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 被引量:80
1
作者 高燕 叶艳妹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5-370,共6页
本文从系统论的机理出发,构建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全面分析各种适宜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以泰安市岱岳区为案例选择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适宜性评价 指标体系 多因素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分区调控 被引量:159
2
作者 曲衍波 张凤荣 +2 位作者 姜广辉 关小克 郭力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90-296,共7页
在剖析农村居民点用地生态位特征的基础上,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从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3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与GIS栅格技术进行评价指标的单因素量化分析和多因素综合评价,将北京市平谷区划分为农村居民... 在剖析农村居民点用地生态位特征的基础上,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从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3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与GIS栅格技术进行评价指标的单因素量化分析和多因素综合评价,将北京市平谷区划分为农村居民点用地高度适宜、中度适宜、低度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在此基础上,使用聚类分析法将平谷区现状的275个行政村划分为重点发展区、适度挖潜区、限制扩建区和优先整治区,进而分析了各区域用地特征,并提出相应的用地调控模式。研究结果体现了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和现势性,符合当地实际,对农村居民点整理和乡村土地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区域规划 生态 生态位 农村居民点用地 适宜评价 综合分区 平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级土地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0
3
作者 徐保根 赵建强 +3 位作者 薛继斌 顾慧娜 方爱军 董传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31,共5页
研究目的: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的适宜性进行评价,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和农村土地整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查阅、专家咨询、对比分析、权重和法。研究结果:新安置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可分为城镇型、集镇型、中心村型三种基本类型,... 研究目的: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的适宜性进行评价,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和农村土地整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查阅、专家咨询、对比分析、权重和法。研究结果:新安置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可分为城镇型、集镇型、中心村型三种基本类型,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农民就业结构、农民经济实力、村集体经济实力、村所在乡镇和县市的经济实力等;义乌市活鱼塘村和西澄村可建成城镇型农村居民点,海盐县横港村和百联村可建成集镇型农村居民点。研究结论:建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及农村居民点整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农村居民点用地 方式类型 适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及其分区管制 被引量:21
4
作者 郭杰 包倩 +2 位作者 欧名豪 刘洋 赵海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58,共7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是农村居民点整理方案制定及分区调控的基础。本研究以扬州市区106个行政村为对象,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调查,从整理政策、人际交往、生活习惯、经济压力等方面评价农户意愿大小,结合经济、社会及区位... 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是农村居民点整理方案制定及分区调控的基础。本研究以扬州市区106个行政村为对象,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调查,从整理政策、人际交往、生活习惯、经济压力等方面评价农户意愿大小,结合经济、社会及区位等因素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适宜性大小划定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分区,并制定分区管制措施。研究发现:农户整理意愿区域差异明显,研究区域北部和东部由于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且农村居民点整理政策设计较为完善,如槐泗镇凤来村的农户意愿分值高达36.5,而南部、西部的整理意愿相对较低,如瓜州镇鞠庄村的农户意愿分值仅25.9。研究表明:1将农户意愿引入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中,不仅考虑到社会、经济等宏观因素,而且综合了微观农户意愿,评价方法更为科学。2可拓展空间衡量居民点整理潜力,农户意愿和人口经济状况是影响整理适宜性的关键因素,而较好的基础设施状况将降低居民点整理的适宜性等级。3应考虑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农户意愿等分区特征,从整理模式、中心村建设和土地利用策略等方面构建差别化的分区管制政策。优先整理区可采取一次性搬迁策略,将零星村庄整体迁并至中心城区、镇区或中心村;重点整理区应以迁村并点及闲置居民点复垦为主;适度整理区应走"滚动式"农村居民点整治之路;优化调整区应逐渐将靠近城区和镇区的居民点纳入城镇管理体系,加速其城镇化进程。本研究将为农村居民点整理重点区域选择和区域差别化的管制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适宜评价 农户意愿 分区管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山地丘陵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分区优化 被引量:16
5
作者 程文仕 乔蕻强 陈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2-327,共6页
农村居民点是中国农村人口的主要聚居形式。以西南山区丘陵区的重庆市丰都县兴义镇为例,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SPSS聚类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构建了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影响评价体系。在评价结果基础上对兴义镇农村居民点用地进... 农村居民点是中国农村人口的主要聚居形式。以西南山区丘陵区的重庆市丰都县兴义镇为例,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SPSS聚类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构建了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影响评价体系。在评价结果基础上对兴义镇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分区优化。(1)通过单因素量化分析和综合评价法分析可知,兴义镇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综合适宜度0-45.52,其中高度适宜性区域面积占兴义镇土地总面积的25.16%,中度适宜区面积占29.49%,低度适宜区面积占29.09%,不适宜区面积占16.26%。(2)利用聚类分析法划分出了4个类型区域:即适度挖潜区、重点发展区、限制扩建区和优先整治区,各区农村居民点面积分别为:113.30,188.59,104.01和41.72hm^2。(3)针对各类型区的具体特征,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农村居民点用地 适宜评价 分区优化 兴义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视角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适宜性评价——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文博 刘友兆 +1 位作者 夏敏 王玮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4期280-285,共6页
[目的]以生态环境保护为视角,根据江苏省宜兴市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越的特点,从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两方面探讨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适宜性,为该区农村居民点规划、整理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宜兴市2010年ETM遥感数据、DEM数据和植... [目的]以生态环境保护为视角,根据江苏省宜兴市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越的特点,从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两方面探讨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适宜性,为该区农村居民点规划、整理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宜兴市2010年ETM遥感数据、DEM数据和植被覆盖数据,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得到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小累积阻力面,借助ArcGIS 9.3软件,采用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和自然断点法对宜兴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适宜性进行分类。[结果]宜兴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可划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低度适宜、不适宜4种类型,分别占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面积的57.67%,12.82%,22.83%,6.68%。[结论]不同适宜程度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应当分别采取重点发展、适度建设、限制扩张以及优先整治的对策,基于生态环境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适宜性评价能够满足宜兴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中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生态环境保护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适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常市北部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整治分区规划 被引量:6
7
作者 周浩 雷国平 赵宇辉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6-614,共9页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实现农村土地合理布局、挖掘土地整理潜力的重要依据。以五常市北部地区为例,从自然、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构建典型粮食产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地区内部特点量化指标因子;依据适宜性...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实现农村土地合理布局、挖掘土地整理潜力的重要依据。以五常市北部地区为例,从自然、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构建典型粮食产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地区内部特点量化指标因子;依据适宜性评价分级和区域模式差异,综合考虑人口城镇化影响实现居民点的整治分区规划。结果表明:北部12个乡镇中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区间为0~3.9968,不存在最高适宜的居民点用地,域内以高适宜和中适宜用地为主,低适宜和不适宜的居民点用地相对比例之和5.02%,地区仍有部分居民点需重点整治;兴隆乡、营城子乡、民乐乡等部分地区应引导村内人121外迁,八家子乡、常堡乡、牛家镇等应积极迁村并点,兴隆乡部分地区、八家子乡和卫国乡实施内部改造,保留发展型均有分布。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居民点整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适宜评价 整治分区 五常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以陕西省韩城市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海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1期199-202,共4页
以陕西省韩城市为例,依据新时期我国农村建设要求,从韩城市农村地区居民点用地特征入手,选取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3个方面的16个相关评价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利用生态位理论与模糊物元模型,评价其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将韩城市... 以陕西省韩城市为例,依据新时期我国农村建设要求,从韩城市农村地区居民点用地特征入手,选取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3个方面的16个相关评价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利用生态位理论与模糊物元模型,评价其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将韩城市农村可用作居民点的土地依据适宜性划分为4个等级:高适宜居民点用地、一般适宜居民点用地、不适宜居民点用地和禁止居民点用地。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点选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理论 农村居民点 适宜评价 韩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县域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适宜性评价——以湖南省永顺县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袁增光 周国华 汪雄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26,34,共8页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的高低对于山区村庄规划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南省永顺县为例,从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及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各影响因子开展单因子评价和...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的高低对于山区村庄规划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南省永顺县为例,从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及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各影响因子开展单因子评价和多因素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永顺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分散,以散点状分布为主,农村居民点用地整体适宜性程度较低;(2)农村居民点分布受耕地、坡度、道路、高程的影响显著,其中,耕地影响最大,道路、高程、坡度次之,河流和集镇对居民点分布的影响较弱;(3)根据整治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集中建设型、优化发展型、控制发展型和生态迁移型4种整治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山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和村庄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农村居民点 整治适宜 评价 永顺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空间适宜性指数自相关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 被引量:24
10
作者 宋文 吴克宁 +2 位作者 刘浩然 陈英 刘霈珈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49-257,共9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手段,为研究基于地理空间属性的区域农村居民点差异化整理方向和模式,提高整理效率,该文以甘肃省临夏县北塬地区为例,从农村居民点地理环境、空间区位、空间分布和空间形态4个方面...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手段,为研究基于地理空间属性的区域农村居民点差异化整理方向和模式,提高整理效率,该文以甘肃省临夏县北塬地区为例,从农村居民点地理环境、空间区位、空间分布和空间形态4个方面构建居民点整理地理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各指标标准化值加权求和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获取适宜性程度的空间聚集特征并结合各行政村超标可整理面积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针对不同分区特征提出差异化的整理方向和模式。结果表明:1)地理空间适宜性值为32.093-85.226,空间分异明显,指标体系可较好地反映区域农村居民点地理空间属性差异;2)全局Moran指数为0.66,在0.01显著水平上极显著,呈显著正空间自相关性,LISA图显示只存在显著高高、低低聚集,与全局分析一致;3)分区划为优先整理区、次级整理区、并点整理区和选择性整理区,包含空间聚集特征,可较好地识别居民点整理适宜性和整理效益差异。研究可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实践作参考,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理 分区 农村居民点 地理空间适宜 空间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整治分区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梁照凤 袁媛 +1 位作者 陈文波 阳海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44-1255,共12页
当前我国城市化与国民经济发展快速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与闲置现象愈加严重,科学合理规划农村居民点越来越迫切,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整治分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以萍乡市湘东区为研究区域,选取自然、经济和社会因... 当前我国城市化与国民经济发展快速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与闲置现象愈加严重,科学合理规划农村居民点越来越迫切,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整治分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以萍乡市湘东区为研究区域,选取自然、经济和社会因子作为适宜性评价因子,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通过Arc GIS10.1进行叠加运算,划分农村居民点适宜性级别,进而应用加权Voronoi图,实现农村居民点的整治区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按照最适宜、较适宜、中适宜、低适宜和不适宜用地区进行划分,适宜度水平整体较高,无不适宜居民点用地区;不同适宜性级别的居民点差距明显,农村居民点的平均规模呈现缓慢增大的趋势;各乡镇农村居民点的适宜性在地理空间上差异明显,适宜性级别较高的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公路畅通、地势平坦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北部地区,适宜性级别较低的居民点主要散乱分布在地势起伏不平、坡度较大、基础设施和经济条件较差的区域;随着居民点适宜性级别越来越低,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小;不同适宜性级别的农村居民点划分为重点建设区、优先发展区、合并整治区和内部整治区。该研究为农村居民点的整治规划、城镇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等相关工作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适宜评价 加权Voronoi图 整治分区 湘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VC理论的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及分区管控 被引量:18
12
作者 双文元 郝晋珉 +4 位作者 艾东 黄晓英 王玉东 朱传民 陈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6-133,共8页
对农村居民点现状的正确认识和变动趋势的科学判断,是合理调整村镇布局、规划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本文以大同市南郊区农村居民点为评价单元,利用AVC理论构建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采用专家咨询法设置、筛选评价指标;利用主成分方法确定... 对农村居民点现状的正确认识和变动趋势的科学判断,是合理调整村镇布局、规划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本文以大同市南郊区农村居民点为评价单元,利用AVC理论构建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采用专家咨询法设置、筛选评价指标;利用主成分方法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应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各指标得分值,得到农村居民点的吸引力、生命力和承载力评价值和其适宜性综合值,并对研究区进行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将该理论应用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结果更加优化和合理,验证了该理论的实用性。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提供有益探索和科学支持。该研究从景观与旅游角度为土地利用分区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C理论 农村居民点 适宜评价 整治 南郊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靶模型的宜兴市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及分类调控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文博 刘友兆 +3 位作者 夏敏 张俊凤 张智超 邹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3-157,169,共6页
对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方法的探讨,不仅能丰富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的理论体系,也有利于开展农村居民点规划和整理工作。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综合考虑其社会经济和农村居民点布局特点,从自然地理条件、区位条件、生产条件以及生态环... 对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方法的探讨,不仅能丰富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的理论体系,也有利于开展农村居民点规划和整理工作。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综合考虑其社会经济和农村居民点布局特点,从自然地理条件、区位条件、生产条件以及生态环境条件4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灰靶模型研究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分类调控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宜兴市农村居民点适宜性等级总体较高;在空间上呈现中、北部平原地区的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整体高于南部丘陵山区的分布特征。针对不同适宜等级提出的分类调控对策可以为当地农村土地整治、村庄规划等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灰靶模型 适宜评价 分类调控 宜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评价与分区 被引量:11
14
作者 周飞 陈士银 +1 位作者 吴明发 吴雪彪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78,93,共5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评价与分区是编制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该文以广东省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广东省20个地市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进行... 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评价与分区是编制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该文以广东省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广东省20个地市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进行评价与分区。结果表明:广东省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差异显著,优先性指数介于0.1271~0.7770,广州、佛山和中山为优先整理区,珠海、汕头、惠州和东莞为重点整理区,梅州、江门、湛江、茂名、肇庆、潮州和云浮为适度整理区,韶关、河源、汕尾、阳江、清远和揭阳为生态型整理区。最后根据各分区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整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优先评价 分区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溪市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与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许婷 饶磊 +2 位作者 赵小敏 孙凯 郭熙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123-129,共7页
以贵溪市为研究对象,应用GIS空间分析法、Voronoi图和核密度估计法,利用DEM、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等数据研究了贵溪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自然、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了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体系,划定5个... 以贵溪市为研究对象,应用GIS空间分析法、Voronoi图和核密度估计法,利用DEM、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等数据研究了贵溪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自然、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了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体系,划定5个适宜性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贵溪市农村居民点呈现人均指标超标,"大聚集、小分散"和用地比例地域差异明显等现状特征;(2)贵溪市农村居民点适宜性结果整体较差,并且随着适宜性等级的升高,农村居民点数量和面积都有减少的趋势。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将贵溪市划分为城镇化发展型、内部整改型、限制发展型和整体搬迁型4种优化类型,比例分别为29.21%、26.99%、30.29%、13.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适宜评价 VORONOI图 核密度估计 布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文雯 周宝同 +2 位作者 黄勇 田径 刘小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89-295,共7页
深入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评价与分区,对指导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有序进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重庆市39个区县的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进行评价... 深入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评价与分区,对指导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有序进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重庆市39个区县的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进行评价与分区。结果表明:重庆市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差异显著,优先性指数介于0.161 0~0.767 6之间。双桥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渝北区、大渡口区、沙坪坝区、北碚区、长寿区、璧山县10个区县为优先整理区;荣昌县、永川区、巴南区、江津区、合川区、万州区、大足县、铜梁县8个区县为重点整理区;涪陵区、忠县、南川区、梁平县、潼南县、万盛区、垫江县、开县、石柱县、綦江县、丰都县、秀山县、云阳县、黔江区14个区县为中等整理区;酉阳县、奉节县、巫溪县、彭水县、武隆县、巫山县、城口县7个区县为生态型整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优先评价 整理分区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整治工程选址适宜性评价与决策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智 贾丽 +1 位作者 黄英 高泽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1期323-326,343,共5页
[目的]通过对影响农村居民点整治工程选址适宜性的指标因素进行分析,构建农村居民点整治工程适宜性评价体系。[方法]引入配对比较法和1—7标度理论法确定指标因素权重,通过综合分值测算法对农村居民点整治工程适宜性进行评价。根据离散... [目的]通过对影响农村居民点整治工程选址适宜性的指标因素进行分析,构建农村居民点整治工程适宜性评价体系。[方法]引入配对比较法和1—7标度理论法确定指标因素权重,通过综合分值测算法对农村居民点整治工程适宜性进行评价。根据离散度分析法对适宜性综合分值进行级别划分。[结果]河北省唐县农村居民点整治工程选址适宜性可划分为4等,即适宜区、较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其综合作用分值划分区间为:77分以上为适宜区,68.59~77分为较适宜区,61.37~68.59分为一般适宜区,61.37分以下为不适宜区。[结论]相关部门应谨慎决策选址的时空顺序,有效提高农村居民点整治工程选址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整治工程选址 适宜评价指标体系 决策 河北省唐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要性和适宜性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研究——以重庆市荣昌区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鹏 陈荣蓉 +1 位作者 杨朝现 李承桧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65-269,共5页
区域土地利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社会状况、规划导向作用的不同,客观上将形成差异化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区域。以重庆市荣昌区为例,以各镇(街)为评价单元,综合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内部土地闲置率法、城镇体系规划法测算农村居民... 区域土地利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社会状况、规划导向作用的不同,客观上将形成差异化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区域。以重庆市荣昌区为例,以各镇(街)为评价单元,综合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内部土地闲置率法、城镇体系规划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各镇(街)农村居民点整理对区级目标达成的重要性,同时从自然适宜度、经济发展度、社会接受度、规划导向度4个方面选取8个指标,评价各镇(街)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适宜性。基于重要性、适宜性评价结果的叠置分析,划分出优先保障区、重点规划区、逐步推进区、控制发展区4个类型区,并针对不同分区的特征从空间布局、整理方式、政策导向、"增减挂钩"指标分配等方面提出差异化的统筹协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整理分区 重要 适宜 重庆市荣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黄土高原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撒利伟 孙业鹏 谷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6-402,410,共8页
在农村粗放的用地模式下,土地浪费和土地污染严重,人地关系紧张;顺应“乡村振兴战略”,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黄土高原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现实整理潜力展开研究.利用GIS技术及数理统计等方法构建地理数据库,分析当前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 在农村粗放的用地模式下,土地浪费和土地污染严重,人地关系紧张;顺应“乡村振兴战略”,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黄土高原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现实整理潜力展开研究.利用GIS技术及数理统计等方法构建地理数据库,分析当前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的特征与不足,针对黄土高原地区的现实环境,构建潜力修正指标体系,利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理论潜力修正,用以测算农村居民点现实整理潜力.以延安市志丹县为案例研究得到:县域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理论潜力值仅为现实潜力值的37.63%,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差距较大.建立农村居民点用地现实潜力评价模型,并进行潜力分级和分区评价,对指导黄土高原地区乃至其它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黄土高原 农村居民点用地 土地整理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的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史敏 高耀东 吴晓娟 《农业与技术》 2019年第5期71-73,80,共4页
本文以陕西省神木市为研究区域,以农村居民点图斑为评价单元,确定了高程、人均纯收入、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等10个参评因子并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其权重,运用Arc GIS软件的坡度分析、水文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对各评价因子进行分析,对... 本文以陕西省神木市为研究区域,以农村居民点图斑为评价单元,确定了高程、人均纯收入、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等10个参评因子并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其权重,运用Arc GIS软件的坡度分析、水文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对各评价因子进行分析,对各参评因子分等赋值,建立起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各评价单元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构建多因素综合评价指标模型。根据综合分析结果,将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划分为最高适宜级、高适宜级、中适宜级、低适宜级和不适宜级5个级别,得出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等级及分布,并将评价对象分为搬迁型、集聚型和发展型,制定相应的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评价 适宜 农村居民点 神木市 ARC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