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视角下公共服务对农村多维贫困减贫效应研究 被引量:52
1
作者 郝晓薇 黄念兵 庄颖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2-81,共10页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运用国际上最通用的多维贫困指数测算的AF方法的原理和测算步骤。本文先以K=2维度下的各省各年的农村多维贫困指数为被解释变量,再构建出基本公共服务指标框架,以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四类基本公共...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运用国际上最通用的多维贫困指数测算的AF方法的原理和测算步骤。本文先以K=2维度下的各省各年的农村多维贫困指数为被解释变量,再构建出基本公共服务指标框架,以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四类基本公共服务为解释变量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回归分析。结论表明,基本公共服务对农村多维贫困存在减贫效益,而且不同基本公共服务的减贫效应不一致,在"赋能"机制上占主导地位的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的减贫效应更大。因此大力发展公共基本服务,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及有效脱贫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多维贫困 基本公共服务 减贫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视角的中国农村多维贫困及金融反贫困效应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黄琦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56,共6页
从生活性消费视角出发,以2004—2014年中国31省(区市)农村居民8大类消费为多维贫困测度维度,采用熵值法-TOPSIS法多维测度农村贫困,采用空间分析法揭示农村贫困的空间格局;并从新视角出发,以银行金融机构、农业保险、农村资本市场为农... 从生活性消费视角出发,以2004—2014年中国31省(区市)农村居民8大类消费为多维贫困测度维度,采用熵值法-TOPSIS法多维测度农村贫困,采用空间分析法揭示农村贫困的空间格局;并从新视角出发,以银行金融机构、农业保险、农村资本市场为农村金融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分析法揭示农村金融的空间格局,采用分位数回归分析法综合探讨农村金融的反贫困效应。研究表明,中国农村贫困空间格局未变,在空间效应下陷入区域贫困陷阱;农村金融服务的渗透性显著提升,但空间格局有待进一步改善;农村银行、保险、证券协调发展可有效缓解贫困,涉农贷款服务与农村资本市场发展对于贫困程度高的群体反贫困效应更有效,农村居民储蓄服务与农业保险发展对于贫困程度低的群体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多维贫困 农村金融反贫困 熵值法-TOPSIS法 空间分析法 分位数回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区农村多维贫困测度——以平山县北冶乡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于淑会 李璐丹 +1 位作者 曹萌萌 尚国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53-1462,共10页
我国贫困人口分布呈现山区农村聚集现象,全面了解山区农村贫困现状、有效减少山区农村贫困对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本文立足河北省太行山区贫困农村,以海拔与区位特征为依据,选择河北省平山县北冶乡的6个典型村镇为研究对象... 我国贫困人口分布呈现山区农村聚集现象,全面了解山区农村贫困现状、有效减少山区农村贫困对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本文立足河北省太行山区贫困农村,以海拔与区位特征为依据,选择河北省平山县北冶乡的6个典型村镇为研究对象,通过提问式调查方式获取数据,选取收入、资本、生活水平3个维度9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F(Alkire-Foste)法分析数据,得到北冶乡多维贫困测度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北冶乡单维贫困状况仍较严重,各维度贫困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贫困主要表现为资本维度的缺失。2)北冶乡多维贫困程度较深。3维贫困(贫困户)家庭超过90%,多维贫困指数随维度k的增加而降低。3)各指标对北冶乡多维贫困的贡献存在显著差异。人均耕地面积、教育、技能培训与卫生设施4个指标贡献率均超过15%,且随维度k的增加变化不大,是太行山区精准扶贫应着重关注的方面。4)教育缺失是导致贫困发生的内在因素,相对于教育未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家庭的月收入更低、收入来源更单一、家庭人口规模更大。针对以上结论,提出采用等级优化模式整理农村居民点,从而进行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助力山区脱贫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区 A-F方法 农村多维贫困 贫困深度 贫困广度 教育水平 精准扶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农就业、社会保险与农村居民多维贫困 被引量:8
4
作者 高翔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3期96-105,共10页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度的调查数据,将农村居民多维贫困细分为客观贫困、主观贫困、支出型贫困三种。探寻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贫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渠道,研究发现:相比农村居民的客观贫困而言,居民的主观贫困及其家庭支出型...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度的调查数据,将农村居民多维贫困细分为客观贫困、主观贫困、支出型贫困三种。探寻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贫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渠道,研究发现:相比农村居民的客观贫困而言,居民的主观贫困及其家庭支出型贫困现象尤为值得关注;非农就业缓解了农村居民的客观贫困与主观贫困,却无法对居民家庭的支出型贫困产生直接影响。通过渠道检验发现,社会保险作为一种调节机制嵌入到了非农就业与农村居民贫困两者的关系之中。应该从提高非农就业救助精准度、提升非农就业服务质量、促进社会保险尤其是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三方面推进精准治理农村居民多维贫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就业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农村居民多维贫困 精准救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