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桑辑要》中凸出的蚕桑科技成就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匡明 刘挺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7-316,共10页
《农桑辑要》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包括较完整农业与蚕桑生产技术的官修农书,是宋朝以前农业与蚕桑科技成就的总结性文献,其实用价值极高。《农桑辑要》作为官修农书出版,为元代以来士人重农思想抬头指引了方向,为明、清以来江南蚕桑生产... 《农桑辑要》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包括较完整农业与蚕桑生产技术的官修农书,是宋朝以前农业与蚕桑科技成就的总结性文献,其实用价值极高。《农桑辑要》作为官修农书出版,为元代以来士人重农思想抬头指引了方向,为明、清以来江南蚕桑生产的缓慢发展乃至清代晚期蚕桑丝织的畸形产业现象投下了"火种"。《农桑辑要》虽也有某些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不失为我国古代的一部农业与蚕桑生产技术巨擘。本文遵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梳理古文献的原则,就现代蚕业科学秉承《农桑辑要》中部分蚕桑科技原理试作解读,祈希展示和凸显我国古代蚕桑科技成就在17世纪以前所处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农书 农桑辑要 蚕桑科技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同知保宁路事畅师文与《农桑辑要》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凯旋 刘芳明 +1 位作者 程明 陈祥平 《中国蚕业》 2023年第2期64-67,共4页
《农桑辑要》为元朝司农司修编,其编撰者畅师文曾先后2次在保宁府(路)(今四川阆中)为官计6年,离任同知保宁路事后不久便呈上所纂《农桑辑要》,被当朝敕命颁发各路,为元代医治战争创伤,推动农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畅师... 《农桑辑要》为元朝司农司修编,其编撰者畅师文曾先后2次在保宁府(路)(今四川阆中)为官计6年,离任同知保宁路事后不久便呈上所纂《农桑辑要》,被当朝敕命颁发各路,为元代医治战争创伤,推动农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畅师文在保宁为官期间,对当地蚕桑丝绸已有洞见底蕴的了解,为《农桑辑要》的修编做了前期铺垫。《农桑辑要》书中所述“冷盆”缫的生产场景与阆中出土的宋代“古蜀缫车”互为映照,反映出在元初前阆中蚕桑丝绸生产已具较高水平。阆中蚕桑丝绸历史久远,文化底蕴丰厚,所沉淀的蚕桑、丝绸等生产技术和经验成就了《农桑辑要》一书的付梓,从而也充分证实了在宋、元时期阆中为中国蚕桑丝绸生产技术最发达地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畅师文 同知保宁路事 农桑辑要 保宁 蚕桑缫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桑辑要》版本说 被引量:1
3
作者 肖克之 《古今农业》 2000年第4期49-50,共2页
《农桑辑要》是元代屡次颁行的一部使用价值极高的农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之为“详而不芜,简而有条,于农家之中最为善本。”该书全面总结了自北魏以来的农业生产技术,为元代黄河流域的农业的恢复和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由于是官... 《农桑辑要》是元代屡次颁行的一部使用价值极高的农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之为“详而不芜,简而有条,于农家之中最为善本。”该书全面总结了自北魏以来的农业生产技术,为元代黄河流域的农业的恢复和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由于是官修书,照例不著编撰者之名,只署“元大司农司”。该书的主笔为谁,至今其说不一。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二,其一认为是孟祺,依据是徐光启之说,但徐氏据何而定没有讲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桑辑要 聚珍本 武英殿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田园经济 《古今图书集成》 元刊本 铜活字 黄河流域 木活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元刻农桑辑要校释》
4
作者 胡道静 《古今农业》 1990年第1期162-166,共5页
《四库全书》子部·农家类著录《农桑辑要》时犯了一个严重的失误。馆臣们认为这部元代官修的农书已经失传了,于是从《永乐大典》里把它辑录出来,加以编入。其实,这部书的元代官版本,当时宇内尚存,且不止一部,而至今也有绝无仅存之... 《四库全书》子部·农家类著录《农桑辑要》时犯了一个严重的失误。馆臣们认为这部元代官修的农书已经失传了,于是从《永乐大典》里把它辑录出来,加以编入。其实,这部书的元代官版本,当时宇内尚存,且不止一部,而至今也有绝无仅存之本珍藏于上海图书馆。如果一种古籍确实是已经失传了,那么,勤加辑集,自然是件好事。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桑辑要 校释 农书 《永乐大典》 农家类 官修 《齐民要术》 馆臣 四民月令 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古代桃树栽培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振亚 刘璞玉 《古今农业》 1994年第2期67-74,共8页
桃树是我国最古老的五种果树之一,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在桃树生长结果习性的认识及栽培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劳动人民首先打开桃树必然王国的大门,在1500年前已经掌握了符合核果类种子层积后熟规律的桃树实生育苗经验,创造了当时... 桃树是我国最古老的五种果树之一,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在桃树生长结果习性的认识及栽培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劳动人民首先打开桃树必然王国的大门,在1500年前已经掌握了符合核果类种子层积后熟规律的桃树实生育苗经验,创造了当时防止落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民要术》 桃树栽培 水蜜桃 《群芳谱》 我国古代 实生繁殖 《农政全书》 农桑辑要 栽植密度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的农业技术教育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风雷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3-38,共6页
元代的农业技术教育也叫社学,它是农桑与教化的统一体,也是元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创建大大加强了对广大农民的封建教化及科学技术的教育,对元代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仅就元代的农业技术... 元代的农业技术教育也叫社学,它是农桑与教化的统一体,也是元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创建大大加强了对广大农民的封建教化及科学技术的教育,对元代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仅就元代的农业技术教育,即社学的有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教育 农桑辑要 农业生产技术 元朝政府 元代农业 科学技术教育 《元史》 游牧生产方式 少数民族地区 生产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桑树夏伐的起源及其发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郑云飞 《古今农业》 1989年第2期53-56,共4页
桑树夏伐技术是桑树养成良好树型,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拟对我国桑树夏伐的起源和发展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以资探讨。一、夏伐的起源我国桑树的夏伐技术据史料记载,首先在地桑上得到应用。地桑名称最早出现在后魏... 桑树夏伐技术是桑树养成良好树型,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拟对我国桑树夏伐的起源和发展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以资探讨。一、夏伐的起源我国桑树的夏伐技术据史料记载,首先在地桑上得到应用。地桑名称最早出现在后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这部古代农学巨著上,根据《农桑辑要》引《士农必用》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伐 桑叶产量 农桑辑要 《齐民要术》 桑园管理 农书 谢桑肥 鲁桑 贾思勰 桑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学视角下的古代农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曾令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2225-12226,共2页
介绍了古代农书及语言研究概况,论述了《农桑辑要》词汇视角的语言研究,窥探了农书语言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 农书 农桑辑要 词汇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北方桑树灾害及国家救灾减灾对策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培华 刘玉峰 《古今农业》 2000年第1期44-47,共4页
元朝以重农桑而著名,桑树在生长中遇到虫灾、霜冻、风灾等自然灾害,国家既有救灾措施,又重视对桑树灾害的预防即减灾。本文根据《元史·五行志》和各《本纪》的记载,具体统计元代北方桑树虫灾年、霜冻年、风雨、雹灾及其时空分布特... 元朝以重农桑而著名,桑树在生长中遇到虫灾、霜冻、风灾等自然灾害,国家既有救灾措施,又重视对桑树灾害的预防即减灾。本文根据《元史·五行志》和各《本纪》的记载,具体统计元代北方桑树虫灾年、霜冻年、风雨、雹灾及其时空分布特点,论述元代北方桑树所受自然灾害的一般情况,并说明国家在组织、指导桑蚕生产及减灾方面的积极作用。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灾害 元代北方 救灾减灾 《元史》 农桑辑要 晚霜冻 自然灾害 虫灾 五行志 救灾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劝农教化情境下的元代农书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建平 《农业考古》 2020年第6期180-187,共8页
农书是对农业生产活动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提升,古代中国多系以农立国,故对农学著作十分重视,历代农书的规模也十分宏大。本文以元代为研究视点,对其农书数量众多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其中三部具较大影响力的农书《农桑辑要》、王祯《... 农书是对农业生产活动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提升,古代中国多系以农立国,故对农学著作十分重视,历代农书的规模也十分宏大。本文以元代为研究视点,对其农书数量众多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其中三部具较大影响力的农书《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和《农桑衣食撮要》展开进一步研究,对其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劝农 农书 农桑辑要 王祯《农书》 农桑衣食撮要》 元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古籍版本鉴别浅说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克之 《古今农业》 1997年第2期83-89,共7页
古籍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富的遗产,由于年代上的原因,不少古籍在流传过程中出现错漏,若盲目地、不加分析地拿来就用,往往会造成讹误。因此,我们利用古籍一定要“考镜源流”,识别劣善。 使用古籍选择善本是首要之事。所谓“善本”,就... 古籍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富的遗产,由于年代上的原因,不少古籍在流传过程中出现错漏,若盲目地、不加分析地拿来就用,往往会造成讹误。因此,我们利用古籍一定要“考镜源流”,识别劣善。 使用古籍选择善本是首要之事。所谓“善本”,就是古代书籍(或文献)在学术或艺术价值上比一般本子优异而珍贵难得的刻本或写本。具体地说,“善本”需要三个条件,一曰“足”,三曰“精”,三曰“旧”。所谓“足”是指无缺卷、未删削的足本。“精”是指精校精注。在我国书籍史上有不少人穷经皓首,一生为之奋斗,经这些名家校刊的书一般认为是善本,如士礼居黄丕烈的古籍校本,就是其中之一。“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古籍 版本鉴别 《齐民要术》 农桑辑要 古籍版本 版本类型 影印本 活字本 木活字 雕版印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在兽医中的应用
12
作者 张泉鑫 《农业考古》 1996年第2期41-42,共2页
茶叶在兽医中的应用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张泉鑫茶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有益饮料,同时又是一味常用中草药。不仅用在人医中,在兽医中也常用于治疗动物疾病。其味微苦甘涩,性凉。功能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止泻,消肿,... 茶叶在兽医中的应用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张泉鑫茶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有益饮料,同时又是一味常用中草药。不仅用在人医中,在兽医中也常用于治疗动物疾病。其味微苦甘涩,性凉。功能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止泻,消肿,强壮心阳。一般用量:猪、羊3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因 金黄色葡萄球菌 药理作用 江西省 利尿作用 家畜 体外寄生虫 慢性消化不良 农桑辑要 炭疽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谈我国古代的职业技术教育 被引量:6
13
作者 曹银根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6-,48,共2页
我国古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比较高的,在这方面,它“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特别是十五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古代中国生产力水平高的原因很多,但重视对社会生产活动的参加者的职业技... 我国古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比较高的,在这方面,它“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特别是十五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古代中国生产力水平高的原因很多,但重视对社会生产活动的参加者的职业技术教育,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推行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政府行为 农业是古代中国的立国之本。历代比较有作为的政府及官吏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国家收入,都重视对农业生产者进行职业技术教育。早在商朝,商王就设置了“小耩巨”、“小众人臣”、“多尹”等官吏向奴隶传授农业知识,指挥具体的田间生产事宜。西周时,中央政府机构“三有事”(司徒、司马、司空)中的“司徒”一职除掌管土地、赋税、徭役外,他们同时还应具备有关农业、林业、牧业等方面的知识,负有领导或指挥农业生产,教民“稼穑树艺”的职责。《诗经》中的《七月》一诗有这样的描述:“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技能 我国古代 艺徒制 农业生产技术 代田法 农桑辑要 农业知识 农业科学技术 政府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种植棉花的开端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之勤 《人文杂志》 1981年第2期100-101,共2页
在我国,陕西关中一带是最早传入植棉纺织技术的地区之一,但始于何时?目前存在着三种不同答案。一种认为始于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后二世纪的汉代,一种认为始于公元七世纪到九世纪的唐代,一种认为始于公元十三世纪的元朝初年。我认为,前两... 在我国,陕西关中一带是最早传入植棉纺织技术的地区之一,但始于何时?目前存在着三种不同答案。一种认为始于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后二世纪的汉代,一种认为始于公元七世纪到九世纪的唐代,一种认为始于公元十三世纪的元朝初年。我认为,前两种答案都不能成立,只有后一种答案才是正确的。 始于汉代说出于臆测。 这种主张是《陕西棉业》一书的主编李国祯先生在解放前提出的。最近梁鲁同志所写的《陕西种棉花的历史》一文也采用此说,认为陕西地区的棉花种植“大约从汉代就开始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棉 西域 陕西关中地区 汉代说 农桑辑要 木棉 棉花种植 县志 公元七世纪 棉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诗词农事录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开铨 《农业考古》 1999年第1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齐民要术》 农事 引用书目 《本草纲目》 《全宋诗》 《群芳谱》 农业科技文献 农桑辑要 《宋诗钞》 兼顾的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生物学》
16
作者 向仲怀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共2页
序 家蚕微粒子病是养蚕业最为严重的灾害性蚕病。我国是蚕丝业的发源地,早在《农桑辑要》中就有类似家蚕微粒子病征状的记载。其后,日本的马场重久在《蚕養育手鑑》(1712年)中亦记载了类似家蚕微粒子病的病征。1845年,家蚕微粒子病... 序 家蚕微粒子病是养蚕业最为严重的灾害性蚕病。我国是蚕丝业的发源地,早在《农桑辑要》中就有类似家蚕微粒子病征状的记载。其后,日本的马场重久在《蚕養育手鑑》(1712年)中亦记载了类似家蚕微粒子病的病征。1845年,家蚕微粒子病在欧州养蚕区域大暴发,由于欧洲系统的家蚕品种对家蚕微粒子病的抵抗力弱,所以成灾面大,损失惨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粒子病 微孢子虫 农桑辑要 蚕丝业 蚕病 蚕业发展 家蚕品种 欧州 中亦 病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贾相公牛经》初探
17
作者 王成 《农业考古》 1999年第3期304-308,共5页
关键词 《贾相公牛经》 《证类本草》 农桑辑要 《本草纲目》 中兽医学 民间兽医 治牛 紫矿 基础理论 巴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忽必烈的重农政策
18
作者 叶依能 《古今农业》 1994年第4期15-23,共9页
公元1260年,忽必烈取得了大汗称号,建立元朝,建元中统,四年后又把年号改称至元,是为中国历史上蒙古族统治者建立的统一王朝。 在成吉思汗等几代人的征服战争中,蒙古军所到之处,烧杀、抢劫无所不为。蒙古太祖成吉思汗八年(1213 )秋至九年... 公元1260年,忽必烈取得了大汗称号,建立元朝,建元中统,四年后又把年号改称至元,是为中国历史上蒙古族统治者建立的统一王朝。 在成吉思汗等几代人的征服战争中,蒙古军所到之处,烧杀、抢劫无所不为。蒙古太祖成吉思汗八年(1213 )秋至九年(1214)春,数月之间,破九十余郡,无不残灭,两河(今河北河南)、山东数千里人民杀戮几尽,金帛、子女及牛、羊、马等皆席卷而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 大司农 成吉思汗 屯田 地方官 重农政策 郭守敬 兴修水利 农桑辑要 中国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安藠头——仙圣之所嗜,百姓之所好
19
作者 祝花 汪细桥 +1 位作者 郑彬 陈红 《长江蔬菜》 2015年第16期17-18,共2页
舒安藠头是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舒安乡特产,以当地特有的大叶藠藠头品种为原料,经特有的加工工艺精制而成,具有独特色泽、风味的藠头腌制产品。舒安藠头产地和加工地范围为武汉市江夏区舒安乡,主要包括舒安、徐河、燎原等22个行政村,适... 舒安藠头是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舒安乡特产,以当地特有的大叶藠藠头品种为原料,经特有的加工工艺精制而成,具有独特色泽、风味的藠头腌制产品。舒安藠头产地和加工地范围为武汉市江夏区舒安乡,主要包括舒安、徐河、燎原等22个行政村,适宜藠头种植的耕地面积近3 333 hm2。2010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安乡 武汉市江夏区 工艺精制 仙圣 地理标志 徐河 农桑辑要 田中角荣 梁子湖 日本内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传千年的嫁接技术
20
作者 吕珊雁 《农村农业农民》 2015年第12期58-58,共1页
嫁接技术是把某一种植物的枝条或者嫩芽,嫁接到另外一种植物的茎部或者根上,让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是园艺工作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繁殖植株的方法。接上去的枝条或者嫩芽,叫作接穗,被接的本体叫作砧木或台木。枝或芽嫁接后长成植... 嫁接技术是把某一种植物的枝条或者嫩芽,嫁接到另外一种植物的茎部或者根上,让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是园艺工作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繁殖植株的方法。接上去的枝条或者嫩芽,叫作接穗,被接的本体叫作砧木或台木。枝或芽嫁接后长成植物的上部或者顶部,砧木或台木成为植物的根系部分。嫁接技术流传上千年,至今仍然在农作物种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古人很早就发现树木枝条相互摩擦损伤后,彼此贴近而连结起来的自然嫁接现象,古代称为"木连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嫁接技术 摩擦损伤 农作物种植 果树矮化 耐低温能力 靠接 农桑辑要 韩彦直 家祖 山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