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乡村建设、社会网络拓展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1
作者 罗明忠 田齐月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7,共15页
数字化转型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抓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路径。文章利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的村级层面数据,实证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数字... 数字化转型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抓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路径。文章利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的村级层面数据,实证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能显著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成立。同时,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非线性影响,数字乡村建设对90%分位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是30%分位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1.92倍,表征其效用发挥存在门槛效应。社会网络拓展在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相较于丘陵、山区和半山区,平原地区村庄的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更强。村委会与县政府距离越近、村庄人口规模越大,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因此,应进一步推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村产业和乡村生活的数字化转型,增强村庄数字化治理能力,以此提升村庄数字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社会网络拓展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化”协调发展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规划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郝丽君 肖哲涛 陈红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5-248,共4页
以高村社区规划设计为例,探索如何在"三化"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通过总结归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深层内涵,分析新型农村社区在"三化"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区 “三化”协调发展 规划策略 高村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影响效应研究
3
作者 覃丝雨 刘波宏 王庆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1期221-227,共7页
利用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2020年数据,采用OLS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数字素养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户数字素养能够显著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经过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成立;数字素养提升后通过... 利用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2020年数据,采用OLS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数字素养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户数字素养能够显著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经过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成立;数字素养提升后通过资源聚集和社会网络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数字素养显著提高女性、非兼业农户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据此,建议从数字乡村建设和提升农户素养两方面着手,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数字素养 数字乡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助力基于新型城镇化的数字乡村建设审视 被引量:42
4
作者 文丰安 黄上珂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6,共12页
数字乡村建设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而出现,数字乡村建设不仅可以通过现代数字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质量,破除城乡数字鸿沟和贫富差距,还可以为新质生产力助力奠定物质基础、提升主体效能和汇聚... 数字乡村建设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而出现,数字乡村建设不仅可以通过现代数字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质量,破除城乡数字鸿沟和贫富差距,还可以为新质生产力助力奠定物质基础、提升主体效能和汇聚发展要素,进一步优化城乡间产业结构、科创实力、生活质量的支撑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数字中国是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部署和决策,数字技术能够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进而成为赋能党和政府各方面工作要求的重要引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优化城乡产业结构,是带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有利于推动区域数字科技协调共建,是促进城乡关系发展共荣的关键动能;有利于夯实乡村全面发展的新基座,在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当前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着城乡数字能力发展的鸿沟巨大、数字乡村基层治理效能和城乡融合发展要求不适应、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乡村产业转型困难等方面的问题。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需要统筹推动城乡数字资源配置,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建立灵敏高效的现代化数字乡村治理体系;引财智兴产业,充分发挥“智慧城市”对“数字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数字乡村建设 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战略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训体系构建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武志峰 郭利伟 +1 位作者 杨英华 杨春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94-295,共2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培训新型农民对新农村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农民培训管理体系、多渠道经费投入支持体系、科技知识培训队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培训新型农民对新农村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农民培训管理体系、多渠道经费投入支持体系、科技知识培训队伍体系、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等四方面,论述了新型农民培训体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建设 新型农民 培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逻辑与方向 被引量:16
6
作者 卢璐 许远旺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64,共5页
农村社区建设的提出,表明我国乡村社会治理方式及基层组织、管理与服务体系的重大转型与嬗变,乡村日益从城乡分割走向城乡一体、从村民自治过渡到社区自治、从行政和生产共同体迈向社会生活共同体,基层社会组织与管理方式也逐步从政府... 农村社区建设的提出,表明我国乡村社会治理方式及基层组织、管理与服务体系的重大转型与嬗变,乡村日益从城乡分割走向城乡一体、从村民自治过渡到社区自治、从行政和生产共同体迈向社会生活共同体,基层社会组织与管理方式也逐步从政府主导的单中心治理转变为政社分工与合作共治的多中心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区 农村建设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试点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能力建设现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汪长如 叶宜德 +1 位作者 夏北海 黄伟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7年第7期475-477,共3页
采取普查的方法,对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经办机构的组织结构、机构编制、人员配置、经费保障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探索构建科学规范、精干高效的新农合管理体系,为提高经办机构管理能力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经办机构 能力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育长效机制研究——以江西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海涛 章洁倩 赖运生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6-29,35,共5页
文章通过对江西省农村劳动力及农民培育现状的分析,结合国内外农民培育的先进模式和方法.提出了形成江西省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育长效机制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农村建设 新型农民 长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人口发展机制研究——基于四川农村人口发展模式的调查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果 曾永明 刘宗鑫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59,共6页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提高城镇化质量,侧重点依然在城镇,且仅能部分解决农村人口中优势群体的发展问题,而农村弱势人口的发展将会更困难。新农村建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弱势人口的发展问题,而且这一群体还要艰难承担起新农村建设的任务...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提高城镇化质量,侧重点依然在城镇,且仅能部分解决农村人口中优势群体的发展问题,而农村弱势人口的发展将会更困难。新农村建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弱势人口的发展问题,而且这一群体还要艰难承担起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难以保证。从农村人口群体分化角度入手,分析四川农村人口"劳动三分离"的典型特点,讨论农村优势人口单向驱动城镇化的机制,农村弱势人口艰难驱动新农村建设机制和城乡共荣双向互动机制,提出四川农村人口发展的典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村建设 农村人口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视域下新型农民市场意识的培养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方南 李志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44,共5页
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农民市场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进而推动农村发展和农业经济的繁荣。笔者对当前农民市场意识薄弱的现状进行了较细致的描述,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分析了制约农民市场意识培养的各... 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农民市场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进而推动农村发展和农业经济的繁荣。笔者对当前农民市场意识薄弱的现状进行了较细致的描述,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分析了制约农民市场意识培养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培养新型农民市场意识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建设 新型农民市场意识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型村庄的空心化问题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被引量:20
11
作者 伊庆山 施国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22-27,共6页
农业型村庄人、财、物流向城市的趋势不逆转,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衰败将愈加严重。新型农村社区以改善居住环境和均等化公共服务为遏制村庄空心化的逻辑起点,增强了农民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让社区再次成为农民的安居之地。然而,商品... 农业型村庄人、财、物流向城市的趋势不逆转,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衰败将愈加严重。新型农村社区以改善居住环境和均等化公共服务为遏制村庄空心化的逻辑起点,增强了农民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让社区再次成为农民的安居之地。然而,商品化社区生活所推动的离农化和陌生化人际交往所产生的离心力使得新型农村社区存在着演变为"空心化社区"的风险。因此,有必要让新型社区农民重新聚拢起来和互动起来,具体措施包括:利用农业型村庄土地优势发展农业现代化,结成外出农民和留村农民社区经济利益共同体;壮大村集体经济,使其有能力和积极性开展社区公共文化生活,再造熟人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型村庄 空心化 新型农村社区 空心社区 利益共同体 乡村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机制与路径——基于浙江嘉兴市2个镇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杰义 谷晗 郑文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6期2730-2731,2743,共3页
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存在着互动的作用机理,二者需要协调互动以保持动态平衡,这种平衡与不平衡的情景将对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产生促进或阻碍作用。浙江省嘉兴市姚庄镇和崇福镇的案例研究表明,城乡一体化是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 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存在着互动的作用机理,二者需要协调互动以保持动态平衡,这种平衡与不平衡的情景将对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产生促进或阻碍作用。浙江省嘉兴市姚庄镇和崇福镇的案例研究表明,城乡一体化是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目标,中心镇是区域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重要节点与载体,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是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的具体路径,政府可通过调控土地、资金与人力资源等要素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协调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村建设 协调推进 中心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被引量:35
13
作者 任晓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54,共4页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目前,在我国许多地方兴起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其良好的初衷是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目前,在我国许多地方兴起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其良好的初衷是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中通盘筹划。它适应了农村经济结构、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的重大变化,激发了农村活力,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实际。但是,由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大多处于探索阶段,各地在不断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同时,也存在着过于依赖政府推动,更多地强调外源式发展,忽略社区内部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象,需要认真审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可行的发展路径,以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区 农村建设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村并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利益博弈 被引量:7
14
作者 毕于建 姜继玉 吕庆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7期13628-13631,13637,共5页
在城乡统筹视角下分析了合村并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对社会各界存在的异议进行了反思,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合村并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合村并点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利益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状、困境与出路——以陕西省Z镇幸福社区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占锋 付少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6,共8页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于推进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有着重大意义。然而,大多数西部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由政府单向度地推动和主导,尽管在短期内呈现出显著的发展态势,但是从社区长远发展来看,却面临着诸如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主体缺失,农户...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于推进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有着重大意义。然而,大多数西部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由政府单向度地推动和主导,尽管在短期内呈现出显著的发展态势,但是从社区长远发展来看,却面临着诸如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主体缺失,农户贫富分化影响社区建设进程,社区内农户社会交往"内倾化",社区融合遭遇阻力以及旧村土地资源闲置等困境。通过对陕西省Z镇幸福社区的实地调查与深度分析,文章认为,鼓励社区农户充分参与公共事务,推动农户经济可持续发展,重构新型农村社区认同以及科学利用旧村宅基地是加快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最终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新型农村社区 社区建设 文化认同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农民市民化研究——以JS社区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冲 朱秀杰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30-134,共5页
以青岛市JS社区为例,相较于传统市民化方式和居村农民市民化,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来推进市民化具有比较优势与条件优势,因此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农民市民化路径。总结出为了优化市民化路径,应规避农民资产处理、产业发展、思想观念等障碍,... 以青岛市JS社区为例,相较于传统市民化方式和居村农民市民化,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来推进市民化具有比较优势与条件优势,因此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农民市民化路径。总结出为了优化市民化路径,应规避农民资产处理、产业发展、思想观念等障碍,最后提出了保障农民权益、优化产业布局、完善社区功能等具体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农民市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如何可为——以城乡一体化为视角 被引量:29
17
作者 吴业苗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5-69,共5页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担负着实现城乡一体化和促进居村农民市民化的重大使命,然而,它当前的建设方向并不明确,正在实施的建设行动也颇受争议。本文以城乡一体化为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制度失误和滕尼斯式...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担负着实现城乡一体化和促进居村农民市民化的重大使命,然而,它当前的建设方向并不明确,正在实施的建设行动也颇受争议。本文以城乡一体化为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制度失误和滕尼斯式社区的"天堂"特性,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要去城乡"二元化"、去"天堂"社区的"天真性",又要留住传统农村社区的温馨,并且还要与城市社区对接,使生活在新型农村社区的居民能分享到与城市市民等值的公共服务,并过上与城市市民一样的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区 建设进路 城乡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规划方式——以珠海南屏镇北山村为例 被引量:17
18
作者 龚蔚霞 周剑云 《规划师》 2007年第4期55-59,共5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其强调的是城市和乡村的整体利益。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珠海南屏镇北山村的新农村建设应采用“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的规划方法,通过建立农村与城市之间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其强调的是城市和乡村的整体利益。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珠海南屏镇北山村的新农村建设应采用“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的规划方法,通过建立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规划协调平台等措施,实现农村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型规划方式 珠海南屏镇北山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民意愿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成全 赵玉凤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1-62,共2页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是今后农村建设的方向,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落脚点和支撑点;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理应尊重农民自身的意愿。文章基于调查研究和规划实例,参考国内外农村规划建设方面...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是今后农村建设的方向,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落脚点和支撑点;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理应尊重农民自身的意愿。文章基于调查研究和规划实例,参考国内外农村规划建设方面的有益经验,以河南省为例,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的地位和意愿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意愿 新型农村社区 建设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视阈下农村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丁红玲 张利纳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57-62,共6页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化人。我国农村人口素质偏低是制约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短板。社区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重要阵地,而课程是社区教育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置粗放、随意,功利化、形式化严重。服务于新型城镇化进程...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化人。我国农村人口素质偏低是制约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短板。社区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重要阵地,而课程是社区教育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置粗放、随意,功利化、形式化严重。服务于新型城镇化进程,需要对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化、集约化建构,真正打造出满足传统农民转为新市民、传统农民转为职业新农民、新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切合农村实际的、实用性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村社区教育课程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