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6
- 1
-
-
作者
范晓东
-
机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25,共4页
-
基金
2013年山西省软科学项目<新时期山西省贫困县农村教师补充与稳定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013041064-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农村儿童受教育权及其实现状况研究>(项目编号:12YJA880018)的研究成果之一
-
文摘
从我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我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变迁,在政策效果上,表现出由不稳定向稳定、由数量不足到数量保证、由低素质向高素质追求的特征;在政策价值取向上,体现了政策由工具价值为主向关注教育本体价值转变的特征;在政策倾向上,体现了教育从"城乡二元社会"的"城市优先"向公共服务社会的教育公平转变的特征;在政策客体上,表现出教师个体由被动的统包统分一元化就业到自主择业、自愿招募多元化就业的特征。
-
关键词
农村教师补充政策
文本分析
政策变迁
-
Keywords
rural teachers' supplementary policy
the text analysis
policy change
-
分类号
G40-011.8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我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变迁逻辑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王爱玲
武民
-
机构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太原市第三十七中学校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1期31-38,共8页
-
基金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中学教师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测研究”(课题编号:GH-230118)的研究成果。
-
文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历经数量满足、专业合格、提质赋能等三个发展阶段。借助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检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变迁的内在逻辑,可得出如下结论:国家的宏观制度情境决定了我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选择和变迁,观念及行为主体构成了影响该政策变迁的关键变量;高昂成本、学习效应及协同效应等激励反馈机制不断强化初始政策选择,使得我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变迁呈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也同样存在系列重大事件构成的“关键节点”。农村教师补充政策进一步发展要紧密结合农村场域的宏观战略调整,充分把握“乡村振兴”的关键节点,契合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依赖,不断强化县级政府、师范生委托培养学校的责任主体地位。
-
关键词
农村教师
农村教师补充政策
制度变迁
历史制度主义
宏观战略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
-
Keywords
rural teacher
rural teacher supplementation policies
institutional change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macro-strategic
rural revitalization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
分类号
G40-011.8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