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9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位一体”育人模式助力高等农林院校来华研究生高质量培养
1
作者 王超 乔星星 +3 位作者 冯美臣 朱慧森 范秉相 杨武德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7期139-142,共4页
来华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是宣传和提升国家形象、加快融入世界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农业科学发展迅速及影响力日益提升,成为国际留学生来华学习的重要领域。作物学作为农林高校重要学科,肩负我国农林高校来华研究生高质量国际化培养的重... 来华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是宣传和提升国家形象、加快融入世界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农业科学发展迅速及影响力日益提升,成为国际留学生来华学习的重要领域。作物学作为农林高校重要学科,肩负我国农林高校来华研究生高质量国际化培养的重任。作物学科兼具学科特色和局限性,因此,如何培养高质量来华研究生成为作物学学科亟需解决的问题。据此,该文提出以教学为根基,科研为核心,实践为桥梁,国际化为视野的“教学-科研-实践-国际化”四位一体育人模式,旨在培养具有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实践技能高和国际竞争力优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助力我国高等农林院校来华研究生高质量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学 来华研究生 育人模式 高质量培养 农林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时代农林院校大学生个性化就业的育人模式研究
2
作者 张杰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5期165-168,共4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复杂,个性化就业需求不断凸显。该文聚焦于涉农高校大学生个性化就业的育人模式,深入分析当前育人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新时代对农林院校学生就业及育人模式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农业现代化和... 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复杂,个性化就业需求不断凸显。该文聚焦于涉农高校大学生个性化就业的育人模式,深入分析当前育人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新时代对农林院校学生就业及育人模式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构建基于个性化就业的育人模式策略,旨在通过优化育人模式,更好地满足农林院校大学生个性化就业需求,提升其服务“三农”的就业竞争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农业农村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研究对于推动农林院校就业育人工作创新和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农林院校大学生 个性化就业 育人模式 就业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林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3
作者 杨雪 陶慧丽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5期115-118,共4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林院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高校教育与乡村发展协力推进的重要环节。该文以农林院校本科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就业面临的供需不匹配、就业认知偏差等突出问题。从政策、学校、学...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林院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高校教育与乡村发展协力推进的重要环节。该文以农林院校本科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就业面临的供需不匹配、就业认知偏差等突出问题。从政策、学校、学生层面提出合理对策,为做好农林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工作、推动高等教育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林院校 本科毕业生 就业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农林院校“三农”人才培养现状及改革措施
4
作者 李珂 李永昌 +2 位作者 贾丹阳 李昌睿 何静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3期196-198,共3页
高等农林院校承担着为“三农”领域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任务。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三农”领域的人才需求在推动现代农业升级、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及引导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型等方面展现出新的态势。因此,该文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对人... 高等农林院校承担着为“三农”领域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任务。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三农”领域的人才需求在推动现代农业升级、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及引导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型等方面展现出新的态势。因此,该文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在厘清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优化课程布局、强化实践教学、深化情怀培育等改革措施,旨在构建以培养技术技能型农业人才、管理创新型农村人才及具备“价值认同—深厚情怀—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四维特质的新型职业农民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智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农林院校 “三农”人才 培养现状 改革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农林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及优化路径
5
作者 张静雯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1期174-176,共3页
农林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是国家政策的要求,也是农林院校教学改革的客观需要,更是提升思政课实效性的迫切需求。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在真实场景和社会实践中体悟思政理论的鲜活生命力,促进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的深度融合,从而培养正... 农林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是国家政策的要求,也是农林院校教学改革的客观需要,更是提升思政课实效性的迫切需求。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在真实场景和社会实践中体悟思政理论的鲜活生命力,促进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的深度融合,从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提升综合素养,为服务“三农”、献身新时代农业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该文从云南省几所农林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情况入手,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拓展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模式及完善评价反馈机制等优化路径,以期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院校 思政课 实践教学 优化路径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全育人”模式下农林院校劳动教育路径探索
6
作者 崔文静 王嘉慧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5期142-145,共4页
为研究“三全育人”模式下农林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该文基于该模式的核心理念和农林院校的教育特点,分析劳动教育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方面的重要价值,探讨当前农林院校在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及产... 为研究“三全育人”模式下农林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该文基于该模式的核心理念和农林院校的教育特点,分析劳动教育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方面的重要价值,探讨当前农林院校在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及产教融合方面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提出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及推进产教融合等具体实施路径,旨在全面提升农林院校劳动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实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农林院校 劳动教育 课程体系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等农林院校美育实践:价值、困境与路径
7
作者 陈文静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46-51,共6页
美育作为高校培根铸魂的重要方式和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对提高高等农林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高等农林院校要深刻认识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价值意蕴,厘清当前美育实践中存在的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美育师资力量短缺、美育课... 美育作为高校培根铸魂的重要方式和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对提高高等农林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高等农林院校要深刻认识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价值意蕴,厘清当前美育实践中存在的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美育师资力量短缺、美育课程形式单一、学生美育素养薄弱等现实困境,推动形成以美育人、以美育美、以美促教、以美培元“四位一体”的美育工作体系,有针对性地实施契合新农科建设需要、满足当代青年大学生需求的具体举措,努力培养更多具有知农爱农情怀、强农兴农本领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农林院校 美育 立德树人 以美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融入农林院校劳动教育探析
8
作者 林大启 谢思远 《福建茶叶》 2025年第6期123-125,共3页
劳动教育是高校育人不可或缺的一环,茶文化的起源久远,底蕴深厚,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多数农林院校均设有茶学相关专业,将茶文化融入劳动教育具有先天的学科优势,可为劳动教育提供场域。茶文化融入农林院校劳动教育可丰富学生劳... 劳动教育是高校育人不可或缺的一环,茶文化的起源久远,底蕴深厚,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多数农林院校均设有茶学相关专业,将茶文化融入劳动教育具有先天的学科优势,可为劳动教育提供场域。茶文化融入农林院校劳动教育可丰富学生劳动知识、培养学生劳动态度、磨炼学生劳动意志、促进学生劳动行动。可以从制定课程体系、拓展实践场域、营造校园氛围三个方面优化茶文化融入农林院校劳动教育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农林院校 劳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农林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9
作者 王玉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7期155-158,共4页
随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农林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与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农林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可以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学习与理解... 随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农林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与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农林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可以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学习与理解,适应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满足农林领域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从而推动农林院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农林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红色文化铸魂、绿色文化培根、黄色文化固本有机融合,从而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将立德树人、绿色发展理念和河南历史文化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高质量发展 农林院校 思政课 实践教学体系 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院校思政育人理念下计算机通识课程立体课程体系的构建
10
作者 宇海萍 黄锋华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3期109-112,共4页
针对农林院校计算机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和体系架构,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等方面介绍了体系课程的改革方法,从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了课程思政建设思路,构建了计算机通识课程与... 针对农林院校计算机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和体系架构,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等方面介绍了体系课程的改革方法,从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了课程思政建设思路,构建了计算机通识课程与课程思政多元化融合的立体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院校 计算机通识课程 立体体系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
11
作者 袁景丽 《河南农业》 2024年第1期68-70,共3页
高等学校是培育年轻人的主阵地,应当充分运用各门学科的教育能力,实现立德树人的基本需要。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理念,它将各种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机结合,通过协调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出具有创新奉献精神和团队合作... 高等学校是培育年轻人的主阵地,应当充分运用各门学科的教育能力,实现立德树人的基本需要。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理念,它将各种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机结合,通过协调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出具有创新奉献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在农林院校的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不仅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推动课改的难题。课程思政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不同文化的差异。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想推进高职英语课程向前发展,需要将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有机融合,从而促进高职英语教学的实践性、趣味性和直观性的有效发展,更好地提高英语教学整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立德树人 农林院校 团队合作精神 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等学校 英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中国背景下农林院校“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兵 胡忠泽 +1 位作者 王淑娟 李晓凤 《广东饲料》 2024年第3期14-19,共6页
随着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的提出,农林院校的“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通过分析健康中国背景下农林院校“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教学质量提升实施策略,包括设定明确课程... 随着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的提出,农林院校的“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通过分析健康中国背景下农林院校“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教学质量提升实施策略,包括设定明确课程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方法和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等,旨在推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为养殖业和饲料行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中国 农林院校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实施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院校智慧农业人才的培养方式探索--以“大数据导论”课程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冰杰 袁业超 +3 位作者 张远琴 董萍 司海平 丁力 《南方农机》 2024年第22期158-161,共4页
【目的】目前大部分农林院校的“大数据导论”课程与农业关联度不大,无法有效将课程内容与智慧农业人才培养紧密联系,亟需探索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方法】文章以河南农业大学相关专业的“大数据导论”课程教学为例,通过分析“大数据... 【目的】目前大部分农林院校的“大数据导论”课程与农业关联度不大,无法有效将课程内容与智慧农业人才培养紧密联系,亟需探索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方法】文章以河南农业大学相关专业的“大数据导论”课程教学为例,通过分析“大数据导论”在智慧农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智慧农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效果,对“大数据导论”课程教育对智慧农业人才培养的作用进行了详细探讨。【结果】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操作、校企合作办学、项目驱动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生反馈评估、毕业生跟踪调查、行业反馈评估等评估方法,能够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乡村振兴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结论】“大数据导论”作为大数据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培养智慧农业人才有重要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本研究可为农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业 “大数据导论” 人才培养 农林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轮审核评估视域下农林院校林科类专业大学生学习体验研究——以L高校林学院为例
14
作者 曹立志 张佳薇 李晓灿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7-75,共9页
本研究以新一轮审核评估视角对农林院校林科类专业学生学习体验进行全新解读,通过对L高校林学院六个专业本科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在专业升级优化改造、课程教学改革、课程考核评价、专创融合参与、实践教学内涵建设等方面存... 本研究以新一轮审核评估视角对农林院校林科类专业学生学习体验进行全新解读,通过对L高校林学院六个专业本科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在专业升级优化改造、课程教学改革、课程考核评价、专创融合参与、实践教学内涵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通过专业转型升级、高质量课程建设、完善多元评价体系、专创融合育人、生态育人实践创新等举措,提升大学生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核评估 农林院校 林科类专业 学习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院校思政教育中农耕文化的融合——以“全国农林院校研究生思政工作2023年会”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I0005-I0006,共2页
农业院校承载着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传承农业文化的双重使命。随着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日益重视,将丰富的农耕文化融入农业院校的思政教育中,已成为一种创新的教育策略。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其内涵与当代思政教育的核心... 农业院校承载着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传承农业文化的双重使命。随着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日益重视,将丰富的农耕文化融入农业院校的思政教育中,已成为一种创新的教育策略。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其内涵与当代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高度契合。通过在教学中融入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深化他们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理解与关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探讨农耕文化在农业院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合与应用,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农业科学教育与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农耕文化 教育策略 农业院校 农业科技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 农林院校 思政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路径探究
16
作者 孙彬彬 韩敬雨 林炜铃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8期97-99,共3页
大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提高科学研究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它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并推动教师科学研究和教学的深度结合,对于推动农林院校转变教育观念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部分... 大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提高科学研究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它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并推动教师科学研究和教学的深度结合,对于推动农林院校转变教育观念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部分农林本科院校学生存在的缺乏系统化科研训练、学科专业发展不够鲜明等问题,认为在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路径中,将研究问题嵌入教学的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本科生加入本、研、师深度互动的科研大家庭,以及深化科教融合理念,将科研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都能提升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农林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院校 本科生 科研能力 培养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嵌入:高等农林院校茶文化实践育人体系的探索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乐 《福建茶叶》 2024年第7期106-108,共3页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丰富的内涵,将茶文化融入到高校生态实践育人中,有助于培养品格优良、道德高尚、情操高雅的高素质人才,也是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体现。本文旨在通过“多重嵌入”的分析架构,从文化嵌入...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丰富的内涵,将茶文化融入到高校生态实践育人中,有助于培养品格优良、道德高尚、情操高雅的高素质人才,也是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体现。本文旨在通过“多重嵌入”的分析架构,从文化嵌入、关系嵌入、结构嵌入、制度嵌入四方面入手,创新性、针对性地将茶文化嵌入到高等农林院校实践育人体系中,培养特色鲜明的“现代茶人”,为茶文化、茶产业和茶科技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农林院校 茶文化 实践育人 多重嵌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院校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教学路径探索——以江西省一流本科课程“国际金融”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万方晨 龙丹 《河南农业》 2024年第13期68-70,共3页
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提出要加强线上与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建设,提倡授课教师结合慕课等在线课程,安排三分之二左右的教学时间给予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并与线下面授相结合,开展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 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提出要加强线上与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建设,提倡授课教师结合慕课等在线课程,安排三分之二左右的教学时间给予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并与线下面授相结合,开展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活动。高等农林院校作为行业特色高校也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全力推进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提升课程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特色高校 本科课程 在线课程 高等农林院校 课程质量 授课教师 翻转课堂 国际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赋能乡村振兴的教学实践应用研究
19
作者 李燕 《江西农业》 2024年第16期172-174,共3页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上以城市园林景观为主,乡村景观问题仍处于边缘化状态,毕业学生在就业岗位上对乡村景观建设缺乏一定的认知。因此,根据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建立相应的教学模...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上以城市园林景观为主,乡村景观问题仍处于边缘化状态,毕业学生在就业岗位上对乡村景观建设缺乏一定的认知。因此,根据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建立相应的教学模式,并且整合高校、企业和乡村的资源,可以为乡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院校 风景园林专业 乡村振兴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院校国土空间规划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改革——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
20
作者 杨文越 陈娅妮 +1 位作者 王凌 叶昌东 《广东园林》 2024年第2期125-132,共8页
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理念为相关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课程改革是农林院校相关专业教学面临的重要挑战。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在梳理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学科体系与人才培养方式的基础上,分析其现有课程... 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理念为相关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课程改革是农林院校相关专业教学面临的重要挑战。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在梳理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学科体系与人才培养方式的基础上,分析其现有课程设置与发展困境。并立足农林院校本身特点,从发展理念更新、核心课程强化两方面探讨主干学科城乡规划的适应性改革目标与方向,以期为农林院校构建适应国土空间规划的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多学科 农林院校 教学改革 华南农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