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份认同的“内卷化”:危险及其消解的策略——论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身份认同危机 被引量:7
1
作者 严从根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19,共3页
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不能融入城市社会,又不想回归农村社会,他们成了"漂泊的一族",并因此产生了身份认同的"内卷化"危机。"内卷化"的身份认同使他们经常会用一些消极的方式来倾泻他们的不满情绪,这严... 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不能融入城市社会,又不想回归农村社会,他们成了"漂泊的一族",并因此产生了身份认同的"内卷化"危机。"内卷化"的身份认同使他们经常会用一些消极的方式来倾泻他们的不满情绪,这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消除身份认同危机的现实教育策略是尽快取消农民工子弟学校,使农民工子弟都能够进入城市的公立学校就读,使教育走进农民工子弟的生活世界,使农民工子弟和城市同龄人能够有效地进行日常生活式的交往,同时需要帮助农民工子弟从"城市神话"中清醒过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子弟 身份认同 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教育如何生产底层?——一项关于北京市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考察 被引量:7
2
作者 石长慧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7-122,共6页
本文基于对北京市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田野调查,从学校的日常实践和学生的反应入手,考察了农民工子弟学校产生和变迁的背景,校长的办学动机,学校的建校策略、招生策略、教学策略、教师角色以及学生的"反学校文化",揭示了农... 本文基于对北京市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田野调查,从学校的日常实践和学生的反应入手,考察了农民工子弟学校产生和变迁的背景,校长的办学动机,学校的建校策略、招生策略、教学策略、教师角色以及学生的"反学校文化",揭示了农民工子弟学校生产社会底层的逻辑和机制。研究发现:农民工子弟学校所提供的低质教育,加之农民工子女自身的自我放弃,使得他们逐渐丧失了好好学习以实现向上流动的态度和能力,最终重复了父辈混迹于底层的命运。农民工子弟学校通过低质教育生产社会底层,也促成了社会结构中农民工群体社会底层地位的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子弟 学校教育 农民工子女再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美国经验看我国解决农民工子弟就学问题的思路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明华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7-80,共4页
关键词 农村基础教育 农民子弟 就学问题 美国 中国 教育质量 教育经费 特许学校 教育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子弟与城市中小学生人文素质发展相互影响研究
4
作者 谢龙华 张涤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7-200,共4页
农民工子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特殊教育群体。这一群体的存在,给部分城市中小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带来了等级观念、交往障碍、自负心理、集体意识等方面消极影响。相应地,可通过价值观的教育、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自我认知能力的... 农民工子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特殊教育群体。这一群体的存在,给部分城市中小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带来了等级观念、交往障碍、自负心理、集体意识等方面消极影响。相应地,可通过价值观的教育、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自我认知能力的提升和良好班集体的创建来培养城市中小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子弟 城市中小学生 人文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学校文化与阶级再生产:“小子”与“子弟”之比较 被引量:103
5
作者 周潇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92,共23页
作者通过对北京某打工子弟学校的田野调查后发现,在农民工"子弟"中间盛行着类似《学做工》中所描述的工人阶级"小子"的反学校文化。但是,由于制度安排与社会条件的差异,"子弟"与"小子"的反学... 作者通过对北京某打工子弟学校的田野调查后发现,在农民工"子弟"中间盛行着类似《学做工》中所描述的工人阶级"小子"的反学校文化。但是,由于制度安排与社会条件的差异,"子弟"与"小子"的反学校文化却是形似质异的。"子弟"的"反抗"更多是一种自我放弃的表达形式而非对支配秩序的洞察与抗争。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子弟"反学校文化的生产机制后指出,农民工劳动力再生产的低成本组织模式导致"子弟"高度边缘化的生存状态,这使得他们难以通过教育向上流动,从而以拒绝知识的形式放弃了学业,也因此完成了作为底层的社会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子弟 反学校文化 再生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份认同与教育选择——从农业中学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职业教育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加龙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0期75-80,共6页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村的教育问题。农业中学作为党领导教育独立探索的新型中学,起初为解决农村高小毕业生升学问题而设,随后转向重点支援农业生产、加速新中国农业建设的需要,采取半农半读形式,扎根农村办学,以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村的教育问题。农业中学作为党领导教育独立探索的新型中学,起初为解决农村高小毕业生升学问题而设,随后转向重点支援农业生产、加速新中国农业建设的需要,采取半农半读形式,扎根农村办学,以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为目标。农业中学是贯彻党的"两条腿走路"办学方针的具体实践,是教育管理权限下放、科技革命与职业教育在农村兴起的外在表现,是为了强化农民身份认同而预设的教育选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 农业中学 农民子弟 身份认同 教育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千世界
7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38-39,共2页
○为避免农民子弟因经济困难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安徽省亳州市政府规定:父母双方均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及民办教师子女和父母双亡的孤儿,从1994年起,凡是被高校正式录取后。
关键词 农民子弟 父母双亡 《中国教育报》 农业生产 安徽省亳州市 花猫 副科级 正处级 副处级 诺维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文和谐教育的新启示
8
作者 韦永琼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8-81,共4页
欧文基于环境决定论,为实现其和谐社会的理想,曾为英国劳工及其子女兴办教育。受此启发,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对"城中村"农民工子弟学校与其所处社区间互动发展关系的重视,将更有利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与成长,更有利于... 欧文基于环境决定论,为实现其和谐社会的理想,曾为英国劳工及其子女兴办教育。受此启发,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对"城中村"农民工子弟学校与其所处社区间互动发展关系的重视,将更有利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与成长,更有利于城市社区安定团结与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文 和谐教育 “城中村” 农民子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珍珍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农村留守子女 父母 农民子弟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被引量:18
10
作者 石文惠 史平 +1 位作者 马兰艳 任福秀 《中国健康教育》 2006年第10期744-746,755,共4页
目的评价在小学生中开展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小学生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基础。方法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两所农名工子弟学校作为干预对象,通过每周开设健康课、开展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会、绘画、板报比赛,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 目的评价在小学生中开展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小学生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基础。方法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两所农名工子弟学校作为干预对象,通过每周开设健康课、开展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会、绘画、板报比赛,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和设立报栏、健康知识角等多种形式进行卫生知识健康教育。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干预前后农民工子弟学校与普通学校学生卫生知识知、信、行的变化,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小学生预防龋齿、沙眼、近视及肥胖知识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61.4%、23.6%、54.7%、48.6%,干预后分别上升为90.4%、81.4%、93.8%、90.9%,对照普通小学分别为76.5%、33.8%、86.2%、75.2%,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干预前学生按时接种疫苗率、拥有自己毛巾、希望得到健康指导的比例分别为38.4%、54.5%、85.9%,干预后分别上升为90.7%、86.3%、96.7%,对照普通小学分别为79.1%、94.3%、94.5%,部分知识掌握程度超过当地普通小学,健康行为的形成率明显提高,性别对健康教育效果有影响。结论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效果显著,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子弟学校 小学生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流动儿童的受教育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莹莹 江娟 《河南农业》 2009年第9X期61-61,64,共2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从而造成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成为流动人口。而流动人口子女随着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居住并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即流动儿童。流动儿童是城市中的特殊群体。在受教育方面,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从而造成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成为流动人口。而流动人口子女随着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居住并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即流动儿童。流动儿童是城市中的特殊群体。在受教育方面,流动儿童只有缴纳高额的借读费和赞助费才能进入当地公立学校,而流动人口一般收入微薄,没有能力负担这些费用,于是流动儿童的受教育存在很多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教育问题 流动人口子女 农民子弟 流入地 子弟学校 农村人口 家庭教育环境 学习能力 学生家庭 公立中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系新龙学校 爱心捐资助学——苏宁“1+1阳光行”
12
作者 徐正飞 《绿色中国》 2007年第11X期52-53,共2页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开展,农民工大量进入城市,各地农民工子弟学校应运而生,但由于受种种条件的制约,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前途堪忧。几年前,关于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的报道就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那些包裹着沉甸甸的同情...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开展,农民工大量进入城市,各地农民工子弟学校应运而生,但由于受种种条件的制约,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前途堪忧。几年前,关于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的报道就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那些包裹着沉甸甸的同情和焦虑的文字,一度让社会为之震惊,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北京市昌平区新龙学校,众多打工子弟学校中富有代表性的一所,在经历了5年的艰难辗转之后,今年9月被推到了命运的风口浪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弟学校 农民子弟 北京市昌平区 外来务工人员 一所 经济频道 张近东 李玲蔚 熊倪 慈善拍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