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保障对农民生计恢复力的影响
1
作者 刘安格 夏小梅 《村委主任》 2025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保障农民生活基本需求,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构建农民生活保障的长效机制,也是关乎农村生计恢复力问题的重要影响措施。文章通过列举案例进一步探讨社会保障影响农村生计恢复力的机制。结果表明:社会保障从经济、社会服... 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保障农民生活基本需求,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构建农民生活保障的长效机制,也是关乎农村生计恢复力问题的重要影响措施。文章通过列举案例进一步探讨社会保障影响农村生计恢复力的机制。结果表明:社会保障从经济、社会服务和心理社会等多个维度提升了农民的生计恢复力。在经济方面,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保障和促进资产积累;在社会服务方面,提高了医疗服务可及性和养老服务保障水平;在心理社会方面,增强了农民风险应对信心和稳固了社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保障 社会服务 社会保障 农村生计恢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家庭生计模式变迁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新疆玛纳斯县凉州户镇新渠村调查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万冰 龙开义 《西部论坛》 2013年第2期20-27,共8页
目前,我国农村家庭的生计模式可概括为"农业生计模式""农业兼非农业生计模式"和"非农业生计模式"三种。新疆玛纳斯县凉州户镇新渠村的家庭生计模式经历了从以牧业为主到以种植业为主,到多元化发展的历程... 目前,我国农村家庭的生计模式可概括为"农业生计模式""农业兼非农业生计模式"和"非农业生计模式"三种。新疆玛纳斯县凉州户镇新渠村的家庭生计模式经历了从以牧业为主到以种植业为主,到多元化发展的历程,生计模式的变迁是村民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及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思想观念的转变的必然结果。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现代化背景下,农村家庭生计模式变迁必然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农业的集约化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需要加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引导村民转向非农生产,增加村民的非农收入;另一方面,要实现小规模农业生产向大规模农业生产的转变,农村需要引进农业技术人才,也需要政府的扶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家庭生计模式 农村家庭经济 生计模式变迁 农村劳动力转移 家庭收入 非农收入 农业集约化 农业技术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农村居民生计恢复力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苏飞 朱晓倩 +3 位作者 刘江玉 童磊 郑珂 傅嘉艺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5-1023,共9页
从生计质量、生计促进、生计供给及灾害压力4个维度构建气象灾害影响下农村居民生计恢复力评估模型,运用结构动力学方法测度广东省农村居民生计恢复力水平,并识别生计恢复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广东省农村居民生计恢复力水平... 从生计质量、生计促进、生计供给及灾害压力4个维度构建气象灾害影响下农村居民生计恢复力评估模型,运用结构动力学方法测度广东省农村居民生计恢复力水平,并识别生计恢复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广东省农村居民生计恢复力水平呈现周期性变化,与生计质量、生计促进、生计供给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灾害压力存在较强的负相关,重大气象灾害对农村居民生计恢复力的影响作用仍然较为显著;(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农村人均消费水平、人均教育支出、千人卫生技术人员、节水灌溉面积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对生计恢复力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和节水灌溉面积影响最为显著;(3)政府宜优先从生计保障、生计促进以及抗灾应对3个维度,优化广东省农村居民生计水平,并且着重提升抗灾应对能力。既要注重临时性救助扶持措施,也要注重农村地区长期实力提升,从整体上提升农村居民应对灾害风险的能力,增强广东省农村居民的生计恢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恢复力 气象灾害 结构动力学 农村居民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生态合作机制下的可持续农户生计研究——以“稻改旱”项目为例 被引量:20
4
作者 梁义成 刘纲 +2 位作者 马东春 王凤春 郑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93-701,共9页
世界各国在协调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常常面临着制度和管理问题,区域合作机制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长效思路。京冀两地的"稻改旱"项目是区域合作机制下的一项有益尝试,农户生计的提升则是此项目成功的关键。基于可持... 世界各国在协调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常常面临着制度和管理问题,区域合作机制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长效思路。京冀两地的"稻改旱"项目是区域合作机制下的一项有益尝试,农户生计的提升则是此项目成功的关键。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密云水库上游的农户生计进行了详细调查,对参加"稻改旱"项目的农户和未参加该项目的农户生计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稻改旱"项目显著改变了当地农户的生计资本、生计行为和生计后果。参加"稻改旱"项目的农户拥有较多的生产性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减少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种类,减少了碳酸氢铵使用量;增加了工资性劳动供给,"稻改旱"项目对农户的总体收入水平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调查显示,农户普遍支持"稻改旱"项目和区域合作的长期继续进行。研究也为提升区域合作和构建可持续生计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计 生态补偿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序化代入”:乡村生计方式的一种变迁机制及其意义——基于攀枝花X村两次产业转型的调查
5
作者 刘夏蓓 黄章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77,共8页
随着市场经济、国家政策等外部结构性因素的变动,乡村生计方式发生多次改变。本文所关注的X村先"非农化"发展再"回归"农业生产的改变,是近年来一类资源型村庄生计方式变迁的代表。研究表明,X村两次转型的过程都是&q... 随着市场经济、国家政策等外部结构性因素的变动,乡村生计方式发生多次改变。本文所关注的X村先"非农化"发展再"回归"农业生产的改变,是近年来一类资源型村庄生计方式变迁的代表。研究表明,X村两次转型的过程都是"先行者"带领村民逐步转变生计方式的过程。"先行者"按照以己为中心,以血缘亲疏、地缘远近"差序化"代入的方式,带领其他村民进入到新的生计方式之中的"行动逻辑",在农村项目引进、工作引荐以及产品运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带领作用,促成了村庄生计方式的转变。本文认为,在解决转变生计方式的难题时,X村村民是基于村庄的自然资源和产业发展经验,将"差序化"的社会关系"代入"其中而成功的。"差序化代入"是资源型村庄的一种生计方式"变迁机制"。该案例说明,尽管外部结构性因素不断变动,村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差序格局"仍具有强大的惯性,乡土社会关系对维持乡村秩序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可为解决供给侧改革中的员工分流安置问题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计变迁机制 差序化代入 资源型村庄 四川攀枝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