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劳动力跨部门流动能否缩小中国地区收入差距? 被引量:46
1
作者 李兰冰 姚彦青 张志强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7-143,共17页
本文以劳动力流动规模和流动方式为切入点,探究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跨部门流动与地区收入差距之间的作用机制,为实证检验奠定了必要的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2001—2015年期间我国农村劳动力... 本文以劳动力流动规模和流动方式为切入点,探究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跨部门流动与地区收入差距之间的作用机制,为实证检验奠定了必要的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2001—2015年期间我国农村劳动力跨部门流动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与异质性表现。经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跨部门流动能够有效缩小地区收入差距,跨部门流动总规模的直接效应与总效应均显著为正,表明流动规模扩大既有利于提升本地区的相对收入水平,也对所有地区的平均影响呈积极态势;“本地流动”“外出-省内流动”以及“跨省流动”的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为正,三种流动方式均呈现有助于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的特征;不同流动方式对本地相对收入水平的促进效应差异化明显,“本地流动”的直接效应大于“外出-省内流动”的直接效应,“跨省流动”直接效应最小;“本地流动”的直接效应大于“外地流动”的直接效应,“省内流动”的直接效应大于“跨省流动”的直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跨部门流动 地区收入差距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光栋 李余华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中部地区 企业 区域流动 农村劳动力 非农产业 农村剩余劳动力 经济区域 制度空间 确立 农村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安徽省6县582个农户的问卷调查 被引量:4
3
作者 彭长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2-140,共9页
基于安徽省6县582个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讨论子女性别偏好和状态依赖假定下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户主的年龄、非务工收入对劳动力跨省流动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户主是否参加农村居民... 基于安徽省6县582个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讨论子女性别偏好和状态依赖假定下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户主的年龄、非务工收入对劳动力跨省流动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户主是否参加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户主是否参加新农合医疗保险、户主学历为初中、与县城的距离等变量对家庭户主的跨省流动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家庭是否有男孩、头孩是否为女孩等子女性别特征变量对家庭户主的跨省流动产生十分显著的正向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子女性别结构是农户家庭劳动决策的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男孩偏好下更高的抚养成本成为户主跨省流动就业的重要激励,但这一家庭特征因素背后仍然脱离不开经济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流动 男孩偏好 子女性别结构 状态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情况分析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潘成俊 《农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4-37,共4页
劳动力的流动与易地就业,是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客观反映,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然而,在我国形成于八十年代,发展于九十年代的由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跨区域流动形成浩浩荡荡的“民工潮”,却给人们留下许许多多引人深思的问题。为了进一... 劳动力的流动与易地就业,是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客观反映,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然而,在我国形成于八十年代,发展于九十年代的由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跨区域流动形成浩浩荡荡的“民工潮”,却给人们留下许许多多引人深思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这一问题的研究,根据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农业部农村调查长期固定观察点办公室的布署,我们在辽宁农村调查长期固定观察点,对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 区域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流动适度规模分析
5
作者 张茂林 陈波 阎蓓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7-20,共4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流动适度规模分析张茂林陈波阎蓓(华东师范大学人口所200062甘肃省统计局人口处730000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200000)一、跨区域流动适度规模及确定的原则农民流动速度和规模的“适度”指与国家某... 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流动适度规模分析张茂林陈波阎蓓(华东师范大学人口所200062甘肃省统计局人口处730000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200000)一、跨区域流动适度规模及确定的原则农民流动速度和规模的“适度”指与国家某一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度规模 农民流动 农村剩余劳动力 区域流动 流动规模 城乡社会经济 人口流动 农村社区 综合效益 城乡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研究
6
作者 余贤 《江淮论坛》 CSSCI 1995年第2期13-21,共9页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区域流动 农村劳动力 乡镇企业 发达地区 城乡收入差距 农业劳动力 劳动力无限供给 “拉力” 反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初探
7
作者 肖长伟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7-49,共3页
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初探肖长伟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不少地区情别是中西部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寻找新的就业门路,形成大规模的跨区域流动。“民工潮”年复一年地涌动,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交通,用工,环保,... 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初探肖长伟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不少地区情别是中西部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寻找新的就业门路,形成大规模的跨区域流动。“民工潮”年复一年地涌动,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交通,用工,环保,治安诸系统都拉响了警报,面对空前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 区域流动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全方位转移与大范围流动新趋势浅探
8
作者 段安华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3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方位转移 乡镇企业 新趋势 劳动力总数 发达地区 劳动力市场 剩余劳动力 大范围 区域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对策研究
9
作者 吕友清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现阶段中国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是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不仅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机遇,同时也解决了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不足的难题。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冲击了城乡二元经... 现阶段中国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是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不仅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机遇,同时也解决了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不足的难题。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冲击了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缓解了城乡之间和地区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区域流动 对策研 农村剩余劳动力 劳务输出 劳动力市场 贫困地区 协调发展 回乡创业 中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郊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分析
10
作者 冯晓英 《北京社会科学》 1986年第1期32-35,共4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市郊区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纷纷脱离土地转向农业中的其它部门和非农业部门,这已成为京郊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面对这一浪潮似的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如何因势利导,实现其合理的配置与流动,以适应首都城市功...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市郊区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纷纷脱离土地转向农业中的其它部门和非农业部门,这已成为京郊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面对这一浪潮似的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如何因势利导,实现其合理的配置与流动,以适应首都城市功能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当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一、劳动力结构变动趋向传统农村经济是单一的农业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郊区 流动分析 农村劳动力 剩余劳动力 种植业 经济发展 非农业部门 劳力 服务业 劳动力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及启示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觅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3-145,共3页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国内外 转移问题 城市工业部门 刘易斯模型 部门结构 工资水平 劳动力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被引量:1
12
作者 骆友生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13-16,共4页
1979年以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及为契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而城市,不断向纵深推进。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被“隐性化”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被显现出来。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 乡镇企业 劳动力输出 劳动力转移 劳动力流动 区域流动 “民工潮” 劳动力市场 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流动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敬一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0-42,共3页
劳动力资源由边际生产率低的地区和部门向边际生产率高的地区和部门流动是一种世界性现象。我国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形式,是从农村向城市,由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从1990年到1995年期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达5... 劳动力资源由边际生产率低的地区和部门向边际生产率高的地区和部门流动是一种世界性现象。我国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形式,是从农村向城市,由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从1990年到1995年期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达5227万,年均871万,比80年代的平均水平增加了近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劳动力流动 区域经济 外来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 市场主导部门 劳动生产率 经济发展 边际生产率 劳动年龄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易斯人口流动思想述评——兼论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骏阳 《西北人口》 1988年第2期47-51,22,共6页
威廉·阿瑟·刘易斯是当代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由于研究发展中国家问题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果,197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刘易斯一个重要经济理论是“二元结构的经济发展模型”。这个模型包含了刘易斯关于人口流动的思想。本文评... 威廉·阿瑟·刘易斯是当代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由于研究发展中国家问题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果,197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刘易斯一个重要经济理论是“二元结构的经济发展模型”。这个模型包含了刘易斯关于人口流动的思想。本文评述刘易斯关于这方面的思想。并结合我国人口流动现状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二元经济结构 刘易斯 发展中国家 资本主义 农业劳动力转移 农村人口 工业部门 大城市 边际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民工潮”问题研究
15
作者 马焕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Z2期64-69,36,共7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民工潮'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对这个问题的正确对待与解决,不仅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而且影响着整个国家经济建设的...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民工潮'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对这个问题的正确对待与解决,不仅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而且影响着整个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解决好这一问题,将有可能使生产力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得到发展,解决不好,将成为我们国家的包袱和负担。因此,要予以高度的重视,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工作,都要下大力气,以求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压力逐步得到缓解,最后达到合理的流动。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个概念本身具有质的区别:前者是按照劳动力所从事的职业性质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内所剩余的劳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农村工业 “民工潮” 农民人均纯收入 社会经济发展 农村劳动力资源 转移途径 地区流动 农村内部 富裕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策略选择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兴佳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4-6,共3页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力 农村第三产业 农业劳动力 城市化道路 农村劳动力流动 国际劳务市场 农村经济 传统农业部门 现代部门 特大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工业化及其与农业发展的协调
17
作者 洪银兴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3期3-8,共6页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由城市转向农村,但是我国经济的二元结构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村工业化的速度和进程。农村工业化必须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是改变农业的要素投入战略。对改变农业传统性从而改变经济二元结构的途径...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由城市转向农村,但是我国经济的二元结构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村工业化的速度和进程。农村工业化必须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是改变农业的要素投入战略。对改变农业传统性从而改变经济二元结构的途径有刘易斯模型和舒尔茨模型之争。中国二元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改变农业传统性途径必须把两个模型统一起来考虑。在我国原有的体制中,劳力流不出农村,资金流不进农业,原因在于缺乏要素流动的市场。要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结构性优化主要途径是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工业化 非农产业 农业部门 农业发展 改造传统农业 农产品 生产要素 人力资本 农业剩余劳动力 要素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人口管理中应用“三论”的构想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光荣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5-49,共5页
流动人口管理中应用“三论”的构想赵光荣流动人口,是指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外出务工经商、探亲访友、出差旅游、求学、治病等多种人员。这里所说的流动人口管理,主要是指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管理。“三论”,是指系统论、控制论、信... 流动人口管理中应用“三论”的构想赵光荣流动人口,是指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外出务工经商、探亲访友、出差旅游、求学、治病等多种人员。这里所说的流动人口管理,主要是指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管理。“三论”,是指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简称。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管理 农村剩余劳动力 “三论” 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信息系统 地区流动 劳动力市场 农村劳动力 外来劳动力 外出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响水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的调查
19
《人口学刊》 1987年第6期64-65,共2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纷纷投入商品经济的潮流,从而搞活了城乡市场,大大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然而,流动人员的不断增加,却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为此...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纷纷投入商品经济的潮流,从而搞活了城乡市场,大大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然而,流动人员的不断增加,却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为此,最近我们用20天时间,采取统计、上门走访、小型座谈等形式,对响水镇流动人员的计划生育状况作了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社会劳动生产率 经济体制改革 城乡市场 计划生育工作 流动人员 流动人口 管理问题 工商部门 农村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驻马店农机跨区作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0
作者 张雷 《当代农机》 2014年第5期14-15,共2页
农机跨区作业开辟了一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新途径。实践证明,跨区作业大幅度提高了农机的利用率、机手的效益和本地机械化水平,在促进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等方... 农机跨区作业开辟了一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新途径。实践证明,跨区作业大幅度提高了农机的利用率、机手的效益和本地机械化水平,在促进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驻马店市是河南省乃至全国最早组织农业机械开展跨区作业的地市之一,从1995年开始至今已经走过整整20个年头。多年来,全市各级农机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省农机局的统一要求,在交通、公安、气象、石油、移动等部门的紧密配合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区作业 农机社会化服务 省农机局 劳动力转移 农村经济 农机管理部门 农机专业合作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