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铜鼓县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思考
- 1
-
-
作者
聂火云
杨学龙
-
机构
宜春学院政法学院
-
出处
《宜春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0-13,共4页
-
文摘
调查发现,铜鼓县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投入不够、队伍薄弱、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滞后、对农村民俗活动缺乏正确引导等困难和问题。推进欠发达地区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要切实提高对发展农村文化事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着力构建农村文化事业的多元经费投入机制,大力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创新农村文化活动形式,积极发展农村特色文化。
-
关键词
铜鼓县
农村文化事业
调查
问题
路径
-
Keywords
Tonggu county
rural cultural
investigation
puzzle
way
-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策略探讨
- 2
-
-
作者
李静
-
机构
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出处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I0008-I0008,共1页
-
文摘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从晦涩难懂的抽象理论转变为通俗易懂、易普及的大众化知识的具体行动,内化为广大群众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准则。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领域之一在农村区域。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经历了显著发展,但与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相比,农村文化建设仍处于一个较为缓慢的发展速度。
-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经济建设
农村文化事业
行动准则
农村文化建设
农业大国
抽象理论
策略探讨
-
分类号
G812.42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以人为本视角下新农村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刘新芬
-
机构
河南省新乡学院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Z期47-48,共2页
-
基金
2009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编号B413)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具体到农村文化发展,就是指农村文化为农民群众发展、靠农民群众发展、文化成果归农民群众享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之所以出现困境。
-
关键词
农村文化发展
文化生活
农村文化活动
农村文化事业
河南省新乡
发展主体
传统民间文化
文化下乡
制度文化建设
法治文化
-
分类号
D422.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
题名当前我国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 4
-
-
作者
陈妮
-
机构
安徽省长丰县义井乡人民政府文化广播站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9期350-351,共2页
-
文摘
农村文化事业顺利开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建设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事业顺利开展的关键。本文论述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文化建设队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的建议。
-
关键词
农村文化事业
文化队伍
建设
问题
对策
中国
-
Keywords
rural culture
cultural team
construc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China
-
分类号
G249.27
[文化科学]
-
-
题名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
- 5
-
-
作者
马绍云
-
出处
《民族艺术研究》
1989年第S1期40-41,共2页
-
文摘
这是一个偏僻的农村集镇。每当夜幕降临,辛劳一天的农民们回家吃过晚饭,大家三三两两,扶老携幼,踏着雪亮的电灯光,来到村子中心的文化站,参加他们各自爱好不同的文化活动。这里,有一排近几年新建起来的瓦房,外表虽然谈不上雄伟壮观,但从内部的设施看,却也叫人流连忘返。
-
关键词
农村文化活动
农村集镇
农村文化工作
群众文化工作
雄伟壮观
文艺演唱
文化生活
农村文化事业
农村文化阵地
群众文化活动
-
分类号
J021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论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
- 6
-
-
作者
彭利瑶
-
机构
湖南省委党校函授学院
-
出处
《云梦学刊》
1999年第1期24-25,共2页
-
-
关键词
农村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事业
新时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城市文化
我国农村
邓小平理论
致富奔小康
社会主义文化
人口素质
-
分类号
D422.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
题名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
- 7
-
-
作者
刘春霞
-
出处
《戏剧之家》
2011年第10期92-92,共1页
-
文摘
文化是一个国家不同于另一个国家本质的特征,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历史积淀。文化对于人的作用,不仅仅是在于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制度的不合理、发展观的差异等一系列因素,导致了农村文化发展缓慢。
-
关键词
农村文化建设
需求
农村文化事业
农民
劳动者
新农村建设
-
分类号
G24
[文化科学]
-
-
题名天等县农村文化建设对策研究
- 8
-
-
作者
梁大方
-
机构
广西天等县民族局
-
出处
《歌海》
2006年第6期32-33,共2页
-
文摘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目标,为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搞好“三农”工作的必然要求。
-
关键词
农村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事业
天等县
新农村
文化需求
文化生活
人民群众
农民群众
重大问题
社会主义
-
分类号
D422.8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
题名浅论生态文明与新农村建设
被引量:1
- 9
-
-
作者
高新满
-
机构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研部
-
出处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21-124,共4页
-
基金
四川省革命老区2013年度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SLQ2013C-07)
-
文摘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也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固有之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诉求,反映了占世界人口最多、历史最漫长的中国农民的世代夙愿。生态文明是当下人类文明的最高形式,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农村建设必然要把生态文明作为重要目标之一。新农村建设包含了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等丰富内容。厘清生态文明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义及相互关系,是促进生态文明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前提。
-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新农村建设
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
分类号
F014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以乡村文化振兴促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 10
-
-
作者
罗亦凡
毕东
-
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云南农业大学国际学院
-
出处
《山西农经》
2022年第7期1-5,10,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效率研究”(17XTQ006)研究成果。
-
文摘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发展需要,也是反映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综合性荣誉。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中国文化发展的需要,中国精神文明建设将更加倾向于以乡村文化发展哺育精神文明发展,以乡村文化振兴助推文明城市建设成为具有现实意义与操作价值的议题。在研究乡村文化振兴对于乡村文化主体、乡村文化本体与乡村文化载体的发展作用后,得出了乡村文化振兴能够对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产生助益这一结果,对于研究乡村文化振兴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
文明城市
农村文化事业
-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G249.2
[文化科学]
-
-
题名基层综合文化站的困境与出路
- 11
-
-
作者
李瑞
-
机构
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文化体育中心
-
出处
《艺术科技》
2017年第12期365-365,共1页
-
文摘
在农村文化事业和基层文化建设中,基层综合文化站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推动农村文化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支撑,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加强基层综合文化站建设,对于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综合文化站的主动性。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完善策略,充分满足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实际需求,保持群众高度的参与热情,将基层文化的发展推向全新的高度和深度。本文主要针对基层综合文化站的困境与出路展开深入的研究,重点阐述几点针对性的建议。
-
关键词
基层综合文化站
农村文化事业
困境
建议
-
分类号
X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农村宗教现象透视
- 12
-
-
作者
邵世轩
-
出处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130-131,共2页
-
-
关键词
宗教现象
宗教信徒
农村文化事业
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组织
男女平等
文盲率
文化素质
反科学
女性
-
分类号
B91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河间老农:吟诗作赋“种文化”
- 13
-
-
作者
张盛秋
孙正开
-
出处
《中国报道》
2006年第4期40-44,共5页
-
文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已吹遍神州大地。有专家在撰文谈论这一话题时曾做过如此比喻:如果说经济、环境等要素是新农村建设的“硬实力”的话,那么文化则是新农村建设的“软实力”。“十一五”规划纲要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已被提到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而“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也成为“十一五”纲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不久,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到河北农村考察时指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重视,城里支持,非常必要,但根本上还是要靠农民自己。的确,农民不仅是文化艺术的欣赏者,也是文化艺术的创造者。孙家正部长在调研时特别强调要重视土生土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并提出“种文化”比“送文化”更重要。对于“种文化”,河北省河间市的农民们可不陌生,因为这里的老农们既是种庄稼的好手又是“种文化”的痴迷者,算得上是新型农民的代表。这些普通的北方农民耕种之余不但吟诗作赋自得其乐,而且每年还热火朝天地把民间文化送进城。
-
关键词
河间
河北省
诗经
诗词歌赋
农民
劳动者
农村文化建设
河间市
毛公
文艺下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文化人”
民间诗社
“十一五”规划纲要
吟诗作赋
农村文化事业
会员
-
分类号
G249.2
[文化科学]
-
-
题名文化站在乡镇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 14
-
-
作者
唐美章
-
出处
《戏文》
2006年第1期69-69,共1页
-
-
关键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乡镇文化站
乡镇人民政府
群众思想政治工作
文化事业单位
政治思想教育
路线方针政策
农村文化活动
农村文化事业
农村文化市场
-
分类号
G242
[文化科学]
-
-
题名社会参与,让农民获得感成色更足
- 15
-
-
作者
麦热姆罕·艾麦尔
-
机构
新疆大学
-
出处
《村委主任》
2024年第21期147-149,共3页
-
文摘
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基于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文章将农民的社会参与划分为政治参与、文化参与和社区参与三种类型,并探讨它们如何影响农民的获得感。首先,通过回顾文献,提出了这些社会参与类型可能对农民获得感产生影响的假设。其次,使用OLS回归模型分析了1665个有效样本数据,结果表明政治、文化、社区参与均对农民的获得感有显著正向作用。同时,农民的社会参与程度普遍偏低,且各类社会参与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基于此,提出了提高农民获得感的政策建议,包括增强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与能力、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的财政支持以及激发农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以期有效提升农民的社会参与程度,进而增强其获得感,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民获得感
农村文化事业
社区参与
政治参与意识
社会参与程度
正向作用
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
-
分类号
F3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风文明培育策略
- 16
-
-
作者
李海毓
-
机构
晋城市委党校
-
出处
《山西农经》
2019年第18期16-17,共2页
-
文摘
阐述了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分析了乡风文明建设潜在问题,提出了加强乡风文明培育的具体策略。
-
关键词
乡风文明培育
乡村振兴
农村文化事业
-
分类号
D422.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