补充耕... 中国近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保护的形势不容乐观,在耕地占补工作中存在"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的现象。为确保补充耕地面积,提高补充耕地质量,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进行农用地分等成果在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中的应用研究。本文选择湖北省为研究区域,以湖北省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成果作为研究数据源,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数据源中选取适量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以这些样本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和面积数据等相关信息建立基础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技术方法研究:首先,采用面积加权平均模型计算得到各自然质量等别的平均自然质量等指数;然后,构建按等折算系数计算模型;最终建立各等别间折算关系表。通过本研究得到省级耕地占补平衡等级折算系数表,为严格土地管理和耕地占补平衡的贯彻落实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利用 区域规划 自然质量 等级 耕地占补平衡 等级折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18年中国农用地多功能利用与乡村发展的时空耦合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文辉 周兴 钟锦玲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4-254,共11页
[目的]探讨中国农用地多功能利用与乡村发展的协调水平及其时空异质性特征,助力乡村振兴。[方法]重构农用地多功能利用与乡村发展指标体系,应用TOPISIS模型测算2009—2018年中国农用地多功能利用与乡村发展指数,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空... [目的]探讨中国农用地多功能利用与乡村发展的协调水平及其时空异质性特征,助力乡村振兴。[方法]重构农用地多功能利用与乡村发展指标体系,应用TOPISIS模型测算2009—2018年中国农用地多功能利用与乡村发展指数,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两者的协调水平、时空演变特征及集聚程度。[结果](1)中国农用地多功能利用指数与乡村发展水平持续上升,二者在空间分布上呈"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特征且表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2)中国农用地多功能利用与乡村发展协调水平略有提升,各省份已由濒临失调为主优化为初级协调类型为主,耦合协调类型呈"东高西低,中部以湖北省为高值"的分布特征,西部初级协调类型呈由分散布局演变为集中排列的地理特征,优化趋势显著。(3)中国各省份间耦合协调性Moral’s I始终保持正值,空间集聚程度较高,中部江西、安徽、河南成为区域极化中心,西部与东北多为"L-L"型。[结论]中国农用地多功能利用与乡村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地域差异明显,随着乡村振兴实施进程的加快,有逐渐均衡的态势。统筹推进乡村土地综合整治,开展生态治理与修复和优化产业布局是促进农用地多功能利用与乡村高质量协调发展,缩短区域差距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多功能利用 乡村发展 耦合协调度 空间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4
作者 王慧玲 吐尔逊·哈斯木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263-268,共6页
为了量化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米兰绿洲农用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承载力,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法,对米兰绿洲1978-1987年、1988-1997年、1998-2007年、2008-2017年4个阶段农用地数量特征、内部农用地类型结... 为了量化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米兰绿洲农用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承载力,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法,对米兰绿洲1978-1987年、1988-1997年、1998-2007年、2008-2017年4个阶段农用地数量特征、内部农用地类型结构特征以及1998-2017年米兰绿洲生态承载能力时间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农用地数量及类型特征看,40年间米兰绿洲耕地面积出现先增后减的总趋势。1998-2017年,经济型作物逐渐代替传统作物,2017年水果园面积占总农用地面积的41.9%。(2)从农用地利用程度看,1978-2017年,米兰绿洲的棉花用地利用程度较低,水果园地利用程度逐渐上升,且增长迅速。(3)1998-2017年,米兰绿洲人均农用地生态承载力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生态压力指数不断增大,生态环境逐渐改善,但人均生态足迹远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该地区的农用地可持续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变化 农用地利用 生态足迹 米兰绿洲 生态承载力 生态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