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以经营规模与劳动力转移为调节变量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桂英 谢文军 +3 位作者 陈跃灵 杨梦琦 张梦梅 周利平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1-279,共9页
厘清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理,对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利用2003—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统计数据,构建加入工具变量的两阶段最小二乘模型(IV—2SLS),深入探究农业机械化对我国农民收... 厘清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理,对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利用2003—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统计数据,构建加入工具变量的两阶段最小二乘模型(IV—2SLS),深入探究农业机械化对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产生显著的影响,两者呈倒“U”型关系,即农民收入先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发生增长,后随着农户对农机需求趋于饱和发生下降。经营规模与劳动力转移在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中都产生增强性的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粮食主产区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产生显著影响,非粮食主产区影响不显著。提出有关部门应积极优化城乡就业环境,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农民增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同时对不同农业生产条件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民收入 经营规模 劳动力转移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农业产业结构时空演变及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基于山西省的实证
2
作者 左海霞 李万明 +1 位作者 赵敏 王兴华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3,共6页
文章采用2001—2020年山西省的面板数据,基于农业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系数和转换方向系数,分析山西省县域层面的农业结构及其内部产业时空变化趋势和发展规律,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山西... 文章采用2001—2020年山西省的面板数据,基于农业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系数和转换方向系数,分析山西省县域层面的农业结构及其内部产业时空变化趋势和发展规律,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农、林、牧、渔业发展可以分为缓慢增长阶段、快速增长阶段,以及波动变化并趋于稳定三个阶段;各县域农、林、牧、渔产业结构转换速度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农业产业占比减少主要发生在山西省南部区域的县域,林业产业占比减少仅仅发生在临猗县和平定县,牧业和渔业产业的调整相对呈现无规律性变化。山西省县域农、林、牧、渔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相邻县域间基本不存在协同合作效应,受全省经济水平、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较小。山西省农业结构中的林业产业和渔业产业与农民收入不具有显著相关性,农业产业和牧业产业与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09和0.385,但是解释度较低,仅为2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结构 时空演变 农民收入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常志强 《农机科技推广》 2025年第2期18-20,23,共4页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1959年,毛泽东主席曾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重要论断;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这是历史的总结,也是现实的激励,更是未来...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1959年,毛泽东主席曾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重要论断;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这是历史的总结,也是现实的激励,更是未来的昭示。事实也证明了农业机械化在保障现代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农业机械化的贡献没有在指标上量化过。笔者通过有关统计数据,结合日常工作,分析了农机化发展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贡献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出 根本出路 粮食安全 农业机械化 农民收入 农业增效 农业农村现代化 统计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四五”时期农民收入变动及“十五五”时期发展趋势
4
作者 孔祥智 孙倩楠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共12页
“十四五”时期,农民收入总量稳步增长但增速放缓,城乡和区域“相对差距缩小、绝对差距扩大”特征明显,收入结构深度调整但财产性收入占比过低,农民职业化效果明显但农业经营收入优势减弱。“十五五”时期,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农村产业... “十四五”时期,农民收入总量稳步增长但增速放缓,城乡和区域“相对差距缩小、绝对差距扩大”特征明显,收入结构深度调整但财产性收入占比过低,农民职业化效果明显但农业经营收入优势减弱。“十五五”时期,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农村产业融合、城乡要素流动等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但需破解粮食保供与增收矛盾、产业融合层次不足、城乡融合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必须强化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协同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融合、构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长效机制,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收入 城乡融合 粮食安全 产业融合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农民收入的时空影响研究
5
作者 赵清俊 周雨菡 《南方农机》 2025年第2期32-35,共4页
【目的】探究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相邻省份农民收入的影响,评估其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基于2008—202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模型分析农业机械化与区域农民收入的关系。【结果】研究发现,中国农民收入呈现出正向... 【目的】探究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相邻省份农民收入的影响,评估其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基于2008—202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模型分析农业机械化与区域农民收入的关系。【结果】研究发现,中国农民收入呈现出正向空间关系和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农业机械化显著提升了农民收入,农民收入不仅受本地区农业机械的影响,还受到相邻地区农业机械的影响。【结论】农业机械化对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其影响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惠及相邻地区,而其他因素如节水技术、政府财政支农和城镇化同样对农民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空间溢出效应 农民收入 节水机械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产融合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来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试点政策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4
6
作者 卢京宇 郭俊华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79,共11页
三产融合是农民增收致富、农业提质增效的强劲动能。文章基于2013—2022年中国1836个县域面板数据,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三产融合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三产融合试点政策能... 三产融合是农民增收致富、农业提质增效的强劲动能。文章基于2013—2022年中国1836个县域面板数据,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三产融合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三产融合试点政策能显著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且该政策效应在革命老区和非生态功能区表现更为明显,而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异并不明显;机制分析表明,三产融合试点政策能加快农村产业内源式融合与外延式融合,通过扩大农业内部经济规模、推动农业产业链向外延伸两条作用路径提升农民收入;拓展分析发现,试点政策的农业产业链外部延伸效应同样体现在住宿餐饮、休闲娱乐及科普教育等业态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产融合 农民收入 内源式融合 外延式融合 多期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素养、创业行为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2
7
作者 蒋洁洁 夏春萍 +1 位作者 王翠翠 梁芷莹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3,共5页
文章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微观数据,利用层次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素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创业行为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1)数字素养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且这种效应在处理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存在... 文章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微观数据,利用层次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素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创业行为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1)数字素养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且这种效应在处理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存在。(2)创业行为在数字素养影响农民收入的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其中,创业决策、创业数量和创业绩效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分别为22.49%、25.34%和17.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素养 创业决策 创业数量 创业绩效 农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服务外包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贺登科 何蒲明 +1 位作者 魏君英 田红宇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7-343,共7页
剖析农机服务外包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31个省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农机服务外包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农机服务外包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机服务... 剖析农机服务外包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31个省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农机服务外包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农机服务外包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机服务外包对农民收入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经过稳健性检验结果依旧显著;农机服务外包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通过促进非农就业和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来实现。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机服务外包在粮食主产区和内陆地区对农民收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农机服务外包在非粮食主产区和沿海地区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基于此,提出完善农机服务外包制度;提升农机服务主体水平,激发农民对农机服务外包的内生需求;针对不同省份发展差异,实施差异化扶持政策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服务外包 农民收入 非农就业 农业经营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张晋晋 岳婷婷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4-58,共15页
基于2011—202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系统探讨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能有效促进农民绝对收入增长,并有助于缩小城... 基于2011—202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系统探讨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能有效促进农民绝对收入增长,并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区域收入差距,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增收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和粮食功能区差异。机制分析发现,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农业土地生产率在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农业新质生产力关注度对农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据此,建议构建“政策聚焦-要素优化-空间协同”的三维推进体系:宏观层面健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引导与激励机制,中观层面强化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土地生产率提升,空间层面因地制宜制定区域差异化发展策略,以此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民收入 生产率提升 农业新质生产力关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风险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晨 郝世绵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2期174-177,共4页
立足于气候的独特属性,系统剖析了气候风险产生的根源,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总结了其对农民收入的多重负面影响。为应对挑战,提出三大防御措施:一是强化农业生产保障体系,通过土壤管理、粮食储备及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提升农业适应力... 立足于气候的独特属性,系统剖析了气候风险产生的根源,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总结了其对农民收入的多重负面影响。为应对挑战,提出三大防御措施:一是强化农业生产保障体系,通过土壤管理、粮食储备及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提升农业适应力和韧性;二是构建全方位风险防范与应对机制,包括病虫害防治、灾后恢复和发展农业保险,为农业生产提供安全保障;三是强化农民健康保障体系,鉴于气候变化对农民健康的深远影响,通过改善医疗条件、加强健康教育等措施,提升农民健康素养。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进一步探索气候风险防御新路径,为农民增收与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可为相关政策研究与制定提供参考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收入 气候风险 成因 影响 防御措施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农民收入质量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明明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260-266,273,共8页
基于黄河流域2011—2022年9省(自治区)面板数据,构建农民收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测度黄河流域农民收入质量、探讨区域差异,进一步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11—2022年黄河流域9省(自... 基于黄河流域2011—2022年9省(自治区)面板数据,构建农民收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测度黄河流域农民收入质量、探讨区域差异,进一步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11—2022年黄河流域9省(自治区)农民收入质量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农民收入质量的区间差异较大,阶段性特征明显,区域间差距拉大。②黄河流域农民收入质量整体差异逐渐缩小,区域间差异是导致黄河流域农民收入质量相对差异的主要来源。③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城镇化和财政支农促进农民收入质量的提高,而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等因素则不利于农民收入质量的提升。据此提出,关注农民收入质量,推动农民收入增长;补齐农民收入质量短板,提升农民收入质量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收入质量 区域差异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基于德阳市区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12
作者 黄芬 程晓林 肖铁忠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6-352,共7页
明晰德阳市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通过农用机械总动力、节水灌溉类机械及农用水泵3个自变量,综合揭示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并提出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建议。基于2011—2022年德阳市县域层面的面板数... 明晰德阳市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通过农用机械总动力、节水灌溉类机械及农用水泵3个自变量,综合揭示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并提出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建议。基于2011—2022年德阳市县域层面的面板数据,以农民可支配收入为研究对象,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来分析农用机械总动力、节水灌溉类机械和农用水泵等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实证检验农业机械化各指标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农业机械化通过农用机械总动力和节水灌溉类机械对农民收入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农用机械总动力每增加10 MW,促进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4350元,节水灌溉类机械每增加1套,促进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534元;而农用水泵对农民收入起抑制作用,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产生显著的负向效应,农用水泵每增加1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减少7160元。建议政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配套设备的完善;提升农业机械技术创新水平和农业机械效率;提高农机购置补贴额度和补贴范围,完善农机服务体系,降低农机售后服务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民收入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农业作业效率 劳动力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三产融合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以拉萨市为例
13
作者 刘健 王嘉宁 《广东蚕业》 2025年第4期77-79,共3页
实现农民收入增长,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一直是“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文章基于2012—2021年拉萨市相关数据,构建了农村三产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了拉萨市农村三产融合水... 实现农民收入增长,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一直是“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文章基于2012—2021年拉萨市相关数据,构建了农村三产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了拉萨市农村三产融合水平,对农村三产融合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12—2021年间,拉萨市农村三产融合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极个别年份同比有所下降,拉萨市三产融合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产融合 农民收入 影响 熵值法 拉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收入现状及提升对策
14
作者 陈超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0期196-198,共3页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收入现状及提升对策成为研究焦点。目前,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收入来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但增收仍面临多重挑战。农民工资收入增长放缓、农业经营收益不高、农村财产积累与资源转化难、财政转移支付增长不足,以...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收入现状及提升对策成为研究焦点。目前,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收入来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但增收仍面临多重挑战。农民工资收入增长放缓、农业经营收益不高、农村财产积累与资源转化难、财政转移支付增长不足,以及农民收入存在区域差异等问题制约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了提升农民就业质量、优化农业要素配置、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强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保障等提升对策,旨在通过系统性改革和多维政策支持,协同政府、市场与农民主体,破解农民增收困局,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收入 乡村振兴 现状 提升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农村电商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侯玲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3期6-10,15,共6页
基于2013—2022年湖南省14个市州的面板数据,明晰农村电商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为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探寻新途径。研究方法为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发现,湖南省农村电商发展有助于提升农民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 基于2013—2022年湖南省14个市州的面板数据,明晰农村电商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为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探寻新途径。研究方法为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发现,湖南省农村电商发展有助于提升农民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且对不同来源收入的影响程度不一;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湘北、湘中、湘南和湘西地区农村电商发展均能够促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但影响程度存在地区异质性。推动农村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需通过资源整合,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品牌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电商 农民收入 共同富裕 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补贴、农民收入对农业保险影响的异质性研究
16
作者 袁世一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90-195,206,共7页
使用2009—2023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分区域研究财政补贴、农民收入对农业保险影响的异质性,采用“横向+纵向”反向研究农民收入对于农业保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全国来看,财政补贴和农民收入对农业保险具有显著的... 使用2009—2023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分区域研究财政补贴、农民收入对农业保险影响的异质性,采用“横向+纵向”反向研究农民收入对于农业保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全国来看,财政补贴和农民收入对农业保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财政补贴对农业保险的影响程度大于农民收入;从区域范围来看,农民收入对各地区农业保险密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财政补贴在多数地区呈正向影响,仅西部地区为负;人均农业保险赔付额、人均农业产值和农村义务教育比重的系数均为正,但对农业保险密度的影响强度因地区而异;人均农业贷款和受灾程度对不同地区的农业保险密度影响不同,东北地区人均农业贷款的系数为正,其他地区为负;受灾程度除中部地区系数为负外,其他地区均为正。据此提出采取差异化的财政补贴,优化保险环境;扩大农业保险的普及范围,保障农民收益;增加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补贴 农民收入 农业保险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协调性研究
17
作者 安孜奕 毕茜岭 娄厦 《现代化农业》 2025年第4期69-73,共5页
文章以乡村振兴视角为出发点,围绕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的协调性展开研究。共收集了2019~2021年全国31个省份的相关农业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粮食主销区与粮食生产区之间在粮食生产贡献和农民经... 文章以乡村振兴视角为出发点,围绕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的协调性展开研究。共收集了2019~2021年全国31个省份的相关农业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粮食主销区与粮食生产区之间在粮食生产贡献和农民经济效益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该差异在粮食主销区呈现正向差距,而粮食主产区呈现负向差距。这表明相对于其粮食贡献,粮食主产区农民的收入水平仍较为低下。为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协调性,促进乡村振兴,建议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区的生产方式,并制定更为完善的政策措施,缩小粮食生产区内外部经济差距,从而推动农民经济效益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粮食生产 农民收入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黄军章 黄国富 罗兴仲 《江西农业》 2025年第6期27-29,共3页
农业不仅承担着粮食安全的重任,而且深刻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农业机械化通过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有效地替代了传统的人力和畜力作业,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作业精度,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 农业不仅承担着粮食安全的重任,而且深刻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农业机械化通过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有效地替代了传统的人力和畜力作业,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作业精度,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分析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多维影响,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和路径,旨在为政府决策、农业发展规划和农民实践提供科学指导和参考,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民收入 农村经济发展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产业链整合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分析
19
作者 王慧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期24-26,共3页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产业链的整合逐渐成为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该文首先对农业产业链整合的概念与现状进行了阐述,随后探讨了农业产业链整合的关键要素,如政策支持、合作机制、市场导向等,最后分析了农业产业链整合对农...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产业链的整合逐渐成为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该文首先对农业产业链整合的概念与现状进行了阐述,随后探讨了农业产业链整合的关键要素,如政策支持、合作机制、市场导向等,最后分析了农业产业链整合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机制,并结合实际案例进一步表明,农业产业链整合不仅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还提高了农民的议价能力,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多元化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链整合 农民收入 收入增长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蔬菜种植对提高乡镇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20
作者 郭振华 《当代农机》 2025年第5期27-28,共2页
随着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对饮食的期望与食物的质量标准也日益增高。大棚蔬菜种植模式不仅能够满足市场对蔬菜新鲜度、安全性、多样性的需求,还能提升大棚蔬菜的产量与品质,成为引领蔬菜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途径。鉴于此,分... 随着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对饮食的期望与食物的质量标准也日益增高。大棚蔬菜种植模式不仅能够满足市场对蔬菜新鲜度、安全性、多样性的需求,还能提升大棚蔬菜的产量与品质,成为引领蔬菜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途径。鉴于此,分析了大棚蔬菜种植对提高乡镇农民收入的影响,并提出提高乡镇农民收入的策略和建议,期望为改善乡镇农民生活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蔬菜 乡镇农民收入 科学管理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