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何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传导机制与地区差异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林 何深茂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5,共14页
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二者的内在一致性,以及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然后将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数据与北京大学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匹配,实... 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二者的内在一致性,以及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然后将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数据与北京大学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匹配,实证检验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富裕、农业发展、农村生活与社会发展共享均有正向促进作用,进而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机制分析发现,县域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金融市场参与和县域产业升级两个渠道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两者的中介效应比例分别为10.4%和77.2%;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中西部地区、二线城市和数字普惠金融高水平发展地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更大。论文为发展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和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数字普惠金融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县域产业升级 金融市场参与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以余杭径山茶文化系统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新宇 蔡碧凡 周嘉韵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53-258,共6页
农业文化遗产是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本文以余杭径山茶文化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在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中的实践做法及经验启示。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生态、文化、... 农业文化遗产是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本文以余杭径山茶文化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在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中的实践做法及经验启示。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生态、文化、社会等角度,分析了余杭径山茶文化系统在保护传承农业文化遗产、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获取政策支持与社会参与、提升农村治理与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实践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文化遗产与共同富裕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创新保护利用农业文化遗产可以有效地盘活农村空间资源、推动农业与文旅相融合、实现农民可持续生计,促进农村地区的振兴发展,实现农民农村的共同富裕。因此,要发挥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价值,高效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政策支持、促进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培育农村治理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径山茶文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建明 夏鑫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7,共11页
农业新质生产力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赋能。基于2012—2022年我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未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 农业新质生产力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赋能。基于2012—2022年我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未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且该结论在经过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在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超过门槛值后,其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边际效应明显增强。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农业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集聚优质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带动本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而且能够破除资源流通梗阻,畅通要素循环渠道,助力周边地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相较于粮食主销区、产销平衡区,其影响在粮食主产区更强;相较于非资源型地区,其影响在资源型地区更强。为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进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各地应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大力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同时,结合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发展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农业生产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就业结构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4
作者 王琦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2,共6页
选取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考察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并探讨就业结构在新质生产力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之间的传导机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可以显著赋能农民农... 选取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考察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并探讨就业结构在新质生产力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之间的传导机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可以显著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就业结构在新质生产力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之间发挥显著中介效应。空间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提出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步伐、着力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推动省际新质生产力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加快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理论借鉴与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就业结构 高质量发展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证检验
5
作者 侯爽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77-82,共6页
探究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3—202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 探究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3—202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对东部地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产业结构升级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人力资本积累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劳动力回流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6
作者 张超 张克一 +1 位作者 郑宇 敬珠玛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9,共10页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助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振农村经济,已成为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支撑。选取2014—2023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量化考察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助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振农村经济,已成为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支撑。选取2014—2023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量化考察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以及农村劳动力回流的作用渠道。研究结果显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能够显著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进程。同时,在经过内生性探讨和稳健性考察后发现,这一结论具有较好稳健性。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回流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渠道。异质性分析结果证明,在南方地区和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正向驱动作用更明显。空间溢出效应检验结果说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能够在正向赋能本地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同时,推进毗邻地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劳动力回流 高质量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7
作者 张明皓 赵子雯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99,共17页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突出短板。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的能级革命”,通过乡村产业变革驱动、创新精神引领、绿色生产力转化、价值共创共享以及制度优化调适等途径,实现了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全面性维度的深层耦合...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突出短板。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的能级革命”,通过乡村产业变革驱动、创新精神引领、绿色生产力转化、价值共创共享以及制度优化调适等途径,实现了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全面性维度的深层耦合,构成助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核心力量。以新质生产力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仍面临来自传统生产力条件、文化观念、生态基础、分配机制和制度设置等方面的现实阻碍,亟待以新质生产力的点状扩散推动传统农业生产力有机更新,健全以新质人才理念为内核的农民综合素养培育体系,强化新质生产力与乡村生态产业多链贯通融合,完善数字公共服务包容性发展体系,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最终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全面深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产业振兴的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效应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林 丁晓兰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7-92,共16页
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面临着农民增收渠道少和持续性差等现实问题,以及城乡收入差距、区域收入差距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三大挑战,乡村产业振兴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使用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FGLS和PCSE回归... 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面临着农民增收渠道少和持续性差等现实问题,以及城乡收入差距、区域收入差距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三大挑战,乡村产业振兴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使用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FGLS和PCSE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乡村产业振兴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有助于实现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和农民三大收入差距缩小兼得的共同富裕效应,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乡村产业振兴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对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促进作用,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大于对缩小区域收入差距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乡村产业振兴高水平地区,乡村产业振兴可以促进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和缩小三大收入差距,即可实现富裕效应和共同效应;在乡村产业振兴低水平地区,乡村产业振兴仅对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产业振兴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可支配收入增长 三大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农村劳动力迁移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霞 张玉龙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10,共6页
文章使用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农村劳动力迁移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实证检验人口密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数字经济能够促进... 文章使用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农村劳动力迁移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实证检验人口密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农村劳动力迁移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密度在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过程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面板门槛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在经济发展环境越好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村劳动力迁移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人口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三产融合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岱宁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20-125,共6页
文章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之间存在显著的“N”型非线性关系,经过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促进三产... 文章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之间存在显著的“N”型非线性关系,经过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促进三产融合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存在“倒N”型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会受到相邻地区数字经济总体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三产融合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影响机理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23
11
作者 胡海 庄天慧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51,共13页
基于2008—2021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含港澳台)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优序图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算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水平,并研判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可... 基于2008—2021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含港澳台)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优序图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算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水平,并研判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可有效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传导机制分析显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能够通过扩大财税规模、增加创业活动、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异质性检验证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赋能作用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空间效应分析显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针对于此,未来应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激发农村创业创新活力、推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加速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产业体系 财税规模 创业活动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城乡数字鸿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创新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祥晓 王永强 卢秀茹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52-156,共5页
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及机制检验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创新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创新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促进效应,且该结论... 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及机制检验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创新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创新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促进效应,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低互联网发展水平地区、外围城市,数字金融创新对高互联网发展水平地区及中心城市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创新能够经由经济双循环这一重要渠道,助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创新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经济双循环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财政补贴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被引量:6
13
作者 贾云赟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6-21,共6页
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财政补贴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但这种赋能作用存... 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财政补贴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但这种赋能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相较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及北方地区,在东部地区与南方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赋能作用更强。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财政补贴在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财政补贴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商务促进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吗?——基于收入增长与差距缩小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17
14
作者 曹增栋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10,共16页
电子商务促进了农民与市场的有效连接,带动了农民就业创业增长,并弱化了低收入农民的信息劣势,可以同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缩小农民收入差距,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利用我国1 996个区县2014—2020年的面板数据以及CHIP 2018的农户数据... 电子商务促进了农民与市场的有效连接,带动了农民就业创业增长,并弱化了低收入农民的信息劣势,可以同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缩小农民收入差距,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利用我国1 996个区县2014—2020年的面板数据以及CHIP 2018的农户数据,基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基尼系数综合评价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程度,以淘宝村数量衡量农村电商发展水平,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RIF回归分析发现:淘宝村数量增加提高了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并降低了农民的基尼系数,显著促进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电子商务主要通过促进农民创业和经营性收入增长的路径来增加农民收入,而对农民就业及其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不显著;农村电商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在收入水平较低区县、国家级贫困县、离中心城市较远区县、中西部区县更强。因此,应当加快欠发达地区及偏远地区的农村电商发展,加强对低收入农民的扶持和帮助,提高电子商务的益贫性和普惠性,有效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电商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农民收入 收入差距 人均可支配收入 基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基于创新创业活力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4-149,共6页
文章以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数字金融能显著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且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东部地区,数字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 文章以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数字金融能显著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且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东部地区,数字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创新创业活力是数字金融释放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红利的关键传导机制,且在东部地区更为明显。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具有门槛效应,且呈现地区异质性,即东部地区数字金融的外溢效应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创新创业活力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数字化转型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被引量:12
16
作者 马桔红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2-18,共7页
农业新质生产力能够创新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促使农村经济实现包容性增长,对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12—2022年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 农业新质生产力能够创新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促使农村经济实现包容性增长,对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12—2022年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探讨数字化转型在其中所起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且这一推动作用可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数字化转型可在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此外,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在特大城市与高收入城市,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正向赋能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城乡收入差距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产业融合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显著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8-62,共5页
文章基于产业融合视角,利用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能显著正向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且该结论在经过替换变量、调整样本、替换检验年份的稳健性检验之后依... 文章基于产业融合视角,利用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能显著正向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且该结论在经过替换变量、调整样本、替换检验年份的稳健性检验之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高创新能力以及高市场化程度省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更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产业融合是数字金融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机制;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的驱动效应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产业融合 门槛效应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农业现代化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被引量:5
18
作者 穆鹏云 张守夫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34-139,共6页
文章选取2008—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农业现代化、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三者间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且数字普惠金融对东北、西部地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促进作用更为... 文章选取2008—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农业现代化、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三者间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且数字普惠金融对东北、西部地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中发挥正向中介作用。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下乡、构建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是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经验借鉴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科学内涵、现实短板及优化向度 被引量:6
19
作者 游朋轩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7-70,共4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特征,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全面共同富裕的关键。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经济效率层面上,是增加农民获得感的必要举措;社会保障层面上,是增进农民安全感的必要遵循;精神价值层面上,是增进...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特征,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全面共同富裕的关键。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经济效率层面上,是增加农民获得感的必要举措;社会保障层面上,是增进农民安全感的必要遵循;精神价值层面上,是增进农民幸福感的集中体现。当前农村农民走向共同富裕进程中存在城乡差距大、服务配置低、城乡二元割裂、精神文明不均衡、农业转型缓慢、产业待优化等现实短板。需要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以促进农民充分就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基础,健全公共保障制度;构建新型城乡关系,补齐农村精神短板,以此优化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农民收入 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要素配置、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孟庭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2-27,共6页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创新要素配置逐渐成为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动力。文章选取2013—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滞后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析创新要素配置、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创新要素配置逐渐成为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动力。文章选取2013—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滞后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析创新要素配置、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要素配置能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且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东部地区、高农业生产率地区、高科技创新水平地区,创新要素配置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创新要素配置能够通过驱动产业结构升级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要素配置 产业结构升级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