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统治”到“治理”:我国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轨迹嬗变 被引量:9
1
作者 唐绍洪 刘屹 张春华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4-88,共5页
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农村的政治改革经历了一条从"统治"到"治理"的运行轨迹。其历史进程表现为:1."农村人民公社"的理想愿境及其"政社合一"制度使命的完成;2."政社分开"的民主化... 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农村的政治改革经历了一条从"统治"到"治理"的运行轨迹。其历史进程表现为:1."农村人民公社"的理想愿境及其"政社合一"制度使命的完成;2."政社分开"的民主化理念尝试与放权式改革的全面推广;3."撤乡并镇"的高速推进与"党政分开"的实质流产;4."乡政村治"下的主体迷失与"多元主体"的结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治 治理 农村政治体制改革 轨迹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参考书──评张厚安主编《中国农村基层政权》
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124-,68,共2页
中国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参考书──评张厚安主编《中国农村基层政权》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司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农民。农民问题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然而十分明显的是,农村政治体制又决定和... 中国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参考书──评张厚安主编《中国农村基层政权》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司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农民。农民问题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然而十分明显的是,农村政治体制又决定和制约着中国农民问题的解决。正是在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村 政治体制改革 农村基层政权 参考书 基层政权建设 农村政治体制 乡镇政权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政企关系 管理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治体制改革的长期性
3
作者 吴显庆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8-22,共5页
所谓政治体制改革的长期性,一是说现实生活对它提出的要求相当紧迫,因而必须坚持推进而不能延缓和中断它的进程,把这一任务留待将来去完成,对目前应该和可以解决的问题,也来个以后再谈。显然,没有渐进的积累,长期性的改革就是空话,没有... 所谓政治体制改革的长期性,一是说现实生活对它提出的要求相当紧迫,因而必须坚持推进而不能延缓和中断它的进程,把这一任务留待将来去完成,对目前应该和可以解决的问题,也来个以后再谈。显然,没有渐进的积累,长期性的改革就是空话,没有起步和发展,也就没有“过程”可言。二是说冰冻三尺,非一日可以化解,实现新旧体制的转变,达到改革的最终目标,决不是几年之内就可以办到的事,它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因而切不可脱离现实条件,急切从事。本文着重从后一方面作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人民代表会议 农村政治体制 董必武 阶级和阶层 企业民主管理 资产阶级思想 终目标 封建主义影响 苏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刻鲜活严谨务实——读《中国农村基层政权》
4
作者 毛家明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3期48-48,共1页
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变化,中国农村政治体制实际上从1983年起也拉开了改革的序幕.然而,与前者相比,后者仍显得滞后.如何建立一种与农村变化了的生产方式、利益关系及思想观念相适应的新型的基层的政权体制,成为关心中国农村改革的人们... 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变化,中国农村政治体制实际上从1983年起也拉开了改革的序幕.然而,与前者相比,后者仍显得滞后.如何建立一种与农村变化了的生产方式、利益关系及思想观念相适应的新型的基层的政权体制,成为关心中国农村改革的人们苦苦思索的课题.作为国家“七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之一,张厚安教授主编的《中国农村基层政权》一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5月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权体制 四川人民 农村基层政权 思想观念 利益关系 哲学社会科学 农村经济体制 农村政治体制 相适应 中国农村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问题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厚安 《社会主义研究》 1988年第6期12-17,共6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已经十周年。正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的指导下,中国大地又一次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八亿农民的绝大多数摆脱了贫困,过上...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已经十周年。正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的指导下,中国大地又一次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八亿农民的绝大多数摆脱了贫困,过上了温饱生活,全国农村面貌正日新月异。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农村政治体制的改革实际上也超前出台。1982年新宪法的通过,1983年在全国实行政社分开正是这一改革的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层政权 中国共产党 农村政治体制 农村经济体制 人民代表大会 农业生产 新宪法 村民委员会 路线 行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镇领导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及意义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梁熙扬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领导体制 民主政治 农村政治体制 党代表 中国共产党 党的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乡村治理问题研究的方法论考察--“国家-社会”理论是否适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方南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0-124,共5页
"三农"问题在政治层面上的反映就是乡村治理问题。从中国农村政治体制历史变迁的本土视角可以发现:从实践角度看,我国乡村管理体制改革是在国家政权的把度下进行的,但是,由此将国家权力的下渗设定为国家政权的单一化判断是不... "三农"问题在政治层面上的反映就是乡村治理问题。从中国农村政治体制历史变迁的本土视角可以发现:从实践角度看,我国乡村管理体制改革是在国家政权的把度下进行的,但是,由此将国家权力的下渗设定为国家政权的单一化判断是不科学的。过分强调国家对社会的单向影响,忽略了社会对国家的反向关系以及国家与社会讨价还价的过程及其正向效应。另外,如果仅将基层组织力量作为社会变迁的源动力又无法从国际领域找到经验证据。因此,"国家—社会"分析范式提供了探究农村社会与国家权力互动的分析理路与方法论导向,是研究我国乡村治理问题的方法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研究范式 乡村治理模式 农村政治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农业的内源性发展必须进行三大改革
8
作者 张觉力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58,共3页
在工业化进入加速资本深化阶段后,农民转移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三农"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促进农业的内源性发展是当务之急。而要促进农业的内源性发展,则必须对农村土地制度、农村政治体制、农业生产模式进行深刻的变革。
关键词 内源性发展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农村政治体制改革 农业生产模式改革 效率与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机制
9
作者 王定友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04年第4期32-34,共3页
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机制问题,是发展壮大农业综合开发事业的关键。现行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机制,即“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已经难以适应现在的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虽然历经多次的调整和完善,但是仍... 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机制问题,是发展壮大农业综合开发事业的关键。现行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机制,即“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已经难以适应现在的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虽然历经多次的调整和完善,但是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农业综合开发投入的比重在明显缩小。不改变这种状况,深入探讨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机制的创新,就无法从根本上发展壮大农业综合开发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农业综合开发 投入机制 创新 农村经济体制 农村政治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律”与纪律的关系
10
作者 毛同恺 《领导科学》 1988年第11期10-11,共2页
规律是运动着的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纪律是人们的行为规则。在改革开放中,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有可能违反某些纪律;要不违反某些纪律,就难以做到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那末,在实际工作中,按客观规律办事... 规律是运动着的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纪律是人们的行为规则。在改革开放中,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有可能违反某些纪律;要不违反某些纪律,就难以做到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那末,在实际工作中,按客观规律办事与遵守纪律,即“规律”与“纪律”这二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首先,在一般情况下,按客观规律办事与守纪律是一致的。例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律教育 违反纪律 行为规则 当时当地 农村政治体制 取得一致意见 政社合一 人际关系适应 新旧体制交替 弹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业发展的特征及面临的任务
11
作者 刘传哲 《农业经济》 1988年第3期11-15,共5页
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一理论对指导我们发展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对农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业面临的任务。一、... 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一理论对指导我们发展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对农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业面临的任务。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业发展的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就是指我国农业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发展 社会主义农业 农业生产力 农村政治体制 生产力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 意识形态领域 “星火计划” 经济发展特点 伟大创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