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失地型群体性事件视域的农民利益表达与权益的维护 被引量:7
1
作者 刘玉雁 刘彤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7-160,共4页
失地型群体性事件近几年来呈多发的趋势,预防或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保障农民的利益诉求。因此,有必要加强失地农民的权利保障,限制地方政府权力;完善利益表达和协调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矛盾监测预警和... 失地型群体性事件近几年来呈多发的趋势,预防或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保障农民的利益诉求。因此,有必要加强失地农民的权利保障,限制地方政府权力;完善利益表达和协调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矛盾监测预警和调查处理机制;提升农民法律意识和社会参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利益表达 权利维护 失地型群体性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期农民利益表达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何卫平 胡启南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1-95,共5页
农民利益表达的困境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影响了政治系统的良性运行,同时也关乎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问题。在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原有的价值规范不断受到冲击,整个农村社会结构面临着新的分化、整合,社会... 农民利益表达的困境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影响了政治系统的良性运行,同时也关乎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问题。在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原有的价值规范不断受到冲击,整个农村社会结构面临着新的分化、整合,社会资源利益面临着重新分配,农民利益表达在现实的政治场域中面临着诸多的困境。摆脱这一困境之路径选择可以从农民利益表达主体层面、农民利益表达制度层面及资本层面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农民利益表达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弱者武器的传媒:农民利益表达与抗争的策略选择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2-176,共5页
在当前利益表达与协调机制不够健全完善的情况下,借助一定的社会力量是处于弱者地位的农民进行利益表达与维权抗争比较经常的策略性行动。本研究主要运用了底层视角与理论试图探讨传媒作为弱者的武器和策略选择何以可能、作为弱者武器... 在当前利益表达与协调机制不够健全完善的情况下,借助一定的社会力量是处于弱者地位的农民进行利益表达与维权抗争比较经常的策略性行动。本研究主要运用了底层视角与理论试图探讨传媒作为弱者的武器和策略选择何以可能、作为弱者武器的传媒何以可为、作为弱者的农民媒介表达何以可行这样一些问题,从而弥补了学术界在底层社会与传媒之关系方面研究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者武器 传媒 农民利益表达 维权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庄社会治理:理解农民利益表达行动的一个解释框架--两个特殊案例的一般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晓慧 刘燕舞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9-106,共8页
与既有"底层抗争"范式侧重"个人"和"国家治理"范式侧重"国家"不同,"村庄社会治理"范式更侧重从"社会"的角度将农民的利益表达行动下沉到村庄社会结构中进行考察。研究发现... 与既有"底层抗争"范式侧重"个人"和"国家治理"范式侧重"国家"不同,"村庄社会治理"范式更侧重从"社会"的角度将农民的利益表达行动下沉到村庄社会结构中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内生于村庄社会的矛盾纠纷,既非底层抗争,亦非农民谋利,其通过矛盾外延的形式表现出的是求助的性质。村庄社会治理框架认为,农民利益表达行动本质上是村庄社会治理问题,其形成与村庄社会自我治理能力和村庄社会他我治理能力的双重弱化有关。正视这一点,对于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制和增强农村社会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社会治理”范式 农民利益表达行动 求助型上访 村庄社会治理能力弱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利益表达权的缺失与保障 被引量:14
5
作者 赵子良 《现代农业科技》 2005年第1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农民利益表达 村民自治制度 权利缺失 权利保障 立法完善 社团组织 农村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利益表达路径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高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14671-14673,共3页
在分析农民利益表达路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从经济学和政治学的角度比较了农民利益表达内外路径,并对其进行了重新设计与规划。
关键词 农民利益表达路径 制度内利益表达 制度外利益表达 倾听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农民利益表达渠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屈娜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9年第8期7-8,共2页
介绍并分析了我国农民利益表达渠道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渠道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 农民利益表达 渠道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期农民利益的政治表达机制的完善
8
作者 蒋国河 温锐 孙萍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2-94,共3页
在深化农村改革的新时期,必须进一步健全农民利益的政治表达机制,才能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农村改革才会真正变成巨大的进步动力。健全农民利益的政治表达机制的重点,是要通过法律和制度建设推进农民组织建立和发展、保障农民... 在深化农村改革的新时期,必须进一步健全农民利益的政治表达机制,才能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农村改革才会真正变成巨大的进步动力。健全农民利益的政治表达机制的重点,是要通过法律和制度建设推进农民组织建立和发展、保障农民在村民自治中的主体地位和明确农民在权力机关的政治平等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改革 农民利益表达 农民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性维权与农民群体性利益表达及困境——来自湘中M村移民款事件的政治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13
9
作者 何绍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0-176,共7页
本文通过对湘中M村移民款事件的考察认为:农民维护群体性利益实践过程中,显性维权只是农民维权行动的一个类型,维权实践中更多的是隐性维权;农民之所以采取隐蔽的抵抗而不转向显性维权行动或群体性行动,不只是"权力—利益的结构之... 本文通过对湘中M村移民款事件的考察认为:农民维护群体性利益实践过程中,显性维权只是农民维权行动的一个类型,维权实践中更多的是隐性维权;农民之所以采取隐蔽的抵抗而不转向显性维权行动或群体性行动,不只是"权力—利益的结构之网"的阻隔,亦受农民日常生活理性与村庄生存规则等制约;对农民群体性利益表达及其困境的真实而深度理解与阐释,不仅需要对农民的显性维权行动进行考察,也需对隐性或萌芽状态下的维权行动进行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群体性利益表达 显性维权 隐性维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群体利益表达行动的文化嵌入性——一个少数民族村落“保地”行动的田野民族志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元元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4-100,共7页
斯科特对于农民"日常反抗"的经典研究为解读转型期中国农民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提供了一条可能路径,国内学者依此又拓展出"依法抗争""以法抗争"等结构取向的解释框架。本文以人类学民族志的方法对一个民... 斯科特对于农民"日常反抗"的经典研究为解读转型期中国农民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提供了一条可能路径,国内学者依此又拓展出"依法抗争""以法抗争"等结构取向的解释框架。本文以人类学民族志的方法对一个民族村落"保地"行动进行了文化解释。研究表明,下庄经济形态"再集体化"的行动策略实际上是一种群体利益表达的手段,其目的在于有效解决城镇化所带来的土地流失问题。本文认为,以场域的视角来看,农民群体利益表达行动不单受制于结构变迁而引发的权利意识觉醒,更是具体场景中文化意义之网过滤后的产物。由此,本文强调农民利益表达行动的"文化嵌入性",并以此视角对当前农民维权研究的主要范式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群体利益表达 文化嵌入性 田野民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的柔性处理方针与软化机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松柏 胡晓登 《求实》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3期259-260,共2页
  一、新时期的西部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   群体性事件是一种古老但永远新颖的人类现象.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经济基础剧变,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重组,利益格局重构和利益意识唤醒,社会价值取向多,观念分野,社会道德标准漂移和约束力降低...   一、新时期的西部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   群体性事件是一种古老但永远新颖的人类现象.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经济基础剧变,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重组,利益格局重构和利益意识唤醒,社会价值取向多,观念分野,社会道德标准漂移和约束力降低,导致与社会巨变相适应的社会心态浮躁和冲动倾向等现状的凸现.[1](P47-48)因此,社会转型期是群体性事件多发的特殊历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群体性事件 柔性处理 农民利益表达 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政府与农民关系研究述评——对当代中国社会学学者相关成果的考察 被引量:12
12
作者 俞弘强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5-41,共7页
当代中国社会学学者有关中国政府与农民关系的研究表现出两种明显的特点:一是在构筑"本土化学术"的同时,不断发掘和借鉴西方主流社会理论家和海外中国研究学者的成果,并与海外中国研究学者开展越来越多的学术合作。二是受专... 当代中国社会学学者有关中国政府与农民关系的研究表现出两种明显的特点:一是在构筑"本土化学术"的同时,不断发掘和借鉴西方主流社会理论家和海外中国研究学者的成果,并与海外中国研究学者开展越来越多的学术合作。二是受专业技能和个人旨趣等因素的影响,采取了不同的切入点。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社会学学者有关中国政府与农民关系研究的切入主要集中在:国家与社会、国家能力及其实现、基层组织的角色与关系、精英的构成与流动、农民的自主空间与利益表达等五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 农民 社会 国家能力 农民利益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制度层面探析农民民主权利的保障问题——以云南省永平县博南镇为例
13
作者 汪燕 《农村农业农民》 2007年第9期62-63,共2页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我国自实施"村民自治"以来。
关键词 农民利益表达 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乡镇人大 博南镇 人大代表 农民民主权利 制度层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