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地确权对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洪名勇 姜月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52,共10页
提升农户生计韧性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要点。文章构建了涵盖缓冲能力、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三个维度的农户生计韧性指标体系,运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深入探究了农地确权对农户生计韧性的... 提升农户生计韧性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要点。文章构建了涵盖缓冲能力、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三个维度的农户生计韧性指标体系,运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深入探究了农地确权对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地确权能显著提升农户生计韧性,且经过多种检验后结果稳健。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在其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即农地确权通过促进土地流转和家庭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进而提高农户生计韧性。异质性分析表明,农地确权对“低依存—低收入”和“低依存—高收入”农户的生计韧性提升作用显著;农地确权对非平原地区农户生计韧性的提升效果更明显。据此,应持续优化并落实农地确权政策,大力推动土地流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配套建设,并制定差异化措施以提升农地确权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充分发挥农地确权对我国农户生计韧性的提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确权 农户生计韧性 土地流转 农村劳动力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影响因素与机制研究——以湖北恩施18个旅游村为例
2
作者 聂黎莎 田文利 +2 位作者 金昳欣 乔花芳 谢双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2-474,共13页
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对守护该地区的脱贫攻坚成果意义重大。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从家庭(微观系统)、社区(中观系统)、社会(宏观系统)三个层级阐述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理论假设的基础上,利... 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对守护该地区的脱贫攻坚成果意义重大。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从家庭(微观系统)、社区(中观系统)、社会(宏观系统)三个层级阐述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理论假设的基础上,利用从恩施州的18个旅游村收集的一手数据,运用混合方法实证检验了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其机制。结果表明:①家庭、社区、社会三级系统因素均对农户的生计韧性产生了显著影响;②不同因素的影响强度依次为生计方式(旅游参与型)>村庄海拔>家庭规模>社会投资力度>村干部执政能力;③这些因素对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存在三重机制,一是旅游参与起决定作用,二是家庭、社区、社会系统因素的影响呈层级递减特征,三是家庭、社区、社会系统间存在动态相互影响关系;④据此,针对家庭、社区和社会三级系统,构建“内生转型-基层治理-社会协同”的三维优化路径,为山区旅游地可持续脱贫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山区旅游地 农户生计韧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 被引量:14
3
作者 谢双玉 聂黎莎 +2 位作者 田文利 黄美忠 乔花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43,共13页
山区旅游地兼具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贫困人口集聚等多重特性,对中国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科学评价有助于守护脱贫攻坚成果.本研究在农户生计韧性理论认知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特征构建了中国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评价指标体... 山区旅游地兼具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贫困人口集聚等多重特性,对中国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科学评价有助于守护脱贫攻坚成果.本研究在农户生计韧性理论认知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特征构建了中国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值法对恩施州18个旅游村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以Speranza为代表的生计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较好地表达了农户应对冲击、实现更好结果的特性,但存在评价对象不明晰、指标选取不够严谨、评价体系构建不完整及本土适应性不够等问题;②结合中国山区旅游地特性对Speranza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在地优化,通过Ω系数检验发现优化后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合理性;③恩施州旅游地农户的生计韧性总体处于低水平.从3大维度来看,除缓冲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之外,学习能力和自组织能力均处于低水平,自组织能力水平最低.从地域分布来看,农户的生计韧性水平在不同地区或者同一地区的不同村落间都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宣恩县的农户生计韧性水平整体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旅游地 农户生计韧性 评价指标体系 恩施州 旅游 农业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旅游开发模式下山区农户生计韧性的差异研究——以恩施州18个旅游村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谢双玉 聂黎莎 +1 位作者 田文利 乔花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6-153,共8页
探究山区旅游地不同开发模式村农户生计韧性的差异并解释其原因利于该地区农户生计的可持续。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8个旅游村为例,运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开发模式村农户生计韧性的差异,并用访谈文本及已有理论基础解释差异产生... 探究山区旅游地不同开发模式村农户生计韧性的差异并解释其原因利于该地区农户生计的可持续。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8个旅游村为例,运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开发模式村农户生计韧性的差异,并用访谈文本及已有理论基础解释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1)优势景区依托型村农户的数量占比最高,民宿农家乐依托型村农户的数量占比略低于前者,民族文化依托型和生态农业依托型村农户的数量占比远远低于前两类。区位和民宿产业成为现阶段恩施州开发旅游所依赖的主要要素。(2)恩施州不同开发模式村农户的生计韧性及缓冲能力差异显著,但自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并无显著差异。其中,民宿农家乐依托型村农户的生计韧性均值(0.30)及缓冲能力均值(0.34)显著高于其他模式村。文化依托型村农户的生计韧性均值(0.26)及缓冲能力均值(0.27)显著低于其他模式村。(3)不同模式村依托的核心资源不同、农户旅游参与程度不同、所处的旅游发展阶段不同分别是造成其农户生计韧性差异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基于此,针对不同模式村农户生计韧性的提升提供相关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开发模式 山区 农户生计韧性 恩施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旅游地不同生计策略类型农户生计韧性的比较研究——以恩施州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谢双玉 田文利 +1 位作者 聂黎莎 乔花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5-442,共8页
[目的]探究恩施州旅游地不同生计策略类型农户生计韧性的差异,阐明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韧性的作用与影响,为恩施州农户生计韧性的提升提出对策建议。[方法]基于Speranza的生计韧性评价体系,结合中国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特征构建生计韧性... [目的]探究恩施州旅游地不同生计策略类型农户生计韧性的差异,阐明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韧性的作用与影响,为恩施州农户生计韧性的提升提出对策建议。[方法]基于Speranza的生计韧性评价体系,结合中国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特征构建生计韧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方差分析法比较分析不同生计策略类型农户生计韧性的差异,明确农户生计韧性与生计策略之间的关系。[结果](1)旅游参与农户的生计韧性及自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和缓冲能力都显著提高;(2)恩施州旅游地农户的旅游参与程度不高;(3)补贴依赖型农户在学习能力、自组织能力、缓冲能力3个维度中均表现最差,其中,在健康状况、生活资料、人均储蓄、抚养比率、信息获取能力、预判风险的能力指标上与其他类型农户有较大差距。[结论]旅游参与对农户生计韧性的提高具有正向影响,但参与旅游发展尚未成为恩施州旅游地农户的主要生计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山区 旅游地 农户生计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