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引入行政诉讼禁令判决的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任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6-112,共7页
行政诉讼禁令判决,是指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人民法院作出的,要求行政机关不得实施某项行政行为的判决,是法院为制止违法行政行为可能造成的潜在性风险的一种预防性的判决方式。我国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中,现有权利救济机制存在... 行政诉讼禁令判决,是指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人民法院作出的,要求行政机关不得实施某项行政行为的判决,是法院为制止违法行政行为可能造成的潜在性风险的一种预防性的判决方式。我国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中,现有权利救济机制存在环境司法治理模式边缘化、政府环境风险监管责任乏力以及事后救济难以恢复生态环境等缺陷,因此,极有必要在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中引入行政诉讼禁令判决并进行相应的制度构建,从而达到防范环境风险、树立司法权威和保障农民环境权益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禁令判决 预防性法律保护 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机理及防治路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婧飞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40,共6页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已经成为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易发地和多发地,该类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农村地区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准确界定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对于治理该类事件意义重大。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特征表现...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已经成为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易发地和多发地,该类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农村地区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准确界定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对于治理该类事件意义重大。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特征表现为:冲突焦点具有不确定性和主观性、环境风险更多地由农民承担、农民多使用暴力进行非理性抗争。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表现为:利益相关者在风险认知上的冲突、部分农民环境权受侵害、"专断-压制"型管控模式的合法性困境。由此提出的防治路径包括:进行有效的风险沟通、设置形式多样的公民参与机制、构建"参与-回应"型社会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突 农村环境体性事件 风险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政府治理 被引量:22
3
作者 张劲松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0-25,共6页
人们对影响生活质量的邻避设施抗拒乃至激烈反对,很容易出现邻避型环境群体事件。社会剧烈转型、冲突条件充分、政府公信不足是产生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时代背景,地方政府作为治理主体并非在所有邻避设施上能与公众采取互动与合作,其治... 人们对影响生活质量的邻避设施抗拒乃至激烈反对,很容易出现邻避型环境群体事件。社会剧烈转型、冲突条件充分、政府公信不足是产生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时代背景,地方政府作为治理主体并非在所有邻避设施上能与公众采取互动与合作,其治理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邻避冲突,政府妥协说明其治理成效并不理想。政府理论创新与民主治理能力不足,都不利于避免群体性事件发生。这就需要在决策和执行时规范政府治理主体,完善政府治理机制,提高治理效果,并要做到理论创新和民主治理能力提升。邻避思维不可免,邻避冲突可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体性事件 政府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避冲突视角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过程及处理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树迪 周易 蔡银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1-176,共6页
共享发展理念要求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但当某些利于社会整体发展的项目设施建设将可能损害周边小部分群众个人利益时,政府管理部门如何合理协调处理好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提前做好相关调查应急预防工作,环境... 共享发展理念要求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但当某些利于社会整体发展的项目设施建设将可能损害周边小部分群众个人利益时,政府管理部门如何合理协调处理好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提前做好相关调查应急预防工作,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本文从邻避冲突视角从微观上分析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过程、特点和内在机理,论述了邻避冲突引发的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处理机制和政策措施。结果表明,舆情酝酿是引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关键,而解决舆情酝酿的关键则是参与人群边界的确定和恰当的信息公开。因此,建立有效的环境信息公开机制,对解决邻避冲突式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围绕邻避类项目的事前评价,提前做好损失预补方案和舆论疏导工作,有助于降低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概率。具体说来主要可以通过建立环境类信息公开机制来了解民众的诉求,确保沟通渠道畅通;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并完善舆情监测与舆论引导机制,避免舆论因缺乏引导而持续发酵,引导舆论走向正面;建立环境类项目损害评估机制,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平等、自愿的原则进行不偏不倚的客观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补偿方案;建立包括直接经济补偿和社会公益补偿等形式多样的环境类损失补偿机制;最后还要建立环境类事件过程监控机制,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管控,确保政府管理部门始终处于事件主导地位。在信息化不断发展、公民民主意识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努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面对可能发生的矛盾焦点突出的环境群体性事件时,政府应当科学分析其产生发展的原因脉络,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突 环境体性事件 公共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避效应向环境群体性事件演化的网络舆情传播机制——基于宁波镇海反PX事件的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彭小兵 邹晓韵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0-155,共6页
[目的/意义]互联网情境下的邻避效应容易发酵、激荡而失序,研究网络舆情演化机制有助于应对环境集体抗争可能引发的暴力冲突事态。[方法/过程]基于经典的SIR传染病模型,构建"宁波镇海反PX事件"的网络舆情传播的双阶段传染病模... [目的/意义]互联网情境下的邻避效应容易发酵、激荡而失序,研究网络舆情演化机制有助于应对环境集体抗争可能引发的暴力冲突事态。[方法/过程]基于经典的SIR传染病模型,构建"宁波镇海反PX事件"的网络舆情传播的双阶段传染病模型,对环境集体抗争两阶段的信息传播机理加以对比分析。[结果/结论]政府处置不当、衍生议题的引入以及微博、意见领袖与网民的非理性介入,促使以居民环境利益诉求为动因的邻避效应,转化为包含有多元主体与官民冲突议题的环境群体性事件。环境群体抗争的治理,应针对不同阶段的信息传播机理,通过线上线下的双重引导,设计差异化的防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应 环境体性事件 网络信息传播 传染病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沟通与风险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应对 被引量:61
6
作者 华智亚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7-108,共12页
环境群体性事件是环境矛盾和纠纷所引发的社会冲突的消极表现,也是公众环境抗争的非理性形式。根据诱发原因的不同,环境群体性事件可分为污染型环境群体性事件和风险型环境群体性事件两种类型,这两类环境群体性事件在冲突焦点、群体心... 环境群体性事件是环境矛盾和纠纷所引发的社会冲突的消极表现,也是公众环境抗争的非理性形式。根据诱发原因的不同,环境群体性事件可分为污染型环境群体性事件和风险型环境群体性事件两种类型,这两类环境群体性事件在冲突焦点、群体心理动力机制、预警时间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而应对策略和方法也应有所不同。由于风险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冲突基础在于公众与企业、政府及专家对环境风险有着不一致的认识,所以通过企业、政府、专家和普通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消除风险认知上的差异,可以预防和应对风险型环境群体性事件。实践当中,构建有效的环境风险沟通机制要遵循一些原则、避免走入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体性事件 环境污染 环境风险 风险沟通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借力社会组织“诉求-承接”的视角 被引量:17
7
作者 彭小兵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19,共6页
环境群体性事件是邻避效应突破边界规模后产生的社会冲突事件。阻滞邻避运动向群体性事件演变、转化,治理方向是影响民众对于政府策略选择概率的预期以及采取两种策略的预期收益差,治理思路是在公共决策前开放民意沟通渠道,以制度化的... 环境群体性事件是邻避效应突破边界规模后产生的社会冲突事件。阻滞邻避运动向群体性事件演变、转化,治理方向是影响民众对于政府策略选择概率的预期以及采取两种策略的预期收益差,治理思路是在公共决策前开放民意沟通渠道,以制度化的方式获得公民授权,建立代议机制。社会组织"诉求-承接"的参与治理机理及其所揭示的机制创新表明,社会组织可以充当这种制度化的代议机构。由此,应构建一个以利益均衡格局为基础的制度安排,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决策,参与经济项目的缔约与运作过程,以增进环境治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体性事件 效应 社会治理 社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避冲突的环境正义考量 被引量:11
8
作者 华启和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3-97,共5页
邻避冲突引发的环境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现阶段主要的社会风险之一。邻避设施是邻避冲突中的核心要素,大致可以分为污染、风向聚集、污名化、心理不悦等几类。环境问题事实上也是政治问题,邻避冲突体现出来的是利益需求的冲突、信息共享的... 邻避冲突引发的环境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现阶段主要的社会风险之一。邻避设施是邻避冲突中的核心要素,大致可以分为污染、风向聚集、污名化、心理不悦等几类。环境问题事实上也是政治问题,邻避冲突体现出来的是利益需求的冲突、信息共享的冲突、塔西佗陷阱的冲突,其实质是环境正义的缺失。只有确保邻避设施建设的公平正义,实施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和环境权,环境正义对邻避冲突治理的意义才能得以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突 环境体性事件 环境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邻避问题的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365起邻避冲突的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郑旭涛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8-37,共10页
我国邻避问题的出现不晚于20世纪末期。在时间维度上,我国邻避问题的演变经历了萌芽(2006年之前)、快速兴起(2007年至2016年)和转型(2017年至今)三个阶段。目前,我国的邻避问题有所缓和,邻避冲突的数量、规模、对抗程度和社会影响有下... 我国邻避问题的出现不晚于20世纪末期。在时间维度上,我国邻避问题的演变经历了萌芽(2006年之前)、快速兴起(2007年至2016年)和转型(2017年至今)三个阶段。目前,我国的邻避问题有所缓和,邻避冲突的数量、规模、对抗程度和社会影响有下降的迹象。在空间维度上,邻避问题呈现出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和农村蔓延、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扩散的演变趋势。在组织与动员方面,邻避抗争从依赖互联网转向倚重传统的动员方式,并且朝着无组织化方向发展。邻避问题的演变趋势受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治理、政治机会结构、媒体结构和邻避设施迁移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加强对邻避问题总体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重视公众的环境诉求,完善环境治理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 环境治理 环境抗争 冲突 体性事件 环境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