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产要素市场化与农民财产权制度 被引量:4
1
作者 许经勇 《湖湘论坛》 CSSCI 2015年第2期47-51,共5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表述,从"基础性作用"上升到"决定性作用",意味着要素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客观上要求必须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其中包括农民对集体资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表述,从"基础性作用"上升到"决定性作用",意味着要素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客观上要求必须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其中包括农民对集体资产的股份权、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农民住房财产权以及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等。这样,让农村生产要素充分涌流,农民得到应得的财产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市场化 产权制度 农民财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地拆迁、整建制转居与农民财产权——基于北京市大兴区北程庄村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英洪 刘雯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34-40,共7页
对北京市大兴区北程庄村的土地征占、整建制转居和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进行调研发现,乡村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是维护和发展农民的财产权利。建议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的征地思维和征地制度,保障两种土地公有制的平等地位;落实户... 对北京市大兴区北程庄村的土地征占、整建制转居和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进行调研发现,乡村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是维护和发展农民的财产权利。建议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的征地思维和征地制度,保障两种土地公有制的平等地位;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取消农转居政策;实行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样可以开发建设城市的政策制度;及时撤销"三无村"或"空壳村"的村委会建制,完善撤制乡村集体资产处置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征地拆迁 农民转居民 农民财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财产权视角下宅基地资格权研究
3
作者 洪佩云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4期242-247,252,共7页
保护农民财产权是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应有之义。宅基地使用权作为用益物权,直接关乎农民财产权的实现。通过对宅基地资格权的权利生成、权利内容和权利保护进行分析,表明宅基地资格权分置于宅基地所有权,而非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资... 保护农民财产权是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应有之义。宅基地使用权作为用益物权,直接关乎农民财产权的实现。通过对宅基地资格权的权利生成、权利内容和权利保护进行分析,表明宅基地资格权分置于宅基地所有权,而非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资格权是农民集体成员权在宅基地制度中的具体体现,其自益性权能与共益性权能直接、间接保障农民财产权。宅基地资格权无需照搬宅基地使用权的立法模式,但应当从明确主体及其取得标准、退出机制和确权登记等方面对宅基地资格权进行保护,并重视权利主体的诉讼权利。宅基地资格权为实现农民财产权、盘活宅基地提供了稳定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资格权 农民财产权 农民集体成员权 土地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被引量:11
4
作者 徐元明 徐志明 蒋金泉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2-56,共5页
现阶段财产性收入在农民收入来源中所占比重极低。农民财产性收入低的原因在于农民的财产权利缺失和财产权利不完整,对自己的财产缺乏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必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这是实现... 现阶段财产性收入在农民收入来源中所占比重极低。农民财产性收入低的原因在于农民的财产权利缺失和财产权利不完整,对自己的财产缺乏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必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这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客观要求。赋予农民农村集体土地的成员所有权,赋予农民住房的完整产权,实现农民财产的自主流转和市场化交易,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关键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权制度 改革 农民财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的实现路径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吴群 舒美惠 +2 位作者 吴茉谣 刘向南 吕图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47,共8页
研究目的:以全国33个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为研究对象,探析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的实现路径和关键影响因素,为政策推广提供经验借鉴。研究方法: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研究结果: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的实现在不同地区均是多个不... 研究目的:以全国33个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为研究对象,探析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的实现路径和关键影响因素,为政策推广提供经验借鉴。研究方法: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研究结果: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的实现在不同地区均是多个不同条件共同作用引致的结果,具体可归纳为金融推动型、政府主导型、服务市场型3种路径;实际路径的形成和各地宅基地流转的市场基础及改革的历史探索紧密相关;其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流转范围是最具有普遍性的影响因素,抵押担保和“房地一体”登记之间则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研究结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的实现应从激活流转市场、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措施、合理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方面完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宅基地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 农民住房财产权 抵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大以来农民土地财产权益保障改革的进程与展望 被引量:16
6
作者 温锐 李永安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1-29,共9页
20世纪末,新思维下的中国农村改革尽管在清理"共产风"和保障农民财产权益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保障却仍然受困于税费过重、农地使用权频繁变动、农地财产征用中补偿偏低、社保等公共产品缺失而严重影响土... 20世纪末,新思维下的中国农村改革尽管在清理"共产风"和保障农民财产权益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保障却仍然受困于税费过重、农地使用权频繁变动、农地财产征用中补偿偏低、社保等公共产品缺失而严重影响土地财产性收入等问题。中共十六大以来,在国家修宪重新确定保护私有财产的大环境下,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保障亮点涌现:沉重税费有了根本性解决、农业生产补贴与保护有了新进展、农地征用补偿有了适度提高、农地延长的30年承包权向"长久不变"乃至财产"物权"靠拢、社会公共产品的提供开始向城乡一体化迈进。目前,农民土地财产权益问题仍是社会矛盾的焦点。未来深化改革,需要:为"一小二私"的"农户经济"创富正名,为农地农户经营者解除精神枷锁;给农地确权并明确政府与农民间清晰而排他的权益边界;加快社会公共产品城乡一体化,完成传统土地保障向社会保障的转型,夯实农民自主自由创业创富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大以来 农民土地财产权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规则的重构 被引量:64
7
作者 高圣平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125,共15页
农民住房财产权由房屋所有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构成,是绝大多数农民的一项重要财产,现行法明确禁止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项财产金融价值的充分体现。在"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的政策指引下,在试点地区暂停上... 农民住房财产权由房屋所有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构成,是绝大多数农民的一项重要财产,现行法明确禁止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项财产金融价值的充分体现。在"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的政策指引下,在试点地区暂停上述禁止性规定的实施,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权也就取得了"房地一致"原则之下的合法性。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权未经登记不得设定,其实现可以采取协议拍卖、协议变卖、强制拍卖、强制变卖、强制管理等方式。抵押物处置时受让人的范围不应以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为限,但其他人受让农民住房财产权时,可以采取仅取得房屋所有权,同时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租赁权的方法。原抵押人仍然可以基于宅基地使用权的出租而取得相应收益,以保障其基本住房权利。抵押物处置中涉及宅基地使用权的收益应在国家、集体、农民之间合理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住房财产权 宅基地使用权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权 强制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住房财产权论析——寻找政策与法律的契合 被引量:3
8
作者 陶钟太朗 杨环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7-103,共7页
源生于政策的农民住房财产权不能在既存的法律体系中找到直接对应,却可在其间寻觅相应的契合点,即农民住房财产权是由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房屋所有权有机结合而成。农民住房财产权的倡设是为了实现相关权利身份性的突破和财产性的彰显,... 源生于政策的农民住房财产权不能在既存的法律体系中找到直接对应,却可在其间寻觅相应的契合点,即农民住房财产权是由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房屋所有权有机结合而成。农民住房财产权的倡设是为了实现相关权利身份性的突破和财产性的彰显,这种制度调整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农民住房财产权统合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房屋所有权,有利于达成制度改革目标,需要以必要住房财产权和剩余住房财产权的区分为基础进行制度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住房财产权 法律 政策 必要住房财产权 剩余住房财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治理视阈中的农民土地财产权——一种私权力取向的研究路径 被引量:9
9
作者 蒋永甫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25,共6页
乡村治理离不开乡村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安排。农村土地财产权的不同制度安排产生不同的乡村治理的权威结构和治理模式。与土地农民集体财产权制度相适应的是高度集权的人民公社的公共权力治理模式,而农村改革以来的双层土地财产权制度... 乡村治理离不开乡村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安排。农村土地财产权的不同制度安排产生不同的乡村治理的权威结构和治理模式。与土地农民集体财产权制度相适应的是高度集权的人民公社的公共权力治理模式,而农村改革以来的双层土地财产权制度安排形成了"乡政村治"的分权式治理模式。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赋予农民更加清晰和完整的土地财产权,将为乡村治理提供私权力治理的新维度,以弥补单纯依靠公权力治理之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土地财产权 乡村治理 公权力 私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与农民土地财产权益保障协调问题探讨--政治治理“元问题”的视角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永安 温锐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2-66,共5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生态文明战略,但鉴于农村土地的私人财产权属性与主权范围里的社会政治属性这双重属性,形成了国土空间开发的主体——国家(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紧张关系。长期以来,社会认识将国家(政府)对于土...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生态文明战略,但鉴于农村土地的私人财产权属性与主权范围里的社会政治属性这双重属性,形成了国土空间开发的主体——国家(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紧张关系。长期以来,社会认识将国家(政府)对于土地的主权与农民行使土地财产权对立起来,认为公权大于私权,主权大于人权。受此意识影响,在征地拆迁以及土地规划的政策操作层面形成了公权权力过大、农民私人财产权被压制的不平衡权力关系,引发出社会不稳定因素,并且导致公权不受控制下的土地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实则国土空间格局的"恶化"。文章通过对政治治理的"元问题"追问,认为公权与私权之间可以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相协调,提出通过"二级多元确权"的机制设计形成公权私权两权制衡,达到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农民土地财产权 政治治理“元问题”二级多元确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问题探讨 被引量:16
11
作者 马国辉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5期40-45,共6页
我国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具有特定内涵,完善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现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制度存在严重法律缺陷,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市场不健全、风险缓释机制不完善导致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在实... 我国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具有特定内涵,完善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现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制度存在严重法律缺陷,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市场不健全、风险缓释机制不完善导致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在实施中面临困境。完善途径在于重构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规则,通过健全抵押登记制度、价格评估体系和交易市场来完善抵押市场,通过构建多元担保机制、创建政府风险基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来完善风险缓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 宅基地使用权 价格评估体系 风险缓释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产权制度与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保护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48-50,共3页
建国以来,在我国农地权属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没有得到明确界定和有效保护。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确立后,农民土地财产权利受损主要来源于土地的国家征用、集体支配和土地关系立法的不完备。建立有利于农民权益保护的农... 建国以来,在我国农地权属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没有得到明确界定和有效保护。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确立后,农民土地财产权利受损主要来源于土地的国家征用、集体支配和土地关系立法的不完备。建立有利于农民权益保护的农地产权制度,必须在明确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同时,规范土地权属转移中的利益分配机制,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法治精神的土地法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农地权属转移 农民土地财产权 农民土地使用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税费时代农村土地利益的平衡——以农民土地财产权保障为中心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2-39,共8页
在后税费时代国家赋权、地方政府和村社组织让利、农民增权的农村土地利益分配的理想格局中,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是其应有之意,但农村土地利益的不断增长,刺激了国家、地方政府、村社组织、农民对土地利益的激烈博弈。由于国家多重土地... 在后税费时代国家赋权、地方政府和村社组织让利、农民增权的农村土地利益分配的理想格局中,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是其应有之意,但农村土地利益的不断增长,刺激了国家、地方政府、村社组织、农民对土地利益的激烈博弈。由于国家多重土地目标的矛盾和地方政府、村社组织的土地权力受到制约的有限性,使得土地权力(权利)配置与土地利益分配之间并不相称,从而对农民的土地利益进行了挤占,产生了农村土地利益分配失衡的状况。后税费时代应在社会本位价值观的引领下,尊重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公私合体属性,理顺国家的土地权力,约束和规范地方政府的土地权力,廓清村社组织的土地权利,赋予、归还和维护农民的土地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税费时代 农村土地利益 农民土地财产权 利益平衡 《物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住房财产权融资担保法律制度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赖丽华 谢德诚 《农业考古》 2015年第6期327-333,共7页
农民住房财产权融资担保是推动发展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因长期受制于我国政策和法律制度的束缚,面临着理论和实践双重困境。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应在破除相关制度障碍的基础上构建农民住房财产权融资担保法律制度:实行融资担保的农民... 农民住房财产权融资担保是推动发展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因长期受制于我国政策和法律制度的束缚,面临着理论和实践双重困境。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应在破除相关制度障碍的基础上构建农民住房财产权融资担保法律制度:实行融资担保的农民住房的范围限定在小城镇地域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适当放宽小产权房的入市政策,实行融资担保的农民住房允许城镇人口购买,辅之于农村房屋和土地的确权登记的快速推进等配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住房财产权 融资担保 农村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个人财产权变迁的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经勇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37,共9页
本源意义上的农民,是拥有属于个人所有的生产资料或财产的独立劳动者。同时,由于农民是独立劳动者,对他们的这些财产须予以切实保障。过早否定农民个人所有制和农民个人财产权,曾严重地挫伤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农村人民公社遗留下来的... 本源意义上的农民,是拥有属于个人所有的生产资料或财产的独立劳动者。同时,由于农民是独立劳动者,对他们的这些财产须予以切实保障。过早否定农民个人所有制和农民个人财产权,曾严重地挫伤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农村人民公社遗留下来的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不明晰,流失相当严重,既不利于集体经济的壮大,也不利于保护农民个人财产权以及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改革开放的探索证明:对其中的经营性资产必须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让农民成为"股东";与此同时,对农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要依据物权法中的用益物权,继续深化改革。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依法保护农民个人财产权,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个人财产权 股份合作制 承包地改革 宅基地改革 用益物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江夏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的若干思考
16
作者 许可 龙江 王勇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2-74,共3页
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于2015年启动了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以下简称"农房贷")改革试点,武汉市江夏区作为改革试点地区之一,因地制宜,突出政府引导,搭建制度框架,激发市场活力,盘活农民住房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积... 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于2015年启动了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以下简称"农房贷")改革试点,武汉市江夏区作为改革试点地区之一,因地制宜,突出政府引导,搭建制度框架,激发市场活力,盘活农民住房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积累了宝贵的"江夏经验",但试点在纵深推进中也面临一系列问题,亟待研究解决。本文结合江夏区具体实践,就农房贷改革试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以期对完善农房贷改革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住房财产权 抵押贷款 法律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能否激发农村金融市场——基于银行贷款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亓浩 吴本健 马九杰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1-112,共12页
扩展抵押品范围是缓解农村金融困境的重要途径。在这一思路下,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被寄予厚望,成为近年来农村政策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使用2010—2016年1024家农信社和农商行的数据,利用2015年12月国务院在天津市蓟州区等59个试点县(市... 扩展抵押品范围是缓解农村金融困境的重要途径。在这一思路下,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被寄予厚望,成为近年来农村政策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使用2010—2016年1024家农信社和农商行的数据,利用2015年12月国务院在天津市蓟州区等59个试点县(市、区)开展为期两年的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对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对涉农贷款供给的影响进行了检验。本文认为,现阶段农民住房面临着价值评估难、抵押物处置难的问题,抵押效果不佳。实证结果显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没有显著增加涉农贷款供给,对农村金融的供给作用有限。本文在考虑了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对其他担保方式的替代作用、农地经营权抵押和“三块地”改革的影响之后,上述结果依然稳健。本文的政策启示是,政府应着力做好农房抵押贷款改革的配套措施,推动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扩大农民住房财产权的受让范围,充分挖掘住房财产权的价值潜力,缓解抵押物处置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 抵押品 农村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响应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农户阶层分化的视角 被引量:7
18
作者 惠献波 《农村金融研究》 2018年第10期51-55,共5页
论文以河南省(滑县、兰考县)1028名农户调查材料为依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响应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程度、住房数量、家庭负债水平、职业分化、经济分化是影... 论文以河南省(滑县、兰考县)1028名农户调查材料为依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响应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程度、住房数量、家庭负债水平、职业分化、经济分化是影响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响应意愿的关键性因素。最后,论文提出了加大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的宣传力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住房财产权 抵押贷款 响应意愿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潍坊市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晶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4期613-617,共5页
通过对山东省潍坊市农户的实地调研,运用统计分析法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法,研究了农户参与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的意愿以及影响农户参与行为的相关因素,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试点推广提供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超过半数的被访农户... 通过对山东省潍坊市农户的实地调研,运用统计分析法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法,研究了农户参与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的意愿以及影响农户参与行为的相关因素,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试点推广提供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超过半数的被访农户表示如果有资金需要,会考虑参与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关于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方面,非农就业程度、对相关政策的了解、近3年家庭资金短缺情况等变量对农户参与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而本村房屋转让出租情况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自身偿还能力、政策细节及稳定性、贷款利率以及相关金融机构正规性是农户在参与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时较为关注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住房财产权 抵押 农户意愿 影响因素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实现路径探析——以成都市郫都区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锦杨 李建强 《农村金融研究》 2018年第1期62-64,共3页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改革试点面临抵押物受让主体不明确、抵押物估值难、抵押物处置难三大问题。成都市郫都区通过明确抵押贷款主体、建立农村宅基地价值评估体系、构建多方参与的风险分担和处置机制,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农民住房财产权抵... 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改革试点面临抵押物受让主体不明确、抵押物估值难、抵押物处置难三大问题。成都市郫都区通过明确抵押贷款主体、建立农村宅基地价值评估体系、构建多方参与的风险分担和处置机制,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实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住房财产权 抵押 郫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