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民组织化程度衡量及其评价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敏 王礼力 郭海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8-93,113,共7页
现阶段,我国农民组织化程度呈低向度发展趋势,农业生产经营成本过高,农民收入水平降低,农产品交易困难等问题仍然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障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保障我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综合现有的理论成果,界定了农... 现阶段,我国农民组织化程度呈低向度发展趋势,农业生产经营成本过高,农民收入水平降低,农产品交易困难等问题仍然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障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保障我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综合现有的理论成果,界定了农民组织化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评价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指标体系,基于235户社员的调查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农民组织化程度及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组织化程度 主成分分析法 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应对市场竞争 被引量:5
2
作者 邓丽霞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农民组织化程度 市场竞争 农民合作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促农增收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3
3
作者 曹宇波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7-37,共1页
许多学者指出,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三化”,就是“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农村工业化”。其中,“农业产业化”的目的在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农民组织化”的目的则是实现农业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农村工业化”的目的在... 许多学者指出,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三化”,就是“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农村工业化”。其中,“农业产业化”的目的在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农民组织化”的目的则是实现农业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农村工业化”的目的在于 为农业提供技术、就业及服务支撑。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从发展过程来看,“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是一个相对漫长的经济投入和积累过程,而”农民组织化“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实效。为此可以认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促农增收的首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业产业化 农村工业化 农业生产关系 农业问题 农业生产力 “三化” 相互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以来我国农民组织化程度的系统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昌文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0-75,共6页
改革以来我国农民组织化程度的系统考察赵昌文一般认为,农民组织化至少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指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分工和协作的程度,它体现了农民与农民之间、农民与其它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其二是指农民作为劳动者和集... 改革以来我国农民组织化程度的系统考察赵昌文一般认为,农民组织化至少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指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分工和协作的程度,它体现了农民与农民之间、农民与其它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其二是指农民作为劳动者和集体经济主人的社会化组织水平,它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组织化程度 家庭经营 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 系统考察 我国农民 社区合作 改革以来 统一经营 组织形式 一体化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区农民组织化程度评价与建议
5
作者 王芳 过建春 《中国热带农业》 2009年第2期16-18,共3页
中国农民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社会群体,约占中国人口的70%,世界人口的15%,世界农民总数的35%,但组织化程度很低。数量庞大同时又是分散化、个体化生产和经营的中国农民,如何进入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是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中国农民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社会群体,约占中国人口的70%,世界人口的15%,世界农民总数的35%,但组织化程度很低。数量庞大同时又是分散化、个体化生产和经营的中国农民,如何进入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是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许多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可以很好地解决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干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我国农民应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或者自发组织,或者是由政府、企业牵头,以不同的形式组织起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组织化程度 评价 热区 中国农民 世界人口 世界贸易组织 分散经营 社会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思考 被引量:6
6
作者 孙强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35-36,共2页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加入WTO后农业市场化、国际化的日益加深,尽快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的能力,实现农民增收,是当前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在加快农民组织化进程可供选择的途径中,近年来蓬...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加入WTO后农业市场化、国际化的日益加深,尽快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的能力,实现农民增收,是当前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在加快农民组织化进程可供选择的途径中,近年来蓬勃兴起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初步呈现出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为农村合作经济开辟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农民组织化程度 中国 WTO 法律 政策 家庭承包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被引量:2
7
作者 马东才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5年第1期8-9,共2页
作为农业产业化纽带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传统的“公司加农户”模式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采取农民互助、合作的自愿形式,政府要给予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和优惠,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 作为农业产业化纽带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传统的“公司加农户”模式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采取农民互助、合作的自愿形式,政府要给予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和优惠,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业产业化 发展 农民增收 扶持 公司 互助 优惠 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提高我国农民组织化程度问题
8
作者 王昌义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2-35,共4页
仔细翻阅我国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史志,我们可以发现,建国四十年,我国农村改革与发是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农民的组织史,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一赢是贯穿我国农村各个发展时期的一根逻辑主线。早在1943年11月毛泽东同志就向广人农民... 仔细翻阅我国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史志,我们可以发现,建国四十年,我国农村改革与发是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农民的组织史,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一赢是贯穿我国农村各个发展时期的一根逻辑主线。早在1943年11月毛泽东同志就向广人农民明确地提出了“组织起来”的几号,解放以后,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村发展 毛泽东同志 农村改革 逻辑主线 党的领导 组织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提高我国农民组织化程度
9
作者 王昌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3期41-45,共5页
一、微观组织化和宏观组织化的强弱交替:对我国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历史回顾与现实评价 建国40年来,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农民的组织史,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一直是贯穿我国农村各个发展时期的一根逻辑主线。早在1943年1... 一、微观组织化和宏观组织化的强弱交替:对我国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历史回顾与现实评价 建国40年来,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农民的组织史,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一直是贯穿我国农村各个发展时期的一根逻辑主线。早在1943年11月毛泽东同志就向广大农民明确提出了“组织起来”的口号,解放以后,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奏出了一曲又一曲组织起来、团结奋斗的动人凯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组织化程度 我国农民 我国农村 广大农民 宏观组织 农民家庭 微观组织 村级合作经济组织 家庭经营 大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推进热作产业升级
10
《中国热带农业》 2011年第2期19-22,共4页
发展热作产业对满足市场需求、热区农民增收和建设热区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越来越频繁的自然灾害,热作产业必须大力提升技术水平,推进产业升级,才能增强竞争力,赢得发展空间。要做到这一点,其中... 发展热作产业对满足市场需求、热区农民增收和建设热区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越来越频繁的自然灾害,热作产业必须大力提升技术水平,推进产业升级,才能增强竞争力,赢得发展空间。要做到这一点,其中最关键也是最迫切的问题在于如何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升级 农民组织化程度 热作产业 市场需求 农民增收 自然灾害 市场竞争 科技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11
作者 吴春垒 《现代化农业》 2005年第3期33-34,共2页
  阐述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性质,即它是农业产业化的纽带,是对传统的“公司+农户”模式的进一步完善;论述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意义;提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采取农民互助、合作的自愿形式,政府要给予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和...   阐述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性质,即它是农业产业化的纽带,是对传统的“公司+农户”模式的进一步完善;论述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意义;提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采取农民互助、合作的自愿形式,政府要给予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和优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农民组织化程度 发展 “公司+农户”模式 扶持 优惠 农业产业化 自愿 重要意义 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组织化程度是减轻农民负担的关键
12
作者 王修书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7-109,共3页
农民负担问题一直困扰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并直接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解决农民减负问题时,学界和决策层缺乏对其内在机制的深入研究,只是在表层推出若干举措,在实践上效果有限。笔者认为,农民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组织化程... 农民负担问题一直困扰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并直接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解决农民减负问题时,学界和决策层缺乏对其内在机制的深入研究,只是在表层推出若干举措,在实践上效果有限。笔者认为,农民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和由此而来的弱势地位。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必须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他们从单纯的规则接受者变为规则制定的参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负担 农民组织化程度 合作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推进农民组织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虹 许化冰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业产业化经营 进程 社会保障权益 宏观调控能力 农村改革 新农村建设 市场化 利益机制 经营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宁、川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及制约因素调查 被引量:35
14
作者 孔祥智 张小林 +1 位作者 庞晓鹏 马九杰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57,共6页
一、基本假设和关键问题 (一)基本假设 本研究的基本假设是:从长期来看,以农户为主体的基本经营制度不会改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程度也不会发生实质性变化,因而,要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水平,提高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程度和... 一、基本假设和关键问题 (一)基本假设 本研究的基本假设是:从长期来看,以农户为主体的基本经营制度不会改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程度也不会发生实质性变化,因而,要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水平,提高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程度和新技术应用水平,必须不断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而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制约因素 农民组织化程度 基本经营制度 农业生产 现代化水平 基本假设 应用水平 大力发展 规模化 实质性 新技术 大市场 小农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立法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郭海霞 任大鹏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41,共3页
现阶段,我国农村大量涌现的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的新型经济组织形式.它有效地改变了单个农民面对市场时的弱势地位,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新途径.我国已加入WTO,农产品要在全球范围内参与竞争,但由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信息不... 现阶段,我国农村大量涌现的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的新型经济组织形式.它有效地改变了单个农民面对市场时的弱势地位,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新途径.我国已加入WTO,农产品要在全球范围内参与竞争,但由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信息不通畅,家庭承包体制下小规模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之间难以有效对接,阻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及农村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O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大市场 分散经营 农民组织化程度 增加收入 经济组织形式 内参 中国 弱势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意义与对策思考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博文 杨涛 马敬桂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2-3,共2页
关键词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农民收入 农民组织化程度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涛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村经济发展 农民收入 农经部门 各级政府 葫芦岛市 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增收创业的新载体
18
《中国西瓜甜瓜》 2005年第1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创业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新载体 农民组织化程度 多种形式 农产品竞争力 农村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新型农业合作组织的创建条件及制约因素思考 被引量:11
19
作者 苑丰 刘武芳 韩柱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16,共2页
新型农业合作组织(也可称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在农业经济商品化发展中,农民自愿参加并建立,服务于农民自身的自助组织.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费用、抬高谈判地位、有效避免各种农业经... 新型农业合作组织(也可称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在农业经济商品化发展中,农民自愿参加并建立,服务于农民自身的自助组织.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费用、抬高谈判地位、有效避免各种农业经营风险上都愈发显现了积极作用,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合理选择.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我国新型农业合作组织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创建和发展中仍面临着较严重的外部环境与内在条件的制约,存在着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合作组织 制约因素 创建条件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农民组织化程度 市场经济体制 农业经营风险 农村经济发展 商品化发展 农业经济 交易费用 积极作用 发展阶段 中国 自助 谈判 上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欣 方天堃 武凤平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5-35,共1页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需求的诱致性动因 (一)降低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交易费用.在制度经济学中存在完全竞争市场交易成本为零的假设,而在现实中,市场参与者进入市场不可能获得完备的市场信息,更不可能实现交易费用等于零.
关键词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政策建设 市场交易成本 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产品流通 农业生产资料 交易费用 市场信息 制度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