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寒生态脆弱区农牧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激励机制与政策模拟——以藏北牧区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孙勇 周侃 +2 位作者 滕鹤郅 刘汉初 孙中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85-3198,共14页
高寒生态脆弱区环境本底敏感而脆弱,生活垃圾不当处理极易加剧生态系统退化风险,揭示区内农牧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多主体互动机制及政策激励效果对落实生活垃圾治理、降低生态风险和提升人居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藏北牧区的案例,考... 高寒生态脆弱区环境本底敏感而脆弱,生活垃圾不当处理极易加剧生态系统退化风险,揭示区内农牧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多主体互动机制及政策激励效果对落实生活垃圾治理、降低生态风险和提升人居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藏北牧区的案例,考虑高寒生态脆弱区的气候高寒、牧民定居点分散等现实约束,构建村镇基层政府和农牧民的演化博弈模型,探究区内农牧民生活垃圾处理的激励机制。结果显示:①农牧民参与是提高高寒生态脆弱区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效率的关键,村镇基层政府的奖惩措施能够显著激励农牧民参与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奖惩机制中惩罚的约束作用更为显著。②村镇基层政府的宣传和设施建设措施能够显著促进农牧民参与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配置对农牧民参与行为影响的敏感度明显大于宣传教育,完善设施建设是促进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关键措施。③优化高寒生态脆弱区农牧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制度的政策导向:立足高寒生态脆弱区气候高寒、牧民定居点分散及产污特性,优化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加强村镇基层政府参与治理的检查评估和行政管理、完善农牧民参与治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 高寒生态脆弱区 农牧民 村镇政府 政策模拟 演化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屏障建设与农牧民可持续生计资本积累的互促研究——以《规划》在西藏农牧社区的实施为例
2
作者 罗绒战堆 艾意欣 胡文政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6,共9页
以《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的实施为线索,基于田野调查第一手资料并从可持续生计资本的视角,从以下几点探析了《规划》实施对西藏农牧区环境改善与农牧民生计资本积累的影响。其一,通过法制建设、生态保护与治理工程以及农... 以《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的实施为线索,基于田野调查第一手资料并从可持续生计资本的视角,从以下几点探析了《规划》实施对西藏农牧区环境改善与农牧民生计资本积累的影响。其一,通过法制建设、生态保护与治理工程以及农村生活能源的替代,有效遏制农牧民生计对自然资本的过度索取。其二,统筹生态治理与贫困治理,尤其是通过给予贫困农户生计角色转换的机会,减轻农牧户对自然资本的过度依赖。其三,对农牧民因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而造成的生计损益进行补偿。上述措施大幅提升了农牧民可持续资本的积累,为西藏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提供了动力。研究认为,西藏之所以能通过《规划》实施,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与生计改善两难全的事业共同推向成功,新中国的制度理念和制度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引领了《规划》的实施并为其提供了充足的财力,而且为农牧民增加绿色收入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屏障 西藏农牧民 生计改善 《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民牲畜养殖规模的影响——基于生计分化的调节效应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周升强 赵凯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7-165,共9页
实现对牲畜养殖规模的有效管控是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成败的关键。在农牧民生计分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探讨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与生计分化对农牧民牲畜养殖规模的影响,对于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现草原生态保护与农牧民生计转换的有机结合... 实现对牲畜养殖规模的有效管控是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成败的关键。在农牧民生计分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探讨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与生计分化对农牧民牲畜养殖规模的影响,对于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现草原生态保护与农牧民生计转换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释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影响农牧民牲畜养殖规模的机理,并引入生计分化变量,基于实地调研获取的317份农牧交错区农牧民微观数据,运用最小二乘回归和分位数回归实证分析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民牲畜养殖规模的影响以及生计分化在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影响农牧民牲畜养殖规模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补奖金额与牲畜养殖规模之间存在稳健的“倒U型”关系,表明补奖政策在短期内对牲畜数量的增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随着补奖金额的增加,促进作用将逐渐减弱,最终趋于抑制。②根据非农牧收入占比和生计对牧业生产依赖程度的差异可将农牧民分为牧业为主型、农业为主型、均衡型、高兼型和深兼型五种类型农牧民。③农牧民生计分化对牲畜养殖规模的扩大具有抑制作用,且在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与牲畜养殖规模二者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即在“倒U型”曲线的左侧,生计分化能够弱化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牲畜养殖规模扩大的促进作用;在“倒U型”曲线的右侧,生计分化能够促使补奖金额对牲畜养殖规模的负向影响趋于放缓,有助于避免因补奖金额的增加引致牲畜养殖数量的锐减。根据以上结论,建议政府应进一步提高补奖标准以增强补奖弥补损失的有效性,重视发挥农牧民生计分化在牲畜养殖规模调控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 生计分化 牲畜养殖规模 农牧民 农牧交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补偿与藏东南农牧民可持续生计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郝文渊 李文博 周鹏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4016-4022,共7页
藏东南地区作为西藏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人类社会对生态产品的无补偿占用导致生态退化和农牧民生计衰微。面临处于生态脆弱与经济落后的双重境地,必须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体系,以保证生态经济良性循环。本研究... 藏东南地区作为西藏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人类社会对生态产品的无补偿占用导致生态退化和农牧民生计衰微。面临处于生态脆弱与经济落后的双重境地,必须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体系,以保证生态经济良性循环。本研究从历史的视角,用可持续生计框架分析了藏东南农牧业生计的脆弱性,并引入生计可持续力函数(FSL)来定量分析了生态补偿的可行性,得出生态补偿扩展了农牧民生计资产的五边形图,进而提出通过生态补偿来保证农牧民生计的可持续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生计 生态补偿 藏东南 农牧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生态脆弱民族地区“资源诅咒”与农牧民增收研究——以四川民族地区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沈茂英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2年第2期84-89,共6页
西南生态脆弱民族地区生态资源丰富,但丰富的资源价值与生态价值不能在现实中反映出来,生态资源与农户经济系统断裂,农牧民普遍陷入收入型贫困,出现"资源诅咒"。通过民族地区生态资源数量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回归分析,验证... 西南生态脆弱民族地区生态资源丰富,但丰富的资源价值与生态价值不能在现实中反映出来,生态资源与农户经济系统断裂,农牧民普遍陷入收入型贫困,出现"资源诅咒"。通过民族地区生态资源数量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回归分析,验证了四川民族地区"资源诅咒"效应在农牧民收入上的体现。增加农牧民收入,需要续接生态资源与农户经济系统的链接,让生态资源转化为能为农户增收可实现的价值资源,让农牧民从生态补偿中受惠,通过"碳汇交易"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依托生态建设项目带动农牧民增收,搭建自然保护区与农牧民增收的桥梁,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以增加农牧民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民族地区 资源诅咒 农牧民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农牧民是保护生态的必由之路
6
作者 库勒米拉.克兰拜 阿勒腾古丽.马海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5年第12期15-15,共1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科学文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自然环境也更多的遭到破坏,同样的生态环境较之以前也退步了很多,为了强化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意识,就要转移大量的农牧民,将其转移到城市乡村中进行生活,能够为保护生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科学文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自然环境也更多的遭到破坏,同样的生态环境较之以前也退步了很多,为了强化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意识,就要转移大量的农牧民,将其转移到城市乡村中进行生活,能够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很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农牧民 生态环境 农牧民和生态和平共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牧民参与乡村生态旅游扶贫的意愿——以新疆阿克苏地区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晓蕾 姚娟 熊长江 《农业展望》 2020年第4期51-56,共6页
乡村生态旅游在中国精准扶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增强农民参与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意愿是推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从认知与意愿两个维度出发,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分析新疆阿克苏地区农牧民参与生态旅游扶贫意愿的主... 乡村生态旅游在中国精准扶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增强农民参与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意愿是推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从认知与意愿两个维度出发,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分析新疆阿克苏地区农牧民参与生态旅游扶贫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指出农牧民经济水平、对生态旅游扶贫的了解程度等因素对其生态旅游扶贫认知分别产生负向和正向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牧民经济水平、贷款经营旅游项目意愿、对生态旅游扶贫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游客前来旅游的开放程度等因素对农牧民生态旅游扶贫意愿分别产生负向、正向、正向、正向的影响。最后,从加大贫困农牧民对生态旅游扶贫认知的深度与广度、构建系列机制鼓励贫困农牧民融资开展生态旅游扶贫项目以及加大对生态旅游扶贫及其消费扶贫的推介与宣传等方面提出了推进生态旅游扶贫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资源 生态旅游扶贫 参与意愿 农牧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善左旗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农牧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温都娜 郑淑华 +3 位作者 吴团荣 乌仁曹 敖特根巴雅尔 建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3期203-208,共6页
从阿拉善左旗生态补助奖励政策产生社会经济效益出发,分析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2013—2015年)至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2016年)的实施对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由于实施草地生态补贴激励政策,草地、禁牧... 从阿拉善左旗生态补助奖励政策产生社会经济效益出发,分析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2013—2015年)至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2016年)的实施对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由于实施草地生态补贴激励政策,草地、禁牧和耕地大幅度减少的趋势,吻合阿拉善左旗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注重生态保护,认真落实生态补奖政策。并且,农牧民的生产方式有了转变,在政府正确政策的引领下,由原来粗放、落后型生产方式(天然放牧)向集约、规模型生产方式(舍饲圈养、蔬菜大棚等)转变,生产投入减少,但整体来看阿拉善左旗依然以牧业为主,农牧户、打工人口比重增加。农牧民家庭收入均有提升,家庭支出整体上生活性支出的比重较大。对农牧民意愿的分析表明:满意程度与家庭平均收入成正比。随着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农牧民对补奖政策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也逐年提高了。2016年60%的农牧民愿意实施草生态补奖政策,对推动生态补奖政策的继续实施有一定的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农牧民 生产生活 阿拉善左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协调发展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秦明东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8期221-221,223,共2页
草原生态保护与农牧民增收是一对矛盾共生体,放牧是农牧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但过度放牧势必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只有寻找到适度放牧与草原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点,才能够形成牧民收入增加和草原生态保护双赢的局面。本文分析了畜牧... 草原生态保护与农牧民增收是一对矛盾共生体,放牧是农牧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但过度放牧势必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只有寻找到适度放牧与草原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点,才能够形成牧民收入增加和草原生态保护双赢的局面。本文分析了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为发展而增长”的供给侧改革策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 农牧民增收 供给侧改革 问题 对策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政策实施10年农牧民增收受益 草原生态持续恢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晓梅 《国土绿化》 2021年第12期8-8,共1页
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获悉,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10年来,国家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500亿元,1200多万户农牧民受益,草原生态持续恢复,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草原无序利用、过度开发、严重过牧的状况得到扭转。据监测结果显示,全国草原综... 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获悉,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10年来,国家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500亿元,1200多万户农牧民受益,草原生态持续恢复,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草原无序利用、过度开发、严重过牧的状况得到扭转。据监测结果显示,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从2011年的51%提高到2020年的56.1%,鲜草产量达到11亿吨。13个实施补奖政策省区的农牧民人均每年得到补奖资金700元,户均增加转移性收入近1500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民增收 转移性收入 草原生态 过度开发 植被盖度 鲜草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草原生态保护 促进农牧民增收——浅述锡林郭勒盟促进草原增绿农牧民增收进程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春英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3年第6期49-52,共4页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在草原增绿、农牧民增收上下功夫,全盟上下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各项工作,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和牧民增收的“双赢”发展之路。2011年,全盟草原植被盖度达到5...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在草原增绿、农牧民增收上下功夫,全盟上下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各项工作,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和牧民增收的“双赢”发展之路。2011年,全盟草原植被盖度达到58%,高度达到33cm,产草量达到46.6kg/亩,同比提高26.9%、55%和23%。2012年8月(最高月)全盟大部分地区的牧草长势普遍好于2011年同期,草群平均高度为41.2cm,草群平均盖度为59.2%,平均干草产量为lOlkg/亩。与2011年同期相比,草群高度提高24.8%,草群盖度提高2.1%,干草产量增加76.3%。2011年,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67元,同比增加2196元,增长29.4%,分别比全区和全国平均水平高3025元和2690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 农牧民增收 锡林郭勒盟 平均高度 植被盖度 尊重自然 干草产量 人均纯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实加强草原执法工作 维护农牧民合法权益 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12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3期73-73,共1页
关键词 草原监理 执法工作 国家生态安全 农牧民 合法权益 维护 保障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协调发展
13
作者 索朗达瓦 《湖北农机化》 2020年第24期53-54,共2页
农牧民增收和草原生态保护是一对矛盾共生体,农牧民增收主要依靠放牧,但过度放牧必然会对草原生态保护产生负面影响,只有寻求二者发展的平衡点,才能实现草原生态保护与农牧民收入增加双赢的局面。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如何实现农牧民增收... 农牧民增收和草原生态保护是一对矛盾共生体,农牧民增收主要依靠放牧,但过度放牧必然会对草原生态保护产生负面影响,只有寻求二者发展的平衡点,才能实现草原生态保护与农牧民收入增加双赢的局面。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如何实现农牧民增收与草原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展开探讨,以期为其他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生态保护 农牧民增收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草原生态产业推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14
作者 塔拉甫汗·斯拉木汗 《今日畜牧兽医》 2021年第9期74-74,共1页
草原生态产业是新疆地区重要的发展方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新疆地区的农牧民经济发展支柱。在实际的发展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新疆地区的草原生态产业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 新疆 草原生态产业 农牧民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10年:1200万户农牧民受益
15
《南方农业》 2021年第34期143-143,共1页
从国家林草局获悉,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十年来,国家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 500亿元,1 200多万户农牧民受益,草原生态持续恢复,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草原无序利用、过度开发、严重过牧的状况得到扭转。据监测结果显示,全国草原综合... 从国家林草局获悉,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十年来,国家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 500亿元,1 200多万户农牧民受益,草原生态持续恢复,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草原无序利用、过度开发、严重过牧的状况得到扭转。据监测结果显示,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从2011年的51%提高到2020年的56.1%,鲜草产量达到11亿吨。13个实施补奖政策省区的农牧民人均每年得到补奖资金700元,户均增加转移性收入近1 500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收入 万户 农牧民 草原生态 过度开发 植被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让3万多农牧民变“护树人”
16
《绿色中国》 2008年第12期7-7,共1页
自2004年起,西藏正式被国家列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施范围。项目实施以来,已解决了3.5万农牧民就业,使他们变成了“护树人”。据了解,目前,西藏已有6300多万亩重点公益林享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近5年来,
关键词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农牧民 西藏 项目实施 公益林 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生态建设对拉动内需、促进农牧民增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7
作者 热依汗.托汗 《新疆林业》 2009年第2期15-17,共3页
当前,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央做出拉动内需、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政策,这给林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机遇,构建有利于加快林业科学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是今后几年林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当前,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央做出拉动内需、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政策,这给林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机遇,构建有利于加快林业科学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是今后几年林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呼图壁县林业发展实际,谈几点个人的看法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生态建设 农牧民增收 可替代 金融危机 国民经济 科学发展 林业工作 林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丰宁坝上农牧民生活燃料结构对防护林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霄 姚畋 +1 位作者 刘海鹏 赵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63-568,共6页
在实地调查与采样分析的基础上 ,针对研究区已经开展了近 30年的持续营造防护林 ,但至今却未形成完整防护林体系的现状 ,选择一个代表性的自然地域与农牧村行政地域相重合的空间单元即东沟小流域 ,进行农牧民生活消耗薪材总量与区域林... 在实地调查与采样分析的基础上 ,针对研究区已经开展了近 30年的持续营造防护林 ,但至今却未形成完整防护林体系的现状 ,选择一个代表性的自然地域与农牧村行政地域相重合的空间单元即东沟小流域 ,进行农牧民生活消耗薪材总量与区域林木年净增量的调查测算 ,其结果表明 :小流域内农牧民每年从每公顷森林灌丛地上砍伐的薪材大约为 813kg;研究区次生白桦及灌丛林每年每公顷林木的净增量 937.5kg,如果遇到干旱年份林木净增量则小于砍伐量 .表明当地农牧民生活消耗大量薪材对当地防护林建设、次生天然植被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提出了加速丰宁县坝上地区基础设施的发展 ,积极改善农牧民生活的燃料结构 ,加快风力发电设施和电网设施建设步伐是强化防护林建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 丰宁坝上 农牧民 生活燃料 农牧林交错区 燃料结构 防护林建设 生态环境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让农牧民尝到生态畜牧业的甜头
19
《中国畜牧业》 2011年第18期37-37,共1页
"天哪,这个酸奶的奶油好厚啊!勺子插进去居然能立起来,太不可思议了。"8月7日,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畜牧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启动现场,参加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青海行的记者们尝过一种牦牛酸奶后激动地叫了起来,纷纷用手里... "天哪,这个酸奶的奶油好厚啊!勺子插进去居然能立起来,太不可思议了。"8月7日,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畜牧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启动现场,参加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青海行的记者们尝过一种牦牛酸奶后激动地叫了起来,纷纷用手里的小勺吃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畜牧业 青海省 农牧民 实验区建设 可持续发展 藏族自治州 网络媒体 酸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十年 1200多万户农牧民受益
20
《甘肃畜牧兽医》 2021年第12期76-76,共1页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10年来,国家累计投入资金超1500亿元,1200多万户农牧民受益,草原生态持续恢复,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监测结果显示,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从2011年的51%提高到2020年的56.1%,鲜草产量达11亿吨。13个实施补奖...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10年来,国家累计投入资金超1500亿元,1200多万户农牧民受益,草原生态持续恢复,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监测结果显示,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从2011年的51%提高到2020年的56.1%,鲜草产量达11亿吨。13个实施补奖政策省份的农牧民人均每年得到补奖资金700元,户均每年增加转移性收入近1500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收入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 农牧民 植被盖度 鲜草产量 生物多样性 投入资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