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的微观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务伟 张可成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8-63,共6页
结合4725位农村劳动力的实证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的微观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最大的因素是人力资本,其次是社会资本因素,再次是家庭土地因素,最小的是家庭人口因素... 结合4725位农村劳动力的实证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的微观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最大的因素是人力资本,其次是社会资本因素,再次是家庭土地因素,最小的是家庭人口因素。家庭人口因素和家庭土地因素通过人力资本因素和社会资本因素对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产生间接影响;人力资本因素除对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产生直接影响外,还通过社会资本因素对非农收入产生间接影响;社会资本因素对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产生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 家庭人口 家庭土地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程度微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务伟 张福明 杨学成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6-109,共4页
本文基于山东省1674位农村劳动力调查资料,运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程度的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劳动者个人因素中,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程度影响力最大的前三位因素是:是否有技术特长,是否... 本文基于山东省1674位农村劳动力调查资料,运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程度的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劳动者个人因素中,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程度影响力最大的前三位因素是:是否有技术特长,是否接受过职业培训,以及年龄大小;而在劳动者家庭因素中,家庭人均耕地面积的影响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非农 最优尺度回归分析 个人因素 家庭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行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金叶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0-45,共6页
本文从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的视角分析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以此构建分析框架,应用管理统计SPSS11.0对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扩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提高农民收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消除制度... 本文从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的视角分析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以此构建分析框架,应用管理统计SPSS11.0对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扩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提高农民收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消除制度因素的阻滞作用是加快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主要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制度因素 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支出、科技投入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庆然 丁翠翠 +1 位作者 陈政 陈晓亮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3-49,共7页
文章选取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广义矩分析方法,研究教育支出、科技投入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的动态效应与差异化。结果发现:当期教育支出与科技投入对各地区当期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均不产生显著影响,而滞后期教... 文章选取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广义矩分析方法,研究教育支出、科技投入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的动态效应与差异化。结果发现:当期教育支出与科技投入对各地区当期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均不产生显著影响,而滞后期教育支出对于中部、西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均具有显著的动态效应,但对于东部地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不显著;滞后期科技投入对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整体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均具有显著的动态效应,而且科技投入对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时效性比教育支出更为及时。因此,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提高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择业能力,教育支出、科技投入应当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支出 科技投入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动态效应 差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的农村女性劳动力就地非农转移——以山东省梁山县韩岗镇为例
5
作者 崔如慧 谷隽楠 沈阳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4期375-375,377,共2页
近年来,农村女性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不断加快,但受各种因素制约,相对于农村男性劳动力转移,仍有很大差距。以山东省梁山县韩岗镇为例,基于SWOT分析,提出了推动农村女性劳动力就地非农转移的措施。
关键词 农村女性劳动力:就地非农转移 SWOT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及其本地化程度对农村非农就业的影响——中国西部沿边地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陈瑛 杨先明 周燕萍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3-27,共5页
考察了西部边疆地区社会资本及其结构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以及社会资本本地化的程度。我们认为,作为就业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之一,社会资本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但是西部边疆农村地区可用社会资本的限制、家庭劳动力在... 考察了西部边疆地区社会资本及其结构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以及社会资本本地化的程度。我们认为,作为就业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之一,社会资本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但是西部边疆农村地区可用社会资本的限制、家庭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与非农之间合理配置的需求及社会资本本地化的程度抑制了社会资本对非农就业的促进作用;此外,社会资本结构中存在相反作用的两种力量使其对非农就业的影响不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本地化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影响共同富裕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梦飞 叶清娜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33,共6页
文章利用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样本数据,采用多种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在东部地区,中国式新型农村... 文章利用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样本数据,采用多种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在东部地区,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强。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是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用于共同富裕的重要传导路径。应探索多样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速,提升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共同富裕 乡村产业振兴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隐性城镇化的调查与水平估测——以萧山市农村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嗣均 周志刚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6-24,共9页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国家。在以往几十年中,一方面,国家利用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城乡隔绝、城镇劳动力低工资高就业,以及生老病死皆由企业一包到底的一套完整的政策措施,在较短的时期内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另一方...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国家。在以往几十年中,一方面,国家利用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城乡隔绝、城镇劳动力低工资高就业,以及生老病死皆由企业一包到底的一套完整的政策措施,在较短的时期内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另一方面,由于过去错误的人口政策导致的庞大人口数和长期的城乡隔绝,加上政府对农业投资有限和工业对农业剩余的强制积累,使我国农村仍为自给半自给的传统农业,农村剩余劳动力与日俱增。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率先在农村实行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措施,极大地焕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原先的潜在剩余劳动力日渐转化为显性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化和地域转移的冲动非常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特性 萧山市 城镇化水平 隐性 农村非农劳动力 农村社会经济 农村劳动力 非农产业 乡村人口 非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农村人口状况及其对经济社会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韩立民 宋仁登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47,共5页
山东省农村人口的发展,呈现出人口增长率减慢,人口数量与规模依然庞大,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下降,农村人口流动与迁移的势头不减,老人、妇女和儿童成农村常住人口主体,农村人口居住地由自然村和行政村向社区聚拢等方... 山东省农村人口的发展,呈现出人口增长率减慢,人口数量与规模依然庞大,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下降,农村人口流动与迁移的势头不减,老人、妇女和儿童成农村常住人口主体,农村人口居住地由自然村和行政村向社区聚拢等方面的现状与特征。这些现状与特征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客观上导致了现代农业发展自然继承人缺位的局面,既加快了农村社会重置资源的步伐,也给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农村社会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造成了重大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安全 农村人口结构失衡 流动性压力 农村劳动力非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率差异、农村人口结构变化与“民工荒”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庆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4-136,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但出现了大量农村剩余人口与"民工荒"问题并存的现象。研究表明,劳动力非农转移带来的农村人口结构变化使得农村劳动力供给减少,特别是年轻劳动力供给下降;同时使得农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但出现了大量农村剩余人口与"民工荒"问题并存的现象。研究表明,劳动力非农转移带来的农村人口结构变化使得农村劳动力供给减少,特别是年轻劳动力供给下降;同时使得农村仍存在大量年老劳动力,人地矛盾仍十分突出。研究结果还显示,通过提高外出劳动力工资水平的方法来解决农村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可能并不会达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 农村人口结构 “民工荒”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