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范晓东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25,共4页
从我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我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变迁,在政策效果上,表现出由不稳定向稳定、由数量不足到数量保证、由低素质向高素质追求的特征;在政策价值取向上,体现了政策由工具价值为主向关注教育本体价值转变... 从我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我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变迁,在政策效果上,表现出由不稳定向稳定、由数量不足到数量保证、由低素质向高素质追求的特征;在政策价值取向上,体现了政策由工具价值为主向关注教育本体价值转变的特征;在政策倾向上,体现了教育从"城乡二元社会"的"城市优先"向公共服务社会的教育公平转变的特征;在政策客体上,表现出教师个体由被动的统包统分一元化就业到自主择业、自愿招募多元化就业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师补充政策 文本分析 政策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变迁逻辑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爱玲 武民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1期31-38,共8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历经数量满足、专业合格、提质赋能等三个发展阶段。借助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检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变迁的内在逻辑,可得出如下结论:国家的宏观制度情境决定了我国农村教师补充...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历经数量满足、专业合格、提质赋能等三个发展阶段。借助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检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变迁的内在逻辑,可得出如下结论:国家的宏观制度情境决定了我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选择和变迁,观念及行为主体构成了影响该政策变迁的关键变量;高昂成本、学习效应及协同效应等激励反馈机制不断强化初始政策选择,使得我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变迁呈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也同样存在系列重大事件构成的“关键节点”。农村教师补充政策进一步发展要紧密结合农村场域的宏观战略调整,充分把握“乡村振兴”的关键节点,契合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依赖,不断强化县级政府、师范生委托培养学校的责任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师 农村教师补充政策 制度变迁 历史制度主义 宏观战略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