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的Bt抗虫基因转化芥蓝 被引量:3
1
作者 陈长明 赵祥明 +2 位作者 雷建军 曹必好 陈国菊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28,共8页
以芥蓝品种小香菇为试材,分别采用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将Bt抗虫基因Cry2Aa2转化到芥蓝中,并对两种转化方法进行了优化和比较。结果表明:基因枪法在轰击距离为6cm、轰击次数为1次时转化效率最高,为0.43%;农杆菌介导转化法以带子... 以芥蓝品种小香菇为试材,分别采用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将Bt抗虫基因Cry2Aa2转化到芥蓝中,并对两种转化方法进行了优化和比较。结果表明:基因枪法在轰击距离为6cm、轰击次数为1次时转化效率最高,为0.43%;农杆菌介导转化法以带子叶下胚轴为外植体、预培养2d、侵染10min、共培养2d、抑菌培养5d后转入筛选培养基为最佳参数,转化效率为0.37%。经PCR和PCR-Southern鉴定,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均成功将目的基因导入芥蓝基因组中。经抗虫性表型鉴定,T_0代转基因芥蓝植株对甘蓝夜蛾幼虫的抗性高于非转基因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蓝 BT基因 Cry2Aa2 基因枪 杆菌介导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的泡盛曲霉表达载体的构建
2
作者 陈波 王熙 +1 位作者 贺新生 张义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1-185,共5页
为在泡盛曲霉中表达外源基因、克服泡盛曲霉常规转化法效率低下的瓶颈,本研究拟构建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的泡盛曲霉表达载体。通过PCR,从糖化酶基因(glaA)高效表达的泡盛曲霉菌株SG1基因组DNA扩增获得glaA 2.1 kb启动子片段(包含信号... 为在泡盛曲霉中表达外源基因、克服泡盛曲霉常规转化法效率低下的瓶颈,本研究拟构建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的泡盛曲霉表达载体。通过PCR,从糖化酶基因(glaA)高效表达的泡盛曲霉菌株SG1基因组DNA扩增获得glaA 2.1 kb启动子片段(包含信号肽编码序列)及1.1kb终止子片段,构建了外源基因表达盒。以根瘤农杆菌双元载体pCAMBIA1302为基础,删除非必需区段及多余限制酶位点,插入上述外源基因表达盒及来自丝状真菌标记载体pAN7-1的潮霉素抗性标记,构建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的泡盛曲霉分泌整合型表达载体pSUAA52am。转化结果表明:采用原生质体法的转化效率为21个转化子/10~6分生孢子,而农杆菌介导法可达1106个转化子/10~6分生孢子,是原生质体法的53倍。构建载体成功利用glaA表达盒与农杆菌介导转化法的高效特性,可为利用泡盛曲霉高效表达外源基因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盛曲霉 glaA表达盒 杆菌介导转化 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bar基因转化水稻胚性愈伤组织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何少海 姚盛存 +2 位作者 丰宇凯 汪轲 李飞飞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9-136,共8页
为建立以草丁膦为选择标记的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水稻Oryza sativa胚性愈伤组织转化体系,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bar基因导入了‘日本晴’Oryza sativa‘Nipponbare’‘秀水134’‘Xiushui 134’和‘中花11’‘Zhonghua 1... 为建立以草丁膦为选择标记的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水稻Oryza sativa胚性愈伤组织转化体系,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bar基因导入了‘日本晴’Oryza sativa‘Nipponbare’‘秀水134’‘Xiushui 134’和‘中花11’‘Zhonghua 11’等3个水稻品种的胚性愈伤组织。在分别以选择压15.0,10.0和10.0 mg·L^(-1)的草丁膦质量浓度进行了3次选择后,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发现‘日本晴’‘秀水134’和‘中花11’的愈伤组织转化效率分别是77.9%,67.5%和92.2%,获得的抗性愈伤组织可以进一步分化成苗。它们的分化率依次是76.1%,44.4%和86.7%;成苗率分别为65.6%,66.7%和30.7%。在以草丁膦作为筛选标记时,首选‘日本晴’作为转化受体进行遗传转化。该体系为以抗除草剂基因作为筛选标记的水稻遗传转化和基因功能验证提供了技术基础,获得的抗草丁膦转化植株为水稻育种提供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草丁膦 BAR基因 胚性愈伤组织 粳稻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选育橡胶品种的方法
4
作者 刘晓光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07年第8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杆菌介导转化 天然橡胶 品种 选育 橡胶树 防治手段 育种方 种植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思 张从合 +4 位作者 王慧 吴浩然 杨力 黄艳玲 管昌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5期1-4,8,共5页
在水稻遗传转化过程中,农杆菌介导转化法与其他方法相比优势较多,比如转入的外源DNA结构完整及表达比较稳定、操作简便、转化率高等,已被广泛应用于转基因技术中。本文对根癌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的原理、影响遗传转化的因素进行了综... 在水稻遗传转化过程中,农杆菌介导转化法与其他方法相比优势较多,比如转入的外源DNA结构完整及表达比较稳定、操作简便、转化率高等,已被广泛应用于转基因技术中。本文对根癌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的原理、影响遗传转化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农杆菌介导转化法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癌杆菌 杆菌介导转化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多种胞壁降解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水稻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梅 孙宗修 徐同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6-602,共7页
为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利用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zianum)P1菌株的3个胞壁降解酶基因ech42、nag70与gluc78构建了7个植物表达载体,每个基因受独立的Act1启动子调控.构建的7个载体不仅包含3个外源基因的所有组合(A,B,C,A+B,A+C,B+C,A+B+C)... 为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利用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zianum)P1菌株的3个胞壁降解酶基因ech42、nag70与gluc78构建了7个植物表达载体,每个基因受独立的Act1启动子调控.构建的7个载体不仅包含3个外源基因的所有组合(A,B,C,A+B,A+C,B+C,A+B+C),而且具有双元载体本身携带的HPT基因与Gus基因,为研究不同T-DNA长度、不同基因组合与不同基因排列方向对植物遗传转化效率以及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表达的影响提供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材料.利用本实验室的农杆菌高效转化体系,将所有组合的7个载体分别转入粳稻品种石狩白毛(OryzasativaLssp.Japonicacv.Ishikari-shiroge)中,共获得再生植株1800余株.对部分再生植株进行了PCR检测,证明96%的植株至少携带有外源基因中的一个,80%以上的植株整合有完整的外源基因片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胞壁降解酶 植物表达栽体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曲霉3.042尿苷/尿嘧啶营养缺陷型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5
7
作者 毕付提 史亚楠 +3 位作者 张久祎 王静然 薛鲜丽 王德培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9-195,共7页
米曲霉对潮霉素等多种抗生素不敏感,对其基因改造有一定困难。该研究以米曲霉3.042为出发菌株,建立pyrG筛选标记遗传转化体系。首先,分别运用紫外诱变法和左右臂同源重组法破坏米曲霉自身的pyrG基因,在含有5-氟乳清酸和尿苷/尿嘧啶的培... 米曲霉对潮霉素等多种抗生素不敏感,对其基因改造有一定困难。该研究以米曲霉3.042为出发菌株,建立pyrG筛选标记遗传转化体系。首先,分别运用紫外诱变法和左右臂同源重组法破坏米曲霉自身的pyrG基因,在含有5-氟乳清酸和尿苷/尿嘧啶的培养基平板进行筛选,最终两种方法分别获得性状稳定的尿苷/尿嘧啶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米曲霉O11和米曲霉g-1。随后以缺陷型突变株为出发菌株,利用农杆菌转化法转入包含pyrG回补标记的质粒,其中米曲霉g-1突变株获得原养型的回补菌株,紫外诱变法获得的缺陷型突变菌株米曲霉O11未能恢复为原养型。研究表明米曲霉3.042 pyrG基因大片段缺失的缺陷型菌株,可直接以自身pyrG基因作为选择标记进行遗传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曲霉3.042 尿苷/尿嘧啶营养缺陷型 紫外诱变 根癌杆菌介导转化 pyr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pyrG遗传转化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胡江峰 刘舒雯 +3 位作者 杨焱 李林霖 李迎凯 张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19,共5页
用于黑曲霉遗传操作的筛选标记基因非常有限,而基因改造往往涉及诸多基因的敲除或表达,有限的筛选标记基因难以满足需要。该文构建了以pyrG为筛选标记的黑曲霉遗传转化系统,并利用该系统使红色荧光蛋白rfp在黑曲霉中成功表达。首先,运... 用于黑曲霉遗传操作的筛选标记基因非常有限,而基因改造往往涉及诸多基因的敲除或表达,有限的筛选标记基因难以满足需要。该文构建了以pyrG为筛选标记的黑曲霉遗传转化系统,并利用该系统使红色荧光蛋白rfp在黑曲霉中成功表达。首先,运用同源重组原理完全敲除pyrG基因,在含有5-氟乳清酸和尿苷/尿嘧啶的培养基平板进行筛选,获得1株稳定遗传的尿苷/尿嘧啶营养缺陷型菌株黑曲霉ng-1。然后构建了以pyrG作为回补标记,以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启动子gpdA来调节rfp基因表达的质粒,将质粒转入农杆菌AGL1并侵染黑曲霉菌株ng-1,成功获得了黑曲霉rfp表达菌株,表明pyrG筛选标记可成功用于黑曲霉的遗传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pyrG 根癌杆菌介导转化 筛选标记 红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再生相关基因GmWUS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周扬 刘薇 +2 位作者 孙石 韩天富 侯文胜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7-712,共6页
WUS基因在植物再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初步了解GmWUS的功能,基于已公布的大豆基因组数据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GmWUS和At WUS蛋白在酸性区域存在较大差异,而其他结构域较保守。从大豆茎尖克隆到GmWUSa的全长序列,... WUS基因在植物再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初步了解GmWUS的功能,基于已公布的大豆基因组数据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GmWUS和At WUS蛋白在酸性区域存在较大差异,而其他结构域较保守。从大豆茎尖克隆到GmWUSa的全长序列,该基因亚细胞表达定位于细胞核,表明它可能是一种同源异型域转录因子。q PCR检测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GmWUS的表达变化,发现GmWUSa和GmWUSb表达量均随萌发天数上升,但GmWUSa在后期表达量下降。丛生芽诱导期间,子叶节处GmWUS的表达呈现出一种先增后减的近似周期规律,表明GmWUS可能参与了丛生芽的分化和再生。比较GmWUSa和GmWUSb的表达变化趋势,推测两基因的功能可能在时间上互补。本文的结果有助于研究GmWUS在大豆再生过程的作用,解释丛生芽的形成机制和作为过表达GmWUS基因增强大豆再生能力、提高转化效率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再生 丛生芽 杆菌介导转化 WUS基因 同源异型结构域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