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及整理模式探讨 被引量:61
1
作者 关小克 张凤荣 +2 位作者 赵婷婷 方磊 朱泰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4-118,128,共6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农村居民点整理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优化空间布局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措施,大都市区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综合北京市自然、社会、经济...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农村居民点整理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优化空间布局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措施,大都市区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综合北京市自然、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规划等因素,围绕中心城区构建了城乡交错区、远郊平原区和生态山区3个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并根据区位条件,确定了它们的功能定位,提出分区、分模式的整理方案,该方案对于加快北京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 农村居民点整理 模式 分区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本效益、政策认知与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户补偿满意度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付文凤 郭杰 +2 位作者 欧名豪 孟霖 殷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8-145,共8页
政策执行是政策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政策执行的本质是主体之间考虑利益得失的利益博弈过程,利益推动行为主体执行或违反政策。农户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直接利益主体,农户自身利益需求与补偿政策的差异表现为补偿满意度,明晰农户补偿满意... 政策执行是政策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政策执行的本质是主体之间考虑利益得失的利益博弈过程,利益推动行为主体执行或违反政策。农户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直接利益主体,农户自身利益需求与补偿政策的差异表现为补偿满意度,明晰农户补偿满意度影响因素,对解决农户利益需求缺位,提高农村居民点整理政策执行效率意义重大。本文在理论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户补偿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区域扬州市刘集镇农户补偿满意度调查,应用有序Logit模型,分析个人特征、家庭特征、成本效益及政策认知等因素对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户补偿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补偿满意度受其自身和家庭禀赋特征影响,家庭劳动力人数较多、非农就业为主的农户,对农村土地的依赖性较低,补偿满意度会相应提升。(2)农户补偿满意度受成本效益因素显著影响,提高耕作便捷度、改善出行交通,会降低通勤成本,增加受益感知,进而提高农户补偿满意度;而日常消费上升、原有宅基地面积较大,会增加农户参与整理的成本投入,降低农户补偿满意度。(3)农户补偿满意度受政策认知因素明显影响,正面的政策制定评价、较高的政策执行满意度及农民收入增加的价值认同,均将提高农户补偿满意度。因此,应合理评估宅基地价值,重视农村居民点整理政策的长期影响评价,综合考量农村居民点整理政策实施前后农户的总成本和综合效益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以优化利益分配格局。并通过推进配套制度改革完善、规范政策执行机制等措施提高整理区农户的社会福利及政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成本效益 政策认知 有序LOGIT模型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及其分区管制 被引量:21
3
作者 郭杰 包倩 +2 位作者 欧名豪 刘洋 赵海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58,共7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是农村居民点整理方案制定及分区调控的基础。本研究以扬州市区106个行政村为对象,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调查,从整理政策、人际交往、生活习惯、经济压力等方面评价农户意愿大小,结合经济、社会及区位... 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是农村居民点整理方案制定及分区调控的基础。本研究以扬州市区106个行政村为对象,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调查,从整理政策、人际交往、生活习惯、经济压力等方面评价农户意愿大小,结合经济、社会及区位等因素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适宜性大小划定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分区,并制定分区管制措施。研究发现:农户整理意愿区域差异明显,研究区域北部和东部由于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且农村居民点整理政策设计较为完善,如槐泗镇凤来村的农户意愿分值高达36.5,而南部、西部的整理意愿相对较低,如瓜州镇鞠庄村的农户意愿分值仅25.9。研究表明:1将农户意愿引入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中,不仅考虑到社会、经济等宏观因素,而且综合了微观农户意愿,评价方法更为科学。2可拓展空间衡量居民点整理潜力,农户意愿和人口经济状况是影响整理适宜性的关键因素,而较好的基础设施状况将降低居民点整理的适宜性等级。3应考虑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农户意愿等分区特征,从整理模式、中心村建设和土地利用策略等方面构建差别化的分区管制政策。优先整理区可采取一次性搬迁策略,将零星村庄整体迁并至中心城区、镇区或中心村;重点整理区应以迁村并点及闲置居民点复垦为主;适度整理区应走"滚动式"农村居民点整治之路;优化调整区应逐渐将靠近城区和镇区的居民点纳入城镇管理体系,加速其城镇化进程。本研究将为农村居民点整理重点区域选择和区域差别化的管制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适宜性评价 农户意愿 分区管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用地转换方向模拟 被引量:37
4
作者 姜广辉 张凤荣 孔祥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4-221,共8页
农村居民点用地不同转换方向将对区域景观格局带来不同的环境效应,如何因地制宜地科学确定农村居民点整理方向是当前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中需解决的一个重要基础理论问题。该文使用CA-Markov模型对北京山区未来土地利用进行了多情景模拟... 农村居民点用地不同转换方向将对区域景观格局带来不同的环境效应,如何因地制宜地科学确定农村居民点整理方向是当前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中需解决的一个重要基础理论问题。该文使用CA-Markov模型对北京山区未来土地利用进行了多情景模拟,进而对其景观格局指数进行了比较分析,以反映不同农村居民点转换方向引起的不同环境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山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去向为耕地和园地时景观效应较差,而依靠适宜性评价结果或整理成林地则取得较好景观效应。因而,在当前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过程中,应审慎看待整理为耕地或者园地的普遍做法,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确定山区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方向,使其与其周围基质相谐调以更好地优化土地利用总体格局获取最大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用地转换方向 CA–Markov模型 环境工程 情景模拟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韩武波 殷海善 安祥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54,共4页
研究目的: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影响因素分析,探索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可行性。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1)从房屋的结构和利用来看,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为6.2%—8.0%;(2)从当前农村人口迁移的角度看,... 研究目的: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影响因素分析,探索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可行性。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1)从房屋的结构和利用来看,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为6.2%—8.0%;(2)从当前农村人口迁移的角度看,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很大,全省总体水平应该在20%以上;(3)从农村人口迁移前后农村居民点条件差异的角度,土地整理后增加耕地、建设用地数量要打折扣;(4)整村搬迁和拆旧平空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两种方式,适合不同情况;(5)农村居民点整理需要政府在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6)向小项目倾斜、向基层倾斜是分散、小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管理模式。研究结论: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有巨大潜力,应该优先从耕地整理潜力大的几个盆地开展,优先实施拆旧平空的旧村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农村居民点整理 影响因素 现实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其空间分异——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兰 信桂新 袁晓燕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9-105,共7页
针对贫困山区构建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加权累加法和ArcGIS叠加功能,分析了重庆市酉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其空间分异情况.结果表明,在影响居民点整理潜力的因素中,居民点利用因素、社会因素大于... 针对贫困山区构建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加权累加法和ArcGIS叠加功能,分析了重庆市酉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其空间分异情况.结果表明,在影响居民点整理潜力的因素中,居民点利用因素、社会因素大于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且整理潜力呈现中部高、东西两侧低的总体分异特征;结合空间连续性,以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评价分值为主要依据,将全县划分为4个潜力类型区,并提出了各区适宜的整理模式.研究对于贫困山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潜力 空间分异 贫困山区 酉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激励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郭杰 韩文静 欧名豪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4-121,135,共9页
基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和Probit模型研究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户意愿的影响因素,识别影响农户意愿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探讨政府激励对农户意愿的影响,提出完善政府激励政策的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激励... 基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和Probit模型研究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户意愿的影响因素,识别影响农户意愿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探讨政府激励对农户意愿的影响,提出完善政府激励政策的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激励对农户意愿有显著正影响,显著的影响因素为产权补偿激励因子和保障激励因子,前者包括宅基地产权稳定性、安置补偿标准、安置区居住环境、户籍政策、行政执行效率;后者包括再就业政策及社会保障政策。为有效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应从明晰产权、确定合理补偿标准、完善社会保障、提高行政效率等方面完善政府激励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激励 农村居民点整理 农户意愿 主成分分析法 PR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评价与分区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飞 陈士银 +1 位作者 吴明发 吴雪彪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78,93,共5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评价与分区是编制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该文以广东省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广东省20个地市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进行... 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评价与分区是编制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该文以广东省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广东省20个地市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进行评价与分区。结果表明:广东省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差异显著,优先性指数介于0.1271~0.7770,广州、佛山和中山为优先整理区,珠海、汕头、惠州和东莞为重点整理区,梅州、江门、湛江、茂名、肇庆、潮州和云浮为适度整理区,韶关、河源、汕尾、阳江、清远和揭阳为生态型整理区。最后根据各分区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整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优先性评价 分区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户意愿分析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分区 被引量:8
9
作者 刘玉娇 朱青 +1 位作者 吕立刚 廖凯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99-304,共6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优化居民点空间布局、改善农村环境及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手段,开展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研究,对农居点整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南京市江北新区桥林和星甸街道为例,在农户意愿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居民点整理...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优化居民点空间布局、改善农村环境及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手段,开展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研究,对农居点整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南京市江北新区桥林和星甸街道为例,在农户意愿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居民点整理潜力,从整理迫切性、整理能力等角度选取关键指标,构建了农居点整理时序指标评价体系。基于评价结果,对研究区进行村域尺度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分区。结果表明:(1)桥林和星甸街道可整理的理论潜力2 594.02hm^2,整理潜力较大,且各村整理潜力存在显著的差异;(2)对农户意愿影响较显著的因素有:补偿满意度、家庭收入、政策执行满意度、户主职业、邻里关系、现有宅基地面积、搬迁以后的生活成本及从众心理,结合指标获取难易程度及代表性,选取了表征农户意愿的指标。(3)研究区可分为优先整理区、重要整理区、次要整理区及最后整理区4类,它们可整理的理论潜力依次为718.63hm^2,861.85hm^2,875.70hm^2及136.0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潜力测算 农户意愿 整理时序分区 江北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和熵权法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鞠军 李钢 王佳洁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20-422,共3页
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是顺利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要环节,是国家提出农村居民点整理战略部署、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前提和依据。以徐州市沛县为例,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将AHP、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结合... 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是顺利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要环节,是国家提出农村居民点整理战略部署、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前提和依据。以徐州市沛县为例,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将AHP、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结合起来对沛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受经济、社会、效益等限制因素的制约,沛县现实居民点整理潜力区域差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潜力评价 AHP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斑特征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研究——以宜兴市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翔宇 吴克宁 +2 位作者 宋恒飞 史雯雅 宋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92-1101,共10页
中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致使大量农村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村庄宅基地出现闲置、废弃等现象,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对于农村土地合理利用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宜兴市217个行政村为研究单元,以自然、经济社会、空间形态... 中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致使大量农村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村庄宅基地出现闲置、废弃等现象,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对于农村土地合理利用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宜兴市217个行政村为研究单元,以自然、经济社会、空间形态3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与AHP综合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得到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综合分值。通过综合分值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得到结果与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分区结果作为划分依据,将宜兴市划分为优先区、次先区、适度区和优化区四类区域,从整理时序、模式、土地利用安排等方面提出差别化管理措施。研究根据适宜性分值空间分布状况与居民点人均面积叠加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划定,对今后土地整理规划制定与农村居民点整理安排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空间自相关 人均居民点面积 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地质条件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选取的影响分析——以山东省肥城煤矿区为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广泳 王数 安萍莉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0-74,共5页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集中分布区域的地质条件,找出影响整理模式选取的各种地质环境。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法。研究结论:地质条件是矿区选取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的根本依据。近年来,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范围不...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集中分布区域的地质条件,找出影响整理模式选取的各种地质环境。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法。研究结论:地质条件是矿区选取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的根本依据。近年来,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范围不断扩大,但对复杂地质环境区域,尤其是地质环境复杂的矿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还比较少,应加大对特殊地质条件下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整理模式 地质条件 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的河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 被引量:5
13
作者 鲁春阳 文枫 +4 位作者 袁晓妮 司锦 秦岩 解丽丹 王锦峰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6期311-314,共4页
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是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以河南省18个地市为实证对象,采用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标准法、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通过构建包括自然、经济、社会、成本和效益等因素的限制性修正系数,计算... 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是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以河南省18个地市为实证对象,采用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标准法、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通过构建包括自然、经济、社会、成本和效益等因素的限制性修正系数,计算河南省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并借助Arc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河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为89. 51万hm^2,其中南阳市理论潜力最大,为11. 39万hm^2,济源市理论潜力最小,为0. 51万hm^2;(2)河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为35. 80万hm^2,商丘市现实潜力最大,为4. 73万hm^2,现实潜力最小的为济源市,仅有0. 19万hm^2。根据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将现实潜力划分为优先整理区、重点整理区和一般整理区,可释放潜力分别占全省现实潜力的57. 15%、38. 12%、5. 92%;(3)河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内部差异较大,应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居民点利用现状制定差别化的土地整理措施,提高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农村居民点整理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限制性修正系数 理论潜力 现实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整理中农户意愿影响因素识别与空间差异比较——以芜湖市近郊和远郊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翼虎 程久苗 +1 位作者 费罗成 徐玉婷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54-558,共5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举措。以芜湖市近郊区和远郊区农村居民点整理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举措。以芜湖市近郊区和远郊区农村居民点整理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政策认知程度在近、远郊区均为主要影响因素;近郊区农户意愿还受年龄、村庄房屋布局满意度、宅基地管理制度满意度、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等4个因素显著影响;远郊区农户意愿则受家庭年收入、村庄整体经济水平满意度、是否感觉现有宅基地面积不足等3个因素显著影响。在不同区位,主要影响因素有明显差异。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定农村居民点整理政策,可以最大程度符合农户意愿,保障农户利益,提高整理效率,促进农村居民点整理活动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农户意愿 近远郊区 影响因素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整理利益分配理论构建与实践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茜宇 刘挺 张占录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5-120,共6页
基于土地发展权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利益分配理论,并以武汉市谦森岛典型项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为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构建和实践优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点整理实质上是土地发展权的转移和交易过程,该过程中土地发展权的价值... 基于土地发展权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利益分配理论,并以武汉市谦森岛典型项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为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构建和实践优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点整理实质上是土地发展权的转移和交易过程,该过程中土地发展权的价值体现为"建设用地出让价格-(农用地征收价格+开发成本)";(2)农村居民点整理中产生的利益经过了政府和村集体之间、集体和农户之间、农户内部之间的3次分配;(3)现状分配存在土地发展权接收区和发送区衔接方式需多样化、建新区村民需参与土地发展权价值分配、农户之间分配需合理化的优化空间;(4)未来分配可通过设定土地发展权系数、建立挂钩指标交易平台、配置村民标准发展面积、设置土地发展权分配费的政策设计进行优化。基于土地发展权的转移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利益分配理论,有利于理顺项目中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显化利益分配存在的问题,为利益分配优化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利益分配 土地发展权转移理论 优化设计 谦森岛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娜 刘学录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0-116,共7页
从土地利用现状、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生态因素5个方面构建甘肃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区指标体系,采用SPSS系统聚类的方法把甘肃省划分为3个整理区域,分别为Ⅰ级潜力区,Ⅱ级潜力区和Ⅲ级潜力区,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区域整理的... 从土地利用现状、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生态因素5个方面构建甘肃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区指标体系,采用SPSS系统聚类的方法把甘肃省划分为3个整理区域,分别为Ⅰ级潜力区,Ⅱ级潜力区和Ⅲ级潜力区,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区域整理的模式和方向.结合区域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计算出不同区域范围内的14个市(州)农村居民点的理论潜力和实际潜力,根据理论潜力转化为实际潜力条件的难易程度,将甘肃省各市(州)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潜力优势区、潜力内在区和潜力限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潜力区 理论潜力 实际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度分析——以哈尔滨市阿城区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汤永玲 陶军德 徐金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7294-17296,共3页
以2008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依据,选取14个与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度评价的相关指标,利用SPSS软件对阿城区15个乡镇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优先度进行了评价与排序,分析发现影响阿城区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度有整理后产出... 以2008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依据,选取14个与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度评价的相关指标,利用SPSS软件对阿城区15个乡镇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优先度进行了评价与排序,分析发现影响阿城区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度有整理后产出收益、整理可行性的客观条件和居民主观意愿因素3个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优先度分析 主成分分析 哈尔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文雯 周宝同 +2 位作者 黄勇 田径 刘小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89-295,共7页
深入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评价与分区,对指导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有序进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重庆市39个区县的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进行评价... 深入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评价与分区,对指导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有序进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重庆市39个区县的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进行评价与分区。结果表明:重庆市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性差异显著,优先性指数介于0.161 0~0.767 6之间。双桥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渝北区、大渡口区、沙坪坝区、北碚区、长寿区、璧山县10个区县为优先整理区;荣昌县、永川区、巴南区、江津区、合川区、万州区、大足县、铜梁县8个区县为重点整理区;涪陵区、忠县、南川区、梁平县、潼南县、万盛区、垫江县、开县、石柱县、綦江县、丰都县、秀山县、云阳县、黔江区14个区县为中等整理区;酉阳县、奉节县、巫溪县、彭水县、武隆县、巫山县、城口县7个区县为生态型整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优先性评价 整理分区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詹莉 周慧 李保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412-2413,共2页
针对河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大的特点,分析了河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总体形势,介绍了陕县农村居民点整理实践,指出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选择。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农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整理主体博弈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小飞 胡月明 +2 位作者 唐宪 贾正雷 黎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3437-13438,13442,共3页
为找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和实践支撑,应用博弈分析方法,通过对地方政府、农村集体组织和用地企业博弈分析得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实施取决于参与者对土地收益分配参数的大小,且受到地方政府政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整理各... 为找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和实践支撑,应用博弈分析方法,通过对地方政府、农村集体组织和用地企业博弈分析得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实施取决于参与者对土地收益分配参数的大小,且受到地方政府政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整理各方收益分配的合理性是整理工作能否推进的核心,如何明确整理后的土地权属问题是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博弈 收益 效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