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杆菌介导稻瘟病菌绿色荧光蛋白(GFP)遗传转化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俊华 刘烨 +4 位作者 韩雨桐 潘春清 王中业 张淋淋 崔凯旋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共7页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病害,抗病品种选育和利用是控制稻瘟病最有效措施。研究稻瘟病菌与水稻品种互作机制是培育抗病品种的基础。GFP(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基因因其具有片段小、易与多种不同蛋白质N端或C端融合等特点,广泛应...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病害,抗病品种选育和利用是控制稻瘟病最有效措施。研究稻瘟病菌与水稻品种互作机制是培育抗病品种的基础。GFP(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基因因其具有片段小、易与多种不同蛋白质N端或C端融合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病菌与寄主植物互作研究中。研究以p BGg Hg作为转化载体,根癌农杆菌C58C1作为转化介体,转化稻瘟病菌的强致病菌株py1022。研究发现,250μg·m L-1潮霉素B能完全抑制稻瘟病菌生长,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稻瘟病菌遗传转化的最佳条件为:稻瘟病菌分生孢子浓度为1×105个·m L-1,共培养时间为4 d,共培养AS浓度为200μmol·m L-1,共培养温度为28℃。随机挑取8个转化子分别进行PCR扩增后测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致病力及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GFP成功转化到稻瘟病菌中,可为稻瘟病菌与水稻品种的互作机制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 绿色荧光蛋白(G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东方百合“西伯利亚”遗传转化体系建立 被引量:7
2
作者 徐品三 刘岚 夏秀英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1-645,共5页
以东方百合“西伯利亚”(Lilium seberia)为材料,建立了百合再生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采用LBA4404和GV3i01菌株对鳞片来源的愈伤组织进行侵染,并以鳞片作为对比转化材料,两种菌株携带有相同的双元载体pCAMBIA1301.研究结... 以东方百合“西伯利亚”(Lilium seberia)为材料,建立了百合再生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采用LBA4404和GV3i01菌株对鳞片来源的愈伤组织进行侵染,并以鳞片作为对比转化材料,两种菌株携带有相同的双元载体pCAMBIA1301.研究结果表明,农杆菌侵染愈伤组织外植体转化率较高;乙酰丁香酮(AS)的添加能大大提高根癌农杆菌转化百合的效率.另外,共培养时间、不同菌株均对转化效率有一定的影响.筛选后获得的抗性植株经PCR检测和GUS组织化学染色证实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基因组DNA中并获得表达,转化率为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 乙酰丁香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黄瓜炭疽菌遗传转化 被引量:17
3
作者 方丽 刘海青 +1 位作者 宋凤鸣 郑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0-366,共7页
建立并优化了农杆菌介导转化瓜类炭疽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获得T-DNA插入突变体体系,包括农杆菌使用浓度、农杆菌与炭疽菌孢子共培养时间、抗生素配合使用抑制农杆菌污染等、所用的转化载体pBIG2RHPH2-GUS-GFP除了抗生素选... 建立并优化了农杆菌介导转化瓜类炭疽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获得T-DNA插入突变体体系,包括农杆菌使用浓度、农杆菌与炭疽菌孢子共培养时间、抗生素配合使用抑制农杆菌污染等、所用的转化载体pBIG2RHPH2-GUS-GFP除了抗生素选择标记外还携带有融合GFP—GUS报告基因.转化10。个孢子平均可获得约150~200个潮霉素抗性转化子.PCR检测表明,所有潮霉素抗性转化子菌株都能从其基因组DNA中扩增到转化载体中的GUS基因片段,而且都能产生GFP荧光或GUS染色阳性、转化子菌株经过连续继代培养后保持稳定.随机对36个转化子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发现1个转化子菌株对黄瓜致病性下降,1个丧失致病性,而大多数表现为野生型致病性.农杆菌介导转化瓜类炭疽菌体系的建立,为进一步构建大库容量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致病性突变体筛选以及致病性相关基因的克隆鉴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炭疽病菌 杆菌介导遗传转化 T-DNA插入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杜仲叶片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闵豪 徐郡儡 +3 位作者 叶靖 李周岐 范睿深 李龙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9-88,共10页
【目的】优化杜仲叶片愈伤组织的再生体系,研究愈伤组织对抗生素和抑菌剂的敏感性,探索影响农杆菌介导杜仲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的最适转化因子水平,构建农杆菌介导的杜仲愈伤组织瞬时转化体系,使杜仲成年植株外植体为受体的遗传转化成为可... 【目的】优化杜仲叶片愈伤组织的再生体系,研究愈伤组织对抗生素和抑菌剂的敏感性,探索影响农杆菌介导杜仲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的最适转化因子水平,构建农杆菌介导的杜仲愈伤组织瞬时转化体系,使杜仲成年植株外植体为受体的遗传转化成为可能,为杜仲基因功能的研究与定向改良奠定基础。【方法】以杜仲成年植株叶片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通过添加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大量元素的MS培养基进行不定芽的诱导与增殖,确定最适培养基。在此基础上,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抗生素及抑菌剂,研究愈伤组织对其敏感性。以获得的叶片愈伤组织受体系统为基础,通过L16(45)的正交试验,探索不同转化因子对农杆菌介导叶片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的瞬时转化效率的影响,建立最适瞬时转化体系。使用获得的瞬时转化体系对愈伤组织进行遗传转化操作,筛选抗性芽,对抗性芽进行GUS组织化学染色与PCR检验。【结果】再生体系优化的结果表明,3/4大量元素浓度的MS培养基能够促进杜仲愈伤组织不定芽的诱导及生长;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3/4MS+0.27μmol·L^-1 NAA+4.4μmol·L^-16-BA,诱导率为83%±10.0%;不定芽复壮的最适培养基为3/4MS+0.054μmol·L^-1 NAA+4.4μmol·L^-16-BA,平均伸长长度为(2.47±1.33)cm。抗生素与抑菌剂敏感性试验表明,遗传转化的选择培养基中,抑菌剂头孢霉素的最适浓度为200 mg·L^-1,筛选用的抗生素卡那霉素最适浓度为70 mg·L^-1。转化因子的正交试验表明,最适的农杆菌介导杜仲叶片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的转化因子组合为:预培养5天、侵染10 min和共培养3天。使用最适瞬时转化体系对约200个愈伤组织进行遗传转化操作,共筛选获得3个抗卡那霉素的抗性芽;GUS组织化学染色显示GUS基因在抗性芽中得到了表达,PCR检测证明这些抗性芽中存在NPTⅡ基因。【结论】杜仲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3/4MS+0.27μmol·L^-1 NAA+4.4μmol·L^-16-BA,不定芽复壮的最适培养基为3/4MS+0.054μmol·L^-1 NAA+4.4μmol·L^-16-BA。农杆菌介导的杜仲叶片愈伤组织瞬时转化体系为:预培养5天、侵染10 min和共培养3天,筛选培养基为3/4MS+0.054μmol·L^-1 NAA+4.4μmol·L^-16-BA+200 mg·L^-1 Cef+70 mg·L^-1 Km。利用此体系共获得3个抗性芽,PCR分析和GUS组织化学染色都表明T-DNA已整合到抗性芽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 再生体系 GUS瞬时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香榧幼胚遗传转化体系 被引量:3
5
作者 周佳君 胡恒康 +5 位作者 龚丽 干安格 喻卫武 吴家胜 黄坚钦 张启香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21,共9页
【目的】以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幼胚为受体材料,开展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遗传转化研究,揭示影响香榧遗传转化的关键因素,以建立农杆菌介导的香榧幼胚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香榧种子突破种鳞后第8周至... 【目的】以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幼胚为受体材料,开展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遗传转化研究,揭示影响香榧遗传转化的关键因素,以建立农杆菌介导的香榧幼胚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香榧种子突破种鳞后第8周至第11周的幼胚作为转基因受体材料,比较受体胚龄、农杆菌菌液浓度、侵染时间、抗生素质量浓度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并采用潮霉素、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及GFP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对遗传转化香榧幼胚培养物进行阳性筛选。【结果】随着胚龄的增加,香榧幼胚抗逆性增强,污染率降低,成活率提高,第10周和第11周幼胚成活率分别为52.1%和52.3%。农杆菌菌液浓度和侵染时间均对香榧幼胚的污染率、成活率、愈伤组织诱导率以及体胚发生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菌液吸光度[D(600)]为0.5时,香榧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体胚发生率最高,分别为17.9%和17.3%;侵染时间为10 min时,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体胚发生率为最高,分别达17.5%和17.1%。羧苄青霉素对于受体材料的农杆菌脱除具有显著影响(P<0.05),当羧苄青霉素质量浓度为300 mg·L^(-1)时,成活率、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体胚发生率均最高,分别为60.5%、15.8%和17.5%。潮霉素对于香榧幼胚培养物的阳性筛选具有良好的效果,当潮霉素质量浓度为100 mg·L^(-1)时,成活率为30.5%。【结论】不同胚龄香榧幼胚遗传转化效果不同,突破种鳞后第10周香榧幼胚遗传转化效果良好;当农杆菌菌液D(600)为0.5,侵染时间为10 min时,转化效果最佳;300 mg·L^(-1)为羧苄青霉素脱除农杆菌的最佳质量浓度;100 mg·L^(-1)是潮霉素阳性香榧幼胚筛选的最佳质量浓度。图3表5参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幼胚 杆菌介导遗传转化 羧苄青霉素 潮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新暗色柱节孢菌遗传转化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猛 王周雯 +7 位作者 丁一 徐敏 郭攀阳 刘成立 李佳雪 李涛 韦双双 汤华 《热带生物学报》 2021年第4期412-418,共7页
火龙果是一种新兴的热带水果,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大,病害问题日趋严重,其中危害最大的是火龙果溃疡病,导致火龙果溃疡病的病原菌为新暗色柱节孢菌(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为了研究新暗色柱节孢菌的遗传变异与基因功能,必须建立... 火龙果是一种新兴的热带水果,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大,病害问题日趋严重,其中危害最大的是火龙果溃疡病,导致火龙果溃疡病的病原菌为新暗色柱节孢菌(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为了研究新暗色柱节孢菌的遗传变异与基因功能,必须建立有效的遗传转化体系,但目前国内外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构建含有gpdA启动子、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和潮霉素(Hygromycin)抗性基因为筛选标记的双元表达载体,对新暗色柱节孢菌的孢子进行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成功获得了阳性转化子。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表明,阳性转化子菌丝能够产生绿色荧光,野生型菌丝不能产生绿色荧光;PCR检测证明了转化子基因组中整合了潮霉素抗性基因。因此,本研究成功实现了根癌农杆菌介导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新暗色柱节孢菌中的稳定遗传表达,为研究新暗色柱节孢菌对火龙果溃疡病的致病机制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溃疡病 新暗色柱节孢菌 潮霉素抗性基因 绿色荧光蛋白 杆菌介导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瘤农杆菌介导ACO基因转化延长石竹花期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吴晓庆 谭华山 +2 位作者 张静静 包满珠 傅小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26,共6页
以石竹(Dianthus chinensis)叶片为外植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转ACO基因获得花期延长的石竹材料。结果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BA和NAA质量浓度分别为1.0、0.3 mg/L时,供试材料H58II、X82I和H68Ⅲ分化率较高,分别为56.9%... 以石竹(Dianthus chinensis)叶片为外植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转ACO基因获得花期延长的石竹材料。结果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BA和NAA质量浓度分别为1.0、0.3 mg/L时,供试材料H58II、X82I和H68Ⅲ分化率较高,分别为56.9%、31.7%、93.2%;遗传转化筛选过程中,Kan、Hyg、Cef的最适筛选质量浓度分别为40、4和400mg/L;染色检测表明,转化成功的叶片或植株染色后呈现蓝色;PCR检测转ACO基因植株,阳性率达到89%。田间观察转ACO基因植株的瓶插花期和单朵花期可达到12d,比未转ACO基因植株的花期(6d)增加1倍;转ACO基因植株的盆栽群体花期可达到45d,比未转ACO基因植株的盆栽群体花期(30d左右)延长15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竹 杆菌介导遗传转化 ACO基因 花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萌动种胚转化法将抗草甘膦基因导入蓖麻 被引量:3
8
作者 杨俊芳 王亚 +4 位作者 张欢欢 王亦学 郝耀山 郭志强 王宏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7-272,共6页
为简化和提高转化效率,以蓖麻品种汾蓖10号为材料,采用非组培的农杆菌介导萌动种胚转化法,获得抗草甘膦植株T0。方法是在生长点附近针刺3针,超声波(强度800W)处理后,与农杆菌共培养16h。在随机选取的800株转化处理植株中,检测到5株PCR... 为简化和提高转化效率,以蓖麻品种汾蓖10号为材料,采用非组培的农杆菌介导萌动种胚转化法,获得抗草甘膦植株T0。方法是在生长点附近针刺3针,超声波(强度800W)处理后,与农杆菌共培养16h。在随机选取的800株转化处理植株中,检测到5株PCR阳性植株,平均转化率为6.3‰;在喷施除草剂后存活的26株转化处理植株中,经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获得了3株阳性抗草甘膦T0植株。本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避免了冗长繁琐的组织培养过程,为蓖麻遗传转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杆菌介导遗传转化 萌动胚 共培养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明恢63转化体系的建立
9
作者 唐微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2-334,共3页
本试验优化了籼稻的农杆菌遗传转化系统,并以明恢63为材料进行了遗传转化。结果显示,从1100块愈伤组织中获得133块抗性愈伤,其抗性愈伤率为12.7/,分化率为81.3/,所获取的转基因植株后代的分离绝大多数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因此,此系统... 本试验优化了籼稻的农杆菌遗传转化系统,并以明恢63为材料进行了遗传转化。结果显示,从1100块愈伤组织中获得133块抗性愈伤,其抗性愈伤率为12.7/,分化率为81.3/,所获取的转基因植株后代的分离绝大多数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因此,此系统是一个较好的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系统,可用于基因功能验证、新基因在后代的遗传方式及共转化培养marker-free转基因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lAb基因 杆菌介导遗传转化 水稻 明恢6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AtMYB118基因转化橡胶树易碎胚性愈伤组织体系优化(英文)
10
作者 毕政鸿 李哲 +12 位作者 王志秋 戴雪梅 方家林 黄华孙 林位夫 LARDE TLudovic MONTORO Pascal CARRON Marc-Philippe LECLERCQ Julie 左建儒 牟金叶 杨晓辉 李响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37-1146,共10页
[目的]采用正交设计L25(56)优化农杆菌介导的AtMYB118基因对橡胶树易碎胚性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体系,为橡胶树品种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75.0 mg/L卡那霉素筛选经过转化的愈伤组织;采用GUS瞬时表达检测方法评价6个因素即预培养时... [目的]采用正交设计L25(56)优化农杆菌介导的AtMYB118基因对橡胶树易碎胚性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体系,为橡胶树品种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75.0 mg/L卡那霉素筛选经过转化的愈伤组织;采用GUS瞬时表达检测方法评价6个因素即预培养时间、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乙酰丁香酮(AS)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温度和共培养时间对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6个因素显著影响橡胶树长期培养的易碎胚性愈伤组织的转化频率,易碎胚性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优化条件为:预培养0d,菌液OD600为0.7,侵染时间7 min,共培养时间5d,AS 200 μmol/L,共培养温度25℃.在此优化条件下可获得最高转化频率.经过4~6个月的筛选,获得17个GUS染色阳性的易碎愈伤组织系.经PCR和反转录PCR分析转化愈伤组织,进一步证实uidA、nptⅡ、AtMYB118基因已被整合到愈伤组织基因组中并表达.培养获得1539个胚状体,其中164个为转基因胚状体,转化频率为10.6%;最终获得4株转AtMYB118基因植株.[结论]优化获得可行有效的橡胶树易碎胚性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可为其品种遗传改良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杆菌介导遗传转化 AtMYB118基因 反转录PCR 易碎胚性愈伤组织 转基因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遗传转化中农杆菌侵染与植物抗性反应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暴志茹 包满珠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0-145,共6页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是现代分子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农杆菌转化法具有外植体基因型依赖性,使得一些顽抗物种很难获得转化植株,有效利用参与转化过程的植物基因是进一步提高转化效率的可能路径。VIP1是一种bZIP转录因子,参与...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是现代分子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农杆菌转化法具有外植体基因型依赖性,使得一些顽抗物种很难获得转化植株,有效利用参与转化过程的植物基因是进一步提高转化效率的可能路径。VIP1是一种bZIP转录因子,参与植物的免疫应答反应,但最近研究发现激活VIP1蛋白会促进农杆菌介导的转化过程,通过优化植物组织培养条件,增加植物体内VIP1的表达量可以提高遗传转化效率。总结植物与农杆菌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过程,将为提高植物转化效率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介导遗传转化 VIP1 防御反应 顽抗植物 杆菌侵染 宿主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基因敲除技术在丝状真菌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彩红 李志芳 +5 位作者 冯自力 赵丽红 师勇强 王玲飞 刘义杰 朱荷琴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2-268,共7页
近年来不少丝状真菌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基因功能研究已成为真菌研究的一个热点。利用反向遗传学的方法敲除基因是研究丝状真菌功能基因的常用方法之一,基因敲除是通过外源DNA与染色体DNA之间的同源重组,可以敲除整个基因,... 近年来不少丝状真菌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基因功能研究已成为真菌研究的一个热点。利用反向遗传学的方法敲除基因是研究丝状真菌功能基因的常用方法之一,基因敲除是通过外源DNA与染色体DNA之间的同源重组,可以敲除整个基因,或者将一个基因替换成该基因的等位基因,或者用一个调控启动子替换一个基因正常的启动子,从而精细地定点修饰和改造基因DNA片段的技术。本文简述了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ATMT)进行基因敲除的技术在丝状真菌基因组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介导遗传转化 基因敲除 同源重组 丝状真菌 功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对大豆的遗传转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兴龙 霍建玲 +1 位作者 庞添 柏锡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1-175,共5页
大豆中含硫氨基酸匮乏,限制了大豆的营养价值和商业价值。为了提高大豆的含硫氨基酸含量,利用人工设计合成的高含硫氨基酸贮藏蛋白基因(HSSP)转化大豆。以载体p TF101.1为骨架,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 TFGS,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大豆品种东农... 大豆中含硫氨基酸匮乏,限制了大豆的营养价值和商业价值。为了提高大豆的含硫氨基酸含量,利用人工设计合成的高含硫氨基酸贮藏蛋白基因(HSSP)转化大豆。以载体p TF101.1为骨架,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 TFGS,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大豆品种东农50,经PCR及试纸条检测,获得转基因大豆16株,基因的转化效率为1.94%。对转基因大豆株系GSDL5进行组织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HSSP基因在种子中超量表达,而在其它组织部位仅有微量表达。采用接头PCR方法对株系GSDL5基因组插入位点侧翼序列进行克隆,获得与大豆基因组序列匹配的436 bp侧翼序列,HSSP基因插入2号染色体基因的非编码区。经研究,获得了遗传背景明确的,仅在大豆种子中超量表达HSSP的转基因株系GSDL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含硫氨基酸 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翻译延伸因子GmEF1A干扰载体的构建及大豆遗传转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廖文林 栾鹤翔 +5 位作者 高乐 丁雪妮 宋英培 殷金龙 牛浩鹏 智海剑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2-910,共9页
研究发现GmeEF1A与大豆花叶病毒的P3蛋白存在互作关系,并且参与SMV在大豆体内的繁殖。通过大豆GmeEF1A基因5个拷贝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比对,确定其保守区间,克隆得到180 bp的干扰片段GmeEF1Ai。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RNA干扰(RNA interfe... 研究发现GmeEF1A与大豆花叶病毒的P3蛋白存在互作关系,并且参与SMV在大豆体内的繁殖。通过大豆GmeEF1A基因5个拷贝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比对,确定其保守区间,克隆得到180 bp的干扰片段GmeEF1Ai。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表达载体pB7GWIWG2(II)-e EF1Ai,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子叶节转化法导入到受体大豆品种天隆1号中。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质粒中插入的干扰片段GmeEF1Ai与目标序列完全符合,通过PCR和酶切验证表明GmeEF1Ai是以反向重复形式插入到表达载体中。经转化获得组培苗8株,PCR、除草剂涂抹和PAT/bar试纸条多重检测确认7株为阳性。绝对荧光定量结果显示,阳性苗中4株为单拷贝。GmeEF1A基因表达量分析结果显示GmeEF1Ai载体对GmeEF1A的5个拷贝基因有不同程度的阻抑。这不仅为验证GmeEF1A基因在大豆受SMV侵染时的功能提供试验材料,也为大豆抗病育种提供新的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叶病毒 GmeEF1A基因 RNAI GATEWAY技术 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抗逆基因DREB2A转化大豆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于志晶 蔡勤安 +2 位作者 刘艳芝 齐广勋 马瑞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6-608,共3页
为提高大豆的耐旱耐盐碱性,将拟南芥转录因子DREB2A序列优化后,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DREB2A,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DREB2A基因导入大豆品种Willimas 82和Bert中,转化率分别为0.8%和3.2%。对抗性转基因植株进行PCR检测,2个品种分... 为提高大豆的耐旱耐盐碱性,将拟南芥转录因子DREB2A序列优化后,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DREB2A,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DREB2A基因导入大豆品种Willimas 82和Bert中,转化率分别为0.8%和3.2%。对抗性转基因植株进行PCR检测,2个品种分别获得阳性植株28和63株,表明DREB2A已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DREB2A 耐盐耐旱 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烂病菌的GFP标记及其在梨叶片组织中的侵染和扩展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贾娜娜 翟立峰 +4 位作者 白晴 陈晓忍 王彩霞 洪霓 王国平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95-1200,I0004,I0005,共8页
【目的】明确梨腐烂病菌强、弱致病力菌株在梨树叶片组织中的侵染及扩展情况。【方法】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technique,ATMT)方法对梨腐烂病菌强、弱致病力菌株进行绿色荧光蛋白(green loor... 【目的】明确梨腐烂病菌强、弱致病力菌株在梨树叶片组织中的侵染及扩展情况。【方法】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technique,ATMT)方法对梨腐烂病菌强、弱致病力菌株进行绿色荧光蛋白(green looresent protein,GFP)标记,并筛选出和野生型菌株比较在生长速度、培养特性以及致病力都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的阳性转化子菌株;利用荧光显微技术观察其在梨树叶片组织中的侵染和扩展,比较强、弱致病力菌株的侵染差异。【结果】强、弱致病力菌株在叶片上侵染存在差异。菌丝主要在叶片的上表皮扩展,菌丝扩展前端的叶片组织颜色发生变化,形成一段变色带,强致病力菌株侵染形成的变色带较弱致病力菌株形成的变色带宽,强致病力菌株菌丝在叶片组织上的分布较稀疏。【结论】梨腐烂病菌菌丝主要在叶片的上表皮组织扩展;强致病力菌株的侵入能力较强,其在叶片上扩展时菌丝分布较稀疏,扩展前端形成的变色带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腐烂病菌 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 侵染 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GNA基因导入宁夏枸杞及其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曲玲 曹有龙 +3 位作者 侯玉霞 吴家和 罗青 田颖川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8-91,共4页
为了解决枸杞蚜虫侵害的难题,以宁夏枸杞主栽品种“宁杞1号”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改造后的雪花莲凝集素GNA基因转入枸杞,以抗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作为转化效率的指标,对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初步建立了转化... 为了解决枸杞蚜虫侵害的难题,以宁夏枸杞主栽品种“宁杞1号”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改造后的雪花莲凝集素GNA基因转入枸杞,以抗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作为转化效率的指标,对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初步建立了转化频率较高的转化系统。对获得的70个转基因株系进行PCR检测,阳性率为60%。运用Western blot杂交检测了2个转化子叶片和果实中GNA的表达,结果表明,其中一个转化株系在维管组织成分较高的叶片、青果中得到了GNA的表达,而在维管束成分极少的红果中未检测到GNA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枸杞 雪花莲凝集素 CoYMV启动子 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 Westernblot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油菜的抗虫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万丽丽 王转茸 +3 位作者 辛强 董发明 洪登峰 杨光圣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9期2386-2391,2422,共7页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分别将Cry1C和Cry2A的2个单价Bt基因转入油菜(Brassica napus L.),以两个纯合的转基因抗虫油菜为亲本,通过有性杂交的方法将不同Bt基因聚合,培育双价Bt抗虫油菜,并对其抗虫性和种子品质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分别将Cry1C和Cry2A的2个单价Bt基因转入油菜(Brassica napus L.),以两个纯合的转基因抗虫油菜为亲本,通过有性杂交的方法将不同Bt基因聚合,培育双价Bt抗虫油菜,并对其抗虫性和种子品质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ry1C、Cry2A在聚合后均能稳定表达,和单价Cry1C转基因植株相比,双价株系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以Cry2A为母本的聚合株系蛋白质含量降低更多,Cry1C在遗传上存在母本效应。室内接种小菜蛾二龄幼虫结果显示,转化单价和双价聚合Bt基因的抗虫性增强,其中转化单价Cry1C的抗虫性优于双价聚合Bt基因和单价Cry2A基因的转基因植株。玻璃温室栽培转基因植株,单价Bt和双价聚合Bt基因的转基因植株能生存而非转基因植株受到严重虫害而死亡。对抗性优良的单价和双价聚合的转基因植株种子品质测定发现,与未受到虫害的受体材料双低优良恢复系7-5的含油量和硫苷含量差异不显著,从而达到抗性改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Brassica NAPUS L.) 苏云金芽孢杆菌 Cry1C Cry2A 双价聚合 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抗原基因NA导入生菜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范亚丽 李进 +1 位作者 阮颖 刘春林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第3期13-16,共4页
以生菜子叶为转化受体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禽流感抗原基因NA导入生菜,通过用特异引物进行PCR检测,获得6株转基因植株。经PT-PCR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了生菜基因组中,且能够正常表达。
关键词 禽流感抗原基因NA 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 生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黑胫病菌T-DNA插入诱变因素优化及突变体筛选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越寒 张静 +2 位作者 杨龙 吴明德 李国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5-1125,共11页
油菜黑胫病是由Leptosphaeria biglobosa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这种病害在我国油菜产区广泛发生,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通过获取突变体来研究L.biglobosa的生态适应性机制及致病机制,本文优化了影响农杆菌介导转化(ATMT)油菜黑胫病菌L... 油菜黑胫病是由Leptosphaeria biglobosa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这种病害在我国油菜产区广泛发生,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通过获取突变体来研究L.biglobosa的生态适应性机制及致病机制,本文优化了影响农杆菌介导转化(ATMT)油菜黑胫病菌L.biglobosa菌株Lb731的因素,评估转化子质量,并筛选相关突变体。结果明确了农杆菌介导转化菌株Lb731的最佳因素:潮霉素B浓度为50μg/mL,转化受体(分生孢子)培养时间为15 d(20℃),浓度为2×10^(7-8)孢子/mL,农杆菌-受体共培养温度为25℃,共培养时间为72 h。在最适条件下的转化效率达到80个转化子/百万分生孢子。T-DNA插入基因组的频率为100%,单拷贝插入频率为72.7%,转化子抗潮霉素性状能稳定遗传。从2136个转化子中获得了11个菌丝生长减缓突变体,7个色素产生缺陷突变体和14个分生孢子产生缺陷突变体,并从这些突变体中鉴定出7个致病力丧失突变体。采用hiTAIL-PCR技术,从3个突变体中获得了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上述结果为深入研究L.biglobosa的生态适应性机制及致病机制提供了材料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黑胫病菌 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 T-DNA插入诱变 突变体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