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07篇文章
< 1 2 2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影响——基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
1
作者 任赞杰 任金政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37,共10页
基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影响对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2010-2017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开展研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明显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增长,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 基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影响对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2010-2017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开展研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明显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增长,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以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在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中等的村庄以及西部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集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高集体资产租赁收入和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投入等路径,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增长。为此,本研究提出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数据协同治理体系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集体经济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长江经济带农业农村现代化影响的研究——基于农业技术创新视角
2
作者 吴洁茹 何宏庆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5期127-134,共8页
选取了长江经济带2011—2022年省级样本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能够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种促进作用在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表现更显... 选取了长江经济带2011—2022年省级样本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能够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种促进作用在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表现更显著,而且数字金融在其中发挥着门槛效应;在机制分析过程中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通过促进农业技术创新进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基于此,提出了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技术创新发挥的促进作用、夯实人才队伍建设等政策建议,以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相应的理论与实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技术创新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流通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数据要素市场化视角
3
作者 佟丹丹 杨欣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1,共4页
本文采用2011-2022年我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流通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高流通产业创新能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增强流通产业创新能力;信息基础设... 本文采用2011-2022年我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流通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高流通产业创新能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增强流通产业创新能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效应呈现异质性特征,仅在一般行政等级及内陆城市中表现显著。现阶段,我国流通产业创新活力不足,提升流通产业创新能力既要持续推进“宽带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又要关注政策工具的差异化效果和注重培育高质量数据要素市场,以期有序稳妥推进流通产业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流通产业创新能力 数据要素市场化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审计质效——来自“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4
作者 王杏芬 蒋莹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3,共8页
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网络基础设施不仅是沟通的桥梁,更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代表。自2013年实施的“宽带中国”战略,作为信息消费的重要平台,对我国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本文以该战略下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切... 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网络基础设施不仅是沟通的桥梁,更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代表。自2013年实施的“宽带中国”战略,作为信息消费的重要平台,对我国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本文以该战略下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以2010~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其对审计质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显著提升试点城市上市公司的审计质效;机制检验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来提升审计质效;异质性分析发现,上述关系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这证实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行为的积极影响,为提升审计质效和推进“新基建”国家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中国”战略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传递 审计质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劳动雇佣决策——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5
作者 林寿富 谢艳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62,共17页
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也为实现稳定就业目标注入了新的活力。以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 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也为实现稳定就业目标注入了新的活力。以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劳动雇佣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了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而且该促进效应体现在融资约束高、信息透明度低、非通信行业、垄断性行业及技术密集度低的企业。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企业劳动雇佣规模的核心机制在于流动性约束缓解效应,具体表现为WW指数降低、现金持有量减少、投资-现金敏感度降低、应付账款增多及股利分配率提高。与此同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还可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效应和要素互补效应影响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所在地为第一批实施“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时,企业劳动雇佣规模扩大效果最为显著。此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扩大企业对本科及以上学历和技术岗位员工的劳动雇佣规模、提高普通职工的薪酬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本文研究为理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实现稳就业与共同富裕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劳动雇佣决策 宽带中国 流动性约束 稳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李慧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28-132,共5页
本文选取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固定效应模型,验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的影响,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二者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式消费现代化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且在经过稳... 本文选取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固定效应模型,验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的影响,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二者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式消费现代化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且在经过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结论并未改变。通过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调整促进中国式消费现代化。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在高科技水平地区和劳动技能水平偏高组更明显。研究结论为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国式消费现代化提供了基本依据和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结构升级 就业结构调整 中国式消费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在东南亚第三方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合作模式及其改进
7
作者 王丽琴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7,182,共12页
中日双方在东南亚第三方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合作主要采用“企业对企业”模式。该模式合作历史悠久,远远早于中日“政府对政府”合作;合作行业聚焦,以能源次行业为主;合作形式多样,涵盖垂直型合作和水平型合作。然而,这一模式在实施过... 中日双方在东南亚第三方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合作主要采用“企业对企业”模式。该模式合作历史悠久,远远早于中日“政府对政府”合作;合作行业聚焦,以能源次行业为主;合作形式多样,涵盖垂直型合作和水平型合作。然而,这一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多重挑战。首先,日本私营企业以经济理性为导向,而中国国有企业部分承担国家地缘经济目标,双方合作存在目标协调困难。其次,中国倾向于与东南亚各国展开双边层次合作,而日本更偏向于与东盟整体进行区域层次合作,这导致合作层次错位。最后,中日双方在基础设施部分次行业(尤其是交通领域)的合作标准存在分歧,增加了合作难度。这些挑战显著影响了中日双方在东南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进程,致使部分项目合作延迟、终止或缺失。为应对上述挑战,中日需适当提升“政府对政府”合作比例,并深化“企业对企业”战略合作;同时,中国应警惕日本势力在东南亚的渗透及日本金融企业的相对优势,妥善应对合作中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双方 东南亚 基础设施建设 “企业对企业”合作模式 合作目标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地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健 张体栋 张释文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43,共11页
中国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对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彻底消除贫困的重要的举措。通过运用分析公共政策最为有效的PSM-DID模型分析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与健康支出、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的关系,以此测定涉及农村居民健康的... 中国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对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彻底消除贫困的重要的举措。通过运用分析公共政策最为有效的PSM-DID模型分析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与健康支出、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的关系,以此测定涉及农村居民健康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公共政策实施的效果。研究结果发现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健康支出,实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与不实行该政策地区的健康支出平均多了82.173元,且每年平均显著增加88.96元。实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使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降低了近27(每10万)。同时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医护人员的增多可以显著降低农村居民的死亡率0.002(每10万)。因此,在今后继续实施的过程中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PSM-DID 健康支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黄梦涵 张卫国 兰秀娟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106,共6页
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是新时代的重要机遇和战略选择。文章基于2008—2020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显著... 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是新时代的重要机遇和战略选择。文章基于2008—2020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且该影响效应在东部地区、政府效率较高、经济发达,以及非资源型城市中更为显著;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通过激发区域创新活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创新要素流动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城市经济韧性的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韧性 区域创新活力 城乡收入差距 创新要素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明秀 张可云 高志刚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8,共14页
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选取2003—2022年中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数字技术... 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选取2003—2022年中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且该结论在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及其他稳健性检验中均得到支持;机制分析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推动创新人才集聚和数字金融发展提升城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东部地区、大型城市及城镇化水平较高城市的促进效果更加明显。应大力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数字技术创新驱动功能;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效能,优化资本配置效率,强化城市创新资金保障;健全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促进人才高效流动,增强城市创新协同效应;创新数字金融服务,优化创新企业融资环境,提升城市数字技术创新效率;因地制宜,实施分类指导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技术创新水平 “宽带中国”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数智化创新:“赋能”还是“负能”——来自“宽带中国”战略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家民 马晓钰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7,共15页
立足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时代红利,探讨其对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智化创新产生的影响及其驱动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2011—2021年中国284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数智化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以“... 立足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时代红利,探讨其对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智化创新产生的影响及其驱动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2011—2021年中国284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数智化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以“宽带中国”战略表征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提升数字技术、5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等数智化创新水平。该结论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高数智化人才集聚度和优化数智化产业环境,从而增强数智化创新能力。异质性结果显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数智化创新产生的积极影响因区域和交通特征差异表现出明显的地理梯度效应,整体上从中西部地区到东部地区、从非高铁开通城市到高铁开通城市逐步增强。本文研究为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布局和差异化提升数智化创新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数智化创新 “宽带中国”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创新——基于创新要素流动视角的实证 被引量:2
12
作者 裴尔洁 张治栋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97,共6页
文章选取2007—2020年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以“宽带中国”战略为引领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创新“质”与“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带来的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显著提升了... 文章选取2007—2020年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以“宽带中国”战略为引领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创新“质”与“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带来的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显著提升了城市创新的“质”与“量”,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及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基于创新要素流动视角,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通过促进人才要素、资本要素和数据要素的区际流动来驱动城市创新“质”与“量”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了东部地区城市创新质量和数量,而不利于西部地区城市创新质量和数量提升,在中部地区作用不显著;且在互联网发展水平较高和产业结构水平较高的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创新质量和数量表现为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宽带中国”战略 城市创新 创新要素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新质生产力的中介视角
13
作者 李冰燕 李克强 史锦华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36,共6页
文章基于2012—2022年我国27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可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实体经济高... 文章基于2012—2022年我国27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可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对世界级城市群、东部地区城市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检验发现,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为充分释放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应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打好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组合拳”;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筑就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压舱石”;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确立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定盘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 社会化协作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要素流动与地区经济差距
14
作者 裴馨 高远东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9-133,共5页
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中心-外围”理论,从创新要素流动视角深入分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地区经济差距的内在机理,基于2003—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估算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存量,测度创新要素流动指数,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新型... 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中心-外围”理论,从创新要素流动视角深入分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地区经济差距的内在机理,基于2003—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估算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存量,测度创新要素流动指数,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要素流动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显著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但异质性分析发现,这一作用主要发生在东中部地区和交通基础设施高水平地区;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R&D人员和R&D资本流动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重要传导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地区经济差距 R&D人员流动 R&D资本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否促进资本跨区域流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伟广 阴丽君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96,共12页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以数字化推动资本跨区域流动、实现区域要素整合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内容。本文整理获取2010—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异地投资数据,构建多时点DID模型实证检验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资本...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以数字化推动资本跨区域流动、实现区域要素整合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内容。本文整理获取2010—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异地投资数据,构建多时点DID模型实证检验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资本跨区域流动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资本跨区域流动,考虑内生性、其他政策干扰等因素后,核心结论依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高企业数字化管理水平、缓解企业信息不对称促进资本跨区域流动;异质性分析表明,该促进效应对非国有企业、高融资约束企业、市场分割程度高地区企业更显著;从企业资本流向看,企业跨省投资要多于同省异市投资。本文为如何更好释放数字经济红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跨区域流动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宽带中国” 企业异地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流通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16
作者 卫彦琦 赵建凤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38,共4页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新契机,并成为助力流通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3-2022年我国218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多时点DID模型,实证考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流通经济增...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新契机,并成为助力流通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3-2022年我国218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多时点DID模型,实证考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流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流通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流通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发挥显著中介作用。对此,应继续深入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流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着力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以进一步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对流通经济的赋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流通经济增长 “宽带中国”试点政策 多时点DI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国模式:政策演进、逻辑解析与发展前瞻
17
作者 刘洋溪 任钰欣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2,共12页
自1994年“金智”工程实施以来,中国政府主动顺应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的发展趋势,开启了为期三十年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增长期,形成了兼具共时结构性、历时延续性的政策体系和卓有成效的中国模式。为探究中国教育... 自1994年“金智”工程实施以来,中国政府主动顺应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的发展趋势,开启了为期三十年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增长期,形成了兼具共时结构性、历时延续性的政策体系和卓有成效的中国模式。为探究中国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变迁规律和作用机理,基于政策组合理论,对“金智”工程实施至今中央层面关于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文件进行全景式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形成了技术、环境与组织三个领域结合的共时态组合结构以及推广普及、拓展深化与融合创新三个阶段衔接的历时态演进轨迹;在深层结构方面形成了政府主导与多元主体协同的政策主体结构和主要与次要变更、程序与实质并重的政策工具结构;在动力机制方面形成了多源流政策之窗的启动力和融合创新价值导向的驱动力;在发展逻辑方面形成了渐进式边际改革的演进逻辑和正循环路径依赖的强化逻辑。立足新发展阶段,应进一步调整中国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工具结构,强化主体结构,超越路径依赖,为全球教育数字化变革提供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教育 政策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研究》课题获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8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该研究成果立足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需求,论证了新型基础设施的作用机理,明确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具有新主体、新方式、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场景等特点。通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可促进产业创新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等... 该研究成果立足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需求,论证了新型基础设施的作用机理,明确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具有新主体、新方式、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场景等特点。通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可促进产业创新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课题研究总结了国内外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和政策,提出了应尽快出台《北京市数据条例》、以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打造新型网络基础设施体系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体系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战略需求 产业创新发展 改造升级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空间溢出效应与俱乐部收敛识别
19
作者 汪昊 王志娜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3-87,共5页
文章基于200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提升主要是通... 文章基于200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提升主要是通过提高第一产业集聚度和农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实现的。水利基础设施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提升作用主要体现在直接效应方面,公路基础设施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提升作用体现在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两个方面。第三,各省份的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收敛于高、中、低三个俱乐部,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促进俱乐部之间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空间溢出 俱乐部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赋能情报驱动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韧性建设模型研究
20
作者 叶进杰 李景升 史志勇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1-68,76,共9页
[研究目的]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是国家网络安全工作的重大需求和重要任务。在当今高风险时代,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面临高不确定性安全风险挑战,“数智赋能+情报驱动”方式是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韧性的关键技术路径。因此,开展数... [研究目的]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是国家网络安全工作的重大需求和重要任务。在当今高风险时代,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面临高不确定性安全风险挑战,“数智赋能+情报驱动”方式是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韧性的关键技术路径。因此,开展数智赋能情报驱动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韧性建设研究意义重大。[研究方法]在分析安全韧性理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韧性概念和“数智赋能+情报驱动”技术路径的基础上,提出数智赋能情报驱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韧性建设议题,并构建与解析数智赋能情报驱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韧性建设模型。[研究结果/结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韧性是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感知、响应、适应、恢复与优化能力的综合统一。数智赋能情报驱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韧性建设模型包括大规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节点全域动态监测、复杂性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威胁敏捷响应、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风险防控时变适应、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韧性水平综合提升四个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安全韧性 数智赋能 情报驱动 韧性建设 三元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