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劳动力非农转移对农机外包服务投资影响的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邱海兰 唐超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0-698,共9页
农机外包服务是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基于河南省小麦生产农户3863份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扩展回归模型(ERM)考察劳动力非农转移形式对农机外包服务投资的异质性影响,并进一步验证规模户与小农户的异质性行为选择。结果表明:相比... 农机外包服务是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基于河南省小麦生产农户3863份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扩展回归模型(ERM)考察劳动力非农转移形式对农机外包服务投资的异质性影响,并进一步验证规模户与小农户的异质性行为选择。结果表明:相比纯非农性转移,劳动力兼业性非农转移对农机外包服务投资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与小农户不同的是,劳动力兼业性非农转移后,规模户倾向于选择自购农机而非农机外包服务。可见,政府应强化对农机外包服务的扶持力度,制定差异化补贴政策,建构有序、动态的农机外包服务市场,以应对进一步加剧的农业劳动力短缺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劳动力非农转移 农机外包服务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服务外包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贺登科 何蒲明 +1 位作者 魏君英 田红宇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7-343,共7页
剖析农机服务外包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31个省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农机服务外包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农机服务外包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机服务... 剖析农机服务外包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31个省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农机服务外包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农机服务外包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机服务外包对农民收入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经过稳健性检验结果依旧显著;农机服务外包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通过促进非农就业和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来实现。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机服务外包在粮食主产区和内陆地区对农民收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农机服务外包在非粮食主产区和沿海地区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基于此,提出完善农机服务外包制度;提升农机服务主体水平,激发农民对农机服务外包的内生需求;针对不同省份发展差异,实施差异化扶持政策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服务 农民收入 非农就业 农业经营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机服务外包的影响机制与效应研究
3
作者 李幸子 王荣烽 +1 位作者 马恒运 刘瑞峰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6-312,共7页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农机服务外包提供新契机。利用2011—2022年中国29个省份面板数据,在构建和测度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探究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机服务外包的影响机制与效应。结果表明:农业新质生产力显著促进农机服务外包...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农机服务外包提供新契机。利用2011—2022年中国29个省份面板数据,在构建和测度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探究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机服务外包的影响机制与效应。结果表明:农业新质生产力显著促进农机服务外包,且这一结论在工具变量法、更换估计方法、剔除直辖市样本和缩尾处理后依旧稳健。具体而言,农业新质生产力每提升1个单位,农机服务外包将会提升5.94个单位。作用机制分析表明,非农就业在农业新质生产力影响农机服务外包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农业新质生产力对粮食非主产区和丘陵山区农机服务外包的促进作用更大。提出加快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立足各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机服务 非农就业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服务外包对绿色农业门槛效应研究——基于老龄化和规模化视角 被引量:5
4
作者 郭宣峰 戴浩 +2 位作者 何蒲明 魏君英 李爱杰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0-328,共9页
探究农机服务外包对绿色农业的影响机制,旨在寻求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基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农机服务外包对绿色农业的影响以及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农机服务外... 探究农机服务外包对绿色农业的影响机制,旨在寻求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基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农机服务外包对绿色农业的影响以及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农机服务外包能够显著促进绿色农业;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机服务外包对粮食主产区、非粮食主产区的绿色农业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非粮食主产区绿色农业促进作用更大,播种环节、收割环节和翻耕环节的农机服务外包对绿色农业的促进作用依次递减。农机服务外包对绿色农业的影响存在基于老龄化和规模化的双门槛效应,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农机服务外包对绿色农业的促进作用呈现“低—高—低”的倒U型特征;随着规模化的扩大,农机服务外包对绿色农业的促进作用呈现递增特征。据此,提出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完善农机服务外包体系;实施差异化扶持政策,推动区域均衡发展;盘活农村土地资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以促进绿色农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服务 绿色农业 老龄化 规模化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农机服务外包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杜冰 戴浩 罗明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4-312,336,共10页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农机服务外包提供契机。基于2011-2021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利用FGLS模型、IV-2SLS、IV-GMM、门槛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机服务外包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农机服务外包具有...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农机服务外包提供契机。基于2011-2021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利用FGLS模型、IV-2SLS、IV-GMM、门槛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机服务外包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农机服务外包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数字经济每提升1个单位,农机服务外包将会提升0.349个单位。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通过促进非农就业、强化社会网络与产业集聚途径,间接推动农机服务外包。门槛模型表明,数字经济对农机服务外包存在老龄化的逆转效应和市场化的边际递增效应。具体而言,老龄化的逆转效应表现为当老龄化越过门槛值0.017 1时,数字经济对农机服务外包的回归系数由为0.244变为-0.012 5;市场化的边际递增效应表现为当市场化越过门槛值3.25时,数字经济对农机服务外包的回归系数由为0.031 7变为0.565。异质性表明,数字经济对农机服务外包呈现出显著的地理差异、农业功能区差异和地形区位差异,数字经济对西部地区、粮食主产区和平原地区农机服务外包的促进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机服务 非农就业 社会网络 产业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网络对农户农机外包作业服务的影响——基于Heckman两阶段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宋宇 张振旺 +2 位作者 刘家成 毕文泰 张君慧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38-248,共11页
农机外包作业服务是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四川、吉林和江苏3省975份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社会网络对农户农机外包作业服... 农机外包作业服务是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四川、吉林和江苏3省975份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社会网络对农户农机外包作业服务采纳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整地和收获环节,社会网络可以促使农户采纳农机外包作业服务,还会提升其采纳程度。具体来说,社会网络每提高1%,整地和收获环节农户农机外包作业服务采纳率分别可提高53.1%和57.9%,采纳程度分别可提高6%和7.7%。不同类型社会网络对农户农机外包作业服务采纳行为会产生差异化影响。纵向社会网络的影响程度最高,每提升1%可促使整地和收获环节农户采纳率分别提高35.3%和47.4%,采纳程度分别提高4.5%和7.5%;斜向社会网络的影响程度次之,每提升1%可促使整地和收获环节农户采纳率分别提高6.8%和10.8%,采纳程度分别提高1.1%和1%;横向社会网络的影响程度最弱,每提升1%可促使整地和收获环节农户采纳率分别提高1.8%和1.3%,采纳程度分别提高0.1%和0.1%。风险偏好在社会网络和农户农机外包作业服务采纳行为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据此提出:培育和拓宽农户纵向、横向社会网络,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平台,提高农业服务外包市场发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农机作业服务 Heckman两阶段模型 风险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约束异质下种粮农户农机服务外包选择行为研究——基于土地、劳动与生态三重资源约束视角
7
作者 张改清 冯俊伟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4-58,共15页
根据河南省3099份农户田野调查数据,运用熵值法、K均值聚类法和Tobit回归等方法对种粮农户资源约束异质性影响其农机服务外包选择行为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粮农户的三重资源约束表现为高中低三个程度,且随着约束程度的降低,农户... 根据河南省3099份农户田野调查数据,运用熵值法、K均值聚类法和Tobit回归等方法对种粮农户资源约束异质性影响其农机服务外包选择行为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粮农户的三重资源约束表现为高中低三个程度,且随着约束程度的降低,农户整体农机服务外包率提高;受种粮农户三重资源约束异质性影响,其在不同环节的服务外包率呈现差异,其中,随着约束程度的降低,播种环节的农机服务外包率同频降低,施肥环节逆向提高,而整地和收割环节尚未发生变化;不论种粮农户三重资源约束程度如何,其整体农机服务外包率均受到自有机械不同程度的替代影响,但随着约束程度的下降,自有机械服务与农机服务外包间的互补关系增强。因此,提高种粮农户不同生产环节的服务外包率,因户制宜适度增加自有小型农机具,是破解普通种粮农户土地约束、劳动弱质与生态污染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异质 种粮农户 农机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农就业、农机服务外包对粮食产量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戴浩 魏君英 刘子宸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4-250,共7页
基于全国31个省(市)省际面板数据,探究非农就业、农机服务外包以及两者的交互项与粮食产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非农就业对粮食产量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农机服务外包对粮食产量的增产效应显著;非农就业和农机服务外包的交互项对粮食产... 基于全国31个省(市)省际面板数据,探究非农就业、农机服务外包以及两者的交互项与粮食产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非农就业对粮食产量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农机服务外包对粮食产量的增产效应显著;非农就业和农机服务外包的交互项对粮食产量有正向效应,且农机服务外包对粮食产量的正向效应大于非农就业对粮食产量的负面效应。据此提出合理引导农户非农就业,确保农业生产力;完善农机服务外包体系,推动农业现代化;合理配置粮食生产要素投入,充分挖掘粮食产能等建议,以期促进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就业 农机服务 粮食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基于服务外包和供给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9
9
作者 李佳芳 杨俊孝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2-188,共7页
为推动土地规模经营的进一步发展,助力小农户衔接大市场,兼顾农机服务供需两方面的研究必不可少。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农机服务外包与供给对于农户土地规模经营的作用机制;其次,运用OLS模型实证分析农机服务外包与农机服务供给对于农户土... 为推动土地规模经营的进一步发展,助力小农户衔接大市场,兼顾农机服务供需两方面的研究必不可少。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农机服务外包与供给对于农户土地规模经营的作用机制;其次,运用OLS模型实证分析农机服务外包与农机服务供给对于农户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为保证模型结果的可靠性,引入工具变量采用2SLS模型,做进一步分析;最后,选取家庭农机资产作为调节变量,建立调节效应模型,分析农户农机服务外包与供给二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机服务外包对土地规模经营存在农户异质性影响,经营规模在(12.62 hm^(2),25.24 hm^(2)]之间的农户户均农机服务外包环节数最高,达4.08,而经营规模在(0 hm^(2),12.62 hm^(2)]、(25.24 hm^(2),37.86 hm^(2)]以及大于37.86 hm^(2)的农户户均农机服务外包环节数分别为3.48、2.29、1.45,表明随着农户经营规模的扩大,农机服务外包环节数呈现倒“U”趋势。农机服务供给对土地规模经营有正向促进作用,显著性系数为0.549;经营规模区间由低到高,其户均服务供给环节数分别为0.1、0.6、1.79和3.6,即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农户服务供给量也逐渐上升。家庭农机资产可以负向调节农机服务外包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自购农机与农机服务外包间存在替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服务 农机服务供给 土地规模经营 农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权稳定性对农机服务外包的影响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胡新艳 米薪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71,171,172,共11页
利用中国九省270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农地产权稳定性对农户购买农机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承包权的不稳定显著抑制了农户自购农机,促进农机服务购买行为。承包权的不稳定对购买农机服务的影响程度要超过土地资源... 利用中国九省270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农地产权稳定性对农户购买农机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承包权的不稳定显著抑制了农户自购农机,促进农机服务购买行为。承包权的不稳定对购买农机服务的影响程度要超过土地资源禀赋。由于经营权未能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也使得农户通过购买农机服务而不是自购农机来满足生产过程中对农机技术的需求。由此得出政策启示:为促进农地投资,需进一步稳定农地承包权,重视保护农地经营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权 农地调整 自主投资 农机服务 土地细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相对价格、农机服务与技术进步偏向——以粮食生产的机械化进程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丽 李容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52,共15页
诱致技术变迁理论强调了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对技术进步的导向性作用。鉴于农机服务外包已成为大国小农背景下粮食生产机械化进程的基本方向,因此,在机械对劳动的替代过程中,机械作业服务与劳动的相对价格对技术进步的偏向性将发挥重要的... 诱致技术变迁理论强调了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对技术进步的导向性作用。鉴于农机服务外包已成为大国小农背景下粮食生产机械化进程的基本方向,因此,在机械对劳动的替代过程中,机械作业服务与劳动的相对价格对技术进步的偏向性将发挥重要的诱导作用。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2004−2018年中国26个省份粮食生产的技术进步偏向指数,研究发现:(1)农机具购置与劳动力的相对价格,对技术进步偏向机械的直接诱导作用并不显著,农机服务与劳动力的相对价格则产生了明显的诱导作用;(2)农机服务诱导技术进步偏向的叠加效应,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机制。由此提出农机补贴政策应向农机服务主体倾斜,逐步完善农机服务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基于诱致技术变迁分析框架探索农机对劳动的替代与农机服务对劳动的替代之间的区别,以期为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政策设计提供操作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服务 技术进步偏向 诱致技术变迁 农机购置 相对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