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乡土依恋与农民德性:农民德育的道德想象——基于乡土文学研究及其乡村社会的实地调查
被引量:
7
1
作者
薛晓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9-150,共12页
在农业文明面临瓦解、村庄社会解体的情况下,现代文明在困惑中呼唤乡村世界的意义。在这种反思和困惑中,文学作品似乎比社会学更敏感,在怀旧情绪中叙述乡土依恋的情怀——田野想象、小城情结和村庄眷恋。这种现代性的图景是我们思考农...
在农业文明面临瓦解、村庄社会解体的情况下,现代文明在困惑中呼唤乡村世界的意义。在这种反思和困惑中,文学作品似乎比社会学更敏感,在怀旧情绪中叙述乡土依恋的情怀——田野想象、小城情结和村庄眷恋。这种现代性的图景是我们思考农民德性及其道德教育的起点。乡村生活包含着农民自己的王国梦想,乡土依恋不仅是一种生活情感,更是一种道德信仰,包含着乡村世界完整的价值体系。这是基于美好人性的道德设计,也是基于乡土依恋的教育立场。乡土依恋并非作为离土者或文学家情有独钟的浪漫情思,而是深藏于农民德性中的一种集体意识。这既是农业文明的道德遗产,也是乡村世界留给农民的道德本性。作为农民文化自信的依据,乡土依恋是农民德育的必要前提,也是农民德育道德认同的可靠基础。城市的"福利"、乡村的"精神"是新农村农民德育的道德计划,也是新农村农民德育的理想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依恋
农民德性
道
德
教育
农民
文化
乡土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乡土依恋与农民德性:农民德育的道德想象——基于乡土文学研究及其乡村社会的实地调查
被引量:
7
1
作者
薛晓阳
机构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9-150,共12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4JJD880012)
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苏政办发[2013]56号)
文摘
在农业文明面临瓦解、村庄社会解体的情况下,现代文明在困惑中呼唤乡村世界的意义。在这种反思和困惑中,文学作品似乎比社会学更敏感,在怀旧情绪中叙述乡土依恋的情怀——田野想象、小城情结和村庄眷恋。这种现代性的图景是我们思考农民德性及其道德教育的起点。乡村生活包含着农民自己的王国梦想,乡土依恋不仅是一种生活情感,更是一种道德信仰,包含着乡村世界完整的价值体系。这是基于美好人性的道德设计,也是基于乡土依恋的教育立场。乡土依恋并非作为离土者或文学家情有独钟的浪漫情思,而是深藏于农民德性中的一种集体意识。这既是农业文明的道德遗产,也是乡村世界留给农民的道德本性。作为农民文化自信的依据,乡土依恋是农民德育的必要前提,也是农民德育道德认同的可靠基础。城市的"福利"、乡村的"精神"是新农村农民德育的道德计划,也是新农村农民德育的理想图景。
关键词
乡土依恋
农民德性
道
德
教育
农民
文化
乡土文学
Keywords
homeland attachment
the farmers' morality
moral education
farmer culture
homeland literary
分类号
D422.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C416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乡土依恋与农民德性:农民德育的道德想象——基于乡土文学研究及其乡村社会的实地调查
薛晓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