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农民行动单位视域中的小亲族——以鲁西南S村为表述对象的个案呈现与理论阐释
被引量:
21
1
作者
申端锋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1-125,共5页
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差序格局"概念,已经成为中国乡村社会性质的经典表述,成为描述"乡土本色"的关键词。但是,随着中国乡村社会的转型,差序格局所表述的对象已经发生了改变,由此,对差序格局进行再解释,也就成为中...
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差序格局"概念,已经成为中国乡村社会性质的经典表述,成为描述"乡土本色"的关键词。但是,随着中国乡村社会的转型,差序格局所表述的对象已经发生了改变,由此,对差序格局进行再解释,也就成为中国社会学界的一大关注点。学界所希望的理想结果在于,通过对差序格局的再解释,重新认识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性质,并在此过程中,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普世意义的概念。在这一努力过程中,差序格局的理性化、关系等视角,在对差序格局的重新理解上,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毋庸置疑,这些理解,未能在理解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性质与力图使差序格局概念的"普世化"之间,形成一个有效的研究路径,远没有达到把握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性质的目的,差序格局的内涵还可以进一步挖掘,从而使之成为具有足够强的解释力的普世性的概念。这三篇论文在领会差序格局概念的内涵基础上,结合对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深度理解,从乡村治理的区域差异这个研究路径出发,对差序格局这一概念进行了重新理解。以行动单位的视角来理解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的区域差异,不仅继承了差序格局所内含的中西社会结构比较的视野,而且,更进一步,从"乡土中国"时代的中西比较进入了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乡村社会的区域差异比较;行动单位的视角,不仅打破了对差序格局概念下的乡土中国的想像,而且,还在村庄研究的论域中,结合了村庄结构与村庄关系的分析;而对于鲁西南小亲族主导型村庄的个案素描,则是对行动单位这一分析框架的具体展示,并揭示出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的复杂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行动单位
阐释
个案
西南
视域
中国农村
区域性差异
社会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农民行动单位与上访行为逻辑的区域差异——一个解释模型
被引量:
11
2
作者
田先红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3-171,共9页
农民行动单位的不同,导致不同地区农村公共性程度和农民组织能力的差异,进而形塑出不同的农民上访行为逻辑。由于现代性的长期浸润和国家权力的渗透,全国各地农村家族和地方性规范都在不同程度地发生解体,再加上压力型信访维稳体制的影...
农民行动单位的不同,导致不同地区农村公共性程度和农民组织能力的差异,进而形塑出不同的农民上访行为逻辑。由于现代性的长期浸润和国家权力的渗透,全国各地农村家族和地方性规范都在不同程度地发生解体,再加上压力型信访维稳体制的影响,极大地改变着既有的政治机会结构,将导致各地农村再生产出越来越多以个体利益诉求为目标的上访行为。从农民行动单位的视角探讨农民上访行为逻辑的区域差异,有利于拓展农民上访研究视域,推动该领域研究的本土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行动单位
区域差异
上访
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农民行动单位与村治模式”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
3
3
作者
申端锋
《社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5-208,共4页
关键词
“
农民行动单位
与村治模式”
研讨会
农村社会学
会议综述
2005年
学术交流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民行动单位视域中的小亲族——以鲁西南S村为表述对象的个案呈现与理论阐释
被引量:
21
1
作者
申端锋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1-125,共5页
文摘
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差序格局"概念,已经成为中国乡村社会性质的经典表述,成为描述"乡土本色"的关键词。但是,随着中国乡村社会的转型,差序格局所表述的对象已经发生了改变,由此,对差序格局进行再解释,也就成为中国社会学界的一大关注点。学界所希望的理想结果在于,通过对差序格局的再解释,重新认识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性质,并在此过程中,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普世意义的概念。在这一努力过程中,差序格局的理性化、关系等视角,在对差序格局的重新理解上,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毋庸置疑,这些理解,未能在理解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性质与力图使差序格局概念的"普世化"之间,形成一个有效的研究路径,远没有达到把握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性质的目的,差序格局的内涵还可以进一步挖掘,从而使之成为具有足够强的解释力的普世性的概念。这三篇论文在领会差序格局概念的内涵基础上,结合对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深度理解,从乡村治理的区域差异这个研究路径出发,对差序格局这一概念进行了重新理解。以行动单位的视角来理解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的区域差异,不仅继承了差序格局所内含的中西社会结构比较的视野,而且,更进一步,从"乡土中国"时代的中西比较进入了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乡村社会的区域差异比较;行动单位的视角,不仅打破了对差序格局概念下的乡土中国的想像,而且,还在村庄研究的论域中,结合了村庄结构与村庄关系的分析;而对于鲁西南小亲族主导型村庄的个案素描,则是对行动单位这一分析框架的具体展示,并揭示出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的复杂面相。
关键词
农民行动单位
阐释
个案
西南
视域
中国农村
区域性差异
社会实体
分类号
D422.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民行动单位与上访行为逻辑的区域差异——一个解释模型
被引量:
11
2
作者
田先红
机构
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3-171,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市化背景下村庄变迁及其区域差异研究"(项目号:11BSH024)
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江西农村民办教师上访问题及其对策研究"(项目号:11YB377)的资助
文摘
农民行动单位的不同,导致不同地区农村公共性程度和农民组织能力的差异,进而形塑出不同的农民上访行为逻辑。由于现代性的长期浸润和国家权力的渗透,全国各地农村家族和地方性规范都在不同程度地发生解体,再加上压力型信访维稳体制的影响,极大地改变着既有的政治机会结构,将导致各地农村再生产出越来越多以个体利益诉求为目标的上访行为。从农民行动单位的视角探讨农民上访行为逻辑的区域差异,有利于拓展农民上访研究视域,推动该领域研究的本土化进程。
关键词
农民行动单位
区域差异
上访
国家
分类号
C912.22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民行动单位与村治模式”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
3
3
作者
申端锋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出处
《社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5-208,共4页
关键词
“
农民行动单位
与村治模式”
研讨会
农村社会学
会议综述
2005年
学术交流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分类号
D422.0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农民行动单位视域中的小亲族——以鲁西南S村为表述对象的个案呈现与理论阐释
申端锋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农民行动单位与上访行为逻辑的区域差异——一个解释模型
田先红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农民行动单位与村治模式”研讨会综述
申端锋
《社会》
北大核心
200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