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源禀赋对长治市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调查
1
作者 杨雅妮 罗琛钧 郭晓莉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163-166,171,共5页
为提高农户收入水平、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以山西省长治市为例,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分别从资源禀赋的人力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4个维度,分析其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途径和原因。结果表明,资源禀赋的4个维度均对农户借贷起着... 为提高农户收入水平、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以山西省长治市为例,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分别从资源禀赋的人力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4个维度,分析其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途径和原因。结果表明,资源禀赋的4个维度均对农户借贷起着重要作用,且资源禀赋越好的农户越容易获得借贷。人力资本方面,家庭劳动力人口数适度增加对农户借贷获得率有正向影响;农户借贷获得率与受教育程度并没有直接关系;经济资本方面,全年总收入越高越容易获得借贷,农户会因为存在债务压力而更加积极地寻求借贷,从而较易获得借贷;社会资本方面,人情支出的适度增加有利于维护社会网络从而较易获得借贷,有家人或者亲戚朋友在村中任职更易了解贷款政策以及流程信息从而获得借贷;自然资本方面,金融机构的数量对农户借贷有正向影响,拥有一定规模耕地面积的农户更易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基于此提出了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户收入水平;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满足农村多元需求的建议,以助力长治市农村经济发展,为完善全国农村金融市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禀赋 农户借贷行为 影响因素 长治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云犹在”亦或“拨云见日”:早期饥荒经历与农户借贷行为
2
作者 张济舟 夏显力 谢守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8-139,共12页
从生命历程视角,利用2020年关中平原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村个体生命周期早期饥荒经历对其成年后借贷行为的影响、传导机制及异质性,并探究早期饥荒经历是否存在代际传递效应。研究发现,早期饥荒经历会显著增加农户借贷行为,并通过提高... 从生命历程视角,利用2020年关中平原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村个体生命周期早期饥荒经历对其成年后借贷行为的影响、传导机制及异质性,并探究早期饥荒经历是否存在代际传递效应。研究发现,早期饥荒经历会显著增加农户借贷行为,并通过提高风险偏好、增加人力资本和强化心理韧性来增加借贷行为。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早期饥荒经历对女性户主的家庭借贷行为影响更大,对非正规借贷行为的影响更明显,青少年时期经历饥荒对家庭借贷行为的影响更高。早期饥荒经历存在代际传递效应,即父辈饥荒经历会促进子代借贷行为。基于此,政府在健全农村信贷体系过程中,要关注农户早期饥荒经历及其代际传递,引导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差异化的信贷产品和服务供给来持续拓展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饥荒经历 农户借贷行为 代际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借贷行为与农村金融供求均衡:241个样本 被引量:6
3
作者 何琳 廖东声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3-107,共5页
对广东241户农户借贷调查发现,多数农户从无借贷经历、贷款金额较小且多用于生活用途、借贷对象以农信社为主、信贷信息不对称影响农户申请贷款、申贷环节影响农户贷款决策,表现出农村金融供求不均衡特征。运用风险报酬模型,模拟农村金... 对广东241户农户借贷调查发现,多数农户从无借贷经历、贷款金额较小且多用于生活用途、借贷对象以农信社为主、信贷信息不对称影响农户申请贷款、申贷环节影响农户贷款决策,表现出农村金融供求不均衡特征。运用风险报酬模型,模拟农村金属市场供求发展路径,发现满足农户融资需求的金融创新是农村金融供求均衡的必然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借贷行为 风险报酬模型 农村金融 需求诱导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借贷行为与金融支持 被引量:4
4
作者 孙雷 张庆登 《济南金融》 2004年第11期51-53,共3页
关键词 农户借贷行为 农村金融体系 中国 农业信贷 金融产品 不良贷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链组织模式、信息获取能力与农户借贷行为--基于新疆492户棉农的实地调查 被引量:2
5
作者 雷梦雨 余国新 李先东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6-34,共9页
基于新疆492户棉农的调查数据,使用IRT模型估计农户信息获取能力,借助Probit模型探究产业链组织模式和信息获取能力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市场随机型农户占比较大,能利用现代媒介(电脑或手机)渠道获取信息的农户信息获取能力... 基于新疆492户棉农的调查数据,使用IRT模型估计农户信息获取能力,借助Probit模型探究产业链组织模式和信息获取能力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市场随机型农户占比较大,能利用现代媒介(电脑或手机)渠道获取信息的农户信息获取能力更强;企业带动型及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的产业链组织模式对农户正规借贷及非正规借贷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的影响程度更大;信息获取能力对农户正规借贷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对农户非正规借贷存在反向不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文化程度、生计活动、种植面积、保险购买情况等控制变量对农户借贷行为构成显著影响。鉴于此,提出发挥产业链融资优势、加强农村信息建设、开发"双保险"产品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组织模式 信息获取能力 农户借贷行为 PR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农户借贷行为的演变机制与经验启示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秀辉 李泽翰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6期12-19,共8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的重中之重,农户的借贷行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面向,能够折射出农村的70年发展。农户的借贷经历了四个主要时段,从新中国成立后借贷市场的低迷,到改革开放初期借贷途径的拓宽、深化改革时...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的重中之重,农户的借贷行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面向,能够折射出农村的70年发展。农户的借贷经历了四个主要时段,从新中国成立后借贷市场的低迷,到改革开放初期借贷途径的拓宽、深化改革时期借贷用途的多样性,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借贷规模和利率的提升不断演变。这种变化的作用机制既有农户金融素养的提升、借贷伦理的转变和社会资本富裕的微观机制,也有社会分化、市场经济的兴起以及正式与非正式金融两重影响的宏观机制。农户借贷过程中也存在突出的制约因素,需要总结历史经验,为未来农户借贷的健康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70年 农户借贷行为 历程演变 作用机制 经验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金融服务认知、融资需求与借贷行为研究——基于连云港市农村金融的多维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卢山 江可申 《农村金融研究》 2010年第4期74-78,共5页
本文通过对连云港市三县216户的问卷调查,对农户金融认知、融资需求和农户借贷行为进行实证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表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征;农户融资依然困难;农户的意愿融资渠道同实际融资渠道相背离;农户对借款利... 本文通过对连云港市三县216户的问卷调查,对农户金融认知、融资需求和农户借贷行为进行实证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表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征;农户融资依然困难;农户的意愿融资渠道同实际融资渠道相背离;农户对借款利率十分敏感,对借款利率的需求弹性高;农户信用意识较强,但信用表现不容乐观;金融供给不足,私人借贷盛行。研究结论折射出建立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推广小额信贷组织,给予民间金融更大的发展空间将更符合农村融资的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借贷行为 金融服务需求 农村金融体系 连云港市 融资需求 多维分析 行为研究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金融行为偏好与借贷行为──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证据 被引量:6
8
作者 谭燕芝 罗午阳 《区域经济评论》 2015年第5期96-103,共8页
追踪调查中国家庭2012年的9032个农户数据,在控制农户家庭特征和村庄变量基础上,使用OLS进行基础分析后,主要采用Tobit模型对金融意识、风险偏好及社会信用与农户借贷行为进行分析后,可以得出主要结论:第一,金融意识越强、风险偏好越高... 追踪调查中国家庭2012年的9032个农户数据,在控制农户家庭特征和村庄变量基础上,使用OLS进行基础分析后,主要采用Tobit模型对金融意识、风险偏好及社会信用与农户借贷行为进行分析后,可以得出主要结论:第一,金融意识越强、风险偏好越高和社会信任程度越高,农户的正规借款和民间借款金额越高。第二,金融意识越强、风险偏好越高,农户的民间借出款更多,但是社会信任对农户民间借出款的影响并不显著。第三,农业人口数量越多、家庭规模越大,农户的正规借款和民间借款金额越高,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农户的正规借款额和民间借出款越多,户主年龄和民间借款金额存在倒"U"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意识 风险偏好 社会信任 农户借贷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网络视角下我国农户家庭借贷行为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周晨 余皓洁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7-82,161,共7页
运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采用logistic模型、tobit模型分别分析社会网络对农户家庭获得借贷的可能性及贷款额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对我国农户家庭借贷行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其中,强社会网络关系对农户家庭得... 运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采用logistic模型、tobit模型分别分析社会网络对农户家庭获得借贷的可能性及贷款额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对我国农户家庭借贷行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其中,强社会网络关系对农户家庭得到贷款的可能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获得的贷款额度并不显著;而弱社会网络关系对农户家庭得到贷款的可能性及借款额度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当分别考察社会网络对不同渠道借贷活动的影响时发现,在正规渠道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弱社会网络关系,非正规渠道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强社会网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农户家庭借贷行为 强社会网络关系 弱社会网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