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及政策实施成效研究——以和田地区朗如乡为例
1
作者 臧昕 《中国农村科技》 2024年第4期60-63,共4页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强调了创新就近就地就业和有序转移输出就业的有机结合机制,持之以恒抓好脱贫攻坚和促进就业两件大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自治区”)政府也从安疆稳疆的战略高度出发,制定了一系列就业优惠政策,明确...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强调了创新就近就地就业和有序转移输出就业的有机结合机制,持之以恒抓好脱贫攻坚和促进就业两件大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自治区”)政府也从安疆稳疆的战略高度出发,制定了一系列就业优惠政策,明确赋予了少数民族平等就业和优先就业的权利。和田地区曾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区,同时是少数民族人口高度集中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现状 有序转移 脱贫攻坚 实施成效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 平等就业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和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教育培训 被引量:12
2
作者 易钢 姜峰 《中国农业教育》 2006年第1期17-19,共3页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即开展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要坚持面向工业化、面向现代化、面向城镇化的方向,以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即开展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要坚持面向工业化、面向现代化、面向城镇化的方向,以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就业后的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综合运用财政扶持政策和竞争、激励手段,调动农民个人、用人单位、教育培训机构以及行业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培训工作,逐步形成政府统筹、行业组织、重点依托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富余劳动力 转移 教育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长效机制研究——以唐山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燕 王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3208-3209,共2页
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就业是实现我国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以唐山市为例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创新政府主导型管理、培训和输出机制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农村富余劳动力 培训 转移就业 人力资本 长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动因及障碍研究文献述评 被引量:1
4
作者 马雪鸿 李光明 《北方经济》 2012年第13期66-67,共2页
一、国外研究动态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推-拉”定理研究 雷文斯坦(E.G.Ravenstein,1885)在《人口转移规律》一书中提,出促使人口转移的原因有受压迫、受歧视、沉重的负担、生活条件不适等,经济因素是最主要因素,其观... 一、国外研究动态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推-拉”定理研究 雷文斯坦(E.G.Ravenstein,1885)在《人口转移规律》一书中提,出促使人口转移的原因有受压迫、受歧视、沉重的负担、生活条件不适等,经济因素是最主要因素,其观点被认为是推拉理论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文献述评 少数民族 动因 人口转移 国外研究 转移规律 生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障碍及对策 被引量:4
5
作者 吴霞 《南方农村》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20,共4页
关键词 农村富余劳动力 就业市场 制约因素 产业结构 农村土地流转 乡镇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下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宇鹏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54-57,共4页
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当前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还面临着保障就业权益的法规制度不健全、劳动保障措施存在短板、就业岗位不足、就业歧视还比较严重、某些地区城镇化过度或失衡发展影... 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当前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还面临着保障就业权益的法规制度不健全、劳动保障措施存在短板、就业岗位不足、就业歧视还比较严重、某些地区城镇化过度或失衡发展影响就业实效、农村失地农民再就业困难等困境。为此,就要建立健全保障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法律制度,切实提高就业权益保障实效,要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广辟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消除就业歧视,还要促进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均衡发展,切实解决农村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村富余劳动力 劳动力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家乐民俗旅游: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新途径——湖南省农家乐民俗旅游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琳桂 《云梦学刊》 2006年第2期83-85,共3页
农家乐民俗旅游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方面能够发挥独特而显著的作用,是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广大农民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农家乐民俗旅游 农村富余劳动力 “三农”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英丽 王辉 王成光 《现代农业》 2009年第9期100-101,共2页
充分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扩大劳务输出,既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当前农民自身素质、就业环境等诸多问题的影响,农民转移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 充分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扩大劳务输出,既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当前农民自身素质、就业环境等诸多问题的影响,农民转移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解决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难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农民的从业技能,拓宽就业空间,优化就业环境,完善就业服务,引导和保障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农业、走出农村,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就业环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分析
9
作者 余心乐 钟悦之 +2 位作者 刘影 莫晓宇 涂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1560-11562,共3页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多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基于江西省国民总收入、农业总收入、社会劳动力总量、农业劳动力总量因素,引用并改进劳动力转移模型,拟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数量总体上不...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多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基于江西省国民总收入、农业总收入、社会劳动力总量、农业劳动力总量因素,引用并改进劳动力转移模型,拟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数量总体上不断上升,各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农村富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发展新阶段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10
作者 康松 陈斐 《宜春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79-81,共3页
本文论述了农业发展新阶段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和成因 ,阐明了解决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农村富余劳动力 转移 农村 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小城镇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11
作者 刘星何 张孝飞 《陕西农业科学》 2006年第3期113-115,共3页
长期以来,大量劳动力滞留已明显地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加快小城镇建设,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关键词 小城镇 农村富余劳动力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富余劳动力城市就业中的问题及建议
12
作者 张艳 《北方经济》 2008年第8期92-94,共3页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因此,探索如何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怎样加强劳动力...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因此,探索如何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怎样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等成为需要认真研讨的内容。本文正是以此为线索结合我区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富余劳动力 城市就业 问题及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
作者 李艳花 张亚婕 《河南科技》 2006年第6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河南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农村富余劳动力 科学技术 社会经济 平衡发展 非农产业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选择
14
作者 贺贵柏 《中国农村科技》 2006年第2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农村富余劳动力 桂西地区 劳动力转移 农民人均纯收入 农业人口 非农产业 行政区划 农业劳动力 劳动力资源 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达国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经验研究——以美国、英国、日本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丁艳平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3-26,共4页
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否成功转移事关农民收入增加、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借鉴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进程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总结出加快工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消除制度性障碍,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是中国实现农村... 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否成功转移事关农民收入增加、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借鉴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进程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总结出加快工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消除制度性障碍,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是中国实现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富余劳动力 转移 经验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欠发达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章智 黄荣森 +3 位作者 郭仁东 温冠文 韩继华 蔡建明 《南方农村》 2006年第2期18-21,共4页
农村富余劳动力洗脚上田向城市转移就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实践证明,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和无序转移,不但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增加了城市管理上的不稳定因素,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 农村富余劳动力洗脚上田向城市转移就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实践证明,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和无序转移,不但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增加了城市管理上的不稳定因素,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认为,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是重中之重;建立和完善劳务服务体系和建立适应劳动转移就业的运行机制,是推动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的关键所在;切实加快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进程,是缓解转移就业压力,消除不稳定因素的重要载体;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长效保障机制,是确保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性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富余劳动力 就业 思考 欠发达地区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刍议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华甫 《经济研究参考》 2004年第25期38-40,共3页
新时期的“三农问题”,集中体现为“农民太多,农民太穷”。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必须免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增强他们转移就业的能力;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加速城镇化的进程。
关键词 农村富余劳动力 产业转移 就业结构 劳务输出 中国 农民工 农村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社会保障 乡镇企业 财政支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创新思路扩大就业渠道——以“订单式”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被引量:2
18
作者 叶彤 《广东经济》 2004年第11期40-41,共2页
全面开展调查登记,建立农村青年就业档案库 为了有利于宏观调控,统筹安排,规定凡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身体健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本市农村富裕劳动力,均可持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到户口所在地的街道(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进行求职登记,... 全面开展调查登记,建立农村青年就业档案库 为了有利于宏观调控,统筹安排,规定凡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身体健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本市农村富裕劳动力,均可持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到户口所在地的街道(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进行求职登记,申领<珠海市农村富余劳动力求职登记证>,实行凭证办理招用工手续和享受相关的扶持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就业措施 扩大就业 农村剩余劳动力 城镇化进程 富裕 需求 “订单式”培训 推荐工作 培训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基于彭州市葛仙山镇熙玉村实证分析
19
作者 李张巍 郑循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15970-15971,15975,共3页
在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形势下,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和转移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通过对四川省彭州市葛仙山镇熙玉村的实地调查,运用劳均耕地法和产值吸纳法对熙玉村富余劳动力和非农产业吸纳能力进行测算,归纳出... 在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形势下,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和转移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通过对四川省彭州市葛仙山镇熙玉村的实地调查,运用劳均耕地法和产值吸纳法对熙玉村富余劳动力和非农产业吸纳能力进行测算,归纳出富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并提出转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富余劳动力 测算 转移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20
作者 阿布都瓦力.艾百 康新梅 吴碧波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32,47,共7页
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都必须面临的难题。在社会经济转型中,印度政府通过综合运用立法、开发职业培训计划等对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了积极探索,但农村失业和就业不充分现象依然凸显,农村劳动力向... 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都必须面临的难题。在社会经济转型中,印度政府通过综合运用立法、开发职业培训计划等对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了积极探索,但农村失业和就业不充分现象依然凸显,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迟缓,转移后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也呈现不均衡态势。印度与中国同属金砖国家,历史背景与国情相似,因此,中国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上,可以充分借鉴印度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城镇化 农村富余劳动力 转移就业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